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管理信息系统招标文件_第1页
散客管理信息系统招标文件_第2页
散客管理信息系统招标文件_第3页
散客管理信息系统招标文件_第4页
散客管理信息系统招标文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市旅游局拟采购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一项, 该项目共分为二 个包,第一包: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 GIS二次开发、应用系统建设、系统 技术测评服务一套;第二包: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监理服务。一、项目清单及要求(一)第一包服务名称、要求厅P名称需求数量一、GIS二次开发1数据梳理从成都旅游全搜索中提取有用 的数据并筛选12数据分类按照系统的数据分类要求,对 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人工分类13数据转换将文字数据转换成GIS地图的 空间数据14旅游专题数 据制作制作旅游专题数据体系15旅游专题地 图制作将专题数据制作成可显示的专 题地图16旅游专题地 图符号化及 配色依据地图用途,对地图要

2、素进 行符号化及配色1二、应用系统建设旅游自助门户旅游首页1问成都1住在成都1旅游攻略1交通出行1旅游咨询1休闲娱乐1旅游购物1在线订票1服务评价及投诉建议1我的旅游1旅游地图1便捷支付1个性化推荐1自驾游客服务1便民服务1旅游 综合 管理 系统投诉处理及反馈1旅游大数据分析1旅游应急指挥集成1商户管理及服务监督1订票系统集成1移动终端办公1商户自助系统入驻申请1信息管理1游客投诉处理1诚信广告1优惠活动发布1三、系统技术测评系统技人测评按照成都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相关要求, 对整个 系统进行评测,确保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 各方面符合使用要求。1(二)第二包服务名称、要求厅P名称需求数量1项目监

3、理服务附后1二、第一包服务技术及商务要求(一) 技术要求1、 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和旅游经历的增多,旅游者开始由过去的观光型旅游方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方式,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外来游客身上,而且在城市居民近郊旅游中表现得也比较突出,中国旅游业已经逐渐进入“散客”时代。游客不再满足基于成本考虑的团队观光旅游,自由行、自驾游等出游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改变,使得旅游者对旅游相关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势必将要求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经营和接待旅游散客的能力等顺势做出改变和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就是其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 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已然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

4、重要因素。 它不仅标志着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也是衡量旅游者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要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宣传特色等诸多环节, 还需重视最终落在游客心里的形象和满意度如何。 各级政府为大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不断加强对当地旅游的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有关城市旅游资源、景区景点信息的介绍、路线、当地人文等信息均在各地旅游信息官网上有较全面的展示和介绍。 但对广大的散客群体而言, 口头宣传的可信度在某种程度上远远大于媒体宣传的可信度,大部分散客选择出游城市的

5、信息来源主要是身边亲朋好友和网友的评价和引导。目前散客数量激增,散客化趋势成为成都市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方向, 散客在本地游览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整体评价, 如何满足散客个性化需求是赢得散客市场的关键所在, 完善有效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 已经成为成都提升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所面临的主要任务。1.1 本项目将是成都智慧旅游目的地第一名片成都拥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美食之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络成员、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等殊荣,旅游产业在近年实现了高速发展,并奠定了其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令人瞩目的地位。成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魅力正在日益凸显。成都市率先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作, 2012 年被

6、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 18 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成为西部唯一入选的城市。 2014 年全国旅游主题年确定为“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口号为“美丽中国,智慧旅游”、“智慧旅游,让生活更精彩”、“新科技,旅游新体验”。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提出和建设,将通过成都旅游资源和信息的进一步整合,挖掘以散客为代表的游客心中最想要的信息,将其借助移动终端或互联网方式便利传达给游客;并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组合,把游客及时便捷地输送到城市及周边的各个景区景点。平台为游客提供做精做细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智慧特色服务,将成为营造和提升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营销

7、成都旅游活动的窗口和名片。1.2 本项目将是集中各类旅游资源的集中整合平台旅游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消费载体,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游客接收着大量的旅游信息, 如何有效的保障游客消费权益,合理的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建议, 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数据整合平台, 来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信息, 打破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的数据孤岛, 为游客形成旅游整体解决方案。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信息繁多, 其中成都市旅游局有各类旅游信息系统若干个,如:成都旅游全搜索、成都市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成都旅游宣传门户等,但因各系统的用途不同, 目前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因此本项目将建立数据整合平台, 通过数据中间件

