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CT诊断学_第1页
急诊CT诊断学_第2页
急诊CT诊断学_第3页
急诊CT诊断学_第4页
急诊CT诊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急诊影像学第一节 头颅外伤一、CT扫描要求 头外伤后患者如果发生嗜睡、呕吐、定向障碍、一侧瞳孔散大、轻度偏瘫甚至昏迷等都应即刻行CT检查。 在行颅脑扫描时,起始线应低于常规OM线,下方包括颅底诸骨,上方直至顶盖骨。二、颅骨骨折 CT诊断颅骨的凹陷骨折、多发骨折、颅底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引起的气颅。1按骨折线形态的分类颅骨骨折按骨折线的形态分为线状骨折、颅缝分离、粉碎骨折、凹陷骨折和火器伤骨折。在诊断这类骨折时注意:.线状骨折与正常颅缝、血管沟、板障静脉及变异的多余颅缝相鉴别。A.颅缝对称、两侧有光滑的边缘。B.血管沟仅见于内板,它的两侧为光滑致密的颅骨内板而非锐利的断裂的骨裂隙。.穿通伤

2、所造成的骨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极少只损伤硬膜外者。A.观察火器伤造成的碎骨块、金属碎片及异物等被带人并滞留颅内的数量与位置,B.子弹所经之处形成一条穿通线,周围有一层不规则的致密出血带。C.注意观察弹道的走行及所损伤的重要结构以及它周围出血的情况。2按骨折部位分类 按骨折的部位分为颅骨的板障骨(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骨折。.颅底骨折:当患者有耳漏、鼻漏、眼眶周围淤血(又称熊猫眼)、乳突区淤血时都是有颅底骨折的征象。.CT检查应注意:A.观察颅底各骨的轮廓及神经、血管孔是否完整及有无骨折和碎骨片压迫,有无颅缝分离;B.观察各脑室腔内有无积液及液气面;C.观察颅内有无积气,颅内积气量少时常集

3、中于前额及中颅窝的前方,老年患者蛛网膜下隙宽时,需调节宽窗清楚观察。三、颌面骨骨折与脱位颌面骨严重创伤后可引起口咽部的水肿,阻塞呼吸道而危及生命。并常与颅脑创伤合并存在。1.颧骨、上颌骨骨折.解剖:A. 颧骨由颧骨额突、颧弓及上颌骨颧突组成。它连接上颌骨及颧骨构成眼眶底的部分眶壁。B.上颌骨内可见两侧对称或不对称的上颌窦;窦腔为底朝鼻腔、尖朝外上的四棱锥体形状,上颌窦的顶壁即眶底的下面;前壁、后壁为上颌骨体的前、后壁。.CT骨折征象:A. 颧骨及上颌窦顶壁骨折、凹陷可致眼球下陷;B. 上颌窦壁粉碎骨折,碎骨斤进入窦腔内,刺破窦腔黏膜,可见窦腔积液。C. 颧骨额突、颧弓及颢骨颧突骨折时造成颧骨移

4、位、凹陷、面部变形。患者同侧颞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D. CT同时检查鼻骨及鼻中隔骨折、移位情况及筛窦、蝶窦骨折、积液。E. 筛窦及蝶窦骨折常使气体进入颅内造成气颅。2颞颌关节骨折脱位.原因:颞颌关节的损伤以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较多,当下颌骨受外力撞击时,外力传到颞颔关节,造成关节脱位及关节盂和髁状突骨折。.扫描技术:头颅侧位定位。取下眶耳线为基线,扫描范围应包括关节盂顶及下颌骨髁突。注意摆位时务求左右对称。.CT表现:A.骨折骨折线可以在关节盂、下颌骨髁突、髁突下方的颈部或同时存在;骨折后小骨块分离,颈部的骨折常发生断端分离、成角错位。B.脱位下颌骨髁突向前方滑脱于关节窝前方结节的前下方,或关

5、节窝之外侧。C.颞颌关节的侧方脱位,特别是双侧颞颌关节同时发生侧脱位时,必然伴有下颌骨的断裂。D.下颌骨骸部在直接暴力下断裂,而后两个分力延及双侧下颌骨升支作用于颞颌关节,致双侧颞颌关节同时发生外移,造成侧方脱位。E.关节复位后注意撕脱骨片是否复位,或骨块嵌入关节窝内的情况。临床常见颞颌关节脱位可同时伴有髁突的撕脱骨折。撕脱骨片虽小但如果滞留于关节囊内,将导致创伤性颞颌关节病,影响开闭口功能。3鼻与筛骨骨折.鼻骨小而突出,易遭受外力而造成单骨或双骨骨折。需注意勿将鼻额缝误认为骨折。鼻骨骨折常伴有鼻额缝的上下错位。.筛窦小泡的外壁极薄,骨折常为局限性凹陷、局部窦腔积血,可合并眼内直肌肿胀。多发骨

6、折时鼻及筛窦扭曲变形。四、颅底骨折1.概论: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但许多颅底骨折在初诊时漏掉,所以在以下情况应专门行颅底CT扫描:.如果头部无开放性骨折,扫描发现有气颅。.临床有脑脊液鼻漏、耳漏。.常规CT扫描发现筛窦、蝶窦及乳突蜂房高密度积液。2.颅底扫描方法包括轴位扫描及冠状扫描。.轴位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冠状扫描时扫描线与外耳道至眼眶上缘连线呈垂直。扫描范围自额窦至乳突后缘。病人条件允许时最好行冠状扫描。3.筛板、眶上板、岩骨鼓室盖部及蝶骨翼等处骨质菲薄、应力集中,是骨折好发部位,应给予特别注意。4.暴力较大的颅骨骨折,应力可从受力点传导至颅底,引起骨折。五、眼部外伤

