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_第1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_第2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_第3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_第4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导法和分光光度法(染料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作者:朱佳龙1002020312指导教师:张婧班级:化学103班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时间:2012年5月27日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摘要:临界胶束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电导法,分光光度法和染料法测定25下SDS的CMC,发现使用这两种仪器所测得结果相差不大。且使用电导法和分光光度法所测得精度相似。关键词:第2页 临界胶束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电导率法;分光光度法

2、;染料法;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引言 . 41实验部分 . 51.1仪器与试剂 . 51.2 实验方法 . 51.2.1 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 . 51.2.2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 . 62结果与讨论 . 62.1电导法测定SDS的CMC . 82.2 分光光度计(曙红、EDA)测定SDS的CMC . 82.3误差分析 . 9 3结论 . 100 参考文献 . 100第3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引言表面活性剂是只要少量地加到溶剂中即可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两部分。按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

3、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细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后,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离子是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在水中电离后,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离子是阳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叫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有些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后,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离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阴离子,以条件而定,这类表面活性剂叫两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水中不电离的表面活性剂,其极性基团是含氧基团,如聚氧乙烯类。本文研究阳离子

4、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因为CMC越小,则表示这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达到表面(界面)饱和吸附的浓度越低。临界胶束浓度是还是使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分水岭”, 在溶液的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如渗透压电导表面张力密度浊度、比粘度去污力和光学性质等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所以常用的测CMC的方法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分光光度法、光散射法、比色法、浊度法、染料法等。本实验采用电导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成正

5、比。因此文中以电导率对浓度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此外,在分光光度计中,每一个浓度的溶液都对应一个最大的吸收波长,随着溶液浓度梯度的改变,最大吸收波长有规律的变化,最终会在临界胶束浓度处出现一个转折点,改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第4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容量瓶(1000ml)2个; 50ml容量瓶12个;移液管两支(5ml、10ml);电子天平一台;超声振荡仪一台;超级恒温槽一台;吸耳球2个;玻璃棒一支;洗瓶一个;DDS11型电导率仪一台;DJS-1型铂黑电导电极一支;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1套;

6、比色皿两个。分析纯十二烷基硫酸钠;蒸馏水;1.2 实验方法1.2.1 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1)准确称量干燥的SDS 28.838g于干燥的烧杯中溶解,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做母液备用,然后超声振荡20min,此母液浓度为0.10 mol/l。(2)分别移取母液1.00 ml、2.00 ml、2.50 ml、3.00 ml、3.50 ml 、4.00 ml、4.50 ml 、5.00 ml 、5.50 ml、 6.00 ml、6.50 ml、7.00 ml于12个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超声振荡5min。准确配制0.002mol/l,0.004mol/l,0.

7、005mol/l,0.006mol/l,0.007mol/l,0.008mol/l,0.009mol/l,0.010mol/l,0.011mol/l,0.012 mol/l,0.013mol/l0.014mol/l的SDS溶液各50 ml。(3)将超级恒温槽与恒温电导池接通,调节恒温槽水温至25。(4)用蒸馏水淌洗电导池和电导电极三次,再用0.0002mol/l的SDS溶液淌洗三次。往电导池中倒入适量0.002 mol/l SDS溶液,插入电极,恒温至少15min。(5)打开电导率仪的电源开关,将“量程选择”旋钮扳到最大测量挡,将“校正-测量”开关扳到“校正”位置,将“温度补偿”旋钮调到“25

8、”。根据所用电极上标明的电极常数,调节“常数校正”到相应数值。(6)将“校正-测量”开关扳到“测量”位置,调节“量程选择”旋钮,根据仪器显示数字的有效位数选择适当量程,此时,仪器所显示的数值即为该溶液的电导率。(7)将“校正-测量”开关扳到“校正”位置,倒掉电解池的溶液。用下一个较浓的SDS(0.004 mol/l)淌洗电导池和电极三次,倒入适当该溶液,插好电极,恒温15min后,按步骤(5)和步骤(6)测定其电导率。如此按由稀到第5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浓的顺序,依次测定其他浓度(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018,0.012,0.013,0.0

9、14)SDS溶液的电导率。(8)用去离子水将电导池和电导电极冲洗洗净,按步骤(5)和(6)测水的电导率。(9)测量结束后,把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关闭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槽。1.2.2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1)打开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开关。(2)仪器初始化。仪器进行自检,大约需要四分钟。如果自检各项都正常后 ,进入工作界面,预热半小时后,便可进入以下操作。(3)光谱扫描。根据屏幕菜单提示进入光谱扫描。设置光谱扫描参数:1波长范围(先输长波再输短波,一般设置为200nm到400nm);2测光方式T%或Abs(一般为Abs);3.扫描速度(一般为中速);4采样间隔(一般1nm

10、或0.5nm);5记录范围(一般为 0-1)。单击Return退出参数设置。基线校正:选择基线校正按键,在样品池中加入蒸馏水作为参比溶液,基线校正完后单击 存入基线,取出参比溶液。扫描 倒掉取出的参比溶液,在比色皿中加入滴有极少量的N,N-二乙基苯胺(EDA/曙红,作为探针)的0.002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单击START进行扫描,当扫描完毕后,单击F2,输入阀值1检出图谱的峰、谷波长值及 T%或 Abs 值。(4)取出比色皿,换用下一个浓度的溶液,充分淌洗。测定0.004mol/l的最大吸收波长。以此类推,依次测量其他浓度(0.005,0.006,0.007,0.008,0.009,

11、0.010, 0.011, 0.012,0.013,0.014)SDS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测量完毕后,关闭开关,取下电源插头,取出样品池洗净、放好,盖好比色皿箱室盖和仪器。2结果与讨论实验室温度:24.9 大气压:100.91Kpa2.1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值用电导率测定不同温度下SDS的电导率,并将数值列入表1。第6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表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由表1相关数据,可以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在25下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图1 25下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由图中的曲线方程可以得SDS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07961 mol/l。第7页临界

12、胶束浓度的测定2.2 分光光度计测SDS的CMC利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对SDS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测定,详见表2、表3。(1)探针为EDA表2十二烷基硫酸钠在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浓度的关系由表2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关系图2 SDS在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浓度的关系(EDA) 由图中的曲线方程可以得SDS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080 mol/l。第8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2)探针为曙红(染料法)表3十二烷基硫酸钠在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浓度的关系由表3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关系第9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图3 SDS在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浓度的关系(曙红)由图中的曲

13、线方程可以得SDS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090 mol/l。2.3误差分析25电导率法测SDS溶液的CMC为0.007961molL,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0.0080molL相差不大,说明两者在精确度上相似,与理论值0.0082molL-1-1-1相比,偏差也不大。染料法测定CMC与理论值相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在称量样品时不够精确,溶液配制不准或配制溶液过程中有泡沫产生、定容不准、超声时间过长导致SDS部分分解,实验室温度的波动、在一系列的浓度梯度变化中,淌洗不够充分、探针N,N-二乙基苯胺加入量偏多等原因。3结论用电导法测定SDS在25下的CMC分别为0.007961molL。用分光光度法(EDA)测定SDS在25下的CMC为0.0080molL,用染料法测定SDS在25下的CMC为0.0090molL。电导法和分光光度法所得的结果在精度上相似,但就这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分光光度法设备较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电导法所用仪器设备相对简单,容易维护且设备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