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的列报、计量及划分权益与负债的理论辨析和初步结论_第1页
权益的列报、计量及划分权益与负债的理论辨析和初步结论_第2页
权益的列报、计量及划分权益与负债的理论辨析和初步结论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权益的列报、计量及划分权益与负债的理论辨析和初步结论【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现行的权益定义 可保持不变。对于权益和负债的区分,有“窄口权益观”和“窄口义务观”两种基本理论可供选择,并初步倾向于采用 后者。此外,讨论稿还讨论了区分权益和负债的意义以及对 现行具体准则可能带来的影响等若干问题。【关键词】权益工具 债务工具 窄口权益观 窄口义务 观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审与评论(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第五部分一一“权益的定义以及负债和权益 工具的区分”,主要讨论了权益的定义和列报以及是否应当 单纯以负债的定义为基础对负债和权益工具进行区分等问 题。一、权益要求权的列报和计量(一)相关术

2、语与定义现行概念框架将“权益”定义为“主体资产扣除其全部 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理 事会”)的初步意见是不修改上述定义。也就是说,权益等 于资产减负债,它并不反映主体的价值大小。期末权益的计 算公式如下:期末权益 =期末资产 -期末负债 =期初权益(会计政策变 更和前期差错调整后金额) +本期权益缴入额 -本期权益分配 额 +本期全面收益 +资本保持调整额1. 权益要求权:是指对主体权益的现时要求权,分为基 本权益要求权和次级权益要求权。基本权益要求权是指在报 告主体的经营期间或清算时,享有其权益分配的现时权利; 次级权益要求权是指获得或交付另一项权益要求权的现时

3、权利或义务。2. 权益工具:是指所发行的产生权益要求权而不是负债 的金融工具。权益工具包括: ( 1)产生基本权益要求权的权 益工具,包括普通股、其他级别股份(如优先股、递延付息 股)和在子公司拥有的非控制权益。 ( 2)产生次级权益要求 权的权益工具,包括购买、出售或发行主体自身股份的远期 合同、购买或出售主体自身股份的期权。 ( 3)同时包含了权 益和负债的金融工具中的权益部分。(二)权益要求权的列报 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需要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主体的 未来现金净流入;二是这些未来现金净流入如何在不同要求 权持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因此,主体应当提供: ( 1)有助于 投资者评价主体未来现金净流

4、入金额、时点和不确定性的相 关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财务状况表、 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来提供。 ( 2)对这些现金净流入要求权 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财务状况表和权益变动表提供。 这些报表还应结合相关附注,使权益持有者理解:一是报告 期末,其持有的权益要求权是如何受到其他级别要求权影响 的。二是报告期内因其他级别权益要求权而导致的权益变 动,也就是财富在不同级别权益要求权之间的转移情况。(三)权益要求权的计量理事会认为,要是引入对权益要求权的计量要求,就需 要在具体准则中明确针对不同级别权益的不同计量方法。例 如,理事会需要确定:1.通过分配标的净资产计量基本权益要求权(

5、例如,非 控制权益的计量) 。如果主体具有多种级别的权益要求权, 该分配应当反映某一级别要求权对归属于基本权益要求权 持有者权益总额的相对优先权。如果相对优先权可能因未来 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则分配时应当考虑这些可能的变化。主 体不应以持有者将要获得的估计现金流量来计量基本权益 要求权,因为这种计量方法需要计量主体的整体价值,而通 用目的财务报表的目标并非展示一个主体的整体价值。2.采用与计量可比金融负债相同的方法计量次级权益要 求权。例如:如果一项次级权益要求权拥有在确定的日期交 付或获得价值总额固定的权益工具的权利,则用摊余成本计 量该次级权益要求权;如果一项次级权益要求权拥有交付或 获得价

6、值总额随价格、指数或其他变量(不包括发行方自身 权益工具或自身金融负债的价格)而变化的权益工具的权 利,则用公允价值计量该次级权益要求权。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计量权益要求权,对一类权益要求权 的更新计量,仅仅是权益总额在不同级别权益要求权之间的 再分配,并不会改变权益总额。之所以会发生变动,是因为 不同级别的权益要求权在权益总额中享有的利益不同。更新 计量而产生的权益变动,既不是收益,也不是费用。由于权 益总额不变,这个再分配过程类似于:一类或多类权益发生 了捐赠,其他类别的权益获得了相同金额的分配。(四)非控制权益 非控制权益既不符合负债的现行定义,也不符合修改后 的负债定义,因为主体没有交付经

7、济资源的义务。因此,非 控制权益属于权益,不能列报为负债。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要求主体单独列示权益、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中非控制权益 的份额。在权益变动表中,主体也可以单独列示非控制权益 的变动(例如,设置单独的栏目) 。上述列示方法,也可能 扩展至其他级别的权益工具。二、债务与权益的区分及权益工具中的债务成分(一)区分债务和权益工具对列报的影响1. 在财务状况表中,两类工具须独立归类。如果根据负 债的现行定义严格分类,则主体须交付现金或其他经济资源 义务的项目,应与不产生此类义务的项目分别归类。2. 在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中: ( 1)列报负债产生的收 益和费用(利息、重计量调整和结算所导致的