7、眼外伤指眼球及附属器的损伤,按受伤机制可分为二种:穿通伤,多合并眼部异物。钝性挫裂伤,多合并眶壁骨折。1.CT评价眼外伤主要作用:.判断眼球的破裂及球内或眶内异物。.判断眶骨骨折及眶内损伤情况。.显示视神经孔及视神经的损伤。2.眼球内及眶内异物.对于密度较高的金属异物,CT可以清晰显示异物的数量及位置。.对于密度与眼部组织接近的异物,CT难于直接显示,但一些间接征象有助于判断异物存在:.部分异物可致局部出血,CT扫描可见高密度血肿;.另见一些异物所致穿通伤可致少量气体积聚。怀疑有异物存在时,适当的调整窗宽窗位有助于观察。3.眼眶壁骨折.由于内侧壁后部由筛骨纸板及蝶骨体构成,为眼眶最薄弱的壁,故

8、眶内壁骨折最常见。其他依次为下壁与上壁,眶外壁由额骨颧骨额突构成,骨质坚硬,故外壁骨折少见。.骨折的直接征象为骨壁断裂及骨折端突入临近解剖结构。间接征象可见积气与积血,是由于骨折损伤了骨膜下小血管。4.常见眶内损伤.眶尖、颅底、蝶骨大翼的损伤易累及视神经管,伤及其内通过的视神经和眼动脉。CT上可清晰显示神经孔骨折变形 。.眼部钝挫伤除眶壁骨折外,还常致晶体脱位、眶内血肿和眼外肌的损伤、眼球破裂等,CT上均可见相应的表现。六、颅脑损伤1.脑膜结构颅骨内板下脑组织外有多层覆盖膜,以缓冲所受的外力,这些膜由外向内分别是:硬脑膜:硬脑膜贴附于颅内板的骨膜,在颅缝处深入颅缝结构紧密,其他部位与颅内板松散

9、结合,在颅骨骨折时易被血肿分离掀起。硬膜在大脑左右半球及大脑小脑间分为二层,形成硬膜窦,其内层向脑的各裂隙中发出的突起,构成大脑镰、小脑幕、以及鞍隔。故当硬膜下出血时受大脑镰的限制不越过中线。蛛网膜:薄而透明,与硬膜间隔以硬膜下腔,与下层软脑膜间为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在某些地方变的相当宽大成为蛛网膜下池,如桥一小脑池,交叉池,环池、侧裂池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聚集于此。软脑膜:亦称血管膜,富含神经、血管。软脑膜贴附脑皮质表面,随脑的沟回折皱一起走行,并与脑室的薄壁相结合构成脉络组织,于皱襞内血管发达之处形成脉络丛。因此,软脑膜血管的断裂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重要原因。2.硬膜外血肿.概述:约95

10、%的硬膜外血肿伴颅骨骨折,最常见的是脑膜中动脉主干因颞部骨折而而断裂,造成中颅窝的血肿。.临床表现:为伤后有短时原发昏迷短暂清醒(头痛、呕吐逐渐加重)再度昏迷,清醒期的长短,视出血量多少及出血的速度决定。.CT表现:A.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CT值约5070Hu。凸向脑面的边缘光滑。B.由于硬脑膜在颅缝处与骨结合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颅缝,但在矢状窦处由于矢状窦的破裂出血可越过中线。C.血肿下脑组织受压,可造成同侧的脑室受压变形或移位,但是占位征象较硬膜下血肿轻。D.慢性的硬膜外血肿,在血肿壁机化后形成厚的纤维组织膜,可钙化形成一层致密的壳壁。3.硬膜下血肿.概述:聚集于硬膜下层与蛛网膜之间,呈新月

11、形包绕于大脑表面。主要致伤原因是脑组织减速性损伤(对冲性损伤)。约有半数可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患者常合并脑组织的损伤。.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头痛、呕吐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颅压增高及脑水肿的症状。.CT表现:A.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之内为急性期):a. 一般呈均匀高密度的新月形,贴于颅内板下脑表面,CT值约5580Hu。b. 当有蛛网膜破裂脑脊液渗入时,血肿边缘呈现不均匀低密度。c. 血肿下脑组织受压,被均匀的推向对侧移位,患侧的脑室受压变形,甚至闭锁。d. 在血肿较薄时,其致密影与颅板联在一起,易漏诊,当发现一侧颅板的致密影较厚时,需把窗宽加大。B. 伤后

12、4天至3周内称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a. 血凝块分解液化、血肿密度下降,当血肿密度下降到脑组织密度相同时,称为等密度,仅见脑皮质区均匀受压、脑沟消失,灰白质交界处被均匀推向内侧,同侧脑室受压移位或闭锁,中线结构移向对侧,严重时大脑镰也发生偏移。b. 一般由于大脑镰较坚硬不易偏斜,而较多的是发生镰下方的脑疝,称镰下疝。c. 当有双侧硬膜下出血时,虽然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但脑灰白质分界处被推移向中线,脑室也受挤压变细窄。d. 增强扫描可发现充盈对比剂的皮质血管与颅板间距加大,其间为无血管的密度均匀的血肿。e. 有时亚急性期的血肿内由破裂的蛛网膜漏口内混入脑脊液或血块凝结不良、红血球成破碎的血细胞沉降

13、于血肿的下方时,在半月形的血肿内见到下部致密、上方低密度的液体界面。C.受伤3周后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a.血肿包膜形成,凝血块液化,血肿内压增高逐渐膨胀变为一梭形液体密度区。b.血肿壁机化增厚或钙化。c.血肿下脑组织亦发生受压移位。4. 蛛网膜下隙出血.概论:A.蛛网膜下隙出血来源于外伤后软脑膜和皮质血管的断裂、脑挫裂伤的渗血及脑内血肿破人。B.绝大多数与脑的挫裂伤合并存在。C.对脑外伤CT复查中发现脑挫裂伤引起的灶状出血、血肿或迟发血肿出现前,局部均可见或多或少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临床表现:患者因脑膜刺激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查体可发现颈强直和克氏征阳性及双侧瞳孔缩小。.CT表现:A.高密

14、度血液充填于脑挫裂伤水肿、出血区的脑表面沟回中,或一侧的侧裂、大脑纵裂中,严重的出血也可见于两侧,但不会像非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那样量多且均匀散布于脑的各基底池及双侧侧裂及大脑纵裂中。B.在外伤着力点对冲部位脑表面的少许蛛网膜下隙出血常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先兆,应注意病情变化及时CT复查。C.由于脑脊液的循环作用出血可进入脑室沉降于两侧脑室后角内,形成致密的液平面。D.蛛网膜下隙出血吸收消散较快,长者l周,短者12天消散。5.脑挫裂伤.概述:直接撞击的外力可造成受力处的脑挫裂伤,而多数则因头部运动中受撞击造成的对冲性损伤引起,可单发或多发。好发部位以额极、颞极较多,头顶部的撞击也可引起额颞叶的颅

