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6篇范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6篇范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6篇范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6篇范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6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116、风娃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抽、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转”,会写“吸、极”两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3自然段,风娃娃。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体会识字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车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风车)2、怎样才能使风车

2、转起来?(吹一下,有风)3、只要有风,风车就能转动,多么神奇的风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6、风娃娃(注意娃娃要读轻声,再来读一次)二、初读课文想了解“风娃娃”吗,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中的枫叶老师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三、学习生字1、现在我们请小老师们教我们认读生字吧。2、出示课件,交流识字方法刚才你们是怎么学会生字的,把你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吧。只要我们掌握识字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四、学习课文1、小朋友们真棒!风娃娃都笑了。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引读 女同学模仿风妈妈来对风娃娃说说。2、风娃娃一听可以为人们做好事了

3、,可高兴了,你们看他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谁能看图说说。(板:风车慢慢转动 用力吹 秧苗喝足水)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动人的画面写下来的。(自由读读第二节)谁把这段话读正确。注意转是多音字,转动(齐读开火车读),齐读句子。当风娃娃看见风车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只能断断续续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于是他-引读 多么乐于助人的风娃娃,谁来读读。“吸”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发现吸为什么是口子旁?谁来模仿风娃娃做作动作,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风娃娃。谁能把风娃娃的动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风娃娃就这么用力地吹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引读。风娃

4、娃看到自己能为人们做好事了,多开心呀,你们能把风娃娃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是呀,连秧苗也在夸风娃娃了,谁来读读。让我们再来到田野,给这动人的画面配配音,请你们当风娃娃,读风娃娃的两句话,再请个学生读叙述部分,一起来读读第二节。3、风娃娃还为人们做了什么好事呢?你们能自学第三小节吗?自学要求:1、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2、读读课文。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交流: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板书: 纤夫用力拉船 船飞快行驶)当纤夫用力拉船时,风娃娃急忙跑过去帮忙,多热心的风娃娃,谁来读读。(指名读)当纤夫遇到困难时,

5、是风娃娃帮助了他们,他们十分感激风娃娃,你能把纤夫们的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小老师带读、男女比赛读)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齐读4、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事,你能展开想象说说吗?我会说:风娃娃还来到-看到-,他-于是,风娃娃想:引读是不是只要风娃娃用力吹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五、推荐课外读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有空看看半小时阅读 拓展 积累 中国百科知识全书六、巩固识字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来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谁记性最好。先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默默地记生字,如果有哪个生字不认识了,轻轻地问问同桌。

6、2、识字游戏:这是个识字魔方,你们能读出磨房上的词语吗?(齐读、开火车)3、写生字嘘,老师听见有两个生字娃娃在说悄悄话了,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长的挺象的?(我的发现)-口子旁的是“吸气”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极”的极。我们可要把他们区别开来。他们又说话了,我来听听他们说什么?你们能把我们正确地写到田字格中吗?他们的右边都是个“及”,注意他的笔顺是-请小朋友们先看看他们的右边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体会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写法一样吗?看完后在书中先描一描,老师请个小朋友来写写。(学生选其中的一个写)小朋友观察这样仔细,只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

7、漂亮。在本子上写两个,评评自己这两个字哪个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这个漂亮的字,看看第三个字能否超过他?(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书写)16、风娃娃风车慢慢转动 秧苗喝足水纤夫用力拉船 用力吹 船飞快行驶-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

8、、理解能力。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借助课文明确观察图画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介绍教材中出现的油画,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1教师介绍油画作品:教材中出现的这幅油画,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它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2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学习“看图学

9、文”这类课文,要求同学们把看图和学习课文相结合。通过看图,进一步培养我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3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注意多音字读音: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曾学习过的多音字,教师可以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应读“kng”,不要读成“k#ng”的音;“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的“数”,应读“sh(”,不要读成“sh)”的音;“蝴蝶结”的“结”应读“ji6”,不要读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干”应读“g1n”不要读成“g4n”的音。

