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国航天医学简史论文1932 * , 我国政府先后开办过几期航空军医训练班 , 培训了百 余名航空军医。未开展航空生理、航天医学的生物实验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 随着空军和民航的发展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重 视航空医学人才培养和研究工作。 著名生理学家蔡翘教授按照国家建 设的需要,从1951年起,他主要从事并领导了航空、 航海生理学研究。 1954年, 他从南京第五军医大学调到上海 * 军事医学利一学院任副 院长、研究员。该院诊生理学系。他领导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 , 以军 辜作业条件下存在的实际问项为对象 ,开展生理学研究 , 并进行特殊 环境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保障工作的建设。开展了低压、
2、低温、高温、 缺氧、 , 透重、失重、飞行错觉、弹射、震动等实验研究和人的生理 反应、耐受限度、锻炼适应方法及防护等应用研究。 1951一 1956年, 他为我国培养出一支从事航空、 航天医学研究的骨干队伍。 蔡翘教授 是新中国航空医学创始人 , 航天医学奠基者、开拓者。我国第一代航 天医学专家中有不少人就是在他的培养、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五十年代中期 , 钱学森教授自美国回到祖国后 ,为我国运载火箭 等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 , 他十分关心航天和航天医学的研咒工 作。早在 1962 年钱学森著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论述 了星际航行中的医学、 生物学问题。 可说是国内涉及航天医学方面最
3、早的一本专著。 1957年 10月 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成功,11 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带有小狗“莱卡” ,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空间生物实验资料。在此期间 , 美国也作了不少空间 生物实验研究。这些成果标志着载人航天时代的即将到来。为此 , 钱 学森、蔡翘等积极主张并建议尽快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在他们的推动 下,在国防科一工委的关心和领导下 , 我国航天医学研究工作于 * 初 诞生了(毛) 。五十、 * , 我国先后选送了一批中青年医学和科技人员一赴苏 联学习研究航空、航天医学技术。他们回国后 , 继续从事这一领域的 科研工作。 1968年 4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
4、立的同时 ,从军事 医学科学院、空军医疗科研单位及工程技术等单位调集了一批专家和 技术人员 ,组建了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开创了我国航天医学研 究的新局面。我国航天医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于美苏等国 152。年。但自该所 成立后,研究了国外大量资料 , 吸取其经验和教训 ,我国航天医学研究 避免了重复国外航天前期和初期的某些实验研究。因此 , 我国航天医 学研究的起点水平是比较高的。 现就该所成立二十余年所取得的一些 历史性成就作一简要考述。一、建立起一支航天医学工程技术队伍 航天医学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巨科学。它需要医学 和工程学人员一起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 协调地进行工作。该所首先
5、 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配套 ,调集了电子学、 数学、工程学等科技人员 , 按照航天乐学研究的规律和需要 , 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一面跟踪 国外航天医学技术的发展 , 一面开展大量地面模拟试验研究。这支科 技队伍的特点是能吃大苦、 耐大劳,有为国防现代化 , 为发展我国航天 事业的献身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很苦创业 , 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航 天医学专家 , 形成了一支有专业特色的科技队伍。 迄今 , 该所设有一系 列研究室,拥有一批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 , 造就了一批从事航天医学 研究的人才。这是中华医学队伍中又一支新型的人数不多的特种医学 队伍, 填补了我国航天医学的空白点。该所十分重视中青年人才
6、的培 养和成长。八十年代 ,积极招收研究生 , 已培养出一批航天医学专业研 究生。不仅成为我国航天医学的研究基地 , 也是航天医学人才的培养 基地。当今他们正在为我国未来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绘 制宏图。二、设计建造了一批地面模拟航天环境设备 , 并不断完善地面模 拟实验在航空医徽悼硕实验的基础上 ,二十多年来 ,该所设计建造了一 批航天医学地面模拟设备“ ) 。大型模拟设备有模拟高空低压缺氧环 境的大型密闭舱 , 舱内大气压力、气体成分、温度、湿度可根据实验 需要进行调节控制。如进行高空低压缺氧 , 航天员模拟航天时的隔离 生活实验等。小型迅速减压舱 , 用于试验应急时航天服救生性能
7、实验。 又如被当今称为亚洲、西欧最大的人用离心机 , 其旋臂长 16 米, 末端 设有实验用舱 ,舱内有可调节的坐椅 , 记录生理、物理参数的传感器 , 实验人员随时观察被试者实验状况 , 监视实验的全过程。还有研究前 庭功能的设备 :电动转椅实验室、 电动秋千实验室 , 救生研究实验用的 冲击塔、模拟天空星象的设备、眼震图等专门记录设备 , 以及空间站 工作技能的模拟训练等。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航天医学工程地 面模拟设备正在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三、航天医学工程科学的预研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二十多年来 , 该所在跟踪国外航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 结合我国情况 ,开展了载人航天
