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民族法学的性质理论体系及其调整对象 【摘 要】民族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发展至今,仍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亟待梳理 。关 于民族法学的性质,应当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法学学科,而民族法却并非一门独立的部门法 。当前学界对民族法学理论体系的观点在内在逻辑上矛盾颇多,事实上,民族法学是由民族 法学理论、民族法律制度、民族法文化以及作为特殊构成因素的国际民族法共同构成的。此 外,关于民族法的调整对象,虽然通说认定为民族关系,但事实上还应当包括国家与民族地 区之间的关系,故而呈现为一种二元的格局。 【关键词】民族法学;学科性质;理论体系;调整对象 【作 者】郑毅
2、,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法治政府与地方 制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3-0019-008On Subject of National Laws Character, AcademicSystem and Its Regulative Objects Zheng Yi Abstract:As an subject of law, though the national law had ma de a huge develo pment, some basic academ
3、ic issues are still existing. In aspect of character,th e subject of national law is an unattached compositive subject of law, but then ational law is not a kind of unattached departmental law. Nowadays, the viewpo in ts about academic system of national law have much inner illogicality. In fact ,th
4、e elements of academic system could be stated as basic theory, legal system,l egal cultu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national law (just as a special element). Whats more, the regulative objects of national law contain two p arts: the relat i on between nation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na
5、tional regions. Key words:Subject of National Law; Character; Academic Syste m; Regulative Objects 一、民族法学的性质以民族法学的独立性为视角 民族法学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初谙民族法学的人首先会遇到的问题。事实上,民族法学 的定义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法学学科的基础与发展,因为本学科内绝大多数重要 的学术问题的回答要以此为基础,当然也包括回答“民族法学性质为何”的问题。对于民族 法学的定义,学界的观点大同小异。如著名民族法学家史筠教授认为:“民族法学是研究一 切多民族国家内部如何用法律手段处理
6、和调整民族关系的学科。”1吴宗金研究 员则认为 :“民族法学是以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简言之,一 国以法律 的手段对民族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调整,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就是民族法学 。 民族理论研究长久以来,学界对民族法学的独立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鸣,从学科耆宿到 术业新兵,许多人都曾加入到这场大讨论之中。有学者认为:“民族法仅是一个法域范畴, 而并非调整某一特定性质社会关系的部门法”3。也有学者认为民族法是一个独 立的部门 法:“民族法以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的面貌出现,使它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 位,从而一门以民族法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民族法学即应运
7、而生”4。“民族 法是以民族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5。 从民族法学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深切体会民族法学者对于民族法作为一个独立法 律部门、民族法学作为一门独立法学学科的渴望。但是,抛开狭隘的本学科视角来看,民族 法或民族法学独立性的争论的厘清关键在于对一组法理学概念的正确认知:法律部门和法学 学科。熊文钊教授认为:“在法学体系之中,有在部门法基础之上建立的法学学科,也有在 其他部门法的法域范畴基础之上建立的法学学科,如经济法、民族法、军事法等,或是在其 他法学范畴基础之上建立的法学学科,或边缘学科,如法理学、法史学、证据学、法医学等 。我们应当将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法律部门与法学学
8、科等区分开来,使法律体系、法学体 系、法律部门与法学学科遵从各自的内在发展规律。”6这可以说是对民族法学 性质问题 的正确描述。因为就法律部门与法学学科的关系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法律部门的 存在是以制定法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的,对法律关系加以规制的的法律规范共同构成统一的法 律部门,而法学学科是对于特定法律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集合,其划分虽然在许多时候 与特定的法律部门相对应,但却并非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与作为法律部门的民法相对 应的是民法学,而所谓的经济法学所研究的经济法律关系,其法律规范则散见于民商法和行 政法规范的序列之中。其二,法律部门的独立性和法学学科的独立性是两个不同的概
