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跟我一起来论茶_第1页
请跟我一起来论茶_第2页
请跟我一起来论茶_第3页
请跟我一起来论茶_第4页
请跟我一起来论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请跟我一起来论茶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二、二、 茶叶分类茶叶分类三、三、 茶叶冲泡茶叶冲泡一、一、 首席讲师:林汐(宋巧林)首席讲师:林汐(宋巧林)中国青年茶艺表演艺术家;师从中华茶文化泰斗欧阳勋中国青年茶艺表演艺术家;师从中华茶文化泰斗欧阳勋教授;中国名茶专家刘云魁先生!承蒙得到过多位茶界教授;中国名茶专家刘云魁先生!承蒙得到过多位茶界专家老师指点与厚爱;专家老师指点与厚爱; 现任中国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现任中国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共生商会常务理事;究会常务理事;共生商会常务理事; 国家高级茶艺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师;深圳陆羽茶学堂首席讲师;深圳陆子师;高级评茶

2、师;深圳陆羽茶学堂首席讲师;深圳陆子茶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茶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深活会商务会所联合;深活会商务会所联合创始人;创始人;2006年曾担任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茶艺年曾担任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茶艺表演艺术团团长;表演艺术团团长;2010年曾担任湖北采花毛尖的形象年曾担任湖北采花毛尖的形象代理人,先后曾多次担任其他茶企品牌代言人;代理人,先后曾多次担任其他茶企品牌代言人;以塑造女性经典与现代时尚共存的优雅美提升女性内外兼具的优雅气质与内涵为目的,结合现代女性的需求. 创新与研发适用于现代女性学习与修炼的优雅茶艺课程,既修于心,亦表于行,且融于生活。现代人承担着家庭与事业

3、的双重压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得一手娴熟的茶艺,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自信心、内在素质与外在修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生活情趣和交流沟通机会, 可以防病、保健、减肥、美容、养生、益寿等,你还可以有机会获得一份高薪收入的工作。从而在职场与生活中活得自信而精彩! 少儿通过茶艺茶叶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历史、地理、民俗、人文的认知,通过泡茶敬茶,学习礼貌,学习以茶行孝,尊敬他人,通过友谊茶会培养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高尚品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传说公元前2700多年,神农为了普济众生, 采

4、草药,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神农氏不仅最早发现茶树,而且将茶叶视为解毒治病养生的妙药 。经过历代茶人的探索实践,将其发展为我国、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灿烂的茶文化。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 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

5、。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 卷上:一之源 ,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 、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

6、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茶的发展演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且加以栽培利用的国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1、春秋时期,茶叶作为药用和祭品2、春秋至两汉初期,茶叶作为食用3、汉末以后,茶成为宫廷饮料4、唐代起饮茶普及并兴起茶道5、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6、清末后由于战乱,茶道走向衰弱7、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渐渐复兴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大体是: 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绿茶)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现代再加工茶。 一、采食茶树鲜叶本草衍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

7、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茶的发展演变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现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俗。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 槚 ,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 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茶被利用作药治病,就像采集其他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茶的发展演变茶的发展演变三、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到了唐代,制法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干矣。”

8、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腊面茶,以后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风饼”。四、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唐代已有散茶,陆羽茶经:“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 宋代,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一曰片茶、一曰散茶。” 明代,散茶生产更为普遍,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改贡饼茶为芽茶:“庚子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红茶是茶鲜叶采用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发酵变红而形成。最早的红茶是从福建崇安星村的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以后扩大至江西、安徽等地生产。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一带产生了乌龙茶,据说是采摘的芽叶在箩筐中摇荡时间长了,叶缘受损变红,再经锅炒

9、、揉捻、烘干后,汤色橙黄,叶片三红七绿被称为半发酵茶。五、从素茶到花香茶 早在宋代就有添加龙脑的加香茶,也有以茉莉花焙制的花茶。明代的钱椿年茶谱记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惠、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茶的发展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的年产7500T发展到发展到1998年年的的60余万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茶人之家”,198

10、3年湖北成立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年“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在北京成立,1993年年“中国国际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正式开放。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日、韩、美、

11、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主办“茶叶节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茶叶的分类茶类白茶黄茶绿茶青茶黑茶红茶1 1、按发酵程度可分为:、按发酵程度可分为: 不发酵茶:如绿茶;不发酵茶:如绿茶; 半发酵茶:如青茶;半发酵茶:如青茶; 全发酵茶:如红茶;全发酵茶:如红茶; 后发酵茶;如黑茶后发酵茶;如黑茶 ;2 2、按品种可分

12、为:、按品种可分为: 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红茶 黑茶、再黑茶、再加工茶加工茶3 3、按类型可分为:、按类型可分为: 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药品茶。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药品茶。 (发酵度:(发酵度:0)【特【特 点】点】 清汤绿叶清汤绿叶【干【干 茶】茶】 颜色为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颜色为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茶【茶 汤】汤】 呈绿黄色呈绿黄色【原【原 料】料

