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基础知识之四(常用灭火器材)_第1页
消防救援基础知识之四(常用灭火器材)_第2页
消防救援基础知识之四(常用灭火器材)_第3页
消防救援基础知识之四(常用灭火器材)_第4页
消防救援基础知识之四(常用灭火器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俗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俗称“火三角火三角”即:可燃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要发生燃烧,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可。要发生燃烧,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 1)可燃物与)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并达到一定的数量比例;(氧化剂作用并达到一定的数量比例;(2 2)要有足够能量和温)要有足够能量和温度的引火源与反应物作用。因而在防火工作中,控制引火源是度的引火源与反应物作用。因而在防火工作中,控制引火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燃烧已经开始,反应正在进行,及时扑十分重要的环节,

2、一旦燃烧已经开始,反应正在进行,及时扑救显得尤为重要。救显得尤为重要。燃烧三要素燃烧三要素 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隔离灭火法、冷却灭火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隔离灭火法、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四种。法、窒息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四种。 1 1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开,使燃烧因得不到可燃物质补充而中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开,使燃烧因得不到可燃物质补充而中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将燃烧点周围可燃物质移走;二是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种:一是将燃烧点周围可燃物质移走;二是关闭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处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来源;三是

3、用泥土、黄沙等筑堤堵截着火处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来源;三是用泥土、黄沙等筑堤堵截可燃物流淌;四是用导管和泵迅速转移着火容器的下层或受到可燃物流淌;四是用导管和泵迅速转移着火容器的下层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等。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等。 2 2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而终止燃烧。通常是向燃烧物表面喷射二氧化碳、泡低于燃点而终止燃烧。通常是向燃烧物表面喷射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或对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品进行淋水冷却。但必须注沫灭火剂或对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品进行淋水冷却。但必须注意,对忌水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此方法灭火。

4、意,对忌水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此方法灭火。灭火方法灭火方法 3 3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燃烧区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无法获得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燃烧区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熄灭。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将泡沫喷射覆盖在燃烧物氧气而熄灭。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将泡沫喷射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向燃烧区喷射二氧化碳、氮气等不燃气体;向燃烧区表面上;向燃烧区喷射二氧化碳、氮气等不燃气体;向燃烧区喷射雾状水,水蒸气;封闭着火建筑和容器的孔洞;用泥土、喷射雾状水,水蒸气;封闭着火建筑和容器的孔洞;用泥土、黄沙

5、、水泥、湿棉被、湿麻袋等覆盖燃烧物。黄沙、水泥、湿棉被、湿麻袋等覆盖燃烧物。 4 4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就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就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消除燃烧中的游离基因,终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停止。采用应,消除燃烧中的游离基因,终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停止。采用这种方法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到燃这种方法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到燃烧区域内,使灭火剂参与和阻断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烧区域内,使灭火剂参与和阻断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复燃烧反应的作用。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

6、,以防复燃。如喷射干粉灭火剂、燃。如喷射干粉灭火剂、12111211、卤代烷、七氟丙烷等灭火剂就、卤代烷、七氟丙烷等灭火剂就能起到这种作用。能起到这种作用。 灭火器是一种可由人力移动的轻便灭火器具,用灭火器是一种可由人力移动的轻便灭火器具,用来扑救初起火灾。目前使用的灭火器已发展到多种类来扑救初起火灾。目前使用的灭火器已发展到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灭型,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灭火器能用来扑救什么物质的火灾,取决于器内所装的火器能用来扑救什么物质的火灾,取决于器内所装的灭火剂。目前通常配制使用的灭火器有:水系灭火器、灭火剂。目前通常配制使用的灭火器有

7、:水系灭火器、酸碱灭火器、空气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二酸碱灭火器、空气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等;按移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等;按移动方式主要有手提式和推车式。动方式主要有手提式和推车式。常用灭火器常用灭火器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干粉灭火器开启后,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器开启后,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的压力驱动下,干粉经喷嘴喷出,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的压力驱动下,干粉经喷嘴喷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与火焰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与火焰接触后,可以吸收大量火焰中的活

8、性基因,使活性基因的接触后,可以吸收大量火焰中的活性基因,使活性基因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把火熄灭。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把火熄灭。 灭火范围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以: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以及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及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ABCABC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带电物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带电物质火灾和质火灾和A A、B B、C C、D D类物质燃烧的火灾。类物质燃烧的火灾。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上下颠倒: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上下颠倒2 2到到3 3次提到火场,在距起火点次提到火场,在距起火点5

