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1目录TOC o “1-3” h z u 一、编制依据 1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1三、沉降观测的 组织及设备配备 63.1 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 组 63.2 主要设备配备 6四、观测频次 6五、技术方案 的 实施 75.1 沉降监测网布设 75.2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8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95.4观测点的 保护及毁坏后的 处理措施 9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0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1八、附件 12编制依据1.1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1.2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21;1.3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2、指南TZ212-20_5;1.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1.5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1.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1.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4-20_1;1.8 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昆明铁路局颁布的 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1.9 丽香铁路有关设计文件.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丽香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丽香施路专-28-1规定:1.每个大 、中、台尾两个方向过渡段各设置两沉降观测断面,一个距离台尾2.0米处,一个位于过渡段中部.2.软土地段区间每100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3、松软土地段:工点长度 在500米以内,间距10020_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工点长度 大 于500米,间距20_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3.车站多股道及场坪区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沉降观测设备.丽香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计划见表1:表1 路基沉降观测计划表序号里程断面类型备注1DK2+931.3路桥过渡段文笔中桥2DK2+927.44路桥过渡段3DK2+998.7路桥过渡段4DK3+004.56路桥过渡段1DK2+931.3路桥过渡段文笔中桥2DK2+927.44路桥过渡段3DK2+998.7路桥过渡段4DK3+004.56路桥过渡段5DK6+552.65路桥过渡段DK6+565框架桥6DK6+558.
4、35路桥过渡段7DK6+571.65路桥过渡段8DK6+577.35路桥过渡段9DK7+850.13路桥过渡段DK7+865框架桥10DK7+857.03路桥过渡段11DK7+82.97路桥过渡段12DK7+879.87路桥过渡段13DK12+633.79路桥过渡段独古当大 桥14DK12+640.65路桥过渡段15DK13+127.11路桥过渡段16DK13+122.25路桥过渡段17DK13+737.05路桥过渡段拉市海三线大 桥18DK13+745.05路桥过渡段19DK13+994.95路桥过渡段20DK14+002.95路桥过渡段21DK15+379.19路桥过渡段正盛大 桥22DK
5、15+385.05路桥过渡段23DK15+664.83路桥过渡段24DK15+669.69路桥过渡段25D1K16+597.34路桥过渡段美泉大 桥26D1K16+603.20路桥过渡段27D1K16+865.62路桥过渡段28D1K16+870.48路桥过渡段29D1K17+552.45路桥过渡段南尧1号框架桥30D1K17+557.35路桥过渡段31D1K17+570.65路桥过渡段32D1K17+575.55路桥过渡段33D1K18+415.1路桥过渡段南尧2号框架桥34D1K18+421.8路桥过渡段35D1K18+438.2路桥过渡段36D1K18+444.9路桥过渡段37D1K18
6、+788.2路桥过渡段南尧3号框架桥38D1K18+794.7路桥过渡段39D1K18+817.3路桥过渡段40D1K18+823.8路桥过渡段41D1K18+990.3路桥过渡段南尧4号框架桥42D1K18+996.2路桥过渡段43D1K19+011.8路桥过渡段44D1K19+017.7路桥过渡段45D1K19+146.35路桥过渡段南尧5号框架桥46D1K19+151.2路桥过渡段47D1K19+168.8路桥过渡段48D1K19+173.65路桥过渡段49D1K19+246.3路桥过渡段南尧6号框架桥50D1K19+252.2路桥过渡段51D1K19+267.8路桥过渡段52D1K19
7、+273.7路桥过渡段53D1K17+929.44路桥过渡段南尧大 桥54D1K17+937.3路桥过渡段55D1K18+352.7路桥过渡段56D1K18+364.56路桥过渡段57D1K18+485.48路桥过渡段南尧中桥58D1K18+483.34路桥过渡段59D1K18+608.66路桥过渡段60D1K18+616.52路桥过渡段61DK8+135松软土地段水泥搅拌桩62DK8+275松软土地段63DK15+980松软土地段64DK16+090松软土地段65D1K17+440松软土地段66D1K17+800松软土地段67D1K17+900松软土地段68D1K18+380松软土地段69D
8、1K18+440松软土地段70D1K18+660松软土地段71D1K18+760松软土地段72D1K18+860松软土地段水泥搅拌桩73D1K18+960松软土地段74D1K19+420松软土地段75DK14+630路堑右侧墙顶、各级边坡平台、堑顶设置观测桩;DK14+715堑顶设置深层观测桩76DK14+715路堑77DK14+800路堑总计需要设置77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 观测精度 为±1米米,读数取位至0.01米米,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 要求,使用DS03精度 的 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
9、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沉降观测测点的 设置见图1:图1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地面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路肩各设一个观测桩(40米米,钢钎长0.3米),软土路基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02.0米及10.012.0米处各设一个观测位移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在同一个断面上.路堑地段只在路基面两侧设置观测桩.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截面尺寸为15厘米×15厘米正方形,长度 不小 于1.5米,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 在地表以下不小 于1.4米,桩顶露出地面不大 于10厘米.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 ,将预制边桩放
