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一、概述四个太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所需课时为 2 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识记生字,感悟课文,扩展阅读,网上留言。二、教学目标分析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和部首“”,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正确书写 6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留言版,展示学生的收获和心愿。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学生能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
2、谜、编儿歌等方法识字。学生愿意使用留言板,但打字速度有待提高。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发展、自我创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尽情想象和表达。五、学习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课文 四个太阳自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境,趣味揭题播放歌曲种太阳 ,导入课题。2、自读课文,快乐识字展示课件,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并在小组汇报自己的识字成果。同 学评议。3、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给四季画太阳,交流读书心得,在留言版上打出来。4、浏览网站,
3、扩展阅读 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进行有效阅读。5、质疑问难,展示成果 学生可以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展示阅读收获。教学过程流程图: 提供网络资源,指导学习 播放动画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感悟 留言版 画心中的太阳 写读书感受屏幕投影 打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学生自主识字 自能识字:多种方法识记,扩展偏旁认字 师生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做猜字游戏 生生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开始播放歌曲 ?情境导入 学生欣赏课文 借助拼音扩展阅读提供展示平台质疑问难交流收获投影学生作品结束七、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融入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认知目标:有兴趣地识字
4、 ; 积极地阅读; 创造性地思想。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善于与他人合作; 喜欢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工具搜集处理信息。3、情感目标:有较强的求知欲; 能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课文内容分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既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朴素的唯 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既要胸怀大志,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学情分
5、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教学目标:1. 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汇。2. 能结合诵读加深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3. 能结合文本内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教学重点:1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 . 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教
6、学难点: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教学创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利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调动学生积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 ) 学生回顾之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 ) 结合这些寓言故事,同学们觉得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 寓言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小到大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寓言故事。教师可以从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引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回顾。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老师不多讲解,为下面对寓言故事特点的学习埋下
7、伏笔。 )二、诵读全篇,读准课文。1 .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2 . 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这两环节是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三、疏通课文内容。1. 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2. 教师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适时讲解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所提问题为:1) 北山愚公多少岁 ?年且九十 ( 讲解“且” )2) 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8、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讲解“方” “仞” )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 讲解 “遂” “率” “荷” “叩” “箕畚”“尾” “京城” “孀妻” “遗男” “始” “龀” )4) 对愚公移山有人反对吗 ?愚公是如何反驳的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 讲解 “止” “甚矣, 汝之不惠 ! ”“以” “曾不
9、” “毛” “虽” “穷匮” “苦” )5) 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吗 ?操蛇之神闻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讲解“惧” “已” “感” “负” “朔” )3. 学生质疑,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4. 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 2个小环节:先在小组内讲述。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时
10、,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 古今融合。 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分析愚公之“愚” 、智叟之“智”1. 齐读课题愚公移山 ,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 ?明确:人物和事件2. 围绕 “愚” 可以组词。 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 愚蠢的老人。 ( 板书: 愚)3
11、. 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他愚蠢的内容,并适时回顾重点字词的含义。明确: 1) 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讲解“方” )2) 年迈:年且九十 ( 讲解“且” )3)器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讲解荷、箕畚)4) 援寡: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 追问几个人帮助他?四个人 )5) 路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讲解“易”、 “始” )PPT出示:山高、年迈、器陋、援寡、路遥4. 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还有一个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 ?PPT出示:河
12、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明确:概括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 ( 板书:智 )5. 智叟说这番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嘲笑6. 句子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嘲笑的态度?明确: “笑”神态描写直接表现态度;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 “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7. 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读出嘲笑的态度,老师朗读指导,互评。8. 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明确:因为愚公自不量力9. 小结: 由此可见, 愚公愚在自不量力, 智叟智在着眼眼前, 认清
13、现实 ( 板书:认清自我 着眼眼前(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围绕愚公“愚” 、智叟“智”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上咀嚼文字,并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 )三、理解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1.作者称呼两位老人一位“愚公” 、一位“智叟” , “公” :对上了年纪男子的尊称。叟:年老的男人。从称呼上明显感到作者对愚公的态度更加的尊敬。为什么作者对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学生小组交流明确: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14、,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不畏困难 ) 。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敢于实践 )3)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发展的眼光)4)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坚持不懈 敢于实践 )5) 年且九十 ( 造福大众 )2. 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PPT出示】智: 说文解字形声字,
15、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是箭。口即是口。 “知”为“说的准” 、 “一语中的” 。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3. 结合“智”的含义,你觉得愚公还愚蠢吗?学生明确:他是一位智者4.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例如: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5. 这时与智叟“着眼自我认清现实”的智相
16、比,愚公的智则是?明确:放眼未来敢于实践 ( 板书 )6. 小结: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学生说出:小聪明( 板书 )【PPT出示】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 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 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 是本课的难度所在。 通过对“智”中西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发现愚公其实是一位智者。让学生仿写例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与智叟“智”的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愚公人物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老师小结1
17、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明确:商鞅是法家代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超前理念;刘彻变古创新,外儒内法的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文明历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秦朝 ;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2 . 小结:他们用智慧成就了中华文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 而且还能放眼未来” , 希望同学们向愚公一样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环节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 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大智慧” ,让学生对“大