9、5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撕掉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撕掉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射软管前端的喷嘴( (没有喷射软管的,左手可扶住灭火器没有喷射软管的,左手可扶住灭火器底圈底圈) )对准燃烧处喷射。对准燃烧处喷射。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1 1、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2 2、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

10、一喷出并与大气接触液化二氧化碳灭火剂一喷出并与大气接触后,迅速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后,迅速气化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因此,当灭火剂被喷射到燃烧物表面后,能够也不助燃。因此,当灭火剂被喷射到燃烧物表面后,能够迅速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迅速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当二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燃烧因缺氧窒息而熄灭。燃烧因缺氧窒息而熄灭。 灭火范围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适用于扑救600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

11、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迅速提到火: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迅速提到火场,在距起火点场,在距起火点5 5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撕掉安全铅封,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撕掉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的喷嘴( (注意防冻注意防冻) )对准燃烧处喷射。对准燃烧处喷射。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灭火时,应选择上风向把喷嘴对准火焰根:灭火时,应选择上风向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

12、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部扑灭。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防窒息。 3 3、卤代烷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抑制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止燃烧。:主要是抑制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止燃烧。同时兼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同时兼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 灭火范围灭火范围: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带: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火灾,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电设备的火灾,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 (如竹、如竹、纸、织物等纸、织物等) ),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表、计算机、珍贵,尤其适

13、用于扑救精密仪表、计算机、珍贵文物以及贵重物资仓库的火灾,也能扑救飞机、汽车、轮文物以及贵重物资仓库的火灾,也能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 :在距离燃烧物在距离燃烧物5 5米左右处,拔出灭火器的保米左右处,拔出灭火器的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开启压把,另一手握住喷射软管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开启压把,另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待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前端的喷嘴处。待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打开灭火器喷射。具体灭火方法同打开灭火器喷射。具体灭火方法同ABCABC干粉灭火器相同。干粉灭火器相同。 注意事项注

14、意事项:卤代烷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卤代烷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另外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另外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窄小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上风方向喷射;在窄小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撤离,因卤代烷灭火剂有一定的毒性,以防对人体造成速撤离,因卤代烷灭火剂有一定的毒性,以防对人体造成伤害。伤害。 4 4、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灭火时:灭火时, ,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 ,在燃烧物在燃烧物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起到窒息灭火表面

15、形成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由于泡沫层能阻止燃烧区的热量作用于燃烧物质的表面,的作用。由于泡沫层能阻止燃烧区的热量作用于燃烧物质的表面,因此可防止可燃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的蒸发。泡沫析出的水对燃因此可防止可燃物本身和附近可燃物的蒸发。泡沫析出的水对燃烧物表面进行冷却,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降低燃烧物烧物表面进行冷却,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降低燃烧物附近氧的浓度。附近氧的浓度。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扑救一般:适用于扑救一般B 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灾,也可适用于A 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类火灾,但不能扑救

16、B 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类火灾。电设备类火灾。 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

17、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使用时应一手握提环,一手抓底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使用时应一手握提环,一手抓底图,把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喷出泡沫,进行灭火。图,把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喷出泡沫,进行灭火。 5 5、水系灭火器、水系灭火器 水系灭火器水系灭火器, ,新型环保水系灭火器新型环保水系灭火器可扑救可燃固体(可扑救可燃固体(A A类)、可燃油类(类)、可燃油类(B B类)、可燃气类(类)、可燃气类(C C类)、及类)、及1000V1000V以下以下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其灭火效果明显带

18、电设备的初起火灾。其灭火效果明显优于干粉、优于干粉、12111211等灭火器。并具有灭火等灭火器。并具有灭火效率高、抗复燃性能强、无次生污染、效率高、抗复燃性能强、无次生污染、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100%100%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目前理想所替代哈龙的消防产品。被是目前理想所替代哈龙的消防产品。被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计划指南项目。6 6、酸碱型灭火器、酸碱型灭火器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 酸碱灭火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两种药剂混酸碱灭火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两种药剂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使药剂喷出,从而扑灭火灾。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使药剂喷出,从而扑灭火灾。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木、棉、麻、毛、纸等一般固体物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木、棉、麻、毛、纸等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不宜用于油类和忌水、忌酸物质及电气设备的火质火灾,不宜用于油类和忌水、忌酸物质及电气设备的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