8、和消息中心, 整合各系统的旅游资源, 同时为各系统提供数据互补接口, 一方面形成成都市旅游资源的数据中心, 另一方面成为成都旅游数据交换中心。1.3 本项目将是成都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有利支撑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 依靠大数据提供足够有利的资源, 智慧旅游才能得以 “智慧” 发展。 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散客时代有效推动智慧旅游精准营销、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和增强旅游企业智能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提出,采用云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旅游活动各参与者提供服务、为散客出行创造更加便利条件的同时,对成都市旅游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决策者带来一系列数据分析支撑。主要体现在以

9、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与携程等大型旅游在线服务商合作,采集大量外部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实现成都旅游目的地的精准营销;第二,形成以来蓉散客为核心的旅游行业数据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推演,能有效指导成都市及各景区的散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三,逐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指导和管理成都旅游企业工作,如酒店更加精准地根据散客特征和偏好推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景区更好地进行客流疏导和调控、旅行社更方便地整合信息资源而开发出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等。1.4 本项目将成为成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标杆项目2013年 10月,科技部、国家标准委批准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20个智

10、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之一。为做好试点示范工作,成都市制定了 成都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方案 ,提出了“夯实 2 大基础设施、 构建 5 大公共平台、 研发 4 大关键技术、推进5 大领域示范、完善4 类标准规范、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合升级等试点工作,将有力推动成都市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本项目的提出,将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切入,逐步整合成都交通出行、天气预报、环境监测、便民资讯、水电燃气、公共事业等便民信息资源,将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向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延伸和集成,基本覆盖并融合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成为成都智慧城市民生建设试点示范工程。2

11、、 、 项目概述项目建设单位:成都市旅游局方案编制单位: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心2.1 方案编制依据本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旅游管理部门业务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以及成都市各区县智慧城市或智慧旅游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及其系列政策文件等。主要依据包括但不仅限于: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 41 号)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 32 号)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川办发 82

12、号)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推进成都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成都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决定成都市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商品服务分类与代码CSTA179/18O 议 GB85666-88软件开发规范 GB/T14394-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 GB12504-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其他相关标准如有最新的数据标准出台,以最新标准为准2.2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

13、、周期2.2.1 建设目标通过进一步整合成都市旅游资源和信息,建设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满足散客个性化需求,优化游客体验。 通过移动终端或互联网门户的方式将旅游资讯即时地传达给游客;并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组合,均衡各景区间散客分布,提升城市游客接待能力; 提供互动服务方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平台为游客及市民提供旅游目的地城市智慧特色服务,将成为营造和提升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营销成都旅游活动的窗口和名片,同时逐步整合成都交通出行、天气预报、环境监测、便民资讯等便民信息资源,将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向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延伸和集成,基本覆盖并融合市民生活的方

14、方面面,打造成为成都智慧城市民生建设试点示范工程。2.2.2 建设内容 旅游自助门户旅游自助门户主要是针对散客和市民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登陆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包括旅游门户首页、 吃在成都、住在成都、旅游攻略、交通出行、旅游咨询、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在线订票、服务评价及投诉建议、个性化推荐、自驾游服务和便民服务等。 综合管理系统旅游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旅游业主管部门,提供包括投诉处理及反馈、旅游大数据分析、 旅游应急指挥集成、 商户管理、 服务监管和移动办公等管理功能。 商户自助服务系统商户服务系统主要是针对商户服务

15、, 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与商家组成联盟, 共同开拓和分享, 景点、 酒店、 农家乐、 餐饮等商户可以进驻平台,接受散客的咨询、 投诉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同时提供诚信广告功能, 实现各方的共赢和平台的良性循环。2.2.3 建设规模系统覆盖成都市2A 级及以上景区 56 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5 个,星级饭店140 家,旅行社 315 家,社会旅馆 5000 余家,农家乐 12000 家(星级农家乐 167 家)。2.2.4 建设原则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本次项目建设应采用成熟、 先进的技术, 确保系统技术的持续领先性, 保证IT

