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把握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 景物描写作用。2、 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3、学习掌握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教材分析:这篇著名的游记, 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 贯穿全 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 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因此在课堂 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 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 就能顺利理清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 “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
2、引导学 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 力。 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 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 感情。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 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 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 等。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 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教学设想: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 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 和“
3、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 的写法。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 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 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一一“乐”字,并 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 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 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 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
4、想情感。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 游记醉翁亭记 ,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明确: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 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 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 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 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 他被贬到滁州当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 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 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
5、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 诗词、 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 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 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 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 一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后, 正音正字。滁 (chu)壑(he)琅琊(langya)潺(chan)酿(niang)僧(seng)辄(zhe) 霏(fei) 暝(ming) 朝(zhao)而往 伛偻(yu)洌(lie) 蔌(su) 射者中(zhong)弈(yi) 觥筹(gong) 翳(yi)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三、合作学习,疏通大意。
6、根据预习,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疏通大意,教师投影重点词语作为学习参考。难点提示: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 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 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来命名。 饮少辄醉:辄,就。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7、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 托在饮酒上。第2自然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 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 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第3自然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 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 这里指老人。 提携, 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
8、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 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非丝非竹: 丝、竹, 指音乐。 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 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弈者胜:弈,下棋 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 醉醺醺的样子。第4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上
9、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 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 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 。 太守谓谁:谓,为,是。四、听读课文,结合句意,注意体会“也”所表达的不 同的语气。五、再读课文,尝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 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 及用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六、作业、总结本文词类活用的现象.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 为乐,动词。(后
10、乐)乐趣,名词。2、 说说下列“而”的不同用法。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3、 翻译重点句子:略4、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的意义和 作用的?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在中哪 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 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 美,显示出山水之乐。二、合作研讨,说说如何表现山水之美,显示山水之乐 的。讨论后明确: 课文第一段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
11、州,先是定点观察 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 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 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 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 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 者寄情山水的感情。课文第二段作者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 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 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 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 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
12、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结:“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样看来, “醉”只是表象, “乐”才 是实质。三、诵读欣赏,用朗读表达作者的山水之乐学生读,大家评。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 醉山水的乐趣。四、学习第三、四小节,感受作者情怀。、思考:若仅表现山水之乐,第一、二小节的山水画似 乎已经足矣,那么第三、四小节是写什么内容呢,请用精炼 的语言概括。明确: 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 (一个也字一句) , 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 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2、思考:这几幅
13、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 联系呢?(提示: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思考)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 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 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 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 了, 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 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3、思考:在第四小节中,列出了四种“乐” ,分别是山 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很显然,着意表 现的是“太守之乐” ,结合全文来看,请你总结他的“乐”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太守的“乐”有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 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作
14、为被贬至滁州的太守,作者娱情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确也得到山水之乐,更主要的是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 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 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与民同乐”是他的 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 理慰藉。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 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五、朗读三、四小节,读出作者自得其乐的那份愉悦。六、总结结构,感悟构思的奇妙。、你认为中的那一句话有着提挈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 析。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
15、地引出“乐”字,而“醉” 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 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 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 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 “乐” 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2、 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在醉翁亭得名时就有 “太 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在点出, 这样有何作用?明确:使曲折有致, ,收到收尾照应之效。七、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八、作业、翻译并理解重点的句子作用。(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16、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默写文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3、完成课后作业二。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之乐: 山水、朝暮、四时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教案审核教学目标:、学习本文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把握结构,理解 景物描写作用,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 词的用法。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大量运用骈偶句, 加强了韵律美; 大量运用“也” “而”,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 反复朗读中体会。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课文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17、。 第1段写亭之概况, 第二层写朝暮图、 四季景等, 都以太守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有情, 情景 交融。 在写了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 ,写了 太守之乐的一因,后又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与众宾客宴 酣之乐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 另一因。(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 丰乐亭记 中有言:“夫 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而这些内容最后都 统摄在“太守之乐其乐”中。理解结构,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没有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寄托 在叙事写景之中,特别是描写滁人之游的内容,与上下文之 间的关系,学生不易直接
