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二)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5、7、8、10为多选,其余为单选,每题 5分共50分)1. (2016 上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m/s2m/s2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m/s2m/s2答案解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与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6v1= v1=i m/s= 4 m/s; 在弟一段16内中可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 V2=2V2m/s = 8 m/s;则物体加速度为:a=一=10- m/s2 =4 m/s2,故 B 项正确. 332. 一物体由静止
2、开始沿直线运动,具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t= tC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得,0速度为正方向,D项错误;第一秒末的速度1 s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 v=v=1 m/s, 12 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为减速,v' 1 m/s-a(t-1).当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0, B项错误;23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为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 a(t 2) = t 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C项正确、A项错误.3. (2017汕头一模)一轿车和一货车在两条平行
3、直道上同向行驶,开始时两车速度都为V0且轿车司 机处于货车车尾并排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超车, 轿车司机开始控制轿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轿车司机到达货车车头并排位置,若货车车身长度为L,且货车保持匀速,则轿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 B分析 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出时间t内两车的位移,再根据两车的位移差为 L求解即可.解析 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内的位移xi = v0t + 1at2,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内的位移X2 = V0t, 根据X1 - X2 = L解得:2L 一 一一 、,.a = F,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
4、选B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抓住位移之差为货 车车长列式,也可以以货车为参考系,则轿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L ,从而求解加速度,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4. (2017唐山一模)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4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C. 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 = 3 s时两物体的间距D. t = 3 s时,a、b两物体相遇答案 C分析 速度一时间图线速度的正负值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
5、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析 A项,由图像可知,a、b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故 AAv 4 _ 2项错误;B项,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a的斜率为a = l =F- m/s2At 2Av' 45=1 m/s2, b的斜率为a'三一= m/s2= m/s2,所以a物体的加速度比bAt'2物体的加速度大.故B项错误;C、D项,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为Ax = 5X11 .o1m,X x 12 m2X1 m 2x 1 x 12 m= m,t = 3 s时两物体的包移为A x =5X32 o1mQ< x 32 m2X3 m 2乂1乂32 m= m
6、,故两者物体间距相等,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一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道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5. (2017揭阳二模)(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 上,具上放置一质量为 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 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取g=10 m/s2,M()A.滑块的质量m=4 kgB.木板的质量M =2 kgC.当F = 8 N时滑块加速度为2 m/s2D.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答案 ABD分析 当拉力较小时,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
7、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分 析.解析 A项,当F等于6 N时,加速度为:a=1 m/s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代入数据解得:M+m = 6 kg,当F大于6 N时,根F 一 li mg 1 if mg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 =M1F-方 由图示图像可知,图线的斜率:k1 Aa 11 _ _=而=5,解得:M=2 kg,滑块的质重为:m = 4 kg.故A、B两项M AF 64 2一 一,一,一 1 llX 40正确;C项,根据F大于6 N的图线知,F = 4时,a=0,即0 = 2*F七一,代入数据解得:
8、尸,由图示图像可知,当F = 8 N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 滑块的加速度为:a=p罗1 m/s2.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A、B、D三项.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 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像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 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6. (2018开封市)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9,将一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 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小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 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B,且8<0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A.沿着杆加速下滑B
9、.沿着杆减速上滑C.沿着杆减速下滑D.沿着杆加速上滑答案 B解析把滑块和球看作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得,若速度方向向下,则沿斜面方向:(m1+ m2)gsin 8 f=(m+m2)a,垂直斜面方向:Fn = (m1 + m2)gcosO摩擦力:f= n IN联立可解得:a = gsin8 一仙cos 8 ,对小球有:若8= B, a=gsin0 现有:0 <, B则有:a>gsin B所以 gsin 0(i cos Ogsin 0 , gsin 0 -gsin B> 闻cos 8 因为9 <,0所以gsin 8-gsin 0<0,但仙co