10、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沉降板由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见图2),底板采用50厘米×50厘米×3厘米的 C15混凝土预制构件(或30厘米×30厘米×0.5厘米的 钢板),测杆采用40米米钢管(内径不小 于30米米),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PVC管,套管尺寸应大 于测管外径不小 于1厘米,随着填土的 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50厘米.接头采用外径与测杆相同的 螺栓式接头.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带螺丝的 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 ,顶帽应高出碾压面30厘米,不大
11、 于50厘米.以避免影响碾压机械的 正常行驶.挡墙墙顶、路堑边坡平台、堑顶设置观测桩按照路肩规格观测桩设置.墙顶、平台观测桩,在施工挡墙及平台铺砌施工时埋设,堑顶观测桩周边15厘米检方采用细石混凝土固定牢固,固定深度 30厘米.图2三、沉降观测的 组织及设备配备3.1 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 组沉降观测专题小 组由9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7人.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长担任,副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测量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各架子队测量主管担任.3.2 主要设备配备GPS系统:1台套;徕卡全站仪:2台;DS05级高精度 数字水准仪:2台.四、观测频次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进
12、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当观测出现异常情况(沉降不收敛或加剧时)应加密观测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 前23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竣工验收时为止,每次应即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 于1.0厘米,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 于0.5厘米.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沉降观测的 频次要求:五、技术方案 的 实施5.1 沉降监测网布设垂直变形监测网控制点分为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其布设情
13、况分别如下: (1)垂直位移监测网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 控制充分考虑工程的 具体特点,制定适 宜的 精度 标准;垂直变形基准网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2) 每个独立的 监测网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 基准点.基准点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 稳定位置. (3) 工作基点选在比较稳定的 位置,一般 20_米 设一个. (4)基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 1、基准点基准点应直接采用施工控制测量中的 首级高程网,增设基准点时应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 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 基岩或原状土层中,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稳定. 2、工作基点本测区的 工作基点均
14、埋设在较稳定的 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其作为高程的 传递点.为了 保证垂直位移监测需要,两相邻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间距不大 于20_米,各水准基点距线路中心距离要小 于100米.而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等水准点的 密度 都比较小 且离桥梁中心的 距离也比较远,因此工作基点除使用了 普通水准点外,还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 术要求加密了 工作基点以满足垂直位移监测工作的 需要.3、沉降变形点沉降变形点按照设计要求埋设,各个测点均设置牢固,便于观测,不但外形美观而且结构合理,并且不破坏变形体的 外观和使用.5.2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1、沉降变形观测方法(1)水准网的
15、 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对变形点的 观测使用附合水准路线往返观测,每条水准路线经过的 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均不少于2个.(2)沉降变形观测点的 施测严格按照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首次(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取其观测结果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 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非首次观测的 沉降变形观测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3)外业测量一条线路的 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 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_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一般按照后-前-前-后的 顺序进行,本测区的 沉降观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往测:奇
16、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4)路基测量过程中 ,水准线路的 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 精度 要求形成符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 点作为沉降变形的 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 点以资校核. 2、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符合: (1)参与观测的 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2)沉降变形观测实行“五固定”原则:固定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固定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 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5.4观测点的 保护及毁坏后的 处理措施1、架子
17、队成立专门小 组,进行元器件的 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 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3、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应采用人工摊平配合小 型夯机夯实,不得采用大 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 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 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 填筑5、观测点损坏后,应立复位、复测并记录在案.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 (2)路基地段的 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