8、器的生命保障系统 (生保系统 ), 如微 小气候环境控制系统、 供氧供气气体储存系统、 水循环系统等预研工 作取得了相当成果。失重是载人航天中的一个特殊环境因素 , 它对心血 . 管系统、骨 骼无机盐代谢、 前庭系统等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 国外作了三十多年 的研究,取得很大成绩 ,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该所在失重对一心血管 系统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 开展一地面条件作人卧床低动态模拟失 重环境,观察被试者心血管功能调节特点 , 模拟返回时立位耐力和卞 身负压反应。用狗、兔在模拟条件下作心血管调节机理的研究 , 并开 展了地面模拟条件下人和动物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及防护、 对抗措施等 多方面的应用
9、研究 , 均取得了相当的成绩。1980 年以来, 该所做了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骨质代谢变化机 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 建立了动物失重模拟实验室及一系列骨质变化 判断防治效果的生化学、形态学、核医学测试等 , 积累了一定数质量 的实验资料。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该后 , 受到极好的赞评。1961 年 8 月 6 日 , 苏联东方 2 号航天员吉托夫是世界上报告的 第一例航天运动病患者。当时 , 我国留苏学者参加听取了这次病例讨 论会。此后 ,在美苏航天员中报告航天运动病的发生率相当高 (1/3 一 1/4), 显著地影响了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地面测试无法预侧谁将在空 间发病。该所采用地面模拟诱发运动病
10、 , 建立了航天员前庭功能选拔的 方法和标准 ,制订了前庭功能适应性训练方法 , 研制了几种抗运动病 药物。并应用中医中药针灸气功等中国传统医疗技术 , 在防治空间运 动病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该所从研究载人航天开始 , 就很重视 空间脑功能的研究。国外载人航天邵年未 (1961 一 1987年) 上百次飞 行中,航天员在空间有一系列出色的表现 : 美苏航天员曾排除过多次 空间重大事故 ,化险为夷。未来大型太空站的建造 , 入脑功能的充分发 挥起着重大的作用。据分祈 , 人在空间就发挥几十种突出的功能。国 外已在研究如何使航天员在太空站有一个高度活跃的脑功能 , 并使它 处于最佳功能状态。但
11、是,在地球表面演化起来的人脑 , 进入空间后不 可避免地要发生某些深刻的功能变化。 从地球1一 G环境进入空间微 重力环境 , 大脑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空间运劝病就是脑功能不适 应的一种表现。该所空间脑功能实验室 , 以系统论和功能态理论为指导 ,运用协 同学原理和方法 ,结合计算机扫描 , 发展了一套适应空间应用的人脑 功能研究技术。 它有可能考察人脑从地面到空间如何重新自组织和实 现功能态质变 ,分析不同脑区和左右脑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 评价不同 脑功能态的宏观时空图象、 并进一步破译不同特征振荡频率与脑内过 程的联系 ,把宏观和微观沟通起来。这项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科技成 果 , 被评为
12、 19 巳母年国防科工委一级科技成呆奖和国家二级科技成 果奖。受到国际航天医学界的重视 , 该课题被选为中美空间生命科学 合作研究项目之一。航天生命保证系统医学工程研冗和应用 ,获 1985 年国家科技迸步一等奖。 该所科技人员以钱学森教授入体功能态网思 想为指导 , 进行空间人体功能态的研究。通过对人体功能恋连续砚察 和测试, 综合分析和数学描述人休从地球进入空间和返回地球过程甲 不同系统、不同层次多种生理、生化变化的动态特征和内在联系 , 探 索微重力状态下人体功能态的特征。已在地面研究了醒觉、瞥觉、睡 眠、气功等功能态的主少生理特征 , 及低动力卧床时的功能变化。这 项科技成果受到国际上
13、的重视。 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十分重视中 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中医、中药、气功、针灸等技术的应用。将整体劝 与现代系统论相结合 , 开创和发展具有 * 的航天医学。航天医学上的 中西结合研究 ,这在世界航天医学史上尚无先例。其它 : 如航天食品、 航天心理与智能、航天员选拨训练等 , 都做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预研工 作。迄今,该所已取得数百项科技成果 , 有的接近或达到国际先卜进水 平。正如国际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席布兰卡教授在访问该所后说 : “中 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属于国际上第一流的研究所。 在科学研究工 作方剑司属世界先进水平。四、参与国际吭夭医学研究行列 我国已进入国际航天医学界 , 在国际上有着良好的声誉。 积极参 加年度国际航空宇宙医学会议、国际宇航一沁会(COSpAR和国际重力 生物学协会的活动。与美国、欧洲、日本等许乡国家保持着科学联系。甲美、中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淘宝营销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石膏板循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属屋面翻新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暴力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上学期九年级月考检测数学卷附答案
- 房屋维修工程施工合同经典版5篇
- 功耗热管理优化-洞察及研究
- 岩土工程治理协议4篇
- 部队夏季车辆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 《光学含沙量测量仪率定规范》
- 高考日语应用文写作失物招领寻物启事课件
- 产值计算方案
-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
- 冬季抢工措施方案
- 运用PDCA循环降低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 充电桩施工组织设计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
- 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大全
- 拉森钢板桩技术参数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