16、投资的有效性、保值性和延续性。 可靠性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作为成都旅游局与散客交流的窗口, 稳定可靠的平台性能是前提和基础, 需要保证系统平台的稳定, 确保各环节系统交互信息的快速、准确,避免信息缺失等。 可扩展性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扩展性。 针对对象为旅游局现在已经在运行的传统桌面应用和Wete用。通过筛选,把其中优秀的功能通过复制、移植等方法延伸到移动终端上。 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的业务覆盖面广, 随着服务型政府要求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管理职能的需要, 可能需要对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台功能进行扩展, 因此, 系统设计时应采用组件化的设计思想, 通

17、过采用统一的标准接口规范, 方便今后软件系统的扩展和其他子系统的添加, 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易扩展性。 可集成性针对目前没有提供而技术实现难度又较大的核心功能, 例如时空分流、 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由于这些功能本身所涉及到的技术和商务因素都比较繁杂, 可以采取和现在业界比较成功的商用产品进行集成(例如携程旅游) ,从而进行优势互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安全性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手段加以保证, 对数据提供严密的保护和备份;同时,通过严格的权限分配机制,实现对用户的管理。2.2.5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期:一年。3、 需求3.1 系统边界和对象成都旅游散

18、客综合服务平台主体是在成都市旅游的广大游客、 市民、 各旅游主管部门、 各旅游相关企业, 责任单位是成都市旅游局, 成都市旅游局作为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单位,主导、组织、协调、监督项目建设和运营。3.2 功能需求3.2.1 大数据旅游资讯游客和市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 进行旅游决策时, 需要获取大量的旅游目的地资讯,包括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在快速获取旅游资讯方面,游客对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需求在于:(1)使用互联网或下载移动终端APP等,使游客可以快速获取旅游资讯。( 2)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计划定制:根据旅游季节、历史消费习惯、天气预报、 展会活动等信息并结合大数据分

19、析为散客提供个性化定制, 包括精品线路、出行方式、时间规划、特色餐饮及住宿、休闲娱乐、购物等服务。( 3)提供多种类型的旅游资讯:包括旅游目的地资讯、景区景点资讯、旅游产品信息、旅游交通信息、旅游酒店信息、旅游餐饮信息、旅游导航信息等。3.2.2 智慧旅游管理旅游业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快速地处理游客的投诉, 同时可以对景区的人流量和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控制, 与旅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集成, 对平台的商户进行管理以及移动办公等功能。3.2.3 商家自助服务商家可以申请进驻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包括周边展览、附近酒店、农家乐、餐饮、租车等服务,并且可以对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游客的投诉进行

20、处理,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同时, 可智能地实现网络广告精准营销。3.3 数据需求数据需求分为业务数据需求和地理空间数据需求两部分。3.3.1 业务数据需求本项目涉及到大量的旅游资源整合, 数据来源主要是对已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以及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已有数据资源整合:从成都旅游全搜索网站获取已有成熟可靠的数据资源。第三方数据提供: 协调气象、 交通等部门获取天气、 交通和停车场等相关官方数据资源;与成都智慧旅游应急指挥救援中心(待建)实现无缝对接,获取实时视频数据;从互联网旅游门户、团购网站和政府网站获取飞机、火车、动车、酒店预订、团购优惠等信息。接口开放形成旅游产业链: 成都旅游散客

21、综合服务平台在扩大用户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庞大的用户市场, 可在此基础上开发接口给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 让他们加入此平台形成百花争鸣态势。 如成都文化每一个小故事都可用动漫形式做成独立故事,向游客收费下载等。3.3.2 空间数据需求全市旅游相关商户以及各个景区景点的空间点位数据, 包括景区景点的详细地址, 联系方式、 住宿、 餐饮、 购物中心、 停车场、 休闲娱乐等的地理空间数据。同时,需要按照项目的数据分类对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类型进行加工处理,以适应本项目的旅游专题数据分类。数据加工处理: 以旅游专题的角度, 从散客需求出发, 按照吃, 住, 行, 游, 感等散客旅游的各个方面,梳理成分级具体

22、,属性详细的旅游专题数据体系。3.3.3 4 性能需求手机 app 应用查询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s ,后台管理系统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5s;系统支持2000个或以上的并发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连续运行能力,并能满足未来5 年内的存储容量需求。4、系统设计4.1 系统总体架构4.1.1 系统总体架构图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下电口y门户(旅新苜良)(造在辰至) (部漏攻腾:(交通出行)06量咨0) 侨网霰乐)画涌鸣梭)旅商综合管理(投尊处理及反愎:C耍迎龙敬裙通口商户自助系统i 人也电消应用系统数据录入)投诉处理成都市政务GIS云公共服务平台(嫉慎广告)(忧思次布)(据希