9、念。法 律部门的划分除了以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区分为要素之外,还常常与一国的法制框架和法律 传统有关。因此,作为法律部门的独立过程是缓慢、渐进的,以相关法律规范的在实践中的 相对独立为客观基础。这一点对于相应规范散见于各级、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民族法而言, 显得尤为突出。而法学学科的独立性则更多地由学科发展规律所决定,只要具备了共同的理 论基础、法域范畴等基本要素,并经过严密的论证,作为法学学科的独立就能够基本实现。 民族法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成立了国家级的学术研究团体 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随后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承认,明确载入中国法律年鉴 的法学学科目录之中,并于
10、2003年创建了博士授权点。可见,民族法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 法学学科而客观存在了。其三,民族法尚未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在一定阶段内并不会在本质 上影响民族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的发展。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意味着民族法的法 域范畴更加鲜明,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更为明确,但是作为一门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科而言 ,民族法非独立法律部门的性质在一定阶段内并不会在本质上影响民族法学的发展。这是因 为,虽然民族法在形式上并无统一的法律规范形式,而是散见于各级各类法律规法之中,但 是无论从数量上、层级上还是体系上来说,都已经初具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法学的 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在于将分散的法律规范统一于科学、
11、完善的理论框架之中。而就当前的研 究现状来看,民族法学中相当一部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尚不成熟,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民族法的非独立法律部门的行使并不会在本质上影响民族法学的发展。综上,笔者的基本认识如下:第一,法学学科和法律部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范畴。 第二,从现阶段来看,民族法学是独立的法学学科,而民族法尚未发展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三,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民族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将在本质上进一步促进民族法 学学科的完善。 因此,至少在目前看来,结论应当是:民族法并不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民族法学则 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学科。 二、民族法学的理论体系 (一)现有观点列举 由于学科建
12、立时间不长,许多基本问题共识的达成还需要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因 此,目前学界对于民族法学理论体系的总结归纳都不尽相同。 吴大华教授认为,民族法学应注重研究我国边疆、闭塞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特点与现 代化法制之间的相互对立与统一,民族法学应把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以 及各民族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和研究7。马继军研究员认为 民族法学 的研究既包括特殊群体和区域的法律问题,又要研究涉及法律的民族问题8。吴 宗金研究 员认为民族法学是应用学科又是民族法文化学科,应在学科研究中把应用服务与传统法文化 的整理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因此包括应用的民族法学科和文化的民族大学科。前
13、者又可细分 为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法律制度、民族法律规范、民族法律实施、民族纠纷处理、民族法律 关系、民族法制原则等;后者则可包括民族习惯法学和民族法律史学两个部分。徐中起教授 认为,民族法学学科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范围,原始社会的法;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 治法律制度;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9。宋才发教授认为民族法学是 关于多民 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法律规范的学说,其研究核心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学建设,民族法学 应以民族关系的法律现象为其主要研究对象10。 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倘能对既有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借以明确它们的优劣得失,无疑对我们科学归纳民族法学的学科体系
14、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构建民族法学理论体系应当注意的问题兼评既有观点 对一门学科体系的归纳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科的初创时期,这种现 象也就更为明显。笔者认为,对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归纳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范围的概括上,应当准确描述民族法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边界,既不能过大, 又不能过小,这是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首要目标。从这一角度而言,一方面,徐中起教 授对于“原始社会的法”的表述有将民族法学科体系边界人为扩大之嫌。我们知道,中国的 第一部民族法规范属邦律出现在秦代,在此之前甚至连存在民族法的证据都尚未找到, 又何来民族法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吴大华教授对民族法