13、】 为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为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香【香 型】型】 有清新的绿豆香有清新的绿豆香【滋【滋 味】味】 味清淡微苦味清淡微苦【茶【茶 性】性】 较寒凉较寒凉【代表茶】【代表茶】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加【加 工】工】 鲜叶鲜叶杀青杀青揉捻揉捻干燥干燥【概念解释】杀青:用高温杀死酶的活性,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概念解释】杀青:用高温杀死酶的活性,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 揉捻:做形。干燥:固形、失去水分、提高香气、便于贮藏揉捻:做形。干燥:固形、失去水分、提高香气、便于贮藏绿茶(发酵度:(发酵度:10%-20%)【特点】【特点】 黄汤黄叶黄汤黄叶【原【原

14、料】料】 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香【香 型】型】 香气清纯香气清纯【滋【滋 味】味】 甜爽甜爽【茶【茶 性】性】 凉凉【代表茶】【代表茶】 君山银针、黄芽等君山银针、黄芽等【加【加 工】工】 鲜叶鲜叶杀青杀青揉捻揉捻焖黄焖黄干燥干燥【概念解释】焖黄: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时间短,由湿【概念解释】焖黄: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时间短,由湿热引起物质变化热引起物质变化黄茶 (发酵度:(发酵度:20%-30%)【特【特 点】点】 绿叶红筋绿叶红筋【干【干 茶】茶】 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茶汤呈象牙白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茶汤呈象牙白【原【原 料】料】 是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是福鼎大

15、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香【香 型】型】 香气弱香气弱【滋【滋 味】味】 清鲜爽口、甘醇清鲜爽口、甘醇【茶【茶 性】性】 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代表茶】【代表茶】 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加【加 工】工】 鲜叶鲜叶萎凋萎凋干燥干燥白茶 (发酵度:30%-70%)【特 点】 绿叶红边【干 茶】 呈深绿色或青褐色【茶 汤】 呈蜜绿色或蜜黄色【原 料】 一芽两叶,枝叶连理【香 型】 具有花香果味【滋 味】 醇厚回甘,微苦有回甘【茶 性】 温凉【代表茶】 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闽北水仙等【加 工】 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概念解释】摇青:茶叶

16、经过摇动后檫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轻度氧化,形成绿叶红边青茶红茶(发酵度:发酵度:80%-90%)【特【特 点】点】 红汤红叶红汤红叶【干【干 茶】茶】 颜色为深红色颜色为深红色【茶【茶 汤】汤】 呈朱红色呈朱红色【原【原 料】料】 大、中、小叶都有。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大、中、小叶都有。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香【香 型】型】 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滋【滋 味】味】 浓厚略带涩味浓厚略带涩味【茶【茶 性】性】 温和,兴奋神经效能较低,温胃温和,兴奋神经效能较低,温胃【代表茶】【代表茶】 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加【加 工】工】 鲜叶鲜叶萎凋萎凋揉捻

17、揉捻发酵发酵干燥干燥【概念解释】萎凋:鲜叶放置一段时间,失去一部分水分;去掉鲜叶的青【概念解释】萎凋:鲜叶放置一段时间,失去一部分水分;去掉鲜叶的青草味;可能形成花香味;便于揉捻。发酵:经揉捻工序后,细胞内酶液渗草味;可能形成花香味;便于揉捻。发酵:经揉捻工序后,细胞内酶液渗出,与茶叶中多酚类反应进行发酵,这种发酵称为内源性酶促发酵,称之出,与茶叶中多酚类反应进行发酵,这种发酵称为内源性酶促发酵,称之为全发酵为全发酵黑茶(发酵度:(发酵度:100%)【干【干 茶】茶】 呈青褐色呈青褐色【汤【汤 色】色】 橙黄或褐色橙黄或褐色【原【原 料】料】 多为大叶种茶多为大叶种茶【香【香 型】型】 具有陈

18、香具有陈香【滋【滋 味】味】 醇厚回甘醇厚回甘【茶【茶 性】性】 温和温和【代表茶】【代表茶】 青砖、六堡茶、普洱茶等青砖、六堡茶、普洱茶等【加【加 工】工】 鲜叶鲜叶杀青杀青初揉初揉渥堆渥堆复揉复揉干燥干燥(普洱熟茶的加工:鲜叶(普洱熟茶的加工:鲜叶杀青杀青揉捻揉捻干燥干燥晒青毛茶晒青毛茶潮水潮水归堆归堆翻堆翻堆干燥干燥 普洱生茶的加工:摊凉普洱生茶的加工:摊凉杀青杀青揉捻揉捻晒干)晒干)青衣青衣茶叶用量水温时间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茶叶用量 水温 时间!泡茶三要数 泡茶三要素(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