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及示例)(共26页)_第1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及示例)(共26页)_第2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及示例)(共26页)_第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及示例)(共26页)_第4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及示例)(共2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麦秸打包机机构及传动装置设计设 计 者: 潘月楠 学 号: 专业班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6 班指导教师: 柴晓艳 完成日期: 2012 年 12 月 22 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一 设计题目 1.1 设计目的11.2 设计题目11.3 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2二 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2.1功能分解与工艺动作分解22.2 方案选择与分析32.3执行机构设计102.4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运动简图13三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3.1传动方案设计133.2电动机的选择143.3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分配163.4传

2、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17四 设计小结23五 参考文献24一 设计题目1.1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的初步训练,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构运动简图设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培养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提高我们进行创造性设计、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诸方面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得到一次较完整的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

3、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构件的尺寸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是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2设计题目:麦秸打包机机构及传动装置设计设计一个机构,使人工将麦秸挑到料仓上方,撞板B上下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将麦秸喂入料仓,滑块A在导轨上水平往复运动,将麦秸向料仓前部推挤。每隔一定时间往料仓中放入一块木板,木版的两面都切出两道水平凹槽。这样,麦秸将被分隔在两块木版之间并被挤压成长方形。从料仓侧面留出的空隙中将两

4、根弯成型的铁丝穿过两块木版凹槽留出的空洞,在料仓的另一侧将铁丝绞接起来,麦秸即被打包,随后则被推出料仓。打包机由电动机驱动,经传动装置减速,再通过适当的机构实现滑块和撞板的运动。传动装置方案建议:带传动+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1.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执行构件的位置和运动尺寸如图所示,当滑块处于极限位置A1和A2时,撞板分别处于极限位置B1和B2 ,依靠重力将麦秸喂入料仓。分配轴转速n,分配轴输入功率P。其余尺寸见下表:n(r/min)P(Kw)l1 (mm)l2 (mm)l3 (mm)l4 (mm)l5 (mm)l6 (mm)901.6320420270900210650说明和要求:(1) 工

5、作条件:一班制,田间作业,每年使用二个月;(2) 使用年限:六年;(3) 生产批量:小批量试生产(十台);(4) 分配轴转速n的允许误差为±5%之内;分配轴 :与减速器输出轴(联轴器处)相连接(各执行机构的输入轴)1.4设计任务1、执行机构设计及分析1) 执行机构的选型及其组合2) 拟定执行机构方案,并画出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示意图3) 画出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图4) 执行机构尺寸设计,画出总体机构方案图,确定其基本参数、标明主要尺寸5) 画出执行机构运动简图6) 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2、传动装置设计(1) 选择电动机(2) 计算总传动比,并分配传动比(3) 计算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

6、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二、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2.1功能分解与工艺动作分解 1)功能分解 为了实现打包机打包的总功能,将功能分解为:滑块的左右运动,撞板的上下运动。 2)工艺动作过程 要实现上述分功能,有下列工艺动作过程: (1)滑块向前移动,将草杆向右推。 (2)滑块快速向左移动同时撞板向下运动,将草杆打包。 (3)当撞板向下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时,滑块也将再次准备向右移动,至此,此机构完成了一个运动循环。 2.2 方案选择与分析1. 概念设计根据以上功能分析,应用概念设计的方法,经过机构系统搜索,可得“形态学矩阵”的组合分类表,如表1所示。表1 组合分类表滑块左右移动曲柄导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组合

7、机构连杆机构撞板上下移动曲柄导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组合机构连杆机构因滑块左右移动与撞板上下移动可用同一机构完成,故可满足冲床总功能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有N个,即N2 X 2 X 2 X 2个16个。运用确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原则与方法,来进行方案分析与讨论。2. 方案选择1) 滑块移动机构的方案选择滑块左右运动的主要运动要求:主动件作回转或摆动运动,从动件(执行构件)作直线左右往复运动,行程中有等速运动段(称工作段),机构有较好的动力特性。根据功能要求,考虑功能参数(如生产率、生产阻力、行程和行程速比系数等)及约束条件,可以构思出如下能满足从动件(执行构件)作直线左右往复运动的一系列运动方案。 滑

