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单元设计意图1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
2、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 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因为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不同,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运用实验结果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2 .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3、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
4、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认识热空先勇冷空先: 学叁捌理毛二认,.迪 时物出的郭吃二、四年颦帮关单无对长书尼和林的桁 方认识(二年机上 班克空If比张*叶光晌初中认 识二4网上茯1学的史)运用名宵叫熊宇就让g' 和配生的林旭i一母帆下科 看聂与苑土)力可以假构 他的专机发生改更(二耳线J黏.用力KE,1排序作湍布北(- 年履下看(水)« 麻畀更趋桐好及三的 支化:耳蛭上爵C无"变化3 >了解人体感官法 作用号急后灯 与验江一耳蚊 上哥相具聿北J11却退此工k .长面覆
5、蛊行瑞石石过此 曲呈一个承张,叮 不耻安】<,才兀,隼三,出席的表而和冉都二.专 F器i£电晶,认识地球内 印加乱变世春的力量:认虫状的事针忡强 才丸反工化植律抬走的现象与义 的取成的认诙了髀地膜上砌水党通 更千剧性各三柒工去 K证本的三总支化,四年5和及单名I认1K人挣妁一些沿官'及伟用-(三华H上贵人的呼哺和消化了解人的瞥小(es4帆下闿£繁也)不、人库,司命孙了¥#盘究云.军,丽. 噌.露、离等吴三现象一 认讯"自力足时扔花了坏人的大Fii.追叶 整案蛇,学会保护打 己的大艇地疝道鬲时生稹打制 作 的尊喻(.£->nT
6、-i#,她拣时逆修?);,三位可:1叵叫,T小咛/r的书或 t会年姐上唠g化工的奥我一,树立许绿愎林的塞班(*+MTM <)了解平鳖以幅况.帽强 节小愈就二(去年打下公。色贵篇)身悴力拧 保护.吉辛的水毒之舁 诙下时工迎加京民7耨生柳的范伟与S热六年火上华工道储若& >3 >知由何汴受居好让后产工商而质(大中班上肝d物就冷臂化*认机,电就 与耳他也举描此筑 < 上寻逛F野:加 寺的曲号)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四课组成: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将云和雾、 露
7、和霜、雨和雪两两对应放入一课,是因为两者的形成原因相似或接近,有的只是形成 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这三课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呈现上,都是先观察现象,从 现象层面比较不同,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其成因,最后借助相关的示意图进一步描 述其形成过程。二、三两课还进行了阅读节气资料、认识更多降水形式的拓展延伸。最 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便于学生将头脑中 零碎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然界水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 总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能通过模拟实验、解释模型等方法研究天气现象的成因。能够借
8、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理解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单元活动框架在舁 厅P课题课时13云和雾1114露和霜115雨和雪1161水滴的“旅行”1总课时4IJ辟别哪里是云,不史亳 翼,意识到云与雾的区别共 晶距弟地及高度的不同I 2做人造客的实龄, 解怪寡的成因1入根据实骗和示意3,解释云怆龙时.四、课时建议五、分课分析13.云和雾1. 教学内容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教材
9、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 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 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 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 进而分析、 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 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 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2. 教学目标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
10、距离地表远近不同。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3. 重点与难点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4.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量筒(500mL)、冰袋(或把冰块放入保鲜袋)、温水、线香、火柴。14. 露和霜1. 教学内容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 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
11、,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2. 教学目标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3.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难点:做造霜的实验。
12、4. 教学准备铁罐、湿毛巾、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15. 雨和雪1. 教学内容本课与前两课是并列关系,将雨、雪这两种天气现象放进一课是因为它们都是云中的水点或是冰晶降落所致,也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的天气现象。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是一种经验层面的认知,聚焦研究的主题,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概括的能力, 也是对接下来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铺垫。第二个活动是模拟雨的形成,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一个主体活动,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提供直观感性认识。第三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是抽象概括的学习,是一种图表学习方式。模拟实验与抽象概括的示意图
13、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第四个活动是观察雪花的形状,说说不同的降水形式的特点。这些都是直观的图片观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2. 教学目标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4. 教学准备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16. 水滴的“旅行”1 .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
14、界水的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 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 学生的分析、 概括、 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2 .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
15、断的循环过程。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3 . 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4 . 教学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六、参考资料雪花雪花是一种晶体, 是天空中的水汽凝华形成的固态降水, 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边形,形状像花。雪花的形状极多,每片雪花都像一幅极其精美的图画,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已。 雪花大都是六边形的, 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 云中雪花的 “胚胎”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柱状
16、,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像一根针,叫针晶。另一种则呈六边形的薄片状,就像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叫片晶。对于六边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的弯曲程度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的面、边、角上的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如果云中水汽不太丰富,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水汽只在面上凝华,这时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如果水汽稍多,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水汽在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弯曲程度有关,弯曲程度大的地方凝华较快, 所以在冰晶边上凝
17、华比面上快, 这时多形成片状雪花; 如果云中水汽非常丰富,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这样在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最快,所以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云。水汽在云滴表面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 或凝华 ) 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降水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地物表面及低空形成的凝结物,如霜、露、
18、雾和雾凇,又称为水平降水;二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 霰雹和雨凇等, 又称为垂直降水。 但是单纯的霜、 露、 雾和雾凇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人工降水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高射炮等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或解除农田干旱、增加水库水量或提
19、高其供水能力、增加发电水量等。人工增雨分为暖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暖云( 温度高于 0° C 的云 ) 降水或增雨,就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物质,促使大云滴生成,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云(温度低于 0° C 的云 )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人工降雨的作业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在地面布置碘化银燃烧炉。催化剂依靠山区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明显的缺点是难以确定催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山区。 二是以高射炮和火箭为