10、s9>0,所以假设不成立,即速度的方向一定向上,由于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物体沿杆减速上滑,故D项正确.7. (2017海南)(多选)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F * P Q R一起的物块 P、Q和R,质量分别为 m、2m 和3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n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则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 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产0,5- 6=Knu 贝B.若此0,贝U k =, i 1,-3C.右呼0,则k = 2D.右呼0,则k = 5答案 BDF 6 礼 mg解析 三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加速度向右运动;则加速度 a =-:所
11、6m ,1以,R和QN向相互作用力Fi = 3ma+3pmg F, 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215 一.Fi 23一 一=F n mgma=F 6F=gF;所以,k = R=5- = 5;由于讨论过程与以是否为 6F零无关,故k = 3何成立,故A、C两项错误,B、D两项正确.58. (2018泸州二模)(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和m的1、2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2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内物块1与 物块2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仙物块1和物块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用a1、a2表示, 物块1与物块2间的摩擦力大小用f1表示,物块2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用f2 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
12、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1上,下列反映a和f变化的图线正确的是()/412答案 AC解析1与2问的最大静摩擦力fi2= 2卜 3mg6 n mg 2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2=仙 4mg(i mg当拉力F<4p m时,1、2两物块静止不动,摩擦力随 F的增大而增大,当1与2开始一起滑动时,2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大小不变,对2分析可知,fi 4n mg ma,解得fi = 4仙mg ma逐渐增大,当1与2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2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大小不变,f12 f2物体2产生的最大加速度a2=-m=2仙g X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此时的拉力为F,则F f12=3ma2,
13、解得F = 12卜mg拉力继续增大,此后2做匀加速运动,1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度运动,故 A、C两项正确,B、D两项错误.9. 在地面上方的某个空间区域存在这样的电场,水平 虚线上方存在电场强度为 E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 场;虚线下方存在电场强度为 E2、方向竖直向上的匀 强电场.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q(q>0)的带正电小 球从上方电场区域的A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刚好到达 下方电场区域中与A点关于虚线对称的B点时速度为 零,则()A.两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满足 E2=2EiB.如果在A点时带电小球有向下的初速度 vo,到达B点后速度一定大于vo C.如果在A点时带电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
14、度 vo,到达B点所在高度处时速 度与初速度相同D.如果在A时时带电小球有任意方向的初速度 vo,到达B点所在高度处时速 度与初速度相同 答案 C解析 带电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先做匀加速运动,到达水平虚线后做匀减 速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减为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匀加速过程与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有 mg + qEi = qE2 mg,解得E2=Ei + 2mg,故A项 q错误;如果在A点时带电小球有初速度,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到达 B处时速度 的大小不变,B项错误;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成可知,C项正确;如果在A点有向上的速度分量,则带电小球将先在 A点以上运动,回到A点所 在
15、高度处时变成有向下的速度分量,故到达B所在高度处时也有向下的速度分量,与初速度方向不同,D项错误.10.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 vi匀速运动,小物工 己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 枚 六) 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 P与定滑轮间的纯水平,t = t。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 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可能是()Q4V*七*心A.B.C.D.答案 BC 解析 整体来看,可能的情况有第一种 V2<V1(含两种情况即f>GQ和f<GQ), 第二种V2>V1(含两种情况即f>GQ和f<GQ),
16、下面对这两种情况及分态进行分 析.若V2<V1:则P受摩擦力f向右,若f>GQ,则向右匀加速到速度为V1后做匀速 运动到离开,B项可能;若f<GQ,则向右做匀减速到速度为0后再向左匀加速 到离开,无此选项;若 V2>V1:则P受摩擦力f向左,若f>GQ,则减速到V1 后匀速向右运动离开,无此选项;若f<GQ,则减速到小于V1后f变为向右,加 速度变小,此后加速度不变,继续减速到 0后向左加速到离开,总位移为0,则C图可能.故A、D项错误,B、C项正确.二、计算题(共4个小题,11题11分,12题12分,13题12分,14题15分,共50分)11. (2017
17、唐山一模)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角8= 37°的斜面与水平地面在P点 平滑连接,通过轻绳连接的 A、B两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 m1 = 2 kg, m2 = 4 kg,此时轻绳处于水平且无拉力,物体 A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均为M =,物体B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摩=,对物体B施加水平 恒力F = 76 N ,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 2 s物体B到达斜面底 端P点,此时撤去恒力F,若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 g=10 m/s2, sin37° =, cos37° =.(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T ;(2)物体A进入
18、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求轻绳的长度L.答案(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 T为22 N 物体A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轻绳的长度 L为m 分析(1)两物体加速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A物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轻纯上的张力T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求得 A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得 B在斜面上的位移,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得B在斜面上的位移刚好等于B的位移即可求得绳子的长度;解析(1)两物体加速时对整体研究有:F mmig 隆m2g= (mi + m2)a对 A 物体有:T pimig = mia两式联立可得:T =