15、学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和“各民族的成文法和习惯法”的表述则远不能周延民族法学的应然 范畴,因为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法律史等重要内容就被排斥在外,很难称得上是科学的 结论。 其次,从内在组成部分的相互逻辑上,应当彼此间具有严密的关联和相对清晰的界分, 即各组成要素之间避免内涵上的交叉。从学科体系构建而言,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也 是我们必须严加考量的问题。要素之间应当是既紧密联系又明显区别。一方面,各个构成要 素之所以都被纳入到民族法学的框架之下,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 各个要素又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它们各具独特的内涵和明晰的边界。因此,至少吴
16、宗金研究 员的观点就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原因如下:其一,民族法律法规与民族法律规范两者 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其二,民族法律法规与民族法律规范事实上同属于民族法律制度的二 次细分,而吴宗金研究员却将三者并列处理。同理,民族纠纷处理和民族法制原则的表述也 存在类似问题。其三,民族法律关系是整个民族法的直接调整对象,即其他并列要素的共同 作用对象,显然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别的要素简单并列。此外,徐中起教授将“中国特色的民 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和“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的并列处理亦为不妥。因为这 两种表述存在理论和制度上的交叉,即“全国性法律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适用”问题。 再次,每一个构成民
17、族法学理论体系的要素都应当有自身明确的内涵和概念。民族法学 体系是由不同的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明确了各个要素的内涵 ,才有可能对整个民族法学体系进行准确、深入的了解。基于此,马继军研究员的观点就值 得推敲。“特殊群体和区域的法律问题”和“涉及法律的民族问题”两点归纳充其量只是指 出了一个大该的方向和轮廓,却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进一步表述,使得读者极易对如下问题 产生迷惑:“特殊群体和区域”是否是指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除此外有无其他的指代?“ 涉及法律的民族问题”究竟有哪些?判断是否属于这类问题的标准为何?其与“特殊群体和 区域的法律问题”又有何内在关联?等等。 最后,体
18、系的归纳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加深,民族法 学的学科体系应当体现为一种动态的稳定,既一方面能够保持自身学科构架的相对稳定,另 一方面又不排斥对新兴研究领域和新研究成果的随时吸纳。上述几种观点中,除了马继军研 究员的表述之外,其他表述都或多或少地将民族法学的体系严格限定了,并无明显的开放性 处理的痕迹。然而,根据上文的论证,马氏观点的“开放性”却又是以牺牲了概念的明确性 为代价的。从目前看来,国际民族法、比较民族法、外国民族法等研究视角的加入无疑对民 族法学理论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三)应然的民族法学体系 笔者认为,民族法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民族法
19、学理论、民族法律制度 和民族法文化。 1.民族法学理论 民族法学理论的部分是指构成民族法学的学科基础、阐释学科特点、描述学科发展路径 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民族法学制度实践相关内容。这主要包括民族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民族 法律史。 第一,民族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民族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内容都是有关民族法学作 为一门法学学科所必备的客观存在要素,既是民族法学研究的起点,又是民族法学研究的最 高升华;既是对民族法现象的理论回应,又是对民族法制度发展的基础指导。本文所探讨的 三个问题,都属于民族法学基本理论的范畴。 第二,民族法律史的研究目的在于归纳、描述和总结民族法现象、民族法制度乃至于民 族法学科产生
20、、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一方面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历史上的参照与借鉴,另 一方面使得我们能够较为科学地总结过去的发展规律最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民族法 律史,首先,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代民族法、近代民族法和现代民族法。其次,从研究视角 上可以将民族法律史分为国家制定法、地区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国家制定法是指由国家中 央机关对于全国范围的民族法制度所做的确认和规定,我国最早的关于民族法律制度的国家 制定法可以追溯到秦代的属邦律;地区制定法是指国家内部某一区域内实施的民族法律 制度;而民族习惯法是指某个民族内部根据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所总结并代代流传的处 理特定法律问题的习惯性制度,习惯法具有悠久
21、的历史,迄今仍在许多民族聚居区扮演着重 要的定纷止争的角色。 2.民族法律制度 民族法律制度指的是现行的民族法律规范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的框架体系,主要指向我 们通常所说的民族类“实定法”。由于其重大的实践价值,故也成为当前我国民族法学的主 要研究对象。1992年1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到 本 世纪末,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这个体系应当主要是:以宪 法的民族问题规定为根本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为民族基 本法,以少数民族教育条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条例、民族事务管理条例、民族自治地方自 治条例、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等为
22、配套法规,以所有的法律法规的有关民族问题规定为相 应规范的逻辑结构,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科学的、学科的、规范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11。民族法律制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第一,从纵向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自治法规等12。这一体系是与我国当前的法制体系完全对应的 。也就是 说,当前的民族法律制度规范已经呈现出完整的层级性特征。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这 些民族法律规范层级有异,侧重有别,彼此间互相配合、协调,共同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 框架较为完整的民族法律制度体系。 第二,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和散居少数民族权