23、应急用挥集成) (商户型畛督 (移动端办公)fj样工计平台 应用支撑I .急呼前探中色)咸郎旅游全搜索 第三方致他提供施4.1.2 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层包括了成都市云计算中心资源 (服务器、存储备份、数据库、操 作系统、安全设备、系统软件、主机等) 以及网络(电子政务外网,通讯网、互 联网)等为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构成必要的软硬件环 境。4.1.3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包括旅游门户数据、 综合管理数据和商户自助管理数据等,同时与应急指挥救援中心 (待建) 、 成都旅游全搜索以及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系统对接,实现了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更全面地涵盖了游客旅途所需的各种成都旅游信息

24、。4.1.4 应用支撑平台由成都市政务GIS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地理信息系统服务。4.1.5 应用系统包括了旅游自助门户、综合管理系统、商户自助系统等针对游客、 旅游主管部门、 企业的应用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为游客提供精准信息推送、服务定制及产品推荐; 为商户提供产品服务展示、 客户交流和广告互 动等商业服务功能。4.1.6 用户用户主要分为游客、市民、旅游主管部门、商家等三类。4.2 技术架构设计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将综合考虑多方面行业领先技术和流行的趋势,保证整个工程具有非常好的开放、 可集成性, 支持大的负载能力, 同时具有技术的前瞻性,符合行业流行发展趋势,另外

25、,在规划阶段设计好系统的“平台” ,主要是底层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平台, 合理的平台的选择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的高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方案的基本技术路线是C/S 移动客户端架构+B/S 后台管理结构,客户端分别支持 AndroidIOSWP8 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后台管理采用 .NET 技术平台和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功能实现基于关系型数据库MS-SQL企业级中间件等。其他功能可以在相应层次上集成相应的软件, 或利用产品的应用开发接口定制开 发。整个系统将采用国际流行和通用的面向构件的SOA3行设计和实现。SOM重将已经存在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 同时又可以根据标准规范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它的本

26、质就是一个“松耦合”的架构,不同的系统和系统之间耦合度很低, 不会因为改变一个系统导致其他系统被迫做出不必要的改变。 而面向构件强调的是业务构件化, 强调应用以构件形式进行封装。 从应用开发的层次看, 面向 构件技术可以看作是SOA中“服务”的组装和实现。而SOAW可以看作是在应用 表现层次的软件构件化。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很好的满足系统的业务需求,而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在现有单击部署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基于集群技术的扩展能力, 结构灵活, 性能稳定。在产品的应用层采用ASP.NE邙技术进行开发,为便于系统间数据的交 换,系统底层直接提供对XML、 WEB Service 的支持。同时根据用户要

27、求、 系统建设需求, 我们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和开发, 保证项目的稳定、 可靠运行和使用。 具体的系统开发及应用集成技术路线的实现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详细如下:1、界面集成使用一个 Web浏览器界面建立内部日常工作所涉及相关主题内容的统一入口, 上层领导及员工可以通过它方便地了解业务系统的最新数据、 新消息、 工作 内容和共享知识等。 通过统一的界面入口, 任何员工都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 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连接到相关的业务系统进行业务操作。2、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最基本层次的集成, 就是实现国土和银行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数据同步和数据传输。 在系统平台的结构框架下, 使用

28、XML或其它适合客户内部实际需要的第三方消息格式来集成各系统软件程序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应用程序之间的业务数据。3、流程集成工作流程的集成是更高层次的集成, 是应用逻辑的集成。 通过实现流程集成,把不同业务系统的应用逻辑和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消除 信息孤岛 。 使用成 都市国土资源局内部现有的工作流引擎,在系统下环境内搭建统一的工作流机 制,实现各组织、部门、个人之间的业务逻辑数据的统一管理、发布和共享。4.2.1 核心技术架构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采用多层次结构设计思想, 将一个模块划分成业务展现层、 业务逻辑层、 基础服务层、 数据存储层、 接口适配层 5 个组织单元:1