15、底面的对冲伤。.临床上脑挫裂伤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出现一时性昏迷、清醒后常有伤前情景的记忆力丧失。患者有头痛、呕吐等颅压升高或脑膜刺激征。并视损伤部位不同出现偏瘫、偏盲、肢体肌张力和腱反射的异常。重者呈持续昏迷状态。.CT表现:A. 局部脑组织呈低密度水肿,其界限模糊不清,多位于皮质区,水肿区内间有一处或多处小点片状出血灶,称灶状出血。B. 一处或多处脑内血肿,血肿形态不规则,由于是在挫裂糜烂的组织中出血,边缘也不光滑。C. 血肿周围有程度不等的水肿区并有占位征象。D. 灶状出血及小血肿可在数小时内扩大、融合引起脑疝。.迟发脑血肿:A.脑挫裂伤患者经临床处理,仍处于昏迷、有颅内压增高及占位压迫征

16、时;B.症状加重者,有可能是发生了颅内的迟发血肿,迟发血肿是在初诊CT发现的血肿之外的区域,或是挫裂伤的小灶状出血融合成团,或是初诊仅见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出现脑内外的血肿。6.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概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颅在加一减速负荷时脑内出现剪式应力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脑损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多见于旋转伤。当头颅受到外力,突然作旋转加速度运动时,由于脑皮质灰质与髓质白质的比重不同,随颅骨而被动运动速度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皮质下的神经元轴突广泛的损伤,出现传导障碍。.轴索损伤的分布:首先损伤轴索密集区,例如胼胝体、脑干的网状结构,特别是脑桥的基底部,由于脑干网状结构担负着醒觉功能,大脑

17、皮质担负着认知功能,轴索损伤的程度将严重影响着意识障碍的程度。.病理表现:A.急性期(1周内):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海马和脑干等部位及白质区弥漫或成簇的小针尖样比血灶,部分成融合状态。胼胝体可有完全或不完全中断。轴索周围条带样间质水肿,并见多发小出血灶及其周围的蜂窝样间质水肿。B.吸收期(28周):弥漫的小针尖样出血灶被吸收,较大的小出血灶囊性变,小瘢痕形成。C.恢复期(8周后):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髓鞘变性。.临床表现:DAI的意识障碍为原发性昏迷。A.一般于伤后214天出现自动睁眼无意识状态。伤后立即昏迷,昏迷时间长,恢复慢或不完全,神经系统检查无明确定位体征是其主要特点。B.昏迷

18、的原因主要是大脑广泛性轴索损害,使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失去联系。DAI患者中这一体征早期、持续的出现可能与脑干受累有关,而与脑疝关系不大。C. 瞳孔可改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伴或不伴有光反应消失。.CT表现: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病理诊断,CT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伤,但可以显示出血灶的大小、形态和部位。A.典型表现为a.广泛皮质下多友点状出血,同时伴弥漫性脑白质水肿、灰白质界限不清;b.双侧灰白质界限不清的广泛低密度区,多脑叶同时受累,深部半卵圆中心,包括内囊、穹窿柱、前后联合结构不清。c.严重者脑干、胼胝体亦呈低密度。B.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隙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C.可合并蛛网膜下

19、隙出血,部分患者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小血肿或颅骨骨折。D.CT的异常表现常较轻,但临床病人多有重度昏迷,提示本病的诊断。7.脑干损伤.颅脑损伤中,脑干损伤较少,但病情严重,患者常表现有双侧瞳孔缩小及去大脑强直。.CT检查能见到脑干处的血肿。8. 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后可以无任何后遗症,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就CT检查而言,常见外伤后遗症包括:A. 脑积水:外伤后蛛网膜下隙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不畅或脑室通路阻塞,使脑室积水逐渐扩大,引起颅压增高并压迫正常脑组织,需行脑脊液分流术。B. 脑萎缩:挫裂伤后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吸收(或清除)后,局部或瘢痕收缩或成囊腔造成部分脑实质的丧失、萎缩,可牵拉同侧脑

20、室使之扩大变形,外伤后的脑积水,脑室扩大亦可压迫脑组织萎缩变薄。C. 脑室穿通畸形囊肿:脑出血或挫裂伤的液化灶所形成的液化性囊腔与脑室或蛛网膜下隙通连,由于局部脑组织的萎缩及囊腔通连可使相通的脑室扩大,但不引起中线偏移。.在脑外伤及手术后CT复查时应注意:A.脑外伤首次CT检查后,不管是否发现颅内的出血或水肿,只要患者经临床处置后,无明确好转或持续昏迷、症状加重均需及时复查CT,以观察出血是否增多?及脑疝是否形成?有无脑内迟发的血肿出现。B.注意创伤部位的水肿区有无扩大,在初诊蛛网膜下隙出血聚集处的脑皮质区有无迟发血肿出现。C.初诊CT裣查时未曾注意到的颅底、乳突、眼眶、鼻窦等有关的部位骨折情

21、况。特别是在出现与这些部位的损伤有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时,要注意以前未曾报告过的部位情况。第二节、胸部创伤CT检查适用于以下情况:.车祸、塌方等复合伤,病情危重需快速了解胸、腹脏器情况。.气胸、广泛皮下气肿,平片观察难以确定纵隔及肺内情况时。.有多发肋骨骨折、胸壁血肿、肺挫伤及胸腔出血病情复杂。.当患者有张力性气胸、连枷胸、大量血胸和气道阻塞,怀疑纵隔内脏器损伤或大血管断裂,需进行紧急处置而情况不明时。一、皮下与纵隔气肿1.概述:肋骨骨折破肺或损伤气管;胸部锐器贯通伤等都可使气体外溢,游离于胸腹颈部肌层间、纵隔内,严重者气体可达大腿根部。2.CT表现:气体于胸壁肌内、筋膜间沿肌纤维弥散,显示交错

