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7篇范本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7篇范本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7篇范本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7篇范本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7篇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并能用语言描述化简的思考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重点难点: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口答(1)6m减去5m的差;

2、(2)8b减去5的差;(3)7x的4倍;(4)5x与2x的和再加上3。小结: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简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书店里购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x元,小胖买了3本,小丁丁买了2本。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1、解决问题一: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交流、反馈:3x+2x;(3+2)x 师:你能将式子3x+2x用更简单的结果表示吗?为什么是5x?(3个x加上2个x就是5个x。)板书计算过程3x+2x =(32)x =5x(元)答:他们一共要付5x元。师:式子3x+2x可以用简单的5x来表示,

3、这就是对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简,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化简)提问:想一想,将3x+2x化简为5x,运用了以前学习的什么运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简)小结: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2、解决问题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师:你能将3x2x化简吗?(3个x减去2个x是1个x)写出化简过程。板书计算过程3 x2x =(32)x =x(元)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3、试一试化简下列各式m7m 9k8k 34x3x 15x9x6x6(二)用乘法结合律化简1、出示:每本练习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亚各买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交流。反馈,

4、结合学生反馈板书做法1、3x3x3x =(333)x =9x(元)做法2、33x =(33)x =9x(元)小结:将33x化简为9x,运用了乘法结合律。2、试一试化简:5x4 34a6a 三、练习1、化简下列各式刚才的这些算式哪些能化简,怎么化简?6m5m 8b5 7x4 5x+2x+3。再来两题难一点的92x3x (15m+9)32、判断(1)12x+9x3 =21x3 =7x ( )(2)42a+7a =8a+7a=15a ( )(3)3x+4y=7xy ( )3、选择题长方形的长是3a厘米,宽是2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A、5a B、6a C、10a D、12a4、将一个式子化简后

5、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指导思想: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本学期教学,主要是以复习为主,系统地复习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知识,形成能力为中考练兵。二

6、、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课标,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

7、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

8、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三、教学进度时 间 内 容第一周 组织入学制定学习计划、总结上学期的不足。 第二周 新课教学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周 复习声现象 复习物态变化第四周 复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周 模拟测试(一)、小综合复习第六周 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压第七周 复习欧姆定律第八周 复习电功率第九周 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第

9、十周 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第十一周 复习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第十二周 复习压强和浮力第十三周 热和能第十四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五周 模拟测试(二)、小综合复习第十六周 综合复习声、光、热学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力学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电学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模拟测试(三) 、考前学生动员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内容】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需一个课时)。【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

10、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学情分析】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

1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齐读课题。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

12、,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感受友谊之路: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交流、生发: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

13、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

14、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化之路: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15、,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

16、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激情朗读。、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篇4课前预习:1、词语:撒娇 沉睡 唠叨 滋润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3、了解省略号有几种用法。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笋芽儿跟妈妈的几次

17、对话。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弄清在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撒娇、央求”等词语的意思。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示的意思。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力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了解省略号的几种用法,并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揭题:认识笋芽儿了解它与竹子的关系。二、检查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呼唤撒娇

18、阻拦唠叨叽叽喳喳暖烘烘滋润和煦强壮爱抚挑选难写的写一写。2、检查预习。3、检查课文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带着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答案。2、根据这几个问题给课文分段。3、讨论分段结果。四、省略号的用处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小组讨论省略号的用处。全班交流。五、作业。调整:1、今天说的话题是“笋”教师板书:笋。你知道它的生长吗?学生讨论。2、教书根据学生的议论小结:笋芽儿在地下破土而出长成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课文用另种形式说出,听谁读?3、师有感情地朗读。4、文章写的美在哪儿?读的美在哪儿?(有重、轻、停顿,根据提示,学生例举。)自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19、?抓笋芽儿很勇敢展开。找出句子,对比读课文第8节与第11节同样要长大又有什么不同(感情越来越强烈)学生试读一组个别读分组齐读。5、教师引读第10节,11节。问:为什么那么自豪?理解“阻碍”,你在哪儿见过这个词?你身上阻碍自己长大的小衣服有吗?教师提出希望。6、作业:写笋的各种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笋芽儿自强自力的精神。3、完成有关作业。背诵最后一段。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2、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朗读课文说说笋芽儿给你有一种什么感觉?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读出“低声呼唤撒娇央求害怕”的语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朗