29、 .业务展现层业务展现层主要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展示、 通过后台进行信息维护, 应 用服务等人机交互功能,为系统使用、维护人员、系统访问用户等提供美观、简洁和全新体验的操作界面,具有使用 IE 浏览器能力的用户即可进行操作体验。同时支持多种方式发布,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进行访问。2 . 业务逻辑层主要完成系统对数据库的持久管理, 集成了各种系统服务、 引擎, 并提供接口, 实现具体功能, 封装了各应用子系统的业务逻辑, 包括用户管理与统一登录系统、报表及模板制作、内容管理系统、全文检索系统。同时提供标准的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整合。3 . 基础服务层提供系统的运行支撑,除了提供基本的

30、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外, 还提 供目录访问、单点认证、用户管理、用户通讯协作、搜索引擎、通讯服务、安全 认证等基础服务。4 .数据存储层主要用于存贮系统数据,可以是文件系统、数据库、 LDAP等,主要实现海 量资源信息存储管理和信息全文索引。主要选用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对政策法规、 办事指南、用户认证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可以跨数据库,多用户数据源(用 户可以存放在数据库也可以存放在 LDAP中)。5 .接口适配层作为一站式平台,需要集成各类系统数据,通过接口适配层集成,支持从介 面到数据的各个层次的集成方式, 保护用户投资,并且接口实现采用开放式标准 协议设计,以保证技术先进及通用性。4

31、.2.2 设计模式本项目完全采用MVCS计模式。Update图1.2 MVC模型图成都市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基于需要 MVC压架开发的,并对这一框架进行 了封装,因此,基于软件开发的所有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1)完全遵循MVCJ计模式,并在MVCS础上增加了一个接口层,从而将 SO咪构结合了进来。(2)由于对底层框架进行了封装,更换底层框架不影响业务层代码,有效 避免技术升级给系统带来的重构风险。4.2.3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本项目将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使业务更加敏捷、内部协作更加有效。 具体体现在:( 1)通过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综合信息展示和日常工作便捷的窗口;( 2)为游客

32、、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访问方式,供他们快捷获取所需信息或参与业务流程处理;( 3)提供更加安全的信息访问机制,统一用户管理,提供单点登录服务,加强信息访问和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的验证、授权和管理;( 4)通过流程组合和人机交互平台,分离应用程序逻辑和业务逻辑,构造一个高层次的业务抽象和组合,从而达到更加灵活的业务变化能力;( 5)采用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创建和执行高度透明、模块化和面向过程的工作流, 在满足 IT 组织所要求的运营性能标准前提下, 为企业提供业务需求响 应的敏捷性;( 6)借助于对XML 和 Web 服务的支持,实现企业应用系统接口标准化和信息结构化, 帮助企业实现松耦合的信

33、息系统架构, 节省未来业务需求变化的开 发时间;( 7)提供企业基础服务管理和数据整合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整合和自动化业务流程;( 8)提供Web 服务的标准化、封装、管理和配置,将清算中心待集成的应用包装成 Web 服务, 并按需要将这些 Web 服务及其描述进行发布, 供流程组合 平台、人机交互平台和其他系统订阅查询和使用;( 9) 提供跨平台的Web 服务松散捆绑, 帮助实现快速低代价的动态绑定应用;( 10)建立标准的数据交换和通讯机制,采用 XML标准,达到在不同系统 间“定义沟通”的数据语言规范的目的;( 11) 实现自动的数据转换, 采用 XML 或非 XML 文档格式标准,

34、通过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映射, 实现企业内部或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有效的沟通协 作。1 Web Service 技术Web Service 的标准由制定 We侨口 XMLg术标准 W3C&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制定。Web Service是由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标识的软件应用 程序,其接口和绑定可以通过 XM附件进行定义、描述和发现,WebService支持通过基于因特网的协议使用基于 XML的消息与其它软件应用程序直接交互。从定义看, WebService 是用于应用软件之间交互的技术,具有以下基本特 征:(1)通信层面上的 Web#征:使用URI进

35、行标识,并使用各种因特网协议进行通信(2)表示层面上的XML特征:使用XMLffi述服务接口和绑定信息,通信消 息格式使用XML(3)架构层面上的分布式计算特征:服务可以被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在网络 上查找和发现。2 .面向服务的集成架构W3C勺Web Service架构组建议一个的面向服务的 Web Service架构,如下 图所示。在这个架构中,核心是服务这个概念。服务被定义为执行某类商业任务 的一组操作。在 Web Service上下文中,使用标准的 XMLM术和Internet协议 发布、查找和绑定服务。Web Service架构定义了三个主要实体。图1.3面向服务的 Web Servic

