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评价之再评价”探微_第1页
古诗鉴赏中“评价之再评价”探微_第2页
古诗鉴赏中“评价之再评价”探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鉴赏中“评价之再评价”探微2004 年高考试题全国卷一第 16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价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崎崛,成 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 细节 ?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鉴赏评价能力,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 思想内容两个角度设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先有古人对这首诗作以评价,然后根据古人所作的评价设题 让考生再作分析、鉴赏、评价。这是古诗鉴赏题中一种常见 的题型,这里暂且称之为古诗鉴赏中的 “评价之再评价” 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

2、的备考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评价性 顾名思义,“评价之再评价”题突出其评价特点,即如 前文所说先有古人的评价,再让考生评价。前者是依据、是 出发点,后者受其制约,是考查目标。二、开放性这类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所谓“开放性” ,是指试题 本身在命题时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看法和观点,让考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所以在试题中多含有“你同意哪一 种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等字样。由此可见这类试 题答案并不统一、 不固定,只要能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即可, 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开放性。三、灵便性所谓“灵便性” ,指一方面是命题可以依据前人的评论 从正反两方面命题设题,方便灵活,既有一定的依据又

3、可提 出自己的观点,故为命题人所喜欢。另一方面可以依据诗歌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可以 评价其思想内容, 也可评价其艺术技巧。 如 2004 年浙江卷, 就是立足思想内容作以评价;辽宁卷就是对艺术技巧中的 “炼字”作以考查的。其次谈谈具体的解题技巧。一、要依据其“评价性”特点,把握评价方向。首先弄 清现有观点评价的角度: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是写 作风格,还是抒情方式;是“炼字” ,还是修辞等等。只有 这样,才能定准答题角度。其次审清其评价观点的倾向性, 有的题目显示出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需要你顺答或逆答。如 2004 年全国卷二第 16 题,王国维评价诗中“红杏枝头春 意闹”时说“一个闹

4、'字而境界全出” ,你认为好不好 ?为 什么 ?就希望你顺答,否则就难以作答。而杨慎评杜牧江 南春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 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你同意吗 ?显然希望你逆答。只有 把握评价方向,才能准确答题。二、要针对其“开放性”特点,打开解题思路。认识到 这些不同的观点之所以成为一家之言而流传下来被认可,就 说明其自有道理,因此不能局限其一而否定其余。如 2004 年浙江卷中关于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三个观点,到底哪一个观 点正确呢 ?这就是一道典型的开放题。三、要针对这类题的“灵便性”掌握具体的解题技巧。 这一点除具备一般的诗歌基础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解题 方法。如面对两种对立的观点,首先认清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其次要学会运 用诗中具体的语句、意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总之,“评价之再评价”这种诗歌鉴赏题以其突出的优 点深为高考命题人所热衷,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