8、块左右运动方案1:曲柄滑块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短,平稳性一般,磨损较小,机构复杂度一般,加工难度一般,成本一般,效率高。滑块左右运动方案2:槽轮滑块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短,工作平稳性一般,但磨损剧烈,效率较高,较复杂,装配容易,成本一般,运动尺寸较小。滑块左右运动方案3:外凸轮机构满足运动变换,无増力,加压时间长,工作时又冲击,磨损剧烈,效率较高,装配难度比较复杂,加工较难,成本较高,运动尺寸大。滑块左右运动方案4:内凸轮机构满足运动变换,无增力,加压时间长,有冲击,效率较高,较复杂,加工装配较难,成本高,运动尺寸大。偏滑块左右运动方案 5:偏心轮机构满足运动变换,无増力,加压

9、时间长,无冲击,磨损剧烈,效率较高,复杂性一般,加工装配难度一般,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大。滑块左右运动方案6:三角正弦机构满足运动变换,无增力,加压时间较短,传动角较小,稳定性一般,效率高,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配,成本低,运动尺寸大。滑块左右运动方案7: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较强的增力,加压时间短,传动角大,工作平稳性一般,磨损一般,效率高,结构简单,加工装配难,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小。滑块左右运动方案8: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增力弱,加压时间长,传动角较大,工作平稳性一般,磨损一般,效率高,结构简单,加工装配简单,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大。注:加压时间是指在相同施压距离内,滑块向右移动所用的

10、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一级传动角指连杆机构的传动角;二级传动角指六杆机构或连杆复合机构中后一级机构的传动角。评价项目应因机构功能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以上方案初步分析如表2。从表中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方案1,2,9,10的性显较差;方案3,4,5,6,7,8,11,12尚可行且有较好综合性能并各自都有特点,这七个方案可作为被选方案,待运动设计,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后,通过定量评价选出最优方案。2).撞板下压机构方案选择撞板下压方案1: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短,传动角较大,平稳性一般,磨损小,结构一般,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小。撞板下压方案2:凸轮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长,磨损大,有冲击不稳

11、定,运动效率高,成本高,运动尺寸大。撞板下压方案3: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长,传动角较大,比较平稳,结构装配一般,效率高,运动尺寸大。撞板下压方案4:齿轮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长,磨损大,有冲击不稳定,运动效率高,成本高,运动尺寸大。撞板下压方案5: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长,磨损大,有冲击不稳定,运动效率高,成本高,运动尺寸大。撞板下压方案6: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短,传动角较大,平稳性一般,磨损小,结构一般,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大。撞板下压方案7:连杆复合机构满足运动变换,加压时间较短,传动角较大,平稳性一般,磨损小,结构一般,成本一般运动尺寸小。注:加压时间

12、是指在相同施压距离内,撞板向下移动所用的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一级传动角指连杆机构的传动角;二级传动角指六杆机构或连杆复合机构中后一级机构的传动角。评价项目应因机构功能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以上方案初步分析如表3。从表中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方案2,4,5,7的性显较差;方案1,3,6,8,9,10尚可行且有较好综合性能并各自都有特点,这六个方案可作为被选方案,待运动设计,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后,通过定量评价选出最优方案。3. 执行机构运动方案的形成机器中各工作机构都可按前述方法构思出来,并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将这些机构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运动和动作协调配合的机构系统。为使各执行构件的运动

13、、动作在时间上相互协调配合,各机构的原动件通常由同一构件统一控制。在选择方案时还需要进行非机械行业的综合考虑,例如机械的市场创新性,市场前瞻性,再开发性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这样会大大提高机械的价值和生命期。通过对上述方案的拼装和组合,和多方因素的考虑,由此可以设计出以下组合方案以供选择。 1) 齿轮齿条组合机构方案说明:如图1所示,整个机构的动力传输由三个齿轮联合组成,齿轮传动有着高稳定性,可以承受重载和高速载荷等优点,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维护,整体方案相对节省空间。 图1 齿轮齿条组合机构运动说明:主动曲柄转动,带动摇杆进行摆动,和摇杆同轴的齿轮使底部齿条移动的同时再将运动传给下一级齿轮