36、e架构(1)服务提供者:负责使用WSD描述和定义 WebService的功能,在UDDI 注册库(位于服务代理)中发布这些服务的信息,使它们可以被服务请求者访问 和调用。(2)服务代理:负责宣传服务提供者发布的 Web Service和允许服务请求 者查找发布的 Web Service定义。它的作用和电话本的黄页相同。(3)服务请求者:负责通过服务代理查找所需要的Web Service后,下载描述Web Service的WSDLC档,根据服务描述来绑定和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 Web Service。WebService架构的这种三角形设计模式被称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它包 括了下面三个标准操作

37、。(1)发布:由服务提供者执行来宣传和注册一个服务的存在和功能,是服 务提供者和服务代理之间的操作。(2)查找:由服务请求者执行来查找符合特定需求或技术特征的服务,是 服务请求者和服务代理之间的操作。(3)绑定:由服务请求者执行来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是服务请求 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操作。3 . Web Service的核心组件Web Service技术包含一系列的协议和组件,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应用管 理质量安 全服务注册、查找UDDI服务描述WSDL消息SOAP传输通道HTTP FTPInternetIPv4、IPv6图1.4 Web Service 协议和组件结构(1)服务注册、查找:

38、通过UDDI规范提供用于描述某项服务的商业结构, 包括业务、服务和技术规范三个部分。(2)服务描述:描述服务提供的功能和调用方法信息,通过WSD规范提供。(3)服务调用:使用SOAPW议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传递 SOAP 消息来调用Web服务,SOAPt义了请求和响应消息的格式,SOAP!立在XM比 上,定义了一种跨系统平台的信息交换的简单包装方法。绑定于HTT吆上的SOAP 协议,可以跨语言、跨操作系统进行远程过程调用(RPC,实现了编程语言和系 统平台的无关性。(4)消息编码:SOA刖XML将消息编码,XML供了跨平台的数据库编码 和组织方法。(5)传输网络层(传输通道):采用了

39、Web广泛使用的HTTPB议传输消 息,适应Internet环境,能顺利通过代理和防火墙(理论上可以采用其它协议, 如 SMTP FTP)。4 .应用集成过程描述Web Service通过SOAR!行调用的过程有两种方式:SOAP RPC同步)和 SOAP Message异步)。这里主要就 SOAP RPCS用来说明利用 Web Service进 行应用集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应用系统图1.5 Web Service 进行应用集成过程(1)对原有应用服务按照 Web Service的标准打包成一系列的服务接口, 比如原有一个处理页面(处理函数、组件),按照标准将这些组件打包,提供一 系列的应用接

40、口,将其部署在 Web Service服务器上。(2)这些打包后的组件接口按照 wsdl格式编写配置文件。(3)将这系列的服务接口进行发布。(4)编写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将通过 SOAPRPC使用已打包的那 些接口,实现对原有应用的使用。5 .集成后应用的调用过程(1)客户端应用如浏览器通过 HTTP照SOA初息格式将请求发送出去。(2) UDDI注册中心通过对请求消息格式进行分析,发现服务接口的目标地 址。(3)将目标服务和客户请求绑定到一起,并对服务进行访问,接受访问反 馈结果。(4)客户端通过接受的结果进行展现。在通过WEBSERVICE寸应用进行集成后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应用资源,

41、同时减少集成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6 .集成实现成都市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市场信息平台涉及各类业务系统, 应用集成是 将原有系统的对外服务部分通过 WebService技术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在这 个集成过程中,在原有系统的业务实现基础上,提供一系列的外部服务接口,将 这些接口统一部署到 WebService服务器上,然后在统一平台中通过 WebService 访问机制实现对原有业务系统的访问, 并将访问结果以统一的方式展现, 实现应 用集成和统一门户。其中, UDDI 主要实现对服务的注册以及解析查找客户请求的服务,并将服务与客户请求进行绑定,实现对原有应用的访问,重用已有系统的业务功能。各

42、业务系统的业务功能包括 WEBT式的处理页面、业务处理组件,利用 Web Service 技术能够屏蔽原有各业务系统平台以及原有系统的编程语言的差异, 以 统一的方式进行应用集成。SOA架构采用了 “自内而外”的实施方法,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封装业务需求后发布标准的业务服务, 再由业务流程管理平台自由组合这些业务服务, 最 后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同时,这个“自内而外”的过程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开放和组合这些业务服务,维持这个“活”的生态的 IT 系统,促进 IT 资源与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紧密结合。SO颂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每个主要平台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很强从信息共享平台到流程