22、排列的肌束影。在纵隔中显示主动脉、气管旁和心缘旁薄层气带,纵隔气肿可以不与肺周的气胸相通,也可两者合并存在。二、胸部异物1.概述:发生于胸内或纵隔着,需CT检查,以明确异物与血管、气管及心脏的毗邻关系。报告异物形状、大小、质地。复查时需了解异物位置有无变化。2.适应症:由口鼻误吸进入气管支气管的异物存留而不能排出,进入大的支气管堵塞及刺激性咳嗽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异物进入小气管者初时咳嗽明显,逐渐能够忍受而未及时取出,造成所属支气管堵塞,肺不张或继发感染。三、胸部骨折1.胸骨骨折.为直接暴力撞击伤,骨折多为横行或斜行,一端塌陷,常伴发胸内损伤,严重的伤及心脏。. CT可显示骨折断端血肿

23、;折断的胸骨有否错位或向胸内塌陷,有否可并发两肺后部挫伤及气胸、胸腔积液、皮下气肿。2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多为横断骨折,视受伤外力大小发生不同程度的错位或凹陷。.多发肋骨骨折中可见到一肋多处骨折,多肋的多处骨折造成连枷胸,患者出现胸壁反常呼吸运动,影响肺部换气功能。.凹陷的肋骨骨折端刺破胸膜、肺组织,造成气胸,也可以造成广泛的皮下气肿。四、血气胸血气胸多见于钝性伤或穿通伤,由肺泡、肺血管破裂或胸壁血管损伤引起,血气胸多与肋骨骨折合并存在。1.在仰卧位CT检查时见到游离气体偏于前方,尤其是气胸量少时气体仅位于前胸壁下,肺组织于侧胸壁处未被压缩。2.合并血胸时可在背部见到积液带,CT值大约在1550

24、 Hu之间。3.血、气都多时,于压缩的肺外可观察到液一气面,肋骨骨折气胸时气体常窜至皮下。五、肺萎陷、挫伤1.气胸造成的肺压缩,在无肺胸膜粘连时,肺叶呈均匀向纵隔及肺门处收缩;.压缩轻微的肺组织呈均匀含气组织,肺内无高密度改变。.萎陷明显的肺组织,肺血管收缩聚拢,肺叶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呈磨砂玻璃样改变。2.严重的拍击伤可引起肺血管渗透压的改变,造成肺间质水肿或肺泡出血,称为肺挫伤。.患者呼吸窘迫,咳嗽或气管吸引时有血性分泌物。伤侧胸壁有皮肤擦伤或淤血,常合并局部的肋骨骨折。.在早期及吸收期可见肺内淡片状渗出影。病变集中于受伤侧的肺外围,无节段分布规律。支气管周围渗出,肺组织也是小范围渗出实变,损

25、伤严重可呈大片聚集或致密融合。在致密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到透亮的支气管腔。.肺挫伤后吸收消散较快,伤后2d开始吸收消散,如伤后3天无吸收反而范围扩大,须考虑局部肺内继续渗血或有继发感染等合并症。六、肺撕裂伤一假囊肿及血肿1.概述:肺表面的撕裂伤形成气胸及肺压缩。而肺实质内的挫裂所形成的裂口,在周围肺组织弹力回缩后形成囊腔,可有气体或血液进入。视出血的情况分别形成肺囊肿、气液囊腔或完全实变的肺血肿。2.CT表现包括:.肺的假囊肿CT显示呈圆形、椭圆形空腔,常存在子挫伤后有渗出的病灶内,或已实变的肺组织中。亦可见到呈半圆形的液气腔或横行裂晾。有的两边呈小的菱形尖角,显示出被扩张的裂隙边缘。.肺血肿

26、呈边缘清楚光滑的高密度团块,呈圆形、椭圆形,多位于肺的周围或胸膜下,在肋骨骨折的断端附近或被气胸压缩后萎陷的肺内 。.肺囊肿及血肿一般单发,偶见多发,约8天至2个月吸收或闭合。七、气管与支气管断裂1.概述:可因挫裂或穿通伤造成大气管的完全性断裂或不完全断裂。挫裂伤造成的断裂好发于气管隆突下2cm左右的部位。2.临床征象:患者临床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3.CT征象:.张力性气胸,广泛纵隔皮下气肿,尤其是颈部的气肿明显。.支气管断裂后的陷落肺失去支气管连接的肺塌陷后向膈面陷落。.C仅部分病例中可以见到断裂的支气管腔。八、胸内主动脉及大血管损伤1.病因:胸内主动脉及大血管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中突然

27、减速,胸部受方向盘的撞击或被抛出车外的人,以及高空坠落者。2.临床症状:患者临床有胸骨后剧痛及呼吸困难。.如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或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大血管造成颈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当发生第一肋骨骨折或锁骨骨折时,可以损伤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及颈总动脉,.而胸部主动脉的损伤,多数发生于主动脉的峡部。3.CT扫描:.纵隔阴影增宽,主动脉弓周围血肿,胸腔血性渗液;.CT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裂口。.主动脉结异常膨大,左侧支气管分支被血肿压向下方移位以及气管、食管被血肿压迫向右移位九、心脏外伤1.概论:心脏外伤可分为钝挫伤和穿透性损伤。在钝挫伤中较常见的为心包损伤引起的出血或心包积液,患

28、者多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或肺挫伤。严重的挫伤造成心肌挫伤及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填塞,患者很少有机会人院接受抢救。2.心脏外伤的患者除感胸痛及呼吸困难以外,听诊可发现心音遥远,心搏动微弱。3.CT扫描:并可观察到穿通伤的路径及血气胸。.显示出心包内环绕心肌的液带;被锐器刺伤的心脏有的可自行封闭且导致心包填塞而无大量出血。.如果仅刺伤心包,CT检查时可见到心包积气一血液平 。十、食管损伤1.临床:患者有吞咽困难,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并见纵隔及皮下气肿。2.CT检查:仅见纵隔气肿及食道周围渗出以及液气胸。第三节 腹部创伤一、脾损伤1.脾脏是一个含血丰富的实质性器官,脾损伤发生率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第一位。2

