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用与权重效用的选择_第1页
期望效用与权重效用的选择_第2页
期望效用与权重效用的选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望效用与权重效用,你会选择哪个?效用,顾名思义,即消费者在商品或服务里获得的满足感。而传统的期望效用, 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即把效用值乘以相应概率,然后取和的最大值,数学表达式为max刀(Pi XJi) o在引入权重效用(也称 Prospect Theory,由 Danny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原创) 之前,我们不妨先做做两个游戏。Case1.(来自 Paul Samelson )假如有这样一个赌局:通过抛硬币来玩,抛一次硬币,如果正面朝上我给你2000元,反面朝上你给我1000元。一般情况下,基于一次损失过大的原因,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对自己有利的赌局。若是改变

2、一下条件,我们不止抛一次硬币,而是重复100次这样的游戏,每次的规则还是一样,你愿意接受这样的赌局吗 ?了解了一点概率论的人都知道,这属于独立重复试验,抛掷硬币 的结果服从二项分布,按照二项分布期望的定义,你的期望E1=(1/2) X 100X (2000-1000),而我的期望E2=(1/2) X 100 X (1000-2000),所以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这种赌局。然而,问题出现了,你愿意接受100次这样的游戏却不愿意接受1次这样的游戏?按照传统的效用假说,这是非理性的。由此先引入一个价值函数(图示如下),用V (价值)来取代 U (效用)假设:人们会把可能的损失过分放大,造成偏差。跟传统的效

3、用假说一样,具有边际价值递减规律,但与传统效用假说不同的是,边际价值 递减不是连续的,要注意的是 A处的拐点,可以理解为:在 A点,我会更看重一单位损失 而不是一单位收益。我们可以想象每给定一个R作为参照,都会对应一个 A处的拐点,无数间断的点,即构成了价值函数曲线。因此,用价值函数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一次抛掷的游戏,因为人们在面对实际情况,会把可能的损失过分放大,比较2单位的收益,人们更看重的是一单位的损失,即A处拐点的意义所在。(注:图中直线若改为曲线则更为合理,直线可以近似理解为在曲线上取得非常小的一段)如果按传统的效用假说,不管什么情况下的赌局,只要能获利,人们都会接受。

4、Case2. Allais Paradox(阿莱悖论)Stepl.现有两个获利方案供选择:A.有25%的几率赢得3000元B.有20%的几率赢得4000元根据期望计算,EB>EA,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 B.Step2.改变一下条件,仍然给出两个获利方案:C.有4X25%的几率赢得 3000元 D.有4X20%的几率赢得4000元很显然,尽管 EC>ED,但根据期望来选择 C是不理性的,因为 D可以保证获得收益, 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 D.OK,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期望在Step2失效了呢?是人们更偏好确定性吗?由此引入一个权重函数(图示如下),用权重 W取代概率P假设:当0<P&

5、lt;1时,人们的心理对概率值之间的差别没有那么清晰;P=1即必然选择;P=0即必然放弃。P0 1W1:不可能,W2:可能;W3:必然。其中 W3和W1都能直接决定人们的对事物的选择 与否。下面考虑阿莱悖论的 Step1:当PA=25% , PB=20%时,根据假设,感性上人们对这两个概率的差别认识很模糊,而且都属于 W2范围,当人们不能直接根据权重决定选择时,采取了期望效用论来选择,即maxE( Pi X Ui) o再考虑Step2:当PC=100% , PD=80%时,根据假设,C的权重为 W3,即决定了人们对 C的必然选择,从 而放弃权重为W2的D o最后,Kahneman和Tversk

6、y由此得出了新的效用模型,即权重效用函数,其数学表达式 为:max DWi X Vi,作为对传统效用论的修正版。(注:1. 以上全部内容是根据耶鲁公开课 Finance Market 的教学内容总结得出,由两个案例出发, 提出两个概念, 从具体到抽象地阐述了权重效用的推理过程。 其实不过是出于对行为金融学 的兴趣, 又因为这名教授把金融和心理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我觉得讲的还是很不错的, 有 兴趣的同学不妨去看看。2. 跟中国的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不同,外国的课堂更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 种能力的培养依靠的又是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引发思考的, 多数都是现实中那些细微 末节,而金融,脱离了生活,再璀璨的理论模型,如果没有案例来支撑,经不住实证检验, 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真正能够深入内心的,还是那些简单却又经典的案例。3. 哲学里有个词,叫“形而上学” ,它原本的含义我并不是很讲清楚。如果用来描述一个问 题或者研究一门学问, 形而上学, 可以理解为任何一门学问都是由浅入深, 从形象到抽象的 过程。 一般的学生遇到某个问题, 都希望是形象而具体的, 而那些大牛的人, 看到某个东西, 到了脑子里就变成单线条的了, 说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