10、课文中多次出现带儿化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如:“这儿”“两拨儿”“小男孩儿”“小女孩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应该读轻声的字音。如:“地方”“阵势”“小弟弟”“小妹妹”“大个子”“叔叔”“那个”“身子”“眼睛”。下面这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要注意纠正。如:“膝盖”的“膝”应读“x9”,不要读成“q9”;“前倾”的“倾”应读“q!ng”,不要读成“q9ng”;“往外”的“往”应读“w3ng”,不要读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注意辨析以下字形:“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理解词

11、语: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包括生词)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如:“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一句中的“阵势”一词,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字典里查一查“阵”字,它的意思是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阵势”的“势”的意思是表现出来的样子。现在,再把“阵势”一词放回到课文中,学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词,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用在课文中,就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警惕(t):对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时刻注意着。候补:等着替补缺额。闭目养神:闭着眼睛,修养精神。课文中

12、把白狗人格化了。回忆(y):回想。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课文中指小足球赛踢得紧张、好看。欣赏:认为好;喜欢。课文里指看足球赛的大个子叔叔坐在场边很有兴致地观看比赛。(二)初步看图,借助图画,再认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划分结构段。1初步看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景物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的图画?(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画面上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图画中画了一群孩子,还有一位叔叔。)他们在干什么?你从画面上哪些地方观察到的?(图画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从画面上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的球门和站在球门

13、当中的小守门员,以及坐在一边的观众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断出画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这场小足球赛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分段。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图画中的场景。是放学以后的一场小足球赛。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哪些自然段是讲观众的。(这篇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第35自然段是讲观众的。)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讲什么?(第1自然段介绍了环境场地、时间放学以后、人物“孩子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个子叔叔”、干什么赛足球)接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课文首先讲放学以后,一

14、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绍了守门员,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3、4、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的表现。你想一想,这篇文章应该如何划分结构段呢?(这篇文章应该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守门员;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三)小结。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读课文以后,我们给课文划分了三大段。这三段,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

15、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三)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二、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三、教学过程(一)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1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的,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划分的。看看作者先

16、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作者先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接着,作者又写了小守门员。最后,分3个自然段写了观众的表现。)2作者为什么先向我们介绍“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观众”这个内容,接着介绍“守门员”,最后才介绍“观众”的表现?(因为这是作者观察图画的顺序。作者是按照观察图画的顺序来安排他的写作顺序的。)3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仔细看图画,然后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观察的重点落在了哪儿?大家一起议一议。(课文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的,我们又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17、课文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描述了小守门员的表现,以及不同的观众的不同表现,因此,作者观察的重点应该落在“小守门员”和“观众”的表现上。)4强调观察的顺序和重点:我们常常提到写文章要讲顺序,要抓住重点写具体。其实,观察图画也要讲顺序,要能从画面中观察到作者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图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在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抓住了画家所要表现的重点,用语言文字生动具体地给我们进行了描述。(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1指名读课文第一

18、段,然后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足球赛的环境,也就是地点?(“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图画,想一想。(“空”字说明来往行人不多,没有车辆通过,从画面上看,附近没有大的建筑物妨碍踢球,这样的地方正是比较理想的简易足球场,所以,说它是“赛足球的好地方”。)2“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你在画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拨儿?(画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拨儿的一个守门员、一个候补守门员。)“拉开阵势赛起来”中的“拉开阵势”是什么意思?看看图画,从画面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来?(“阵势”,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

19、的局势,课文中,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拉开阵势”就是紧张的小足球赛已经开始。从画面中小守门员叉开的两腿,手扶膝盖和专注的一双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赛已经“拉开阵势”,比赛将非常紧张。)3看图,再读课文,从画面上看,都有哪些人来观看比赛?(有“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大个子叔叔”。)从文章中的哪几个词可以看出这场足球比赛很精彩?(“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来了,“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4看图,学习课文第二段。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点观察“守门员”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具体介绍了小守门员和后补守门员;图画里,“守门员”也是画家重点表现的画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点观察的基

20、础上,用语言文字是怎样表现的。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什么特点来突出这两个人物,表现球赛激烈的程度的?(作者抓住“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等特点来突出这个人物的。)默读这一段,在文章里画出表现“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课文先讲他的外貌和神态。“留平头”显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视”,表现他对对手严加防备,十分专注的神态。“分腿弯腰,上身前倾”,表现他随时准备扑救险球的姿势。)课文介绍了“守门员”外貌、神态、动作和姿态以后,为什么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作者对画面中“守门员”的一种肯定吗?还是赞扬?怎么理解?