18、把握。所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是教 学难点。教材设想:在熟读课文,在学生掌握文言知识,疏通课文内容,理 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以问题切入,课堂学习主要以课文诵 读,问题讨论,品味鉴赏,比较阅读等形式,感受音韵美, 把握结构,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怀。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为他参与了范 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 。这次改革失败,受贬 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 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 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 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 ,
19、寄托了自己“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欧阳修(1 0071 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 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1 0 4 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 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 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 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
20、满腹的抑郁不平要 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 时期写的另一篇丰乐亭记是姊妹篇。三、解题“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 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 可以 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 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 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有:岳阳楼记、小 石潭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 “铭”(陋 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四、听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 学生读课文,读通顺,读准节奏 教师出示重点读音 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
21、an)酿(niang) 僧(seng)辄(zhe) 霏(fei) 暝(ming)朝 (zhao) 而往 伛偻 (yu)洌 (lie)蔌 (su)射者中 (zhong)弈(yi) 觥筹(gong) 翳(yi)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疏通课文大意,不懂问题可以向 老师或其他小组的同学提问。 (教师可出示参考译文作为学 习辅助)。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临溪而渔(到)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必译出)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七、再读
22、课文,注意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 轻重音;通过推究文理,梳理文脉,读出词、句、段间的逻 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旨在读得流畅。教师在学生疏通文句的基础上作朗读提示:第一段,“环滁皆山也一一琅琊也一一酿泉也一一醉翁 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自号曰醉翁也六、完成下列资料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 蔚然:茂盛的样子。子。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伛偻提携:驼背。2、一词多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杂然:错杂的样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前四个“也”表判断;五、六、七个“也” 表解释; 第八个“也” 表肯定, 语气坚定, “也”的语调要较重;第九个“也”表肯
23、定,但 语气较平稳。第二段,这一段中“而”较多。关于“而”的读法,凡 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节奏 作用的,则应轻读。第三段, 四个“也”均表解释语气, 六个“而”有的表 修饰,如“杂然而前者” ;有的表因果, 如“溪深而鱼肥”“泉 香而酒冽”。这些句子均应轻读。第四段,一、二句“也”表陈述语气,四、五句“也” 表解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除第三个“而”表顺 接需轻读外,其余三个均应重读。八、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二段。2、订正并复习课堂练习。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人们经常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两
24、篇名文相提并论, 不仅因为它们同一时期, 同样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更主要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 响的思想境界。在我们刚学的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在本文中作 者要表现怎样的情怀呢?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的呢?二、概括各部分的内容,探究的结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了解, 下面请同学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明确:第一段: 亭外的风光, 亭名的由来, 醉翁寄情山水的乐 趣。第二段: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守宴,宾 客欢,太守醉。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2、讨论的内容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25、?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先写了周围的景色,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与下文内容有怎样的联系?参考: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 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 水,最后峰回路转, 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 写出了亭的环境, 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 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 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样很自然地表现山 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2)山水美,自然有游人的乐趣,人们的乐趣表现
26、在 哪些地方?参考: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 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 泉香酒冽, 美味佳肴, 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 醉了(3)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结构有何特点? 参考: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提挈全篇,而“醉”是表象, “乐” 是实质, 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 一个“乐”字贯穿全 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讲究结构上的前呼后应:第一段提出太守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第三段描写太守在宴席上“苍颜白发,颓然乎其 间”,一开头,只
27、云醉翁,只说是太守自号,但太守是谁? 并不点破,以下几段也只反复用太守作为称代, 共用了九个 之多, 直到最后一句才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者“夫子自道” 。这都增加了本 文结构上的妙趣。三、结合以上分析,理解作者情怀。 、作者结尾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那么太守到底“乐”什么呢?讨论后明确:怡情山水,更为滁州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 而乐。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 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一一政通人 和的欣慰。2、投影出示丰乐亭记,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
28、 泉于山谷之间,乃日早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 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 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明确: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美丽 的琅琊风光,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 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 滁州这一方水土, 可谓政通人和, 百姓安居乐业, 快乐无比, 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 醉与民同乐之中。正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29、而乐”的 政治抱负一样, “与民同乐”也是欧阳修的政治理想。虽然 他遭贬谪,他以寄情山水来排解他内心深处的抑郁,但他看 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滁州得以实现,内心是感到欣慰的。这 种深层次的快乐,不是别人都能够理解的,而他也乐得自得 其乐。四、赏读课文。 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富有 诗情画意。请大家就课文景物描写的内容,重点诵读,并发 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推荐一下。示例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 右是一张山水画。 “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 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 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 优美境界。五、布置作业:、按要求默写。1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词句是:2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3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4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2、阅读 已而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情民族魂课件
- 2025年急性中风的急救处理策略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护理要点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技术评估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肺炎诊断处理流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外科经络穴位技术操作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技能考核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中国经济新质生产力解析
- 包子铺合伙开店协议合同
- 轴承装配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英语教学发音课件下载
- 2025年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压力管道检验师GDS)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河南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中药三基试题及答案大全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减糖与健康口腔课件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祖国 我为您自豪》教学设计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