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法创作中的笔法核心 - 角度、长度速度、力度、迟速与疾涩之关系速度决谓牵掣,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为牵为撆,锐意挫 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牵掣,讲的是行笔速度。 迟”与速”是根据行笔速度做出的区分,行 笔速度的快慢与笔毫的顺逆相结合,休现在行笔中就成 为疾、涩”疾则相对快,涩则相对慢,但疾涩不仅仅是 速度上的快慢,更侧重的是行笔运笔的势态。这种在笔 画中看不到,却影响笔画呈现的形态且能根据笔画形态 推测出来的挥运法度,书法中称为 笔势”疾、涩是相对 而生,相对而存的。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趯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缺战行之法。”木黄鳞: 竖勒
2、之规。”说明了疾势、涩势在哪些笔画中运用。 讲完 疾势紧跟着讲掠笔;讲完涩势后紧跟着讲横鳞。由此透 露出,掠笔是用疾势,竖勒笔画所用的 横鳞”是涩势。疾 涩二势是书法的根本:臣父造八分时,神授笔法,曰:书 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夫 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 此已曲尽其妙。然以中郎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把笔抵锋,肇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牛曷示出疾和涩的辩证联系。 八休之中有疾有涩。宜疾则疾,不疾 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徐在心,形休在字, 得心应手,妙出笔端。”虽调了疾与涩运用
3、要恰如其分, 只有心法的自如才能有技法的自由。疾涩笔法的自如运 用被后来的刘熙载生动地描绘出来,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 疾涩者,无之!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 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 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第战掣有形, 强效转至成病,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刘熙载对涩疾和迟速关系作了区分和说明,其中尤其对涩作了详细解释: 如有物阻之”这种休验正是 偃管”、逆锋”所造成的笔 毫与纸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阻力。古人曾经用横鳞”、紧缺战行”、担夫争道”、锥画沙”、屋漏痕”、逆水撑舟”、 荡桨”等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和描述
4、这种运笔的休验和感 觉,正是立象以尽意”。然而轻则须沉,便则须涩,其道以藏锋为主。若不涩, 则险劲之气无由而生;至于太轻不沉,则成浮滑,浮滑 则俗。(此处藏锋,指行笔中的藏锋,即逆毫中锋行笔) 韩方明从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上作出了要求。清代包世 臣也从执笔技法上对如何能涩作出了总结,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休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 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 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疾势和涩势运用得如何,关系到笔画质感的有无和好坏, 关系到笔画的质量和生命力,这是笔法的核心。这两种 势,不但涉及到用笔的速度,也涉及到用笔的力度,是 速度与力度的凝结休,一切笔法
5、,最终落脚点都在此二 势。速度快慢与疾涩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可将两 者简单对应,笔法中的速度从来都是和力度相辅而行的, 真正的涩势,还是要看书写者对于笔性的熟悉和对毛笔 的掌控能力。细粗与提按之关系力度力谓骨休,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休自然雄媚之谓乎。”筋骨,正是行笔中的力度问题。笔力在书法中的重要性: 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 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可久,自然齐古人 矣。”力透纸背”是指笔画强烈的质感和笔力透出的一种 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笔力是衡量笔画质量高低的重要 标尺,毛笔的提按与笔力有很大关系,行笔力度强弱休 现在行笔的提按
6、中,提笔则轻,按笔则重。提与按是影 响笔力表现的重要因素,但是,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笔画细不等于无力,笔画粗不等 于有力。理解提按的关键在于对笔力”的理解。晋代卫铄笔阵图云: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 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 无力无筋者病。”多肉者,即那种依靠机械的物理力按压 毛笔所形成的粗大而没有质感的笔画,这是书法中的病 笔形态。因此,历代书家一再强调笔力的重要性,甚至 可以这么说,书法能否传世,即在于笔画中有无笔力。书法中的力度不只休现为物理力的强弱,不只休现为毛 笔提按力度的机械力的大小, 书法中的 力”源于笔画的质感,这种质
7、感的出现与笔法背后的笔势有着相当大的关 系。毛笔在纸上显现为笔画,运作的方法称为笔法,在 挥运过程中没有在纸上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实际也是笔法 运动的一部分,这种没有在纸上表现出的笔的运动状态 影响着表现在纸面上的笔画,称为笔势。通过在纸面上 看到的笔画,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实象的挥运过程和行 笔的虚象路线。虚实相生,落于纸面则为实象即笔画, 起于空中则为虚象即笔势,也可说,笔势显明在纸面上 则为笔画,笔画隐藏在空中则为笔势。笔势和笔画构成 了笔法虚实两部分,笔势是虚象的笔法,笔画是实象的 笔法。虚象的笔势生出实象的笔画,每一个细节的法”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 意”立于技道之间”所以,书 法艺术也能实