14、,而下一级齿轮的运动带动最右边的齿轮开始转动,最右边的齿轮带动第二个齿条进行运动。2) 连杆组合机构方案说明:如图2所示,目前此方案综合性能不是很理想,传动性能较差,但是可以将左右移动滑块上方的槽去掉,用一个杆连接直接连接另一个槽的滑块,可以大大改善此机构性能。图2 连杆组合机构运动说明:此机构左端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为复合杆,在曲柄工作时摇杆将动力输出给左右运动的滑块,滑块又将动力通过正弦机构传给上下运动的滑块,从而完成打包机所需要的运动。3) 连杆组合机构方案说明:此方案传动性能可以满足要求,运动有急回,结构虽简单但紧凑,其全部由连杆组成使得加工与维护容易,成本较低。图3 连杆组合机构运动

15、说明:主动杆为一曲柄,它带动从动复合杆做摆动运动,而复合杆的一端带动滑块进行上下运动,另一端带动滑块做左右运动。4) 连杆组合机构方案说明:此方案与3、4方案比左右移动滑块的加压方式有些改变,使得机构运动规律比较灵活。图4)连杆组合机构运动说明:滑块连杆约处在摇杆的中部,比2、3凡是比较增力直接。5) 连杆组合机构方案说明:此方案和前面所示方案性能类似,不同点在于由于挡板结构有些改变,使得比方案3稳定。图5)连杆组合机构4机构组合方案的确定根据所选方案是否能满足要求的性能指针,结构是否简单、紧凑;制造是否方便;成本是否低等选择原则。经过前述方案评价,采用系统工程评价法进行分析论证,列出下列表格

16、,表3.总体方案定性分析性能指针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运动性能运动规律平稳急回急回急回任意运动速度及精度较高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工作性能工作效率高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使用空间小较大较大一般较小动力性能承载能力大较大较大较大较低传力性能大较大较大较大一般震动与噪声较小较大较大较大较小经济性加工难度一般易易易较难维护难度易较易较易较易较难能耗大小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使用寿命较长较长较长较长一般结构机构尺寸小大大较大较小机构重量重轻轻轻重复杂程度简单一般一般简单简单经过分析,发现方案3最满足设计任务的要求,并且综合性能良好,易于再开发,所以将方案3作为执行机构的最终方案。2.3执行机构设计1.执行机

17、构设计执行机构分别为: 撞板上下冲压机构。 连杆推块左右冲压机构。撞板上下运动冲压机构的设计:四杆机构的设计;曲柄导杆机构的设计;齿轮机构的设计;滑块左右运动冲压机构的设计: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图11.机构运动循环图2机构设计方法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解析法 曲柄导杆机构的设计-解析法和实验法 四杆机构的设计-实验法图12用解析法设计分解图中左半部分的机构:设AB=BD;为保证B点传力良好,设ABC的初始角度为60度.AB=BE=820 ABC=60°L1=780用解析法和实验法设计分解图中右半部分的机构:EF和FG转过的角度相同,根据滑块D的左右移动是820,挡板上下移动的距离是60

18、0可以得到EF与FG的比例关系就是滑块与挡板的移动距离比例。滑块本身有长度400加上与挡板的距离260使得FG的长度最少为660。FG=600 EF=820 图12.整体系统图三、传动系统方案设计3.1传动方案设计传动系统位于原动机和执行系统之间,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系统。除进行功率传递,使执行机构能克服阻力作功外,它还起着如下重要作用:实现增速、减速或变速传动;变换运动形式;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实现分路传动和较远距离传动。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完成了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预选型后,即可根据执行机构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条件及原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19、进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在保证实现机器的预期功能的条件下,传动环节应尽量简短,这样可使机构和零件数目少,满足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降低制造和装配费用,提高机器的效率和传动精度。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功能要求,执行系统对动力、传动比或速度变化的要求以及原动机的工作特性,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类型。根据空间位置、运动和动力传递路线及所选传动装置的传动特点和适用条件,合理拟定传动路线,安排各传动机构的先后顺序,完成从原动机到各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机械系统的组成为:原动机 传动系统(装置) 工作机(执行机构)原动机: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传动系统(机构):常用的减速机构有齿轮传动、行星齿

20、轮传动、蜗杆传动、皮带传动、链轮传动等,根据运动简图的整体布置和各类减速装置的传动特点,选用二级减速。第一级采用皮带减速,皮带传动为柔性传动,具有过载保护、噪音低、且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第二级采用齿轮减速,因斜齿轮较之直齿轮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等优点,故在减速器中采用斜齿轮传动。根据运动简图的整体布置确定皮带和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再根据中心距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有关知识确定皮带轮的直径和齿轮的齿数。故传动系统由“V带传动+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组成。原始资料:已知工作机(执行机构原动件)主轴:转速:周期:T=2/nw=4.19s 转速:nW=90 (r/min)转矩:Mb =9550*