29、.临床表现:一般有脾部挫伤史,但当脾脏本身有病变时,即无明确的外伤时也可发生脾脏破裂。当脾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疼、脾脏增大、压痛以及腹膜激惹症状及征象。当伴有脾完全破裂时,病人的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状。3.脾外伤的分型:.脾挫伤。.包膜下血肿:多由于包膜下实质损伤而局部脾包膜仍完整时发生。.脾实质内损伤而无脾脏破裂:此时多在脾髓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血肿。.脾破裂:此时脾实质与包膜均有破裂,除脾内有出血外,脾周围及腹腔内均有出血。4.不同程度的脾损伤CT表现不同:.脾挫伤表现为脾内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脾包膜下血肿 A.表现为脾周新月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占位,脾边缘变平或

30、凹陷。B.血肿内可见相对高密度区,代表血凝块,提示活动性出血部位,亦称“哨兵血块征”。C.增强扫描,显示为脾外环绕的无强化区,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降低 。.脾破裂时的CT表现:A.脾局部破裂:a.表现为脾内局限性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可显示脾脏的裂口。b.血肿境界可不甚清楚,不过至稍晚时间境界清晰为椭圆形低密度区。B.脾脏完全性破裂:a.脾曲、脾周、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的血肿存在。b.此时脾脏体积增大,外形不整齐。c.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牌外周也有密度较高的血凝块出现。.脾脏实质内血肿 表现脾内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或略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一般伴有脾包膜下出血 。.脾裂隙征 为

31、脾内线样低密度区,宽度不一。.多发脾撕裂,表现为粉碎性脾破裂。5.脾破裂的分为4级:I级:局限性包膜破裂及小的包膜下血肿;级:小的外周撕裂及实质内血肿直径小于3cm;级:撕裂延伸至脾门及脾实质内,血肿直径大于3cm;级:粉碎性脾及血管断裂。6.延迟性脾破裂:早期仅见细微征象:如脾实质细微不均匀和左肾前筋膜增厚;这些可能是迟发脾破裂的惟一征象。7.脾受伤后,由于脾内血量减少或肾上腺素反射作用,脾体积可暂时缩小,伤后两周可逐渐恢复正常。二、肝损伤1.概述:肝损伤是仅次于脾损伤的常见腹部外伤。肝右叶的损伤较常见,可能由于右叶较大且外缘贴近肋骨下缘。2.病因:肝损伤于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分为:.开放性

32、损伤:也称贯穿性损伤,因锐性暴力,如枪弹、弹片、利刃等贯穿胸、腹壁直接损伤。.闭合性损伤:也称钝性损伤,因直接或间接暴力而损伤。常合并其他损伤,如肋骨骨折等。肝脏存在原发病变情况下,轻微外伤即会引起破裂。甚至还可能产生自发性破裂。3.病理变化因受力大小、方向、作用速度,受伤时体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可分为:被膜下破裂:肝被膜完整、被膜下表浅组织损伤,产生被膜下血肿。若血肿继续增大,被膜可破裂。中央破裂:肝被膜完整,深部组织发生破裂,形成血肿,肝脏肿大。若血肿大而压迫周围组织。可破入胆道引起大出血。完全性破裂:最为常见。肝实质及被膜都发生破裂,合并严重的腹腔出血。出血量大而不易

33、自行停止,常混有胆汁。受损之肝组织另产生坏死及继发感染。4.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出血及休克。因损伤方式与程度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一不。5.CT表现:.被膜下血肿呈月牙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区域,边缘光滑锐利。相邻肝实质受压变平坦或呈凹陷状。CT值随时间推移而减低。.肝内血肿表现A.肝内境界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B.血肿密度随时间而不同,新鲜血肿时显示为稍高于肝之密度;C.以后随时间的推移,如经数日或数周后,血肿密度逐渐减低,显示相对脏于肝等密度或较低密度。D.陈旧血肿可类似囊肿,边界也从模糊变得清楚肝裂伤表现为境界模糊、形状不规则之裂隙或缺口。.肝挫伤多表现为肝内有界限模糊、形态不规则的斑片状低密度

34、改变,损伤广泛时低密度改变弥漫,类似脂肪肝。.肝破裂:可分单一及多发撕裂,表现为肝内线状、带状、星状、分枝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可合并肝内血肿或肝被膜下血肿。.门静脉轨迹:即门静脉周围的低密度带,此现象有可能是肝外伤在CT上的惟一征象,被认为是由于门静脉周围出血或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所致。6. 肝钝性伤根据CT表现可分为下列5级:I 级:肝包膜撕裂,表面撕裂小于lcm深,包膜下血肿直径小于lcm,仅见肝静脉血管周围轨迹;级:肝撕裂l3cm深,中央和包膜下血肿的直径为13cm;级:肝撕裂深度大于3cm,实质和包膜下血肿直径大于3cm;级:肝实质和包膜下血肿直径大lOcm,肝叶组织破坏或血供中断;V

35、 级:两叶组织破坏或血供中断。三、肾损伤1. 肾损伤多发生于暴力损伤或锐器穿透伤,肾脏损伤的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腰部疼痛、及局部软组织损伤,多数病人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少数因大量失血出现休克。2.CT表现:.肾挫伤: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状低密度影,肾实质肿大、肾盂内高密度积血影可提示肾挫伤可能;增强cr检查可有肾实质的楔形低增强。.肾撕裂 :表现为肾实质的线样低密度裂隙,裂隙内有积血时呈高密度影。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裂隙样阴影。肾撕裂常同时伴肾周血肿或肾内血肿。肾周血肿量与肾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多发肾撕裂可致肾粉碎性损伤。.肾包膜下血肿及肾周血肿: A.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肾外缘新月形、葱皮样高密度

36、区,内、外缘光滑,压迫肾实质。B.肾周血肿即吉氏筋膜囊内血肿,呈半月形高密度区,内缘光滑,外缘欠光整,可见毛刺状及小条形高密度影向外伸展,即积血沿脂肪囊内纤维间隔浸润伸展所致。C.当出血量较大,血肿充满吉氏筋膜囊时,其外缘亦可光滑。肾周大量血肿可沿筋膜囊下端开口引流至腰大肌前方的腹膜后间隙,冠状位重建可见血肿呈哑铃状。.肾旁间隙血肿 多表现为肾前筋膜增厚,密度增高,血肿可越过中线。肾旁后间隙血肿,积血主要位于腰大肌外侧,肾后筋膜后侧。.尿外渗 为肾损伤累及肾集合系统的标志,主要见于深度肾撕裂、粉碎性肾损伤及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急诊CT平扫少数仅见肾周间隙内少量积液,呈水样密度。 CT随诊观察

