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的教学设计田海隆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复诵读, 背诵课文。3. 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及其所寄予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教学难点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运用 “菊” 和“牡丹” 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情感体验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展示:莲花图片)边欣赏,边引导学生诵吟“莲”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作

2、品爱莲说 ( 板书课题、作者) 。看作者怎样抒写心中情感,并赋予“莲”怎样的特定人格形象。二、简介作者和“说”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三、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同桌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并纠正。四、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本文前一段介绍 , 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3.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老师提示,

3、对翻译进行评价,并给出参考翻译。(幻灯片展示)重点解释:蕃(多)濯(洗)妖(娇艳、妖艳)不蔓(用作动词,牵蔓)不枝(用作动词,分枝)植(树立)亵玩(玩弄)谓(说,认为)君子(高尚的人)鲜(少)宜(应该、应当)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式)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4. 结合翻译,朗读背诵课文。五、品读课文1.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幻灯片展示)判断句式)“牡丹之爱”与此相赋予莲怎样的君子品格 (讨论、 交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高洁、质朴) ;莲花 借物喻人 君子品格(生长环境)“中通外直”通达事

4、理,行为方正 ( 正直 ) ;(形态)不攀附权贵;“不蔓不枝”(形态)美名远扬。“香远益清”(香味)“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清高 ) 。(仪表)2. 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 却几次提到了菊花、 牡丹,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理解对比烘托的写法)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

5、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 (讨论) 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归纳: 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自己的君子之志, 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4. 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作者激赏莲花, 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 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 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现实世界里, 他依然能够使人勉励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

6、,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六、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 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 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 实在难能可贵! 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七、作业1. 背诵、默写课文。2. 造句:我爱,因为它,恰如。(松、梅、竹等)3. 思考:周敦颐与陶渊明、刘禹锡的精神追求有何异同?爱莲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 ,我的说课分为七步: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板书、说

7、预设。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的第二篇,也是历年中考必考文言文之一。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 ,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语句上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二)文本分析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首先是哲学家,其次才是文学家;他笔下的“莲”被“文学化” ,也被“哲学化”了。周敦颐并没有工笔细描莲花的“形” ,而是以哲学家的眼光打量莲之“形” ,摄取莲之“神” ,赋予莲花以人格特征。周敦颐是托“莲”以言己志。三种花就是三种人格特征,

8、在曲折的比较中, 爱莲说标举的是“莲花人格”既不消极避世,亦不追名逐利,身处污浊世间,独立不迁,品行高洁。于莲之形中读出莲花的品格,于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的比较中读出周敦颐的人格理想,是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3、情感

9、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课文篇幅短小, 虽寥寥几笔, 意却在言外, 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 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感悟“莲”的美丽形象,体会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说学情:八年级的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将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朗读指导和文言实词

10、、虚词的理解积累,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学有所获。说教法: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千法读为本”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

11、感情。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1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说过程:一、情景导入(投影显示莲花图片)同学们 , 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代诗人王昌龄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13、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研读文本(一)认识“爱莲”人1 、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呢?”这也就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主问题。2、简介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周元公集 。3、背景助读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 ,周敦颐擢升为南康军(现江西省星子县)郡守,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

14、一块40 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 爱莲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二)诵读“爱莲”文1 、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并划分朗读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气和节奏。3、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4、积累文言字词。( 1 )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4 )特殊句式(设计意图: 依据课标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

15、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 我设计了以上四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三)感悟“爱莲”情学生默读课文,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2、学生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从哪几个角度描绘莲花的形象?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莲花高洁正直的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 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体会“爱莲”法合作探究:1、“菊”和“牡丹”,它们分别代表什么人?作者

16、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它们?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这种借赞花费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3、文章结尾的三句话分别用了哪三个不同的句式,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学生尝试读出这三句话丰富的情感。(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五)抒写“爱莲”心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我爱,因为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三、总结升华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 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本 文的育人目标。)四、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了反复的朗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背诵,达到当堂成诵。)五、布置作业请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