18、智慧”的理解从概念化到形象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一 ) 知识与能力:1. 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 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 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 ) 过程与方法:1 .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 . 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 )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 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 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3. 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 .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19、。2 .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 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2. 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3.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问:你知道三峡吗 ?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
20、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 划出难读的字); 显示生字及其注音; 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 ; 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听(边看 )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 ; 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 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 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提出问题让
2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1、 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 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2、 提出疑问:1) 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2) 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 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a. 仔细
22、读课文, 思考问题, 提出质疑, 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b. 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c. 全班交流, 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 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小结课文内容: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 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 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三峡的奇异景象, 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加点的词, 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
23、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比较阅读: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 ,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 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 ; 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 “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 2011 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
24、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布置作业: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板书设计:山 高峻美三峡 夏 奔放美水 春冬 - 清幽美秋 凄婉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会写“月、里、来、只”字,读准生词,注意轻声词。2、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能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读词、读句激发情感。2、体会坐在月亮上请星星的无穷乐趣。教具准备:1、卡纸制作月亮。2、电光纸制作小星星。3、磁带小星星4、生字、词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 (
25、播放歌曲小星星 ) 好听吗?谁能说说那首歌里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 )2、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多漂亮呀! 要是能把它们请下来跟咱们一起玩,那该多好哇 !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请星星这篇课文,来一起读读课题吧! 注意读准字音。 ( 齐读 )3、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吗?( 出示字卡 ) ,再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齐读)二、创设情境,诵读课文( 一 ) 学习第一节1、师:晴朗的夜晚,你抬头看天空,会看到什么呢 ?(指名说 )2、 夜深了, 天空拉起了一道深蓝色的天幕, 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快乐的对我们眨着眼睛,看,谁来了 ?( 出示月亮图片 ) 月亮姐姐是什么样子的 ?( 出示“弯弯”
26、词卡,指名读) 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姐姐像什么?指名说。3、 ( 出示儿歌第一行) 谁愿意来夸夸月亮姐姐,看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最正确、最美,月亮姐姐就会很高兴,她还会请老师奖励她一颗小星星。 ( 指名读第一句 )4、师:你们坐过小船吗 ?当我们坐上小船的时候,小船会怎样?(两边摇,像摇篮一样 )5、这天,文文坐在院子里,看着弯弯的月亮,心里想:要是能坐上月亮小船上月亮小船到天上去玩一玩,那该多好哇!想着想着忽然,她飞起来了,飞呀 飞呀,真的飞到了月亮船上(出示小女孩划的船图)谁瞬说说,坐在月亮船上文文 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笑着,两只大眼睛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 ,孩子们, 你们想去
27、吗?(出示第二句 ) 谁能把这句读好, 读正确, 文文就会请她一起划月亮船, ( 指名读句子) 来,让我们拿起船桨,一边读,一边划。6、 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起来, 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 指名读第一小节) 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 二 ) 学习第二小节1、 师: 看 ! 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小星星, 把它们请到小船上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那想一想, 对于小星星说些什么?它们才愿意跟我们做朋友呢?学生想好后可以说给小伙伴听。2、指名上台,引导学生对着小星星说话,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语句要连贯、通顺,学生说一个老师就帮忙贴一颗小星星。3、听了我们的邀请,小星星可高兴了,它们有
28、说有笑,挤了满满一船,这么多的小星星和这么多的小朋友,大家在船上有说有笑的,多高兴呀 !( 出示“嘻嘻哈哈” ) 谁能把它们这种快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 指名读 )4、读第二节,要读出高兴愉快的感觉。( 三 ) 休息全体起立 ( 边唱歌曲小星星 ,边做动作。(四)学习第三节1、玩了这么久,该回家了,你们舍得小星星吗?老师也不舍得小星星,怎么办呢 ?哎 ! 干脆, 我们把小星星请回家去玩, 怎么样?可是,要想把星星请回家, 不是很容易的哦! 先得把这句话读好了, 才能把小星星请回家(出示第三小节) 自己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指名读、师评、齐读)2、 听到大家读得这么好, 小星星高兴地对着我们
29、眨眼睛, 来,让我们拿起船桨,一边读儿歌,一边划船回家吧!3、到家了请来了这么多的小星星,想想你最想和它们玩什么?4、大家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 如果还能多请一些朋友来和我们分享快乐、那就更好了,你们还想请谁呢?指名说。三、朗读全文,尝试背诵1、现在,小星星想我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吗?( 配乐齐读全文)2、读得这么好,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呀?指名背、齐背。四、指导写字1、 听我们读得这么热闹, 生字宝宝忍不住又想出来跟咱们见面了, ( 出示 “月、 只、来、里”四个字) 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2、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指名说。3、师范写“里”字,生练习。4、观察“只、月、来”
30、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写,师巡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3、 了解 饮酒 一诗景、 情、 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4、 、 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 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 征。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四、教学方法:1、朗读:学生各自读齐读。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五、课前作业:
31、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 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 了解本诗意境; 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1、导入新课。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学生各自读。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 三结构。按分析的节奏、语
32、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处理字词。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尔:代词,这样,指上句。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见:指不经意看见。山气: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相与:共同、一道。4、学习课文。第一段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 ( 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 可否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堂素食日活动方案
- 航空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汉字练字考试题及答案
- 广州医保考试题及答案
- 古诗考试题及答案小学
- 各地校长考试题及答案
-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教学
- 团队项目管理进度跟踪表
- 防震减灾考试题及答案
- 采购合同条款标准化模板
-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三批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CPK、PPK和SPC(X-R控制图)模板
- 汉诺塔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医务科依法执业自查表
- 全桥LLC自动计算表格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高中数学竞赛
- YB/T 100-1997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4J42K合金冷轧带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