8、现 技进乎道”。三、斜正与曲直之关系角度夫平谓横,子知之乎? ”仆思以对曰: 尝闻长史九丈令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又曰:失直谓纵,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直 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 ”平、直问题涉及到行笔的角度。笔画的斜正、曲直是由 行笔的角度、方向和力度的变化造成的,行笔角度的变 化、笔画的走向在书法中称为 曲直”小篆中运用了大量 平直的笔画;隶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相对平直的笔画;大 篆和行草则运用了大量曲折的笔画;楷书特别是魏碑体 楷书运用了大量斜向的笔画。不同的书体,曲直的运用 有所侧重。同一书体中,不同书家对于曲直的笔画也有 不同的侧重,比如颜真卿楷
9、书麻姑仙坛记多运用平 直的笔画和转笔,而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则运 用了许多斜向笔画和折笔。受到隶书结体影响的楷书结 体也随之而用平画宽结式,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钟繇楷书荐季直表等。王羲之楷书、行草书则一变 古法,多 欹侧取势”而用斜画紧结”魏楷、唐楷以及后 世楷书、行草书等大都采用了 斜画紧结”勺方法。同一书 家在不同时期对曲直的运用也有不同侧重,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楷书多宝塔笔画多斜直和折顿,而 72岁时 书写的颜家庙碑笔画总体多平直,但内部多有弧度 曲线和转笔。这说明,书家的习惯和取向对于曲直的运 用有不同的影响。书法中用 平直”来表示 正”和 直”的笔画,用 欹”和曲”表 示不直的笔
10、画。书法中笔画的 直”并非物理意义的直,而 是视觉和心理感觉的直。大山之麓多直出,然步之,则措足皆曲,若积土为峰峦, 虽略具起伏之状,而其气皆直。为川者必使之曲,而循 岸终见其直;若天成之长江、大河,一望数百里,瞭之 如弦,然扬帆中流,曾不见直波。少温自矜其书于山川 得流峙之形者,殆谓此也。”从这段形象的比喻当中,我 们看到所谓的直和曲都是相对的,而且书法中的直更多 的是一种 势”的直,这种平直并不是物理中的绝对平直, 而是一种相对平直,这种平直 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 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曲直”在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鉴赏者来说,能否辨 识曲直”关系到能否辨认真迹;对于书写者来说,能否
11、做到曲直”关系到书法的生命力。 然能辨曲直,则可 以意求之有形质无形质之间,而窥见古人真迹也。曲直 之粗迹,在柔润与硬燥。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 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于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晚清馆阁休要求 乌、方、光”正有呆板之弊,清代周星 莲临池管见指出:古人作书遗貌取神;今人作书貌合神离。近来书生笔墨,台阁文章,偏旁布置,穷 工极巧,其实不过写正休字,非真楷书也。”可见,清代的横平竖直观念将唐代书法的字法理论推到了一个死胡 同。这种丰富多变的点画为什么能够随意配合成和谐统一的 整休而不是矛盾混乱的呢?这诀窍皆在两个字:力
12、、势。 力就是笔力,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印印泥所产生的力。下 笔又陡又快,行笔过程中,横画不平拖,竖画不直下, 收笔利落而不粘滞。势是笔势、形势,善于用力,善于 控制行笔的轻重缓急便是势。变化繁多的点画就是靠这 力和势统一起来的。”强调行笔过程中笔画的曲动,这种 曲动是依靠用笔的走势来完成的。四、笔画长短之关系长度损谓有余,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趣长笔短,常使意 势有余点画若不足之谓乎。”趣长笔短”,法由意运,象由法生。笔画的长短延展服 从于笔势和笔意的表现,因此,书法中常常强调笔虽断 而意犹延。章草带有浓厚的隶书笔意,在书写点画时,多有短促之 笔。五百年后,清代刘熙载再次把目光投向索靖章草时
13、作出了补充,其书概指出:书有振、摄二法,索靖之笔短意长,善摄也,陆柬之之节节加劲,善振也。”作为一对相应而生的方法,振”是笔势节奏的有形绵延,摄' 是笔势节奏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形休止;振”也罢,摄' 也好,都是围绕 意势'而作。大都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 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 此书家最上乘也。”周易注: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 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 情,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所说的意、象、神之间 的关系映射到书法中正是笔意、笔势、笔法之间的关系。 笔法的运用服从于笔势的表达,笔势的构建统摄于笔意 之中。笔法的运用,笔画的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欠款起诉费用3篇
- 农产品购买合同的交货条款3篇
- 工程设计施工合同范本的建设周期
- 土地使用权及房屋买卖合同3篇
- 买房授权委托书样本格式3篇
- 劳动合同解除公告3篇
- 学生社会实践承诺函3篇
- 合伙关系终止合同3篇
- 2025基于社区的阿尔茨海默病三级综合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煤炭加工厂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措施考核试卷
- GB/T 23641-2018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2023年国际焊接工程师考试IWE结构试题
- 精华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课件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及答案
- 高三(5)高考冲刺家长会课件
- 顶板安全管理知识
- 《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课件
- 欧洲西部资料欧洲西部 详细版课件
- 报关委托书 电子版
- 高中音乐人教版高一全一册音乐-《芬兰颂》详案
- 广告制作及印刷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