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意,栖居在语文教学之上泽国二中郑慧内容摘要:语文,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语文,应该诗意栖息或永驻在艺术的殿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伊甸园,让学生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通过语文充分展现出来,是我们的责任。关键词:诗意价值引领传承 心灵诉求唤醒 智慧之光引言荷尔德林说: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人就会欣喜地用神性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信奉后者。神
2、本是人的尺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 “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唐朝设科举取士,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自庙堂至市井,都以读诗懂诗为荣,诗,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应该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语文,应该诗意栖息或永驻的艺术殿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的创造,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语文,要时时奏响学生心中的诗的琴弦,寻找,欣赏其中万花筒般
3、的诗意的美,使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鲜明的想像创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在语文面前,每一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一、诗意的价值引领诗意栖居下的语文,其核心与灵魂必是“价值 ”。没有高尚价值引领的语文,最多是“聊胜于无 ”罢了。庄子巧论三剑一言兴天下,他说的“三剑 ”,正是一个价值问题。诗意语文,价值引领怎能缺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价值上出了问题,湮没了教学所内涵的 “人文价值”,或是偏离了语文所固有的“本体价值”,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南辕北辙”的悲哀:上行道树,在整体感知的时候老师启发学生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体会到了乱砍滥伐树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有的说 “人和自然
4、要和谐相处”;有的说“要保护古老的树木”; 有的说 “树有它的奉献精神”;有的说宥关部门应该负责多栽树” 显然,课堂气氛不错,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的是深刻的、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老师的教学。因此,诗意语文,首先应该追寻的是一种有效的价值引领。在语文的价值取向上,我们老师决不能放弃这个责任。课堂上,老师大多依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对学生的上述表达几乎统统予以肯定和褒奖,完全放弃了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价值引领的责任。而导致这样放弃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有的是自己本身对文本价值、课堂价值、教育价值的把握发生偏离和扭曲;有的是对价值虽然
5、心里有谱但是却引领乏术,弄巧成拙;有的是害怕引领不当反而落个“牵得过多”的罪名;有的是将多元感悟理解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陷入误区;有的担心否定了学生的理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凡此种种。语文课的价值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在对待根本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摇摆。不然,在“美好 ”也是昙花一现。二、诗意的传承诗意栖居下的语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让他们去寻觅徜徉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诗意语文,就是要让这种传承了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优秀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继续发扬。我们的诗歌教学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通过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我们在诗歌教
6、学中,可以尝试画面展示意境法和音频视频感受意境法等等,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等等,并且多多的给予鼓励。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创作诗歌的勇气,进而提升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要知道,会写诗的人肯定更会欣赏诗歌。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语文课的浮躁有泛滥的趋势。这多与缺乏文化积淀、文化底蕴与诚恳的探索精神有关。当前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改 ”字流行,喜欢发起向古人挑战:“改 ”是第一步,评”是第二步, 疑”是第三步目的,似乎就是要 热闹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求异,这一点固然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
7、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汲取一些怎样的东西?答案似乎就在嘴边,作起来,着实不容易。看到这么个例子: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先让学生改诗,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 ”字进行改动,结果学生改出了各不相同的60 多个字;改出来的字,老师还让学生向王安石挑战,跟“绿 ”字一争高低。争来争去,争出了一个“艳 ”字超过了大诗人;借着这股“东风 ”,老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挑起学生进一步质疑王安石的诗句。于是,有人质疑,难道长江的北岸就没有春风和春天了吗?有人质疑,王安石已经到了瓜州,为什么不去近在咫尺的家乡看看?有人质疑,王安石要明月照着他回家,是不是太危险了?看泊船瓜州,是千
8、古佳作,众所周知。“绿 ”字是王安石经过静心筛选的也众所周知。例子中的教师,先后用过“到 ”、 “过 ”、 “入 ”、 “满 ”等字,最终却锁定“绿 ”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再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质疑王安石不去看家乡、实在太危险,简直让人莫名其妙,这样一质疑,诗的美感和意境荡然无存。另外,诗意的讲解需要合理的安排。有的教师,用上一节课来分析一首20 字的诗歌,有必要吗?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读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即便是较长篇目的诗,也没有必要在词句技法上过分的纠缠。就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那样,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 ”, “把 我 剁成肉酱,
9、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 ”。为什么诗人会这样来嘲讽讲课的老师呢?那是因为诗往往是一气呵成,情至则诗成,而师长们非要“拆分搅拌组装”,这不是 “包饺子 ”是什么呢?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 ”,教师多用“细雨 ”“ 微风 ”去渗透滋润学生,也许比那种“分解灌输 ”要有用得多。三、诗意的心灵诉求诗意栖居下的语文,是尊重并且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心灵诉求的语文。就文本而言,它是作者的一种心灵诉求。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内心,作者有着太多复杂的情感,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所谓人所不欲,如何强施于人?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言,本质上也
10、是一种内在的诉求。文本做为一种召唤结构,在让学生分享作者有关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这勾起的种种经验,足以让学生产生一吐而后快的冲动。这正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心灵诉求。曹刿论战课堂教学片段: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生 1 : “肉食者 ”包括鲁庄公吗?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生 2:我认为包括。根据注解,“肉食者 ”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鲁庄公是一国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3:包括。肉食者鄙”,鲁庄公正是鄙”者从打仗时候的表现看师: “鄙 ”是什么意思? 班:鄙陋,目光短浅。师:那么,鲁庄公鄙
11、陋,目光短浅吗?(全班开始议论纷纷)师:有结果吗?要么这样,想想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生4:我会把我的大臣全找来,一起讨论 生 5:我会直接让曹刿来指挥!呵呵生 3:我不会让战争发生!(笑声)师:哦?说来听听!(教室里安静下来)生3:我会把国家里的贤能之人全找来,帮我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其它国家就不敢来了吗!这叫 战胜于朝廷”!(掌声)师:说的很好!那么,大家说的这些特点,鲁庄公身上找到吗?假如没有学生的发自内心的诉求,或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我们怎么可能分享到如此绝妙的主意和主意背后的种种自豪和愉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大小深浅的湖水,怎会激起一样的浪花?再这一点上,学生真正需要尊
12、重。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话语者,满足每个学生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这是诗意语文应有的追求。人说,语文是“艺术的空壳”,因此,它便要求尊重个体、高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有这么幅漫画:进学校前,长、方、扁、圆和多边,啥样子都有,出来就完全是一个形状。这是教育的悲哀,语文的悲哀。更是生命的悲哀!由此导致的对于自由精神的禁锢、对于独特个性的压抑、对于创新思维的摧残,却会影响人的一生。那么没有自由的精神,独特的个性,创新的思维,那还是有用之才吗?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因为,语文本身就是自由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合理的引
13、导下,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他们自己的语文世界必须得到尊重。四、诗意的唤醒诗意栖居下的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学生的精神生命,要经历一个由无知到觉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唤醒: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唤醒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鲜明的视象、真切的感触、优美的想象、飘逸的情怀、深藏的意味作不到这点,我们学的,始终只是语文的外壳而已。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因此,诗意语文的挥洒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
14、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绽放光彩做铺垫的过程在文本阅读中与作者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鸡汤 ”。这正