43、整合平台和服务、 数据管理发布平台, 每个平台都是基于成熟的解决方案, 历经了多年的实践开发和客户应用验证, 不是一个虚无的、 浮空的架构。( 2)更有成本效益的应用程序开发基于 Web Service 标准的服务设计,使企业IT 创建可重复使用服务存储库。 当出现新的业务需求时, 这些服务可以捆绑、 合并到更高级的服务和复合应用中。 这降低了解决方案开发和测试的成本, 减少了冗余, 加快了实现业务价值 的时间。( 3)更容易管理、更安全的应用框架提供了一个易于管理的、 安全的基础结构。 通过对流程组合进行跟踪和控制,有效管理业务需求的变化; 通过对接口版本的管理和审计, 有效控制接口的使用;

44、通过对 Web 服务而非应用程序本身的调用,在保护现有IT 投资的同时,不会限制新功能的部署; 通过强大的验证和授权模型, 作用于所有服务, 提供总体安 全性。4.2.4 多层服务模型设计N 层结构其实是对传统Client/Server 结构的扩展, 它以构建模块化应用程序为基础, 对一个应用程序进行分割以后, 可将代码划分为不同的逻辑组件, 这些逻辑组件分为三种逻辑层: 用户服务、 业务服务和数据服务, 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我们把这种设计模型称为“服务模型” 。三种服务的属性如下:( 1)优化服务提供信息和功能、浏览定位,保证用户界面一致性和完整性。( 2)业务服务共享的业务政策,从数

45、据中生成业务信息,保证业务一致性。( 3)数据服务数据的定义、永久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使用服务模型, 可以把应用程序的需求分解成明确定义的服务, 并进一步创建可重用的构件来实现它们。 构件遵守公开的接口标准, 所以是通用的、 可共享 的和可以灵活部署的。这种基于构件的多层结构的优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重用许多应用程序可共享和重用封装在构件中的功能。( 2)灵活从桌面计算环境到功能更强的网络服务器, 随处都可分配工作, 这有利于协调性能和网络带宽。( 3)可管理将大型复杂的工程细分为简单、安全的构件工程。( 4)易维护将业务逻辑部署在中央服务器上, 而不是分散在用户桌

46、面上, 这有助于处理各种变化,并缩短解决方案的往返时间。4.2.5 企业应用集成技术企业应用集成(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应用于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异构的应用系统由于语义、 平台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彼此的间隔, 使业务信息处于不一致的冗余状态, 并中断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EAI 通过实现异构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消弭信息孤岛,保护已有的 IT 投资, 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之间数据和业务流程的共享,并最终构建虚拟的企业网络。EAI 提供了应用系统互操作所需要的基础结构。 考虑到应用系统的现状以及互操作

47、的需要, EAI 必须至少具有如下特性,即开放性、集成性、健壮性、伸缩性和安全性。1开放性开放性是指EAI 的体系结构以及相关的规范都是公开的, 以便第三方在其基础之上的继续开发。 这种开放性的体系结构和规范允许开发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解决方案、 平台、 工具进行系统开发。 在企业应用系统这种典型的异构环境下,开放性能够保证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顺利进行。2集成性集成性是 EAI 的本质特性。作为应用系统之间的粘合剂, EAI 提供了一系列机制用于保障应用系统互操作的顺利进行。 EAI 技术支持 3 种不同级别的集成 度,即数据级、应用级和流程级。3健壮性EAI 的健壮性是指集成后的应用系统抵御

48、故障、正常工作的能力。4伸缩性伸缩性是应用集成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 EAI 发展的早期阶段, 由于系统的规模普遍较小, 参与集成的应用系统数目不大, 集成者们往往只需要关心应用系统互操作的实现, 伸缩性并没有被考虑在EAI 的体系结构内。 当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应用系统互操作的需求日益增强时, 原有的 EAI 体系结构由于缺乏必要的伸缩性而无法容纳更多的应用系统, 无法承受更重的负载, 从而迫使人们重新设计新的结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个良好的 EAI 平台应该能够适应集成规模的变 化。5安全性EAI 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机构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多个应用系统互操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涉及到的应用系统都与