37、,可见后腹膜间隙内尿肿形成。增强后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外溢。.肾蒂损伤 多见于减速性损伤,表现为肾蒂结构不清,肾门区及肾前间隙内血肿,特别是血肿经肾前间隙越过中线达对侧而肾脏损伤较轻微时,应提示肾门血管破裂的可能。.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常见于减速损伤或高处坠落伤,增强后分泌相扫描可见对比剂外溢,肾实质正常强化,而同侧输尿管无对比剂充盈。3.肾脏损伤的分类:CT图像能及时全面地反映肾损伤出血的部位和程度, Fedede将肾损伤分为以下4类:包括肾挫伤和小的肾撕裂伤(即仅累及肾皮质的撕裂)。累及肾髓质集合系统的撕裂伤。严重肾损伤,包括粉碎性肾损伤,肾蒂损伤。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损伤。肾内、肾包膜下、肾

38、周血肿在以上几类中均可出现。四、腹主动脉损伤主动脉撕裂见于贯通性伤及钝性损伤,外伤后除即刻死亡者外,幸存者主动脉损伤部位多形成假性动脉瘤。CT表现:1.轻度主动脉撕裂时,可发现血液外溢到膈脚后间隙,有膈脚浸润征象。2.撕裂较大时,可见腹膜后间隙内腰大肌前方血肿。3.损伤处主动脉壁增厚,密度增高。五、外伤性消化道穿孔及气腹1.临床:外伤性消化道穿孔的病人多有腹痛、腹胀和弥漫性腹膜刺激征,严重者表现为出血性休克。2.CT表现包括:.气腹是诊断消化道穿孔的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征象。用宽窗或肺窗有助于观察腹腔游离气体,它局限于横膈下和肝前面(仰卧位)。肠腔外气体可存在于肠系膜间或肾前旁间隙内。由于外伤后肠

39、痉挛、肠黏膜外翻、肠内容物或血块堵塞等原因,可使消化道穿孔时不出现气腹。.口服对比剂外溢 为诊断胃肠破裂重要征象。但是存在假阴性。.腹腔或后腹腔积液此为消化道穿孔阳性率最高的征象,并可以是惟一异常征象,但无特异性。六、膀胱外伤 是盆腔脏器外伤中较多见的一种,多与严重的骨盆骨折合并发生。患者有肉眼血尿,轻者有镜下血尿。1.膀胱损伤包括膀胱挫伤和膀胱破裂,挫伤表现为壁内血肿和膀胱壁增厚。2.膀胱破裂可以发生于腹膜腔内或外,以腹膜腔外破裂常见,几乎都伴有骨盆骨折。3.对比剂溢人膀胱周围脂肪间隙内,并向周围扩散。腹膜腔内破裂多发生于顶部,尿和对比剂可直接进入腹腔内间隙,表现为腹腔积液。4.严重的骨盆骨

40、折,可见碎骨片进入盆腔内刺破膀胱壁。CT平扫可见膀胱内积血,高密度血在下层,低密度尿液在上层,形成液一液平。5.如果膀胱内无尿液充盈,则见膀胱壁及膀胱内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片状出血影,膀胱形状不完整,其外见骨盆骨折碎骨片或有盆壁血肿合并存在。七、腹腔积血与包膜下血肿的鉴别1.概述:.腹腔积血是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常见征象,而且也可能是腹部外伤的惟一或最明显征象。.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在包膜完整而包膜下实质损伤时,常见包膜下血肿,包膜下血肿于实质脏器外呈均匀大面积分布时,CT表现与腹腔积血类似。.实质性脏器包膜下血肿或肠系膜血肿内的局部高密度,提示相邻实质内有一出血灶,称之为“哨兵血块征”,是诊断该脏器或

41、临近脏器有损伤的常见可靠征象。2.可从病变的分布与形态上区分腹腔积血写被膜下血肿。.分布:腹腔积血多在出血脏器附近,量大时包绕肝脾周围,然后流到更低的间隙,这些间隙包括肝周间隙、脾周间隙(是由于呼吸时膈下产生的负压作用)、Morison囊、左右结肠旁沟和Douglas窝。所有间隙都见积血或盆腔见到积血为大量。.与腹腔积血不同,被膜下积血分布因部位而异,如肝、脾被膜下血肿仅呈环绕脏器外缘光滑、界限清楚的局限改变。.形态腹腔积血可分布于肝脾周,但不压迫肝脾;.而脾被膜下血肿多呈新月或半月形,相应脾实质受压呈扁平或锯齿状;肝被膜下血肿多呈透镜样,相应肝实质受压。.而腹腔积血可弥散于腹腔,也可以在腹内

42、某一间隙呈团片样聚集。第四节、脊柱创伤一、颈椎骨折1.寰椎骨折.成人齿状突和寰椎前弓后缘之间的距离小于3mm,两侧块与齿状突间距相等。.骨折后此间隙可增宽,当前后弓同时断裂,造成侧块与齿状突间距加大分离。.寰椎最常见的骨折为后弓骨折。当头后仰时后弓在枕骨和枢椎棘突椎板之间受压。.杰斐逊骨折,它是前后两弓同侧性断裂。这种损伤可为单侧或双侧。寰椎一处或多处断裂,碎臂块分离或向椎管内倾斜移位,引起椎管变形和骨折脱位。2.寰推脱位.寰枢椎关节前后脱位 由于外伤时头部猛烈前屈或后屈造成寰椎脱位,绝大部分是寰椎向前脱位,偶见后脱位。CT显示寰椎前脱位可表现为前结节后方与枢椎齿突间隙加宽或一侧偏移,脊髓受压

