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 )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C),A),B),C),D)2 如图所示 ,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D)A 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 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影”、 幻灯机投射到屏幕上的“投影”、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C,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所示 ,它),A. 手影

2、平面镜成像 ),B.摄影 光的反射 ),C. 投影 凸透镜成像),D. 倒影 光的折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 cm)、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A 照相机B 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5 如图所示 ,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要在光屏上再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 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 以上做法都不对6 如图所示 ,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烛

3、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A 所成的像是虚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 ,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 cm 时成放大的实像 ,当烛焰离透镜 8 cm 时成放大的虚像 ,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D)A 4 cm B 6 cm C 7 cm D 12 cm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 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9 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甲图中小

4、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10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A)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 远视眼镜片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 近视眼镜片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1有一次 ,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片,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 ,如图所示 ,小明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A 用手摸镜片 ,中间薄边

5、缘厚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 拿着镜片看字 ,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第 11 题图),第 12 题图)1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列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再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再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再成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 ,再成放大的虚像。A二、填空题BCD (每空 1 分,共 21 分)13如图 1 所示是一种高亮度节能前端为一球形结构 (图 2),相当于一个LED 手电筒 ,其

6、前端发光部分为 LED 灯泡,灯泡的_凸透镜 _镜,对光线有 _会聚 _作用。14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 ,此透镜的焦距为_15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 cm 处时 ,如图乙所示 ,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_正立 _、放大的 _虚 _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5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 ,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 _凸 _(选填“凸”或“凹” )透镜的放大作用 ,从而形成了一个 _虚 _(选填“虚”或“实” )像。 _远 _(选填“近”或“远” )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1

7、6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 ,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_发散 _(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 1.5 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1.5_m。17许多场所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的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某种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 _远视 _(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 ,该摄像镜头是 _运动 _(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18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凸透 _镜,图中甲、乙是

8、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照片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 _近 _(选填“远”或“近” )些,两次拍摄时 ,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 _大于两倍焦距 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19如图所示 ,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 ,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 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 现左右移动圆筒 ,当圆筒左端距离光源 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继续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 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凸 _透镜 ,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缩小 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 _倒立 _(选填“正立”或“倒立”)

9、的实像。,第 19 题图),第 20 题图)20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 AB 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 CD、 EF 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 , DF 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 ,使灯泡灯丝处于_凸透镜焦点 _位置 ,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 AB 处插入幻灯片 ,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右_(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倒立 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三、作图题 (每小题 4 分,共 8 分)21如图所示 ,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 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

10、中光线的大致方向。解:如图所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如图所示 ,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 OA 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 ( 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符)的传播方向 ,请在图中分,但须与光学规律相解:如图所示(任作两图即可 )四、简答题 (6 分 )23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 ,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 ,窗帘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解: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球形鱼缸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处,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

11、达到着火点窗帘被点燃五、实验探究题(共 29 分 )24 (12 分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0 cm。(1) 小明首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_同一高度 _,目的是 _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_。(2)如图所示 ,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刻度线处 ,蜡烛固定在15 cm 刻度线处 ,则光屏在_60 70_(选填“ 50 60”“ 60 70”或“ 70 100” )cm 刻度线范围内移动 ,光屏上才能得到清晰倒立的、 _缩小 _(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 , _照相机 _(选填

12、“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 完成上述实验以后 ,保持各元件位置不变 ,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镜片 ,需将光屏向 _左 _(选填“左”或“右”)移动 ,光屏上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说明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_会聚 _作用。25 (10 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如图甲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距 f_10.0_cm。,则凸透镜的焦(2)如图乙 ,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此像的性质是 _倒立 _、放大 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 ,移动透镜至 _40.0_cm_刻度线处 ,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

13、的像。(3)如图丙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 ,移动透镜至 17.0 cm 刻度线处 ,则人眼在图中 _B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如图丁 ,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远视 _(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26 (7 分 )小柯生日那天 ,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 35 mm) 。它不需要调焦 (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 ,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 ”小柯用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 (f 35 mm)物距0.1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m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