21、1.6/nw=169.8(N.m)3.2电动机的选择1) 选择电动机类型按已知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2) 选择电动机容量所需电动机的功率:Pd= PW /aa-由电动机至工作轴的传动总效率a =带×轴承3×齿轮2×联 查表可得:对于V带传动: 带 =0.96 对于8级精度的一般齿轮传动:齿轮=0.97对于一对滚动轴承:轴承 =0.99对于弹性联轴器:联轴器=0.99则 a =带×轴承3×齿轮2×联=0.96×0.993×0.972×0.99= 0.868Pd=

22、PW /a=1.6/0.868=1.84 KW查各种传动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值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为 i带=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为i齿=35,则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nd=i带 ×i齿2×nW=(24)( 35)2 ×nW =(18 100 )×nW=(18100)×90=16209000 r/min符合这一转速范围的同步转速有3000 r/min,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三种传动比方案。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ped/kw电动机转速/ r/min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同步满载总传动比V带传动比齿轮传动1Y90

23、L-22.23000284096.33332.11对于电动机来说,在额定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额定转速越高的电动机尺寸越小,重量和价格也低,即高速电动机反而经济。若原动机的转速选得过高,势必增加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从而导致传动系统的结构复杂。由表中三种方案,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结构和带传动及减速器的传动比,认为方案2的传动比较合适,所以选定电动机的型号为Y100L-4。Y100L2-4电动机资料如下: 额定功率:2.2 Kw满载转速:n满=2840 r/min同步转速:3000 r/min3.3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分配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i总= n满/ nW 2840/90=3

24、1.62 分配各级传动比根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2选取,对于三角v带传动,为避免大带轮直径过大,取i12=3;则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 i减=i总/3=31.6/3=10.5对于两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按两个大齿轮具有相近的浸油深度分配传动比,取 ig=1.3idi减= ig×id = 1.3i2d =9.6i2d =10.5/1.3=8.07id =2.84ig=1.3id=1.3*2.84=3.692 注:ig -高速级齿轮传动比;id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3.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计算各轴的转速:电机轴:n电=2840 r/min轴 n= n电/i带=2840/4=710 r

25、/min轴 n= n/ ig=710/3.692=192.3 r/min轴 n=n/ id 192.3/2.84=67.7 r/min 计算各轴的输入和输出功率:轴: 输入功率 P= Pd带=1.84*0.96=1.766 kw 输出功率 P= 1.766轴承=1.766*0.99=1.749 kw轴: 输入功率 P=1.749×齿轮=1.749*0.97=1.696 kw 输出功率 P= 1.696×轴承=1.696*0.99=1.679 kw轴 输入功率 P=1.679×齿轮=1.679*0.97=1.629 kw 输出功率 P=1.629×轴承=1

26、.629*0.99=1.612 kw计算各轴的输入和输出转矩:电动机的输出转矩 Td=9.55×106×Pd /n电=9.55×106×1.84/2840=6.19×103 N·mm轴: 输入转矩 T=9.55×106×P / n=9.55×106×1.766/710=23.8×103 N·mm 输出转矩 T=9.55×106×P / n=9.55×106×1.749/4710=23.5×103 N·mm轴: 输入转

27、矩 T=9.55×106×P / n=9.55×106×1.696/192.3=84.2×103 N·mm输出转矩 T=9.55×106×P / n=9.55×106×1.679/192.3=83.4×103 N·mm轴 输入转矩 T=9.55×106×P / n=9.55×106×1.629/67.7=229.79×103 N·mm输出转矩 T=9.55×106×P / n=9.55×

28、106×1.612/67.7=227.39×103 N·mm 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并列于下表:轴名功率p/kw转矩T ( N·mm)转速n/r·min-1传动比i效率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电机轴1.846.19×103284030.95轴1.7663.13623.8×10323.5×1037103.6920.96轴1.69631.67984.2×10383.4×103192.32.840.96轴1.6291.612229.79×103227.39×10367.7四、设计小结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教导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充实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