20、读表演学习第二、三段:同样的学习步骤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表演四、背诵最后一段。小结全文。五、完成课堂作业。六、机动。收集这样有趣的童话这样的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调整:1、今天上课两件事一、抄写美的词、句。二、二、背诵课文最后一节。三、熟读课文。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笋芽儿,笋芽儿- 教案,笋芽儿-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2、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21、命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六、教 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

22、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三)学习生字词:1、 字音深邃 (suì) 葱(cng)郁 俯瞰(f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ng p)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ng dng)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

23、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四)自主、合作探究: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五)分析、明确: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

24、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

25、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

26、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六)小结: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

27、,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七)作业:完成课后

28、思考练习一、三两题。(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教学设计方案 篇61、教材简说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我们平时见到的桥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兰兰跟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两座不一样的桥-潜水桥和塑

29、料桥。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共有十个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潜水桥,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塑料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这篇科幻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2、教学建议(1)、识字写字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愿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30、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识字教学环节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重、难点。在学习生字中,由于学生识字量不同,重难点也不一样,所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教师在学生学习生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báo”。在认识字型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课本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生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特”还可以说成是一头小牛躲在寺庙的边上,“砖”是用石头做的所以有

31、个石字旁等等。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很多时候他想到的记忆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学生年纪相仿,记忆生字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学生自己讲的学习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生字要不断地反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让学生多多接触生字,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学生能在词语中认识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认识呢?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课文时有困难的句子,由于每个学生识字情况不同,难读的句子也不同,让学生读自己通过努力读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点地读好句子,同时生字也得到再次巩固,还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鼓励。同时

32、,我还将每一课的生字贴在黑板的一个角上,上一课就贴一课,那么学生就会在巩固自己忘记的汉字时,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时看黑板时不自觉地看到我贴在黑板上的字,对学生起到一个加深印象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快乐天堂,每个儿童的骨子里都有快乐的因子。学生在游戏中是最纯真的,学生也喜欢游戏。如,带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读完“特别”后就将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这个生字卡带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学都能带生字宝宝回家,怎么办?这时再采用另一种游戏方法“将生字宝宝喊回来”,老师

33、说:“薄薄薄,在哪里?”有这张生字卡的同学马上跑上来,边跑边说:“薄薄薄,在这里,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过游戏学生兴趣高了,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的认识。本课要写的6个生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可结合前面学国的油瓜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变捺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地再小一点、偏右一点。(2)、朗读感悟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取舍,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几个部分。从

34、课题入手质疑,将问题集中在: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初读课文提炼信息:潜水桥、塑料桥。学生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有同学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者说是“玻璃桥”,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两种桥的句子读一读,找出正确答案。例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A、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B、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座桥建在哪里。但是,你却只讲出了这座桥的位置,可你还没告诉我们这座桥的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样告诉兰兰的,好吗?相比

35、较之下,你更喜欢哪座桥?为什么?课本在介绍这两种桥的特点时已经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水)、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课文中的插图也很好地展现了潜水桥和塑料桥的这些特点,学生通过读句子、看插图,能很好地掌握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教师提问学生:“你更喜欢哪座桥?”学生会积极地告诉大家他喜欢的是什么桥,这时老师及时问一句“为什么呀?我看另一座桥也很好嘛!”这时,学生就会告诉大家他更喜欢那座桥的原因,同时也讲出了桥的特点。如,学生说:“我更喜欢塑料桥。因为它轻巧、带起来很方便。”或者有学生说:“我更喜欢潜水桥。因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让我看到水里的世界,我也不会

36、害怕掉进水里(结实)。”未来的“桥”可能是怎么样的?学了课文中兰兰过的桥,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会说“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知道那是因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桥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让我们将桥随身携带,由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这时,教师可以乘热打铁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怎么样去设计未来的桥?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将设计的桥画下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学设计方案 篇7【设计理念】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过程与方法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