43、变形,硬膜囊外前方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寰枢椎关节侧方脱位 齿状突与寰椎两侧侧块间隙宽窄不一,同时寰椎侧块与枢椎间关节侧方脱位,寰椎侧块一侧向内,一侧向外半脱位,或一侧脱位致寰椎倾斜及旋转,CT扫描显示两侧侧块及寰枢关节均不在同一层面,呈倾斜及脱位。.应注意鉴别假性半脱位,当患者受轻微外伤照X线开口位照片时发现齿突与两侧寰椎侧块间隙不对称时(可能差25mm)有可能是因为颈椎的轻微左右旋转造成的。3.枢椎齿突骨折 CT扫描时在横断层面上显示横行骨折线欠佳,可在显示椎管变化及关节脱位情况以及发现合并的寰椎后弓及侧块骨折。4.绞刑者骨折是枢椎最特征性损伤,即第2颈椎或第3颈椎双侧椎弓根、椎弓板或弓部

44、骨折伴第2颈椎前脱位。5.下颈椎骨折 下颈椎屈曲损伤是最常见的。单纯的前部楔形骨折是稳定性损伤,为过度屈曲所致。.单纯压缩骨折CT显示椎体骨折不伴有椎体后壁骨折。.颈椎横突孔骨折,骨折块进入横突孔导致横突孔闭塞,横突孔内血管受压。.颈椎的爆裂型骨折CT表现为骨折线累及椎体后壁,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椎管受累变形变窄。.颈椎脱位时见脱位的椎体与下方椎体在同一扫层面上呈“双环征”。 可显示椎后小关节、椎弓、椎弓板等骨折移位情况。6.椎小关节突骨折脱位.概述:关节突骨折患者大部分伴有神经根病。CT虽不能显示水平向的关节突骨折,但能发现“裸露的”关节突征,从而证实椎小关节脱位和神经孔狭窄等。.

45、椎后小关节脱位可分为3种:半脱位、顶立及绞锁。A.小关节半脱位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关节面裸露征”,后者系指在小关节层面仅见后缘平坦的上关节突,或见前缘凹陷的下关节突。B.小关节顶立 表现为“关节面裸露征”,同时在裸露的下关节突下方层面出现裸露的上关节突C.小关节绞锁 表现为裸露的下关节突后方见到裸露的上关节突, 一侧椎体附件向前脱位,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一椎体上关节突前方。7.椎管内积气、血肿 CT扫描能明确椎管内碎骨片与硬膜囊的关系,对椎管内血肿及积气做出准确的诊断。二、胸腰椎创伤 胸腰椎骨折中,胸腰段和上腰部骨折较胸椎及腰椎骨折多见,下腰部骨折少见,有时合并发生。按损伤机制和损伤后

46、的形态,分为单纯屈曲压缩型(简称C)、爆裂型(简称B)、安全带型(简称S)、骨折脱位型(简称F)。1.按损伤机制和损伤后形态的分类. 单纯屈曲压缩型椎体骨折 主要为屈曲压缩外力,前柱承受压力、后柱承受张力,中柱可为枢纽。CT表现骨折线位于前柱和(或)中柱一部分,但不涉及椎体后壁。. 爆裂型脊椎骨折 受力以轴向压力为主,有时伴有屈曲旋转。平扫及三位重建表现: 椎体楔形变,但椎体前后部均有变扁、椎体后缘高度减低,椎弓根间距变宽。即为中柱受累,涉及椎体后壁或三柱,骨折片可突人椎管内。. 安全带型脊椎骨折: 受力主要为横向极度屈曲剪力。平扫及三位重建表现: 骨折线通过横突、椎弓根、棘突和部分椎小关节。

47、棘突间距离增宽,椎体呈横向切片样裂开,因而椎体后部高度增加或椎间隙后部宽度增加。即为骨折线常涉及中后柱。.骨折脱位型脊椎骨折: 此型受力较为复杂,以脱位为主,伴有撕脱。平扫及三位重建表现: 脱位或半脱位,横突骨折。骨折线可累及三柱中的任何一柱,椎体旋转,小关节骨折、脱位或跳跃,椎管变窄受阻。2. 按骨折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Ferguson分类将脊柱化分为3条纵行柱状结构:.前柱,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中2/3部分组成;.中柱,由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及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后部椎体结构(椎弓、椎板、关节突、棘突)及后部韧带(关节囊、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组成。凡是

48、累及两柱以上的损伤均属不稳定性骨折。诊断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的客观标准是:.损伤累及三柱中的二柱或二柱以上者。.骨性椎管变形变窄。.骨折脱位和(或)较严重的后突畸形。3.CT在综合分类中的作用根据:.以中柱椎体后壁是否累及来确定单纯屈曲压缩型成爆裂型。前者可能涉及中柱的一部分,而不累及椎体后壁;后者骨折线通过椎体后壁。CT在区分椎体楔状变形是单纯压缩还是累及椎体后壁较X线片更明确。.以椎管狭窄与否来分型,无椎管狭窄者见于单纯屈曲压缩型;有椎管狭窄者多见于爆裂型、安全带型和骨折脱位型。.以有无脱位判断爆裂型和骨折脱位型。4.损伤后进行性脊髓病包括脊髓损伤后迟发的进行性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继

49、发于脊髓水肿,脊髓软化和(或)外伤后脊髓空洞。虽然CT平扫不能直接显示脊髓内的改变,但可通过一些征象推断脊髓受压与否,提示脊髓受压的CT征象包括:.骨性椎管变形变窄,髓内血肿、硬膜外血肿、脊髓断裂和髓内囊肿。.骨折片或骨折后的骨增生突人椎管内。第五节 骨盆创伤一、概论:骨盆以骶骨为中心,由两侧骶髂关节和前方的耻骨联合、两侧髋臼的连接构成坚强的环状结构,在环上的骨的一处断裂或关节脱位时,必然还有环上的另一处骨折或关节损伤。骨盆分离试验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是骨盆骨折的重要指征。CT显示损伤的解剖部位即骨折与骨盆血管、脏器的关系,显示骨盆内外血肿造成的神经血管的压迫情况。二、骨盆骨折的分类 骨盆骨折