19、 22 N, a= 6 m/s2物体B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 at= 12 m/s物体B到达斜面后,做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i =一m2gsin 0 p2m2gcos 0m2= - i2 m/s0-v20-i22物体B在斜面上上滑的位移为:x = o =m = 6 m2ai-2X i2一pimig设AB间的纯长为L ,则A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为:a' = mi = 5 m/s2,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则有:v'2v2 = 2a'Lmigsin 0 wmigcosOA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2=mi= i0 m/s2,在斜面上运动0 v 2由运动
20、学公式可知:x = 2,联立解得:L= m2a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关键是抓住B物体滑到斜面上减速运动到零后静止,A在斜面上的位移最大等于 B在斜面上的位移即可.12. (20i8济南模拟)元旦期间,小聪和家人出去游玩,在途中的十字路口,他们乘坐的小汽车正在等绿灯,绿灯亮后,小汽车以大小a= m/s2的加速度启动,恰在此时,一辆匀速运动的大卡车以大小v= m/s的速度从旁边超过.假设小汽车启动后一直以加速度 a加速行驶,直路足够长,且前方没有其他车辆和行 人.求:(1)从两车并行起,到两车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ti;(2)两车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L ;(3)从两车并行起,两
21、车再次相遇所经历的时间t2.答案(1)从两车并行起,到两车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ti为9 s;(2)两车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L为m;(3)从两车并行起,两车再次相遇所经历的时间t2为18 s.分析(1)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由速度公式即可求解两车距离最大经历的时间;(2)当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分别求出两车各自的位移,两者的位移差即为最大距离;(3)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根据位移公式即可求解.解析(1)经分析可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有: v = at1解得:t1 = 9 s1(2)两车速度相等时,小汽车和卡车仃驶的距离分别为:x=at12, x*t1又:L=x'
22、; x解得:L = m1 c(3)由运动学规律有:2at2?=vt2解得:t2=18 s点评 追及相遇问题一定要把握三个点:速度相等时一般距离不是最大就是最小;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围绕这三点列式求解即可.13. (2018化州市一模)如图所示,一水平的长L= m的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 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皮带以 v0 = 4 m/s匀速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上左端静止放上一质量为 m = 1 kg的煤块(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及煤块与平板 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以=.经过一段时间,煤块被传送到传送带的右端, 此过程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随后煤块在平稳滑上右端平板上的同时,在
23、平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恒力 F=17 N, F作用了 t0=1 s时煤块与平 板速度恰相等,此时刻撤去F.最终煤块没有从平板上滑下,已知平板质量 M=4kg,(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2)求平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炉的大小;(3)平板上表面至少多长(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是 m.(2)平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2的大小是.(3)平板上表面至少m长.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煤块在传送带上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结合速度一时间公式求出传送带达到速度 v的时间以及煤块达到该速度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传送带
24、和煤块的位移,从而得出相对位移的大小.(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煤块在平板车上的加速度大小,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共同的速度大小,从而通过速度一时间公式求出平板车的加速度.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动摩擦因数炉的大小.(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平板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得出煤块和平板车共速后煤块和平板车的运动规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平板车表面的最小长度.解析(1)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mmg = ma1 得 a1 = 2 m/s2若煤块一直加速到右端,设到右端速度为 V1得2vi =2aiL 解得:vi=3 m/s因为V1<V0,所以煤块一直加速到右端,设需ti时间到右
25、端得:vi 3t1 = W=8 sai 23_ti时间内皮市位移:$皮=voti =4X2 m =6 m的=$皮一L=6 m m= m(2)煤块滑上平板时速度 vi = 3 m/s, ai=2 m/s两者速度相等有:v共=vi aito= a2to解得 a2= i m/s2 v 共=i m/s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 wmg必M +m)g=Ma2解得:戌=(3)由于区>卬,共速后煤块将以ai匀减速到停止,而平板以a3匀减速对平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故mg p2(M +m)g=Ma3得 a3= 一 半 m/s20 v 共0 i 4t2= a3 = i3 s40+ v共全过程平板位移:s板=-2(t 0 + t2) i7解得s板='m vi2 9全过程煤块包移:s煤=兀7= 2 m2ai 4所以板长l = s煤一$板=m.14. (2018宿迁一模)如图甲所示,A和B是真空中正对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 位于两平行金属板正中间的 O点有一个可以连续产生粒子的粒子源,AB间的距 离为L.现在A、B之间加上电压Ua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粒子源在 交变电压的一个周期内可以均匀产生 N个相同粒子,这种粒子产生后,在电场 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粒子一旦碰到金属板,它就附在金属板上不再运动, 且电荷量同时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气管道培训
- 石油行业员工培训
- 辽夏金元的统治
- 护士急诊急救培训
- 地球的历史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绵阳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5g无线技术及部署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玉溪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资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产程解读及产程管理
- 2025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与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摩托车保险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越南货代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
- 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上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 牧护关镇街道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失眠抑郁焦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