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高中物理2.1力A每课一练 教科版必修1歹题组训练i解疑?纠偏?检测(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 力离不开受力物体, 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向上抛岀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但找不到施力物体C.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D.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解析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表明拳击手对对方没有施力,没有力当然谈不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错;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必然是施力物体施加的,必须有施力
2、物体,B错;根据力的相互性知 C正确;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D错误.答案C2. 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215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图215A. 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解析 要研究的是汽车,直接对汽车产生拉力的是绳索而不是壮汉,汽车所受拉力是绳索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其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答案C3. 北京时间2013年11月30日晚,WBC迷你轻量级拳王熊朝忠的第二场卫冕战在他的家乡云南文山州马关县开打.如图216所示,比赛进行到第 5回合
3、,优势巨大的熊朝忠 KO泰国 拳手卢 克拉克,成功卫冕 WBC迷你轻量级拳王金腰带.当熊朝忠用拳击中对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6A. 熊朝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熊朝忠也受到了力的作用C. 双方既是受力者,也是施力者D. 对手只能是受力者对象双方既解析 力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判断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时,是由研究 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在没有确定研究对象的情况下 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答案 BC4. (2013 绵阳南山期中)在下面所给出的一些力中,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有()A. 压力、重力 B. 支持力、弹力C.拉力、摩擦力D.浮力、
4、动力解析 重力、弹力、摩擦力属于性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浮力属于效果力 .答案 D5. 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B. 物体落地时,地面与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 “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力也存在D. 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解析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所以 A、C 均错误, B 正确 . 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属电磁作用,
5、不需要接触就可产生力的作用,所以 D正确 .答案 AC 题组二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6. 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 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解析 由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判断 .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形变,另一个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且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故A、 B、 C 三项均正 确, D项错误 .答案 ABC7.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运动物体在速度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C. 一个力必定与一个物体相联系D. 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正确;在力与运动的关系上,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受力的物体由于惯性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因此不能认为,有力才会运动,或物体 向哪个方向运动就一定受到沿那个方向的力的作用.所以B不正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与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相对应,所以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故D正确.答案AD8.
7、 对于被运动员踢岀的在水平草地上地运动的足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足球受到踢力B. 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动力C. 足球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D. 足球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解析球被踢岀后, 就不再受到踢力,A错;之所以运动的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阻力,C正确.B、D错.答案C题组三力的表示方法9. 如图217所示,一物体 A受到一个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 选定标度,本题我们可以选取1 cm长的线段表示 5 N的力.(2)沿力的方向并且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岀两段线段,下图中有向线段的长度为2 cm.F=10NF=10N还可以将受力物体用一个点来代替,将(3)
8、在线段末端标岀箭头,如图(a)所示.为了简便力画成如图(b)所示的形式.答案见解析图10. 根据下列要求用图示法画岀力:(1) 水平桌面对桌面上的书产生30 N的支持力; 用1 60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 角的斜上方拉车.解析 水平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作用点可认为在书的中部.拉车时可取车上前部某点为作用点(1)取3 mm长的线段表示10 N,作用点为书所受支持力为皿,力的图示如图(c)所示,力的图示也可以用图(d)表示.I0N-11you1£erlifA(2) 取3 mm长的线段表示400 N,作用点为B, 车所受拉力为月力的图示,如图 (c)所示, 力的图示也可以用图(
9、d)表示.答案见解析11. 把重量为4 N的物理课本放到水平桌面上,如图 218所示,桌子受到的压力是垂直于桌面向下的,画岀这个力的图示;物理课本所受的支持力是垂直于桌面向上的,画岀这个力的不意图218,力的作用点在本题中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上,这个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这个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填“表示”或“不表示”)力的大小;物理课本所受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这个力的方向是 ,这个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 (填“表 示”或“不表示”)力的大小答案课本桌面桌子 4N竖直向下表示桌面课本竖直向上不表示(图示与示意图如图所示)12.如图219所示,物体/对物体B
10、的压力是10 N,试画岀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解析(1)画力的图示:选定标度:此题选2 mm长的线段表示 2 N的力.22!m甲乙丙 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 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 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点(用。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 度(即10 mm)的线段; 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 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 后标明#=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答案见解析13.在图2110甲中木箱的/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0点,用
11、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岀甲、乙两图中所受力的图示.图 2110答案如图所25ION乙1.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第三课时目标定位1.会分析简单的追及和相遇问题.2.理解直线运动的 xt图象和vt图象.戸预习导学 1梳理?识记?点拨 A v1 ?加速度的定乂式:日 =牛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速度公式:v= vo+at-.位移公式:x vot+Aar-,速度位移公式:/ 宀 2ax.3.运动图象(1)xt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九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的斜率表示
12、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歹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_一、追及和相遇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和相遇问题,讨论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实质是,两物体能否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1 ?讨论追及和相遇问题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 一个条件:速度相等.是讨论两物体是否追上 (或相撞)、距离最大、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这是解题的切入点.(2) 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示意图找岀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若同时岀发,则两物体时