49、机构的业务相关, 并且互操作的过程必须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因此,如何保证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在网络上安全正确地传输就成了EAI 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EAI 必须提供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证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免受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4.2.6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本系统采用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服务器)存储用户信息,并单独部 署一台服务器,基于该服务器实现单点登录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LDAP是基于 Windows的用户账号、客户、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进行管理的唯一点, 建立中心授权机构实现统一角色和统一审计的功能, 验证用户身份并控制 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50、本项目采用 Windows自带的AD (一种标准的LDAP实现)作为LDAP服务器 的实现版本。AD 通过使用基于Windows 的应用程序和与Windows 相兼容的设备对非Windows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巩固目录服务并简化对整个网络操作系统的管 理。平台将利用 AD 的这一特性,将全部网络应用系统安全地扩展到 Internet 上。在本方案中,我们将利用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于整个系统的AD活动目录管理, 以实现基于门户技术的单点登录和身份认证系统。 今后, 在系统进一步扩展下,我们可以将AD与CA进行集成,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4.3 基础设施平台建设4.3.1 软硬件平台建设思路按照

51、我市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 统一标准、 统筹运维的原则,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成都市建设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本次成都旅游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系统软硬件支撑系统将利用成都市云计算中心资源进行建设。4.3.2 成都市云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作为成都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 以服务的方式对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中心由曙光集团下属“成都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司”建设并于 2009 年底开通运营。 中心定位于国内顶级的超级计算服务中心和云计算服务中心, 是成都地区综合性的高端计算服务平台。中心使用曙光5000 超级计算机系统作为云计算服务后端支撑平台,具有承载如下功能的能力:( 1)成都地

52、区政务信息化和业务协同的平台;( 2)承担包括研究开发、科学计算、科普教育等功能的计算中心;( 3)融合城市应急指挥、平安社区以及信息发布的市政信息化统一办公体系平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 4)为各行业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服务的服务中心。中心采用“政府指导、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运营模式,可以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中心网络拓扑图如下:*1HMI“广大丫:部的miwMPU甲国C6T】 ARL.”MUM? hRFHmTv1i3 iHKWiSSL 丫呼:分制.好施此风枪N.Wi-TiVU祐盟尔0VTS NATW6U4lS4Nl,4.3.3软硬件配置各项具体要求如下:序 号名称配置需

53、求4 量攵备注一、网络链路1网络链路包括电子政务外网链接 互联网。1由成都市信息 化基础设施-成都市 电子政务云平台提 供小计0二、服务器硬件、操作软件和数据库软件1数据库服务器(含操作系统)16 核(2.1GHz)/32GB 内 存/500GB存储,含标准版操 作系统。由成都市信息2应用服务器8 核(2.1GHz)/32GB 内2(含操作系统)存/500GB存储,含标准版操 作系统。化基础设施-成都市 电子政务云平台提 供3移动接入服务 器(含操作系统)8核处理器/2.1GHz以 上,32GB内存,硬盘 300GB 15k),配置冗余电源 含标准版操作系统24安全和服务安全可靠的机房和办公

54、场地、UPS备用发电机、来 访人员访问控制、7 X24小 时现场值守、机房分区等1访问控制、网段划分、 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入侵防 范、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等主机运行监视、网络防3内毒软件及漏洞扫描等5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标准版和Linux 64 位企业 版16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企业版1同时软件及硬件环境的搭建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服务端运行环境应支持 Linux、Unix(Aix、Solaris、Hp-Unix等)等主 流操作系统;2、支持与主流数据库集成,如 Oralce ;3、应用服务器支持Weblogic、Webshpere等;4、系统支持2000个或

55、以上的并发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连续运行能力;5、具备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4.4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4.4.1 地理信息系统根据旅游散客综合平台的业务需求,需要搭建GIS系统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 可视化展现。如单独在业务系统上开发 GIS功能,不仅开发难度增加,并且在后 期数据更新,系统维护上存在较大难度。基于已建的成都市政务 GIS云公共服务 平台,搭建GIS系统可以省去大量开发工作,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本平台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成都市政务GIS云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整合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 在电子地图上对地理基础信息和旅游专题数据进行可视化 的展示和动态管理, 该系统在数据展现, 可视化分析上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