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pdf

副嗜血资料以及混合感染文献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778346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7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12-23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嗜血 资料 以及 混合 感染 文献
资源描述:
副嗜血资料以及混合感染文献,嗜血,资料,以及,混合,感染,文献
内容简介:
福建畜牧兽医第32卷第6期2010年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黄金龙张德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501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0)06-0062-02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1。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危害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特别是断乳前后和保育期的仔猪多发。 通常见于58周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2,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 现将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 福建省某猪场保育舍1栋饲养仔猪约550头,3040日龄、 体重为2025 kg的猪突然发病,表现为食欲减退,有的甚至废绝,体温大都在4042 ,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和跛行,被毛零乱,发病猪数量逐渐上升。2临床症状患猪体温升高到4042 ,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有的甚至废绝,喘气,咳嗽,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有的患猪一侧前肢或后肢关节肿大、跛行、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指压不退色。3剖检变化剖检2头濒死猪, 可见胸腔内有较多量淡红色液体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 肺与胸壁粘连, 肺水肿、间质增宽;心包液增多、心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与腹壁以及肠系膜相互粘连,肠表面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关节腔内有无色或微黄色渗出物;脾脏肿大,呈紫红色,周边瘀血坏死。4实验室检查4.1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采集肺、脾及心脏、血液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4.2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患猪的鼻腔、肺、胸腹腔积液和关节液等病料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中,37 培养2448 h,可见细小、柔软、灰色透明、针尖状的小菌落,不溶血。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血液培养基上, 同时在上面接种葡萄球菌,37 培养24 h后发现越靠近葡萄球菌菌落处,该分离菌菌落生长越大;而越远离葡萄球菌菌落处,该分离菌菌落生长越小,呈“卫星现象”。 挑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4.3生化试验 取上述分离菌分别接种生化培养基,结果该分离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醋酸铅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5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2。6治疗与防治6.1隔离患猪 为避免相互传染,将患猪与未表现症状的猪隔离饲养。6.2药物治疗 (1)对个别病情较重、体温持续升高的患猪注射退热药物:退热快点(有效成分为双氯酚酸钠)每千克体重0.1 ml,每天1次,连用3 d。 同时另点注射优若克 (第四代头孢喹肟, 每千克体重0.02 g)+抗病毒一号(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连用5 d。(2)对全群猪进行预防性治疗,在饲料中按推荐量拌入20%黄芪多糖粉、20%兽用头孢噻呋钠、30%强力霉素粉,连用1015 d。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连用710 d,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应激。6.3环境消毒 彻底清扫猪舍,用劲碘与百毒杀交替喷雾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4 d;加强通风,猪舍空栏后用甲醛熏蒸消毒;食槽、水槽等用具用2%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采取以上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7预防当猪群出现临床症状或严重病理变化时, 许多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得无能为力, 平时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也不理想4,因此该病重在预防。7.1加强饲养管理该病的发生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消毒制度,避免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当猪群受到应激时,投喂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啶等,可以预防该病发生。另外,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2。62福建畜牧兽医第32卷第6期2010年7.2疫苗接种 可以考虑采取颈部肌注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种猪普免,每头2 ml(1头份),3周后二免;仔猪37周龄首免,3周后二免。 目前国内外的疫苗主要包括血清型4、5型,有的还有13型,这些血清型并没有覆盖临床上所有重要的血清型,所以使用疫苗后有的有效果,有的效果不佳1。参考文献:1杨旭夫,彭凌,朱必凤.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兽医导刊,2010(1):21-22.2陆国林,何海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62-165.3赵萍,贺英,储岳峰,等.江西省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2):107-109.4张苏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0,32(1):54-55.禽曲霉菌病的防治王福林1余建国2(1.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人民政府334400 2.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321007)摘要禽曲霉菌病在禽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有污染的饲料、垫料、器具和空气等,主要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该文主要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健康鸡群加强饲料、垫料的管理,保持鸡舍通风干燥,执行严格的消毒工作;对于发病的鸡群要与健康鸡群隔离,可用0.05%0.1%硫酸铜饮水,制霉菌素、克霉素拌料饲喂,应用中草药煎汁作饮水用,效果良好。关键词禽 曲霉菌病 预防措施 管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0)06-0063-02禽曲霉菌病是目前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其主要病原有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等1,发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影响生长,降低养殖效益。 禽曲霉菌病之所以频繁发生,与平时的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饲料、垫料、禽舍通风情況),可这些常常不被养殖户重视,往往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此病的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10%50%。 该病可发生于各个生长阶段的鸡,但不同时期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同(主要发生于幼禽,以412日龄最易发,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50%-80%,以后逐渐减少2),成年鸡则多为散发)。如何减少禽曲霉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养殖户首要关心的话题。 国内外专家很早就开始研究霉菌对家禽的影响, 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诸多报道显示: 治疗禽曲霉菌病尚无特效药, 只能靠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改善饲养环境以及选取药物对该病进行预防和治疗3。 我们诊治了一例禽曲霉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病史调查在发病的鸡群中, 雏鸡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均按常规程序进行。12日龄左右采食量出现减少,部分雏鸡表现精神萎靡,有的排稀便,个别呼吸困难,表现为张口呼吸。此后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个别进行青霉素和链霉素肌注治疗,陆续发生死亡,继续喂药和肌注,仍未见好转,死亡数量反而逐渐增多,鸡群病情越来越严重。调查发现,发病禽舍是铺有垫料的地面,加之发病时间内多为阴雨天气。 鸡舍比较阴暗、潮湿闷热、通风差。仔细观察发现垫料有霉变现象,尤其是通风差的地方麦秸上的霉斑更为明显。 饲槽内的饲料也有不同程度的发霉现象,饲料库房阴暗潮湿,库存饲料的底层饲料也有霉变。2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2.1临床症状 部分雏鸡精神沉郁,嗜睡,羽毛蓬乱,采食量减少,饮欲增加,站立不稳,喜卧。严重患鸡极度消瘦,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常张口伸颈呼吸。部分雏鸡出现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眼结膜肿胀出血,眼内有淡黄色干酪样物,眼睁开困难。患鸡脱水,症状严重,35 d后死亡, 个别死亡前表现抽搐、惊厥挣扎等神经症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副嗜血资料以及混合感染文献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783466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