8、利得或损失) (2)主体自身权益工具账面价值的变动不得作为收益和费 用列报。(3)列报所消耗的、通过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交换 而获得的服务产生的费用。3. 在财务状况表中: ( 1)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随着时间 的推移(及其他因素)而变动。 ( 2)某些特定级别的权益工 具,在初始确认后不再发生变动(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4. 在权益变动表中: ( 1)列报综合收益,其中自然包括 资产减负债账面价值的相关变动,从而也间接地反映了负债 对权益持有者回报的影响。 ( 2)反映非控制权益享有的综合 收益和净资产。 (3)现行准则未反映各级别权益要求权(不 包括非控制权益)价值变动对更低级别权益价值的影响

9、。也 就是说,现行准则并未反映不同级别权益持有者之间的“财 富转移”。 (二)划分负债和权益的两种基本理论 目前,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划分,主要由国际会计 准则第32号一一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规范。上述两项准 则划分负债与权益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是否存在交付经济资 源的义务”,但也存在若干例外。理事会认为,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第 2号划分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 付,完全基于概念框架中负债的现行定义,但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却违背了负债的定义并提供了复杂的例外。这些例 外是否具有概念框架的理论支撑?这些例外是否表明需要 修改概念框架的负债定

10、义和权益定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权益工具并不属于发行主体的经济资源。因此,交付主 体自身权益工具的义务,并非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不符合 负债的定义,此等义务属于次级权益要求权。国际会计准则 第 32 号把某些权益要求权划分为负债,而把另外一些权益 要求权又划分为权益工具。在一项合同中,如果主体用自身 的权益工具“作为货币”收取或交付数量不固定的股份,但 股份总金额固定或者股份总金额基于某种基础变量(如商品 价格)的变动,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就把该权益工具划分 为负债。为简化、统一负债与权益划分的标准,讨论稿提出划分 负债和权益的两种方法, 即“窄口权益观” 和“窄口义务观”1.窄口权益观。窄

11、口权益观要求: (1)仅将母公司发行 的、剩余要求权级别最低的现有权益工具划分为权益。( 2)将其他所有金融工具均划分为负债,包括:一是不产生交付 资产义务的金融工具;二是非控制权益(也有不同意见将其 分类为权益) ;三是以权益工具为标的的远期合同和期权合 约。(3)将所有金融负债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包括利息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窄口权益观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恃的所有权观一 致,它以投资者的视角反映对主体的要求权,仅需一个步骤 即可反映剩余要求权级别最低的权益要求权持有者所享有 的权益。窄口权益观把对主体的所有优先要求权归为一类并 从根本上与剩余要求权区分开来,原因是并非所有优先要求 权都会

12、使主体产生交付经济资源(例如交付资产)的义务。 通过要求单独地区分那些划分为负债但不产生交付经济资 源义务的金融工具,还可以补充完善窄口权益观。2.窄口义务观。窄口义务观通过两个步骤反映剩余要求 权级别最低的权益要求权持有者所享有的权益。第一步是从 全部资本提供者的视角出发,将主体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识 别主体的经济资源、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及其变动,反映主 体的整体权益。第二步是从每一级别权益要求权持有者的视 角,通过识别所有其他权益要求权对某一级别要求权的影 响,进一步深化反映第一步所确定的权益。窄口义务观要求: ( 1)仅将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划分为 负债。因此,财务状况表反映主体的经济资源以

13、及交付经济 资源的义务,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反映这些经济资源和义 务的变动。(2)将全部权益要求权划分为权益,包括:一是 所有能够使该级别要求权持有者按比例获得权益分配的要 求权;二是所有须交付权益工具的义务。 ( 3)通过对权益要 求权的更新计量重新分配权益总额。因此,财务状况表的权 益部分反映全部权益要求权对其他权益要求权的影响,权益 变动表反映不同级别权益要求权之间的“财富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发行权益工具交换的商品或服 务,窄口权益观和窄口义务观都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 法:首先将所获得的商品或服务确认为一项资产,当主体消 耗该资产时,确认为费用。对于大部分服务,主体在获得

14、时 立即消耗了该资产,从而主体在确认相关权益投入时即确认 一项费用。但是,对于需要发行权益工具的剩余义务,两种 方法的后续会计处理不同: ( 1)窄口权益观将发行权益工具 的剩余义务作为金融负债确认和计量,将账面价值的后续变 动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2)窄口义务观将发行权 益工具的剩余义务作为一项权益要求权计入权益,将账面价 值的后续变动作为“财富转移”在权益变动表中反映。3. 理论辨析和初步结论。窄口权益观与编制财务报表所 依恃的主体观一致,它的主要优点是: ( 1)权益投资者无需 过多地阅读和理解权益变动表,不同级别权益所有者之间的 稀释和“财富转移”不必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而通