50、按其损伤的部位和是否累及骨盆的环状结构分为两种不同类型:1.骨盆边缘骨骨折骨盆边缘骨折包括髂骨翼骨折,髂骨前上棘、髂骨前下棘骨折和髂骨翼骨骺的撕脱骨折,以及骶骨下部、尾骨骨折和骶尾关节脱位。2.骨盆环骨折、脱位包括骨盆环前部的耻骨上、下支,坐骨、髂骨体和骶骨的骨折及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分离、脱位。还有髋臼部的骨折。髋臼部骨折轻者是髋臼缘骨折,骨盆环的骨折造成身体承重功能的破坏。三、耻坐骨骨折1.耻坐骨骨折是骨盆骨折中发生最常见的骨折,耻骨上、下支或耻骨与坐骨支同时发生骨折。2.撞击或挤压常使断裂的骨折端向盆腔内突出,严重时可刺伤膀胱,或造成腹股沟前的血肿区(压迫股动、静脉)。3.发生于耻、坐骨体

51、部的骨折常累及髋臼,此处的骨拆线由于髋臼骨结构重叠而被掩盖可导致平片漏诊。四、髋臼骨折及关节脱位 除了髋缘骨折外,髋关节骨折大部分是髋臼的耻、坐骨骨折与髂骨体部骨折的延续以及股骨头骨折。有以下几种改变:1. 髋臼单纯横行线状骨折: CT显示不如平片清楚,尤其是与CT扫描面平行的线状骨折不易显示。2. 髋臼缘骨折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撞击髋臼外后缘致骨折,CT显示复位后髋关节间隙变宽,碎骨片夹于关节内。3. 髋脱位造成股骨头骨折:股骨头在脱出时撞击髋臼被劈下部分骨块。复位时常不能对合,碎骨块会翻转错位或留在臼外。4. 髋臼粉碎骨折:如碎骨片无分离错位一般不发生髋关节脱位,CT表现髋臼粉碎,后方的

52、碎片分离移位,这种骨折造成髋关节脱位或不稳。5. 髋臼粉碎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对于通过股骨干、向头直接传递的猛烈外力撞击髋臼粉碎,股骨头穿过碎裂的髋臼向盆腔内突出,此时常合并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的损伤。6. 脂溢征: 关节内积血,股骨头脱出髋臼窝后,由于圆韧带血管及关节囊壁的血管断裂和骨折的渗血,窝内充满血液,骨折后髓内脂肪溢出,漂在血液上方,形成了脂液平面,可以见到髋臼内不同密度结构,上层为脂肪密度,中层为血与关节内滑液的混合,下层密度最高为血液,称为髋关节脱位后的“脂溢征”。五、髂骨骨折 髂骨翼的骨折及撕脱骨折如前所述,一般平片观察即可,但有以下情况的,cr观察较平片好:1.髂骨翼菲薄之处平

53、片不易显示的线状骨折。2.髂骨耳状面的骨折及髂骨翼后方骨骺的撕脱骨折。3.当外力猛烈撞击髂骨翼后方造成横断骨折,骨折的断端受力向前成角;或有的碎骨块受挤压后发生顺身体长轴旋转成角。4.髂骨体部的纵行劈裂骨折,可以合并耻坐骨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或与对侧骶髂关节分离等同时存在。分离的外侧髂骨连同劈开的髋臼,同侧的股骨头一起向上方移位,造成骨盆的倾斜畸形。六、骶骨骨折 骶骨骨折常纵行贯通一侧侧块,多数骨折累及骶孔,如果合并前方耻坐骨骨折,可使半个骨盆向上错位,造成骨盆扭曲畸形。CT扫描时,骨盆的两侧结构不对称显示于同一层面上,此时应结合扫描定位线界定上下脱位的程度。1. 骶髂关节上下脱位,见于严重创伤

54、多处骨折造成骨盆倾斜畸形。CT的意义在于观察那些隐蔽的骨折及盆腔软组织的损伤。2. 骶髂关节分离脱位,碾压伤造成关节的完全分离。可合并骨盆环上其他处的骨折。3. 骶髂关节前方分离,骶髂关节后方似保持接触,而前方关节分离。七、耻骨联合损伤可以显示发生于耻骨联合的分离及四周错位,由于耻骨联合韧带坚强,此处的损伤常为靠近关节处的联合部骨折所取代。第六节 四肢骨与关节创伤一、关节骨折的CT检查 关节扫描一般取双侧对称扫描便于对照观察。1. 扫描体位多数病变取轴扫,即自然仰卧位,两侧肢体摆放对称体位。在膝、肘部可为观察需要行关节屈曲状态下的斜面扫描。手、足部分也可行冠扫。2.扫描条件采用无间隔连续扫描,

55、较小的关节及需影像后处理进行三维观察的部位。二、软组织刨伤、感染 软组织的损伤是创伤后痛疼和关节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CT检查对软组织中的皮下组织、肌腱、肌肉、韧带、脏器的轮廓均能很好显示。1. 外伤后血肿血肿发生于受力部或骨折端,密度高,呈弥散分布,无明确包裹,较附近肌内组织密度高,可分离肌间隙可造成神经血管压迫。2. 外伤后肌间积液外伤后肌间出血包裹及液化,随囊内渗透压的变化液体逐渐渗入,可以形成较大的囊肿,CT显示为肌间一有包膜的液性囊腔,CT增强扫描包膜可轻度强化。3. 外伤后软组织间积气最常见的为开放骨折、肋骨骨折气胸合并胸壁软组织积气,以及穿通伤后胸、腹壁的破损缺口CT显示积气破损范

56、围有助于清创,这些积气的显示是作为检查创伤骨折及气胸、气腹时顺便观察到的。4. 产气感染发生于开放外伤中外伤后产气杆菌的感染可造成严重后果, CT扫描时应包括皮肤以下全部软组织。CT扫描见到除外伤创口软组织积气外,息部软组织呈弥蔓性肿胀,皮下脂肪呈粗大网状结构于肌间隙内呈散在条隙状,团片状游离气体(在检查其他创伤时发现)此种现象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机房的消毒。第八节 内外科常见急症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为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其次为中毒性脑病与急性感染。一、急性中毒性脑病1.概述:.急性中毒性脑病是指机体内外各种中毒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不同程度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感染中毒性脑病A.是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肺部炎症影响肺通换气功能,导致脑组织缺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