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导论(2017版)_第1页
垃圾治理导论(2017版)_第2页
垃圾治理导论(2017版)_第3页
垃圾治理导论(2017版)_第4页
垃圾治理导论(2017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垃圾治理导论 熊孟清 博士2017年01月02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广州市城市管理机制一、认识垃圾二、垃圾处理、管理、治理辨析三、垃圾治理的基本任务四、垃圾治理环节五、垃圾处理技术六、垃圾治理路线七、垃圾治理原则八、垃圾治理短板目 录(一)垃圾定义与属性(一)垃圾定义与属性 定义:特定条件下对某一活动而言无用、不要而排放或丢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属性:污染性、资源型、社会性 排放前是个体的私有品,无组织排放后成为“公共资源” (二)产生原因(二)产生原因人类认识能力限制,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如水土流失、森林破坏

2、等;参与规划、设计、制造、运输、消费、管理等活动的人员技术水平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机加工边角边料、不合格产品、使用不当致废产品等;物质变化规律限制,导致物品、物质功能的演变,如甘蔗渣、炉渣、尾矿等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报废产品、腐变食物等;追求自利、自保、奢侈、虚荣心等理性和非理性心理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奢侈品等。一、认识垃圾一、认识垃圾 (三)垃圾分类(三)垃圾分类分类依据:分类依据:来源、组成、性质、形态、处理方法或市场价值等来源:生活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性质:有机物、无机物危害性:一般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形态:固态(块状、粒状、粉状)、泥状废弃物废弃

3、物处理方法:可燃物、不可燃物,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易腐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换物)、高挥发分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转换物)和无用垃圾(填埋物)回收利用的市场价值:可分为高市场附加值废弃物(资源)、低市场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和无市场价值废弃物(习惯上,高、低市场附加值废弃物统称为“废品”,无市场价值废弃物被称为“垃圾”),等等。垃圾治理:垃圾治理:(研究对象)政府、与社会及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市场(企业)、技术之间互动方式方法(目标)均衡消费者利益与社会成本、效率与公平,遏制市场失灵,促进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与产业发展(重点)互动范式采用互动方式处理垃圾事物。 强调政府、公众、市场、技术之间的良

4、性互动,尤其强调政府与社会及社会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治理良性互动和共同治理。当前重点是要落实市、区、街(镇)、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责任,健全垃圾治理机制(评价准则)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节约土地、节约资金、群众满意 无害化准则约束垃圾治理的污染性,资源化和减量化约束垃圾治理的资源性,节约资金和土地约束垃圾治理的效益,公众满意约束垃圾治理的社会性。(维度与指标)维度:处理设施建设、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秩序、公共服务 衡量设施建设可用焚烧处理率、填埋处置率等指标,衡量公共环境可用无害化处理率、烟气净化达标率等指标,衡量公共资源可用人均垃圾产量(或万元GDP的垃

5、圾产量)、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指标,衡量公共秩序可用年度邻避事件发生次数、年度公共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次数等指标,衡量公共服务则可用垃圾处理满足度、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离散度等指标。二、垃圾处理、管理、治理辨析 一、认识垃圾(四)垃圾治理的意义(四)垃圾治理的意义垃圾治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价值 1、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抓手, 2、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治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3、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涉及到公共权益和民生的基础性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具体讲具体讲: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6、型社会,促进社会自治 垃圾管理:垃圾管理:(研究对象)垃圾治理的行业管理和作业管理,重点研究政府对垃圾治理行业的管理,属于管理学管理学范畴,目的是保证垃圾处理行业与作业有序发展,强调的是政府、废弃物处理者和排放者的管理作用。垃圾处理:垃圾处理:(研究对象)垃圾处理技术与处理方式,属于工程技术工程技术领域,(目的)妥善处理废弃物,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强调的是源头需求侧管理(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逆向物流(与废弃物相关的物流,包括收集、储存、交易、运输等与废弃物相关的物流活动或环节)、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填埋处置等处理作业及其协调推进。二、垃圾处理、管理、治理辨析 网页数目比例

