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_第1页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_第2页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报告心得 农学院 园艺 B0804 武美玲 0512080420 在 2009 年 12 月 17 日,我听了梁玉中教授的学术讲座,他的讲座深深的打动了我, 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令我受益匪浅, 让我认识到这门技术是多么重要,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植物秸秆做原料,加入特制的菌种发酵剂,使秸秆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 CO2 、热量、抗病源微生物孢子。植物生长需要利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从而使

2、农作物,特别是大棚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 50%。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 30%以上,增收 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一、传统大棚存在的问题 (一)二氧化碳严重缺少 (二)冬天大棚地温低 (三)病虫害越来越多 (四)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 二、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 的浓度低的在 900ppm,高的可达 1900ppm,CO2 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 4-6 倍。CO2 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

3、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二)放出大量的热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 CO2 外,一千克秸秆还放出 3037 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20 厘米地温能提高 4-6左右。 (三)生物防治病虫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 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 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 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 60%以上,采用了这项技术, 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 就可以生产无污染绿色的有机蔬菜。 (四)有机改良土壤作用 秸秆分解剩下一些残渣,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

4、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同时,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因此极大的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 50%以上,第二年减少化肥用量 80%以上,第三年可基本不施用化肥。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 (一)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 1建造时间:在棚菜播种或定植前 7 天建造完毕即可。 2规格尺寸:根据所种蔬菜品种的行距布置,确定反应堆位置,一般在定植行内顺行挖一条深 30 厘米,宽 5080 厘米、长与行长相等的一条沟

5、。 3菌种用量与发酵:亩标准棚用菌种 6 公斤,菌种与添加料之比为 1:15,添加料以麦麸、粉碎的玉米芯为主。加水量为:麦麸料与水之比 1:0.8,玉米芯与水之比为 1:1.35,拌匀后平铺于阴凉通风处,厚度 10 厘米,发酵 48 小时即可使用。 4接种:在沟内填加秸秆,铺匀踏实,厚度 30 厘米,沟两头露出 10 厘米长秸秆,以便进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铁锹拍振一遍后覆土。秸秆总厚度略高于反应沟深度。每亩棚秸秆用量 4000-6000公斤。 5复士、浇水、打孔:把起土回填于秸杆上,然后灌沟浇水湿透秸秆,让覆土充分沉实。23 天后,找平起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

6、1530 厘米,定植后盖膜,按 20 厘米见方,用 14 号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便气体交换。 (二)内置反应堆的作用和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二是提高地温;三是综合利用秸秆反应产生的有效成分二氧化碳,提高光合效率;四是增加有机质,活化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强对根系供氧能力,提高根系的呼吸代谢;五是贮存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到了夜间可对棚内供热。内置反应堆创造了一个特殊大棚生态系统,适合秋延迟大棚、深冬大棚和早春大棚应用。 (三)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1秸秆菌种用量:每次秸秆用量 1500 公斤,菌种用量 3 公斤,黄瓜全生育期内用 2 一 3 次。 2操作时间

7、:定植前建好反应堆。定植后及时开机抽气供应二氧化碳。 3操作方法: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 60 厘米,自北向南挖一个宽1 米,深 0.8 米,长度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从沟中间位置向棚内开一个低于沟底 50 厘米见方,向外延伸 80 厘米的通气道,通气道末端做一个下口直径为 50厘米、上口内径 40 厘米,高出地面 20 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整个沟体可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打底,然后在贮气池上每隔 50 厘米横放一根小水泥柱,在柱上纵向每隔 20 厘米拉一道固定铁丝,就可进行铺放精光秸干,每放 40-50 厘米厚,均匀撒接一层菌种,连续 3-4 层,最后淋水湿透秸秆,水量以下部储气池中有一

8、半积水为宜,盖膜保湿,农膜覆盖不宜过严,下部有 10 厘米秸秆露出,以便进气促进秸秆分解发酵。 4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补”和“三用” 。 三补: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功能菌种是一种好氧菌,向反应堆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措施是:(1)补气:储气池两端留气孔,反应堆上打孔,反应堆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 10 厘米宽缝隙,以利于通气;反应堆上料加水当天就要开机抽气,即使阴雨天,也要开机 5 小时。(2)补水:建堆后,头 10 天内可用储气(液)池中的水循环向反应堆淋水 23 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78 天向反应堆补 1 次水。(3)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 50-60 天,秸秆消耗在 60,此时

9、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补秸秆 1500 公斤,菌种 3 公斤,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 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三用: (1)用气: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 56 小时,开花期 78 小时,结果期每天 10 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自上午 8 时至盖草帘为止。(2)用液:按 1 份浸出液对 23 份的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每月进行 34 交,根部追施结合每次浇水进行冲施。 (3)用渣:将每次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起来,作追肥或底肥使用。 (四)菌种处理 (五)使用说明:按照每 3000 公斤秸秆用菌种 1 公斤的比例,通常一亩大棚大约需要秸秆 4000-5000 千克左右,

10、用菌种 1-2 公斤。再按 1 公斤菌种加 20公斤麦麸比例,把菌种和麦麸干着拌匀。合适水量的标准为: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有水但不滴水。秋季和初冬,即 8-11 月份,菌种做好后最好间隔 3-5 天在使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 5-7 天拌好菌种备用。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 10 厘米存放(可以放在大棚内) ,注意保温、防冻。秋、冬季节建行下内置反应堆,如果不受茬口限制,最好在作物定植前 10-15 天做好,浇水、结合施疫苗、打孔待用。早春拱棚可提前 30 多天建好待用。 制约“冬季棚菜”优质高产的因素较多。一是光合效率低与二氧化碳不足的矛盾; 二是地温偏低与根系吸收功能差的矛盾; 三是温差过大与病害严重的矛盾;四是土壤板结与根系早衰的矛盾等。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一技术难题,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由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秸秆反应堆技术” ,可使冬季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 610 倍;地温提高 24,气温提高 23;对病虫害的防效显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