21、(“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说明小守门员很称职,是作者对他的肯定和称赞。)课文接着介绍“候补守门员”。看看图画,作者怎么知道他是“候补守门员”?他“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是作者根据画面上“候补守门员”的什么想象出来的?(作者从他的衣着、神态和站在守门员背后可以看出他是个“候补守门员”。作者根据他“腆着”肚子的动作,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的神情想象出来的。)5小结这一段:作者用精练的笔墨,把全场唯一的两个队员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的形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和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6看图,学习第三段,根据老师所列出的表格,边思考问题,边讨论,然后把答案填写在表格里。第三段(第3

22、5自然段)讲观众观看足球赛的情形。看看图画,再读读这一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的?具体描述了几位观众的表现?他们分别是谁?每一位观众的表情和形象一样吗?作者又抓住他们各自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观众的表现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头一句先总说观众的眼神:“都望着远处的场地”。接着,按照由中间到两边、从小孩到大人的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课文一共描述了七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大个子叔叔),还附带讲了一条白狗的样子。所描写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样,分别抓住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既简明又具体。)“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局势的发展”指的是什

23、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其他观众全神贯注地看比赛,你是怎么知道的?(“局势的发展”指的是足球场上,比赛变化的情况。“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从作者对其他观众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中看出其他观众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比赛。)在所有描写的观众里,哪一个观众最引人注目?(大个子叔叔)“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小时候的回忆”结尾的这一句话,“精彩”是什么意思?可以知道“大个子叔叔”曾经是个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说明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津津有味”是有兴致、极感兴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览、言论、

24、文章、等)优美、出色的意思。课文里形容小足球赛紧张、激烈、吸引人,能把“大个子叔叔”吸引,说明小足球赛水平很高,踢得精彩。全篇文章没有一词一句是对比赛场面的描写,贯穿全文的内容除了对“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就是描写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动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却使读者经历了一场紧张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赛。)(三)总结课文:这篇看图学文“小足球赛”,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小守门员警惕地注视着对方的场地,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大个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观看这场比赛。配合本课的图画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画面角度新颖,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把看到画面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描

25、述出来。使我们借助课文,明确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又凭借图画帮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产生联想,加深对图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做辨析近义词和造句的练习。1辨析“注视”“望着”“盯着”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词义有一些差别:“望”,有向远处看的意思;“注视”强调十分注意地看;“盯”,则指视线集中于一点地看。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的场地。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远处。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用词,既准确传神,又避免了单调重复。2引导学生先理解“欣赏”和“津津有味”两个词语的意思,再造句。解释:“欣赏”

26、一词有两种解释: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找出课文中带有“欣赏”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他们这场球赛。”这里的“欣赏”是认为好,喜欢的意思。“他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应该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学生讨论之后用“欣赏”造句。(生活中,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绘画、摄影、体育比赛等事物都值得我们欣赏。例句: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表达看得有趣味,听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

27、的时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这个词。例句:这本书,我一气呵成地把它读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前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课时准备第一课一、导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

28、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二、自学课文。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三、讲读课文。第一段: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

29、么想的。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3.范读第一段。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放幻灯: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放幻灯: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放幻灯: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

30、的确是呀可是)说它老实吧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它很老实说它贪玩吧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它很贪玩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7.根据板书指点: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

31、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自己讲书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 丰富

32、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四、巩固词语。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第二课一、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三节。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_

33、贪玩 _ 尽职古怪 _ 温柔可亲 _ 一声不响_ 怕 _ 勇猛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第二段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