13、间相等,则需要列速度相等方程和位移关系方程2. 解答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的隐(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 .(2) 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3) 数学极值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 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 t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判 别式进行讨论,若 A>0, 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 A=0, 说明刚好追上 或相遇;若 A <0, 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 .【例1】一辆汽车以3
14、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 .(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当卩汽心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当卩汽心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2 卩 2 X 6木目等,/汽=/自,即v自&得:t=-A-= z s = 4 s2JQ, 3卩汽 =&方 =3X4 m/s = 12 m/s ?开始阶段, 卩汽 5自, 两者距离逐渐变大 .后
15、来卩汽”自, 两者距离又逐渐减小 .所以当卩 汽=卩 口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右,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则3t V 自, 代入得 fi = 2 s 此时 x a=v(3 ti = 6 X 2 m= 12 mx 汽 =|ati2=|x3X2 2 m=6 m最大距离 A x=xnx汽=6 m.答案见解析借题发挥 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內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 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此类问题的切入点?(2)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
16、草图得到.针对训练 2013年冬季河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交通带来很大的障碍.己知/、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车在前,其速度 7, = 10 m/s, B车在后, 速度此=30 m/s,B车在距/车A = 75 m时才发现前方有/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 B车要经过5=180 m才能停下 来.(1) B 车刹车时 /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相撞,求B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多少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小距离?解析设B车加速度大小为趣,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谥=2如解得:aB=2. 5 m/szB车在t时刻的速度为 VB=V- ail t1
17、B车的位移 XB= Vit AaBtA车的位移X*= 71 t当两车速度相等时,K,= 7,解得:t=8 s将 t=8 s 代入得 xB= 160 m, AJ=80 m因 xb> AJ+AO= 150 m故两车会相撞(2)设两车经历时间t相撞,则满足 xb=xa+xo联立得:fi = 6 s, fa=10 s故6s就相撞了 .答案(1)两车会相撞(2)6 s时相撞二、运动图象问题在运动学中,图象主要是指xr图象和皿图象.1. Xt图象: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图象上一个点对应物体某一时刻的位置.2. M图象: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上一个点对应物
18、体某一时刻的速度;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的大小.3. 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楚图象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例2】如图1所示,表示一质点在 6 s内的xC图象,试据此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画岀它的M图象.x/m$图11试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解析xr图象上直线斜率表示速度,所以“、亠亠 6 m0 z0? 2 s的速度卩i= =3m/s2 s2? 4 s的速度V2=0"、亠亠6 m 6 mz4? 6 s 的速度吩=一 6 m/s质点的运动情况:0? 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3
19、m/s, 2 s末离开岀发点6 m ; 24 s内物体静止于离岀发点 6 m处;4? 5 s质点反方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6 m/s, 5 s末回到岀发点, 5? 6 s质点继续 以6 m/s的速度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6 s末位 移为一 6 m.卩力图象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 针对训练 若将图1中的纵坐标由改为“卩”,即如图 2所示.-6-6-2-64224右* 由1 2 31 111li1图3A. 右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 0?九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丙、丁两车在时刻相遇D. 0?口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 它们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在诊时刻前,甲的
20、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在右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则A正确;在右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由F二,甲、乙两车0?右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时刻 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 C错误;0? &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答案AB戸对点练习I巩固.应用.反馈追及和相遇问题1. 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贝IJ:(1) 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1、2) 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吸尸*也:代入 数据解得方1=10 s, x=Aat 2=-|x2X 10 2 m=100 m.(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2=at2,代入数据解得方 2=5S?' x= V2t21 2 1 2二日方 2 =10X5 m X2X5 m=25 m.答案(1)100 m (2)25 m2. (2013贵州期中)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一一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
22、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解析 本题运动情景图如图所示,汽车原来的速度r=108 km/h = 30 m/s.在反应时间方=0. 5S21 .停止-4-亦対,i_5!1J发现紧急情况开始刹车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刹车后减速滑行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为臼=匕丰s = 6s,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一5& = Vo+|-a2 = 30X6 m+AX ( 5) X6 2 m=90 m,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s= Si + =15 m+90 m=105 m.答案10
23、5 m运动图象问题3. ( 2013四川宜宾期中)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点图象如图4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4A. 在0? 1物体做曲线运动B. 在1? 2 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 在1? 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 4 m/s'D. 在3 s末,物体处于岀发点右方解析 运动图象只能表示直线运动,1? 2 s内,物体向右运动;1? 3 s内,由斜率可知物 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 4 m/s2;由图象面积可知在 3 s内,物体为正位移.答案CD4.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 2012年6月24日以7020 m深度创下世界 最 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 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 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岀的深度曲线如图5a所示、速度图象如图5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m曲 I JHtiA. 图中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勤制度管理
- 名医工作室市场推广计划
- 2025年度电商平台运营计划
- 夏季高温施工劳动保护措施
- 18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课件
- 2025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阅读推广计划
- 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及评估方法
- 农贸市场消防设施检测与保养措施
- 临床医学指南解读
-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探讨
- 中国艺术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工厂生产计件方案
-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6学生问卷
- (高清版)DZT 0130.9-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9部分:岩石矿物样品鉴定
- (高清版)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 危化品运输安全责任划分与追究的标准与程序
- 护理质控课件
- 空调维保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TSM0501G 丰田试验测试标准
- 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题库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