7、网页数目比例垃圾处理89.8%垃圾处理89.8%垃圾管理6.4% 垃圾治理3.8%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二、垃圾处理、管理、治理辨析 (截止2016年1月31日)垃圾治理问题是近20年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百度“垃圾处理”、“垃圾管理”和“垃圾治理”的网页数目多达3106万条,意味着平均每天高达近4300条。垃圾处理网页数目组成垃圾处理网页数目组成垃圾分类37.6%垃圾焚烧28.9%垃圾填埋7.3%垃圾收运3.2%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综合治理6.4%其他:16.6 选择选择行动行动制度化制度化社会互动共治社会互动共治完善源头需求侧管理完善源头需求侧管理 重点做好分流分类、源头减量与回收工

8、作建立协调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立协调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建立收运体系,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足够能力的处理设施,促进固体废弃物处理链的源头减量、排放(控制)、收集、转运、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处置等作业环节形成产业链。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供求关系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供求关系 在研究垃圾处理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研究与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的供求关系,均衡垃圾处理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并动用政府管制工具,尤其是经济工具,协调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与社会福利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三、垃圾治理的基本任务 四、垃圾治理环节 垃圾治理流程垃圾治理流程垃圾处理垃圾处理需要统筹考虑前处理、中处理、末端处理和收运环节,协调

9、发展。前处理和中处理前处理和中处理一般为中小规模,或分散或相对集中,宜实行属地管理,就地或就近处理;末端处理(终处理)末端处理(终处理)一般为大中型规模的集中处理,可实行市级统筹或更大范围的区域统筹以便更好地统筹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化处理设施的综合效益。从处理方法来看从处理方法来看,应坚持实用高效,力求多措并举,综合处理。从处理主体来看从处理主体来看,应坚持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实行企业化运作四、垃圾治理环节 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是垃圾处理的前处理,主要作业和任务是垃圾产量抑制、种类与成分控制(源头减量与控制)、分类排放(即按有关规

10、定对不得不排放的垃圾进行合理收集、储存、回收利用)和排放者缴纳排放费(基于处理服务费),作业主体是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居民/村民,其中,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是主要参与主体。垃圾排放前属排放者的私有品,拥有者应按垃圾排放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分流分类、储存和投放,拥有者不仅是作业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四、垃圾治理环节 收集与转运收集与转运收集与转运的参与主体有:负有废物回收利用责任的产品生产者、垃圾处理企业和政府指定的特殊废弃物收运单位。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负责收运其生产和销售的大件商品、家电产品、包装物和未售出产品等形成的废弃物。垃圾处理企业或其指定的收运单位主要负责收运政府或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委托垃圾

11、处理企业处理的垃圾,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和公共场所保洁垃圾。政府指定并代表政府履行责任的收运单位主要收运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废弃车辆及因企业破产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企业不能收运其生产销售的商品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将废弃物交给物质回收利用单位,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和生物转换单位。生物转换的产品一般为可用性较高的物质,实为物质回收利用的一种方式,广义的物质回收利用不仅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还包括以回收利用物质为目标的生物转换与热转换方法。物质回收利用单位对废弃物进一步分类回收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和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能进行物质回收利用的有机质再由物质回收利用单位转运到热转换单位进行处理,物质与

12、能量回收利用单位将不能回收利用的无用垃圾(主要是无机物)转运至填埋场填埋处置。四、垃圾治理环节 中处理中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物转换(或生化处理)是垃圾处理的中处理,主要目的是对垃圾进行物质利用,是优先选择的处理方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重复使用、再造使用和再生使用等途径,最大优势是借助工业生产能力处理废弃物。生物转换主要有微生物转换(乳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兼氧发酵)、动物转换(如蚯蚓堆肥)和昆虫转换(如蟑螂堆肥、苍蝇堆肥)等途径,厌氧发酵制沼气和好氧堆肥是目前可以商业推广的2种生生处理方式,特种酶制乙醇、蚯蚓堆肥等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随着科学进步,更多生物转换途

13、径将被开发推广。前言四、垃圾治理环节 末端处理末端处理热转换和填埋处置是垃圾处理的末端处理。热转换包括常见的焚烧发电等能量回收利用方法和热解、气化等物质转化利用方法。根据先物质利用后能量利用规则,焚烧发电、焚烧供热或焚烧热电联产等能量回收利用方法一般位于废弃物处理流程末端,归入末端处理是有道理的。热解、气化实际上是一类物质转化方法,废弃物经干馏、热解等化学变化后转化成炭、油和小分子气体,虽然目前还不能商业推广,将来会成为一类独立的物质利用方法,可以归入固体废弃物中处理方式。无用垃圾填埋处置位于流程最末端,自然属于固体废弃物的末端处理方式。五、垃圾治理技术 五、垃圾治理技术 树状图形式形象地说明