18、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包括不同阶段的 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 关系曲线)等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2、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1)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 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 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 趋势,曲线回归的 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 (2)沉降预测的 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 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 差值不应大 于8米米. (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 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
19、t)S(t=)75式中 S(t)预测时的 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 最终沉降值.注:沉降和时问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3、设计预测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 总沉降量之差值不宜大 于10米米.4、路基沉降的 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隧的 沉降预测情况进行,预测的 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大 于15米米.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1、沉降资料:正常情况下,每月向建设、设计、监理单位报一次沉降观测资料(含沉降曲线),非正常情况即使通报.沉降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2、在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评估完成后,应绘制区段或全线的 沉降预测变形曲线,进行综合评估.3、变形观测成果的 整理,应
20、符合下列要求:(1) 所有原始观测记录资料应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 (2) 评估报告是竣工验收资料的 组成部分,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交的 有关规定.4、工程项目的 变形评估任务完成后,应提交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 ;(2)观测点的 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3)沉降计算报告(包括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 关系曲线);(4)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5)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6)观测记录(手簿);(7)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8)各观测断面沉降过程的 分布图表;(9)成区段或全线的 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 分布图表
21、;(10)沉降变形评估分析的 成果资料.八、附件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 沉降观测0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施工标段:施工单位:观测工点里程:至 编号:序号观测断面里程断面距离(米)断面类型观测点及埋设元器件类型、数量说明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路面观测桩制表:复核:设计代表:监理: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 沉降观测0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施工标段: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 所在断面位置:路基填筑总高度 : 填料种类: 地基土类型及地基处理方法: 编号:观测日期(年、月、日)相隔天数填土顶面标高(米)累计填土高度 (米)管顶面标高(米)本
22、次沉降量(米米)累计沉降量(米米)接管前标高接管后标高制表:复核:技术负责人:监理: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 沉降观测0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施工标段: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 路堤填(挖)总高度 :地基土种类: 地基处理方法:预加载高度 : 卸载时间 编号:观测时间(年、月、日)相隔天数左侧路肩路基中心右侧路肩标高(米米)本次沉降量(米米)累计沉降量(米米)标高(米米)本次沉降量(米米)累计沉降量(米米)标高(米米)本次沉降量(米米)累计沉降量(米米)制表:复核:技术负责人:监理: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 沉降观测03附1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h时间t沉降s曲线格式观测断面里程:编号: 路堤填筑高度 h(米)98765432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t (月) 1 010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培育不够
- 班级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实践计划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护理
- 生物学科期末复习策略计划
- 动手动脑小班创意手工活动计划
- 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国际商务文化(英文)》课件-4.1Egyp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 and Etiquette
- 衍生新质生产力
- 大班语言散文教案及教学反思《落叶》
- 《兵工企业常用焊接方法与设备使》课件-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 2025年中考物理押题猜想卷(苏州卷)(全解全析)
-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课件
- 新能源开发知识培训课件
- 精神科患者冲动伤人应急演练
-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课件2025
- 《儿童保健学绪论》课件
- 考研班培训合同范例
- DB45T 2157-2020 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通 用卫生规范
- 游戏公司游戏社区及玩家互动平台建设
- 《电力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评价规范》
- UL891标准中文版-2019配电盘十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