23、益保障法律制 度。有学者认为与以上两点相并列的类型至少还包括少数民族经济法律制度、少数民族干部 法律制度等13,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首先,从我国当前少数民族的分布状态而 言,主要 有聚居和散居两种类型,与之分别对应的民族法律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散居少 数 民族权益保障制度。其中前者已经于20世纪80年代就出台了全国性的基本法律民族区域自 治法,而后者目前仅表现为以国务院相关条例为首的法律规范汇总,统一的立法尚在酝酿 之中。其二,所谓的少数民族经济法律制度和少数民族干部法律制度等专项法律制度无论是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还是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中均有涉及,因此它们属于民族区域 自治法律制
24、度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分类项下的综合分类细目,不宜与前两种主 要的横向分类相并列。 第三,从载体形式的角度来说,民族法律规范主要由专门的民族法律规范和散见于其他 法律规范之中的民族法律规范组成。所谓专门的民族法律规范,是指专门针对民族法律问题 的规制所制定的法律规范,虽然形式上统一,但是数量不多,平均立法位阶也不高;而所谓 散见于其他法律规范之中的民族法律规范,是指没有统一、完整的立法形式,只是不同的部 门法中对所涉及到的民族性法律制度进行部分规制的法律规范,形式上非常分散,但是数量 众多。据统计,至2004年,除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制定和颁布 了83个含有民
25、族问题的规定,国务院制定了163个含有民族问题的规定,全国民族自治地方 共制定和颁布了自治条例129件,单行条例209件,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64件14。 其中,民 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变通规定属于专门的民族法律规范,其他规定则属于 散见于其他法律规范之中的民族法律规范。 3.民族法文化 民族法文化主要是民族法意识和民族习惯法。第一,民族法意识是指人们在民族法律体 系中对于民族法本身的理解、认知等主观印象的综合。它涉及到民族法的权威、价值、内核 等较为根本性的要素。跟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民族法文化对于特定区域内人们有关于民族法 率制度的思维、行为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一般是由外在的氛围
26、逐步内化为内心的一种确认 乃至于信仰。如许多早期的民族法现象反映出的其实是特定民族传统道德的制度化并以外在 强制为实施方式的、不同于传统道德作用发生机理的质变过程。第二,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 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一些风俗、习惯以法律的形式(不一定是成文法的方式)固定下来, 并在实践中发挥法律规范作用的民族法现象。如纳西族的东巴经、彝族的老彝文经典中 有习惯法规范的记录,傣族的奴隶法规、司法文簿、民刑法规、孟连宣抚司 法规等15。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民族法的逐渐兴起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16。一方面,由于 改革 开放的需要,外国民族法制、比较民族法制的研究开始纳人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由于民 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加之我国先后加人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等一系列规定有民族问题和人权保障的公约,承担了对 有关国际人权保护,反对种族歧视的义务,而且我国民族法学界已有一些学者加人了国际人 类学协会,参加该协会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由此逐渐对域外民族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 ,国际民族法、外国民族法、域外民族法、比较民族法等概念也逐渐为学界所接受。由于这 类研究成果往往兼涉基本理论、法律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因此特将其与以上三类并 列表述。但在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水土保持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兽医防治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殡葬服务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食品检验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理疗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机械热加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管道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兽医防治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甜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0-2025年监理工程师之监理概论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合伙开公司必签的五份协议
- Module9 Unit2 Wishing You Happiness Every Day(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
- 采油工培训教学计划
- 设计概论讲课课件(第三版杨晓琪)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00题带答案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行政管理内控制度模版(3篇)
- GB/T 3324-2024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