20、主的地面作业。 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获得解决。 虽已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这种作业方式的机动性较差,适合在固定目标区作业( 如为水库增水) , 特别是对威胁飞机飞行安全的强大对流云进行的催化作业。三是飞机催化作业。飞机催化作业的应用比较广,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 如干冰、液氮) ,也可挂载碘化银燃烧炉、飞机焰弹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 ,一
21、般说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还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水循环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水循环的
22、意义海阳间循环海洋1 j陆地 之间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价流, F渗,地下径流最重要的水循环先 型,使陆地水得到 朴充维持全球水的 动态平衡和不 断更新的状态 使海洋水资源 得到更新,把 大气水和海洋 水联系在起 影响全球的气 候和生杰,塑 造地表形态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蒸发,降水提带水量最大的水 循环,是海疝间大 循环的近十倍岫地内循环RS地与RW 上空之间蒸发,情物蒸腾.降水少量补充陆地水体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实现了地球系统水、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学 物质的迁移和转换,构成了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水循环联系着海陆两大系 统,塑造着地表形态,制约着地球生态
23、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 因此,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5 .子萱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A.红、橙、黄、绿、蓝、靛、紫 B. 黄、绿、蓝 C.红、绿、蓝6 .右脑控制()的运动。A.左侧身体B. 上半身 C.右侧身体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穿手介联A.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B.衣服变干是因为水遇热凝结成水蒸气C.水的三种形态之间的变化是不可逆的8 .下列降水过程同时存在液体降水和固体降水的是()。A.冻雨 B. 雨夹雪 C. 冰雹9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表附近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
24、成 ()。A.云 B. 雾 C. 雨10 冬天,在同一环境里用手触摸木头、大理石和塑料,会感到大理石更冷,这是因为()。A.大理石的温度低B.木头和塑料是热的良导体C.大理石是热的良导体11 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那么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会是 ()。A.12 秒 B.0.10.2 秒 C.0.51 秒12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质量 B. 体积 C. 温度13 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光通过。A.红 B. 绿 C. 蓝14 .潜望镜常用于()。15 .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A.平面镜 B. 凹
25、透镜 C. 凸透镜16 .作曲家能谱出优美的乐曲,画家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这说明大脑具有()。A.记忆功能B.识别功能C.创造功能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B.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六大洲C.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18 .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 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A.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B.瘫痪部位的神经坏掉了C.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19 .下列属于人工智能的是()。A.键盘 B. 鼠标 C.电子手环20 .形成露时的气温()。A.比形成霜时的要高B.比形成霜时的要低C.与形成霜时相同21 .下列现
26、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米A.日食 B.水面倒影C. 彩虹22 .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八来果哎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主贷氮烘口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23 .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是()。A.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24 .许多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A.板块碰撞B. 火山爆发 C. 板块拉张25 .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适合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
27、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26 .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A.地壳 B. 地幔 C. 地核27 ."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 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是自然光源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28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节气。A.白露B.寒露C.霜降29 .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 而成的。A.蒸发 B. 凝结 C. 沸腾30 .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邮)。果外育内量庭货A.大量的水蒸气B.小水滴不断聚集C.对水蒸气加热31
28、.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的是 ()。A.洗澡时,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B.煮饭时,打开锅盖冒出的雾气辑C.芳芳买的雪糕化了32 .冰雹多发生在()。A.夏季 B. 秋季 C. 冬季33 .人们经常用"眼疾手快”形容一个人反应很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A)。A.反应时间短B.视力很好C.肌肉发达四34 .在通常的地形图或地王仪上,蓝色表示()。A.海洋 B. 陆地C.盆地35 .大脑的表面凸凹不平,和()的表面相似。A.核桃仁 B. 杏仁 C. 花生36 .小孔成像的现象是() 发现的。A.孔子B.老子C.墨子37 .把木头杯盖换成() 杯盖,保温效果会更好。A.陶瓷B.金属C.泡沫塑料38
29、.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原理B. 反射原理 C.折射原理39 .下图中的两个圆柱大小相同,圆柱的高与直径相比,()。A.高比直径大B. 高比直径小C. 高与直径相等36 以下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汽车反光镜 B. 平面镜C. 放大镜37 观察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 ( )。A.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 西部多丘陵,东部多平原C. 西部多盆地,东部多山地38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A. 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B. 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C. 快速
30、跑到窗边大声呼救3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霜是固体,雾是液体B. 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C. 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再凝固形成的40 人的大脑分工不同,( )分管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A. 左脑 B. 右脑 C. 小脑41 手影的现象是利用了( )原理。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C. 光的直线传播42 在地球内部,越往深处( )。A. 温度越高,压力越大B. 温度越高,压力越小C. 温度越低,压力越大43 小李通过实验认为: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下列最能支持他的证据的是( )。A. 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B. 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出青苔C. 岩石放进装有水的瓶中摇晃,会有细碎的颗粒出现44 在太行山一带的山脉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 从而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是( )A. 湖泊 B. 平原C. 海洋45 烧开水时,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4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向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食堂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含答案)
- 网红电商社会责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卫星物联网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越野版防护强化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停车场寻车与反向寻车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课件-第五章三相电路刘鑫尚
- 农业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银行卡安全交易监控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部门招商方案(3篇)
- 行政管理内控制度模版(3篇)
- GB/T 3324-2024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 老挝劳务合同范例
- 空白+彩色世界区域地理填图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完整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课件
- 2024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备赛试题库-下(包虫病、其它寄生虫病)
- 2024青岛版数学一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快乐课堂第一课时(1-5数的认识)
- 人教版七、八年级(共4册)英语单词默写表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2024年A级 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