15、过损益 和其他综合收益表简单直观地报告,更容易理解。 ( 2)它并 不要求主体评估金融工具是否产生了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 而窄口义务观则要求此类评估,且很多情况下还需要进行重 大判断(特别是某些允许选择使用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 金融工具)。(3)发行金融工具的所有主体均将剩余要求权级别最低的金融工具划分为权益,避免了某些看跌金融工具被排除在权益之外的担心,这对合作企业和共同基金非常重但理事会的初步意见是窄口义务观优于窄口权益观,这 是因为:第一,窄口义务观与现行负债定义协调一致,也符合目 前对非控制权益的会计处理。窄口权益观则要修订负债的定 义,负债定义更加复杂,更难理解。第二,相比窄口权益

16、观,窄口义务观能够更加清晰地突出两项重要的特质:(1)主体是否具有交付现金或其他经济资源的义务?这个问题对贷款方很重要,因为这些义务将影 响贷款方的可能回报;它对投资者也同样重要,因为这些义 务的存在会威胁主体的生存。窄口义务观将要求主体交付现 金或其他经济资源的义务全部划分为负债,回应了贷款人和 投资者的关切。 (2)一项金融工具是否创设了将影响其他级 别权益要求权回报的优先(或更高级别)要求权?对此,窄 口义务观是在权益变动表中分别列示每一级别的权益要求 权,而窄口权益观却将优先要求权划分为负债。第三,通过计量所有的权益要求权,可以为权益持有者 提供其他权益要求权对自身权益影响情况的更加明

17、晰、更加 凸显的信息。第四,在制定或修订具体准则时应用窄口义务观,可以消除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2 号之间 的不一致,同时由于要求对所有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进行重 计量,从而消除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2 号复杂性的其中一 个来源。 窄口义务观要求主体评估一项金融工具是 否创设了一项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当金融工具仅在特定情 况下才交付经济资源时,评价其义务是复杂的。例如:( 1)在持有者和发行方均无法控制的事项发生时,才要求主体交 付一项经济资源。根据窄口义务观,此类工具产生了一项交 付经济资源的义务,从而存在一项负债。 ( 2)在合同对手发 生相关行为时,才要求主体交付一

18、项经济资源,比如合同对 手执行了一项期权。根据窄口义务观,此类工具产生了一项 交付经济资源的义务,从而存在一项负债。 ( 3)在发行方自 身采取相关行动后,才要求交付一项经济资源,比如发行方 放弃执行一项期权的权利。在本讨论稿的资产和负债定义部 分已经讨论了针对上述情况评估主体是否存在负债时需要 考虑的因素,还讨论了主体持有一项能使其免于交付经济资 源但缺乏商业实质的期权时,是否存在负债的问题。(三)两种理论对财务杠杆的影响 研究讨论债务和权益的区分,关注的焦点是怎样才能最 准确地反映主体的杠杆水平。大致而言,财务杠杆可分为两 类:一是现金杠杆,即必须以交付现金(或其他经济资源) 结算的筹资义

19、务与权益筹资金额之比。二是回报杠杆,即不 完全享有主体剩余权益的筹资义务与享有剩余权益的义务 之比。典型的债务工具对现金杠杆和回报杠杆都有影响。但 是,全部需要发行权益工具结算的义务,只影响回报杠杆, 不影响现金杠杆。窄口义务观通过区分债务和权益工具来反 映现金杠杆,通过权益变动表来反映回报杠杆。窄口权益观 则通过区分债务和权益工具来反映回报杠杆,通过增加披露 来反映现金杠杆。(四)被排除的其他理论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理事会在工作前期还考虑了一些其 他理论,包括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7 年发布的具 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初步意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2008 年发布 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

20、具 讨论稿中的几种方 法,包括基本所有权法、所有权结算法和预期结果修正法。 双方理事会为每种方法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负债和权益的定 义。根据征求意见,双方还讨论了要求权法、中间层法和亏 损吸收法。 双方理事会认为, 这些方法过于复杂, 难以理解, 最终均未被采用。(五)在具体准则中考虑的其他问题 在决定具体准则中如何区别负债和权益工具时,理事会 还需要阐述其他问题,包括:1. 是否以及何时将单个金融工具拆分为两个或更多部 分,例如:(1)是否将一项混合工具拆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 部分。(2)当可能产生不同结果时,是否将主体自身股份相 关的衍生工具拆分为单独部分。 ( 3)可回售股份是否应当拆 分为一项权益主工具和一项嵌入卖出期权。此类拆分应当关 注可回售股份的处理和单独的卖出期权的处理之间的一致 性。2. 是否将两项或多项单独的金融工具关联起来作为一项 单个工具进行会计处理。3. 在合并报表中是否将子公司中的某些义务从负债重分 类为权益,或者相反。4. 是否需要对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合同条款制定具体指 引。5. 与卖出期权相关的三个问题: ( 1)与主体自身股份相 关的卖出期权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计量。 ( 2)一项卖出期 权产生的负债发生变动,是产生收益或费用,还是产生权益 分配或权益投入。 ( 3)对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