34、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3.指名朗读。4.特点层次。一根鸡毛淘气 一玩起来它们的胆子你见了二、练习背诵。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提供导语

35、 :_的性格实在_,_。)板书设计 猫(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古怪 贪玩 尽职温柔可亲 一声不响怕 勇猛好玩具小猫 也不哭更可爱 胆子越来越大摔抱打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 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教学用具: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教学过程:一、 引出小数:1、 出示文具标价牌。师:开学的时候

36、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书包48元 圆珠笔3.50元 日记本3元 铅笔0.20元 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2、 区分整数和小数。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书包48元 圆珠笔3.50元文具盒15元 铅笔0.20元日记本3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3、 引出课题:认识小数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师:观

37、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二、 认识小数:1、 读小数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先让学生自

38、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2、 写小数。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3、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3.50元=3元5角0.20元=2角0.15元=1角5分1.5元=1元

39、5角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生2:3.50元和1.5元同样可以转化为几元几角,为什么一个小数部分第二位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呢?师:你真会想啊,这个0可以去掉,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但是小数的意义和数位是不同的。现在明白了么?生:明白了。4、 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5、 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生

40、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生2:饮料上也有。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6、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1)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生1:一分米。生2:10厘米。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生:1分米=1/10米。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

41、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生:3/10米,0.3米。师:6分米呢?8分米呢?(2)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生:1厘米长。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生:1/100米。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生:0.01米。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生:18/100米,0.18米。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3) 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

42、数的含义。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胡址珊1米28厘米 杨昆1米40厘米 仇鑫1米2分米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三、 巩固联系。1、 填单位名称。8.64元=8( )6( )4( ) 2.83米=2( )8( )3( )2、填适当的数。0.23米=( )/( )米=( )米0.76米=( )/( )米=( )米3.19米=( )米( )厘米=( )厘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五、课后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板书: 认识小数元 角 分 1分米=1/10米=0.1米3. 5 0元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

43、部分 3分米=3/10米=0.3米0. 2 0元 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1厘米=1/100米=0.01米0. 1 5元 两个小数-两位小数 3厘米=3/100米=0.03米1.5元 18厘米=18/100米=0.18米教学设计方案 篇5我们读过不少杂文,也读过许多寓言。但把寓言和杂文结合起来的寓言式杂文,还没有读过。今天,我们读与读这样的文章,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读一读,想一想1、本文的语言特点、行文风格是怎样的?2、作者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立论的?3、作者发表了怎样的意见?课时安排:一课时1、走近作者刘国正,语文教育家,在诗坛上,他以三戒老虎耻告示移山逸事等寓言诗佳作,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

44、。2、积累字词呕u伫zh濠ho俏qio苍颉ji,另读xi鳃si霖ln鲋f辙zh涸h呕心:费尽心思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存项:余存的款项甘霖:久旱后下的雨霍地:突然地油然:云气上升貌3、把握主旨本文活用典故,用寓言的形式,鞭挞了社会上有人倒腾物资和商品乱涨价、乱收费的现象,表现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4、理清结构故事依据时间顺序展开。语段阅读潮流不可阻挡挖起鱼塘来了。1、这一段用了哪些典故?2、“潮流”指什么?3、联系下文说说“居然”有什么意味?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泾流之大不辩牛马。1、庄周为什么气恼?2、描写“实在挪不动了”有什么

45、作用?写车辙里的小鱼,有什么用意?3、写甘霖欲降和庄周鼓桶而歌有什么作用?练习二:故:所以。贷:借。诺:应答之声。邑金:封地上的收入。忿然:发怒的样子。作色:变了脸色。中道:在半路上。辙: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鲋:鲫鱼。何为:做什么。波臣:海神的臣子。岂有:有没有。且:将要。游:游说。激:引水。常与:经常在一起的,指水。无所处:没有地方安身。然:就。曾:简直。索:找。这段文字,一作涸辙之鲋,一作枯鱼之肆(店铺)。故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讽刺他小气,但还装着一副慷慨的样子;一层是讽刺他不从实际出发。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说教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

46、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

47、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二、 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

48、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