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共5页)_第1页
《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共5页)_第2页
《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共5页)_第3页
《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共5页)_第4页
《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共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行政管理学概论考试及复习说明因教材更换,本次考试依据新教材。考试题型由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三种题型,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案例分析题的复习范围是第九章。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范围如下:1、 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P1答: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物及其其内部事物管理的总和。 特点: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物和政府内部事物;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2、 我国经济行政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P41答: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经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过度时期。这也使得我国行政系统

2、多面临的经济环境呈现出转型时期的种种特征。影响:传统农业与高新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 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P47答:其一、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其二、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

3、保证;其三、或许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4、 社会团体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P47答:第一、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第二、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5、 我国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P496、 行政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P59-637、 行政权力的来源 P678、 行政权力有限性的体现 P74-759、 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P80-8310、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P89

4、-9111、行政职能的发展 P971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P117-11913、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P131-13214、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P130-13115、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P149-15116、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 内容 P151-15417、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P16418、经济行政管理 P17819、社会行政管理 P19020、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P204-20821、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P208-21022、行政领导艺术 P21423、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P238-23924、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P245

5、-25025、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P250-25226、行政监督系统 P255-25827、行政方法 P36428、经济方法 P26829、法律方法 P27030、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P290-29531、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 P295-29632、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功能 P299-30333、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的关系 P315-31934、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及特点 P322-32535、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P346-35436、行政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P357-3581、 政府采购批 P171 审计监督 P260 行政程序 P307行政管理 答: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

6、对公共事物及其内部事物管理的总和。行政环境 答: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职能 答: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物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行政信息 答: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与发展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1、 简述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答:组织职能就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组织职能的内容有:(1)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2)做好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并建

7、立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3)做好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4)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督导。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1)依法行政原则。(1分)(2)分类管理原则。(1分)(3)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则。(2分)(4)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则。(2分)(5)智能互补与结构合理原则。(2分)(6)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则。(2分)论行政领导班子的优化 答: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是指在行政领导集团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按比例的有机结合。(2分) 实现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1、要从着重考虑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领导成员的最佳

8、组合。2、要从着重考虑年龄、文化知识等静态组合转移到重点考虑性格、气质等动态组合。3、在选拔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4、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8分) 行政领导班子素质优化的主要内容:1、年龄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由不同年龄合理构成的最佳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知识的合理结构。3、智能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内不同类型智能的领导成员之间的合理构成。4、气质结构。指领导班子成员在不同气质方面的合理构成。(10分)1、 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

9、数目。(5分)2、 办公室管理办公室管理是指作为机关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对本机关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做的管理。(5分)3、 行政信息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与发展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5分).4、 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5分)5、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那种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每个人消费它都不会造成他人消费量的减少,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5分)1、 简述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组织职能就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

10、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2分)组织职能的内容有:(1)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2分)(2)做好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2分)(3)做好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2分)(4)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督导。(2分)2、 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1)依法行政原则。(1分)(2)分类管理原则。(1分)(3)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则。(2分)(4)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则。(2分)(5)智能互补与结构合理原则。(2分)(6)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则。(2分)3、 办公室管理的任务和作用办公室管理的任务主要有:(5分)

11、(1)参与政务。(2)处理事务。(3)搞好服务。办公室管理的作用:(5分)(1)辅助领导决策和处理问题的参谋作用。(2)协助领导管理信息的耳目作用。(3)协助领导者管理日常工作的助手作用。4、 经济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经济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两权分离,搞活经济。(2分)(2)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2分)(3)有利于加强横向经济联合。(2分)经济方法的局限性:(1)不利于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思想问题。(2分)(2)对人的思想可能产生消极影响。(2分)论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优化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是指在行政领导集团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按比例的有

12、机结合。(2分) 实现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1、要从着重考虑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领导成员的最佳组合。2、要从着重考虑年龄、文化知识等静态组合转移到重点考虑性格、气质等动态组合。3、在选拔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4、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8分) 行政领导班子素质优化的主要内容:1、年龄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由不同年龄合理构成的最佳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知识的合理结构。3、智能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内不同类型智能的领导成员之间的合理构成。4、气质结构。指领导班子成员在不同气质方面

13、的合理构成。(10分)某市制革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分析,上述报纸的报道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这种监督有什么作用?上述报纸的报道和批评属于社会舆论监督。(5分) 社会舆论监督具有特殊的作用。新闻媒介包含的信息量大,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所以能够形成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5分)它一旦与其他监督机构相配合,就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效应,发挥其预防作

14、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3分)上述案例正是通过社会舆论监督,发挥其补救作用的具体表现。(2分) 1、社会上流传这样句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请运用行政管理学知识对词进行评析答: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难点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如干部“下”和“出”的渠道不畅,配套制度不够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还有缺陷;科学的考评机制尚未建立;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党政机关职务职级设置不尽合理,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等等。近年来,除了贪污受贿、滥用职权之外,又一种现象逐渐浮出水面,

15、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地方的领导在带领当地群众搞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碌碌无为,在“制造”统计数据时却显得游刃有余,不断地“推陈出新”,人民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作“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到政绩?(1) 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考核政绩 GDP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有“指挥棒”、“调遣令”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被考核对象荣辱、升迁密切相关。在我们现行的考核中,由于过分地突出了GDP指标的内容,使一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 为“GDP是第一要务”,这样的发展观

16、,使人走入了发展的误区,极易产生“目标只定任期上,眼睛盯在数字上,心思花在升迁上”的现象,不是扑下身子抓落实,而是挖空心思凑数字。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2) 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 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种

17、种缺失与我们以往对干部政绩的考察、评价体系不科学有直接关系。片面追求GDP增长之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在GDP指标本身边,而在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建立一套综合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考核干部,GDP指标仍然是基础性指标。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克服过去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而不是取消这一指标。我省去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一)经济发展指标:1、总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2、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

18、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二)经济结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劳务输出率;(三)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四)生态环境指标: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退耕还林植树林造林保存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这种对县域经济和干部的考核,既有“减法”,又有“加法“,取消了GDP指标的直接考核,又相应增加了许多新的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切合实际,更科学直观,更受人欢迎。 (3) 加强监督,使政绩考核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如果“一把手”没有民主意识,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在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不按程序办事、不经集体讨论,由此就要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要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掌控和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的和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监督的方法上,要强化领导工作任期经济责任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