14、了固体废弃物治理各个环节间的有机关系。固体废弃物治理系统可看成是由废弃物产生源、废弃物处理汇和以物流、交易为基本元的废弃物输送通道组成的树状结构。外包应有利于打通与优化废弃物输送通道,有利于均衡发展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提高废弃物治理效率与效益。 树状图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固体废弃物治理各个环节间的有机关系。固体废弃物治理系统可看成是由废弃物产生源、废弃物处理汇和以物流、交易为基本元的废弃物输送通道组成的树状结构。外包应有利于打通与优化废弃物输送通道,有利于均衡发展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提高废弃物治理效率与效益。 用树状图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固体

15、废弃物治理各个环节间的有机关系。固体废弃物治理系统可看成是由废弃物产生源、废弃物处理汇和以物流、交易为基本元的废弃物输送通道组成的树状结构。外包应有利于打通与优化废弃物输送通道,有利于均衡发展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提高废弃物治理效率与效益 树状图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垃圾处理各个环节间的有机关系。 垃圾处理系统可看成是由废弃物产生源、废弃物处理汇和以物流、交易为基本元的废弃物输送通道组成的树状结构。 垃圾处理服务外包应有利于打通与优化废弃物输送通道,有利于均衡发展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与效益综合处理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16、因事制宜建议将生活垃圾处理路线从“焚烧处理+填埋处置”调整为“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已排放垃圾集中二次分选+物质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焚烧处理+填埋处置”,逐步建立起源头减量与分类排放、物质回收利用、能量回收利用和填埋处置并重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并对各种处理方式合理定价。发展趋势:综合治理、逐级减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强化回收、促进分类。六、垃圾处理路线 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案例(一广州为例)例(一广州为例)六 、 垃 圾 治 理 路 线 说明:说明:1)图示组分是2009年至2014年广州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均值;2)主要组成为、类物质,其中, 类物为塑胶、废纸、纺织物和竹木组成的可燃

17、物,占43.19%,类物为厨余垃圾(易腐有机垃圾), 占51.16%。(一)广州市生活垃圾组成(一)广州市生活垃圾组成(20092009年至年至20142014年均值)年均值)六、垃圾治理路线 (二)广州市生活垃圾的粒径分布(筛分特性)(二)广州市生活垃圾的粒径分布(筛分特性)六、垃圾处理路线 (三)工艺流程(三)工艺流程筛孔直径筛孔直径目前只有废纸和塑胶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筛上物中尽量多的保留此类物质,同时又尽可能少的保留厨余垃圾。综合考虑厨余垃圾、废纸+塑胶2类物料的粒径分布(筛分特性)和旋转式破碎筛分机的筛孔越大越不易堵塞的特性,选取筛孔直径为选取筛孔直径为10100mm0mm

18、。工艺流程与物料平衡工艺流程与物料平衡衍生燃料20.48和焚烧等22.52破碎筛分破碎筛分混合垃圾100筛下物67.52筛上物32.48分分 拣拣挤压分离挤压分离再生资源12.00生化原料45.00类物17.55类物2.93类物13.64类物4.82其他物4.06六、垃圾治理路线 瞄准重点难点和着眼点,精心策划,细心执行,积极进取 政府企业合作,有助于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合作,有助于持续发展1)各取所需,便于整合与合作2)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保障分选企业合理盈利 简单易行,可复制性强简单易行,可复制性强1)对排放者约束小2)对起居条件要求小3)不增加排放者经济负担4)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便于与现有排

19、放习惯对接便于与现有排放习惯对接弥补源头分类效果不彰遗憾,湿垃圾收运模式可以不改变,甚至干垃圾仍可沿用袋装方式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轻焚烧填埋处理负荷,减轻焚烧填埋处理负荷,优化垃圾处理体系优化垃圾处理体系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分级处理、逐级减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社会自治、注重绩效七、垃圾治理原则 七、垃圾治理原则 垃圾治理的组织形式垃圾治理的组织形式七、垃圾治理原则政府与社会分工政府与社会分工短板之一:短板之一:处理方法单一视角、范式、制度化 建立基于供求过程优化组合的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保障供求均衡短板之二:短板之二:处理设施建设周期长、难落地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跨域合作机制,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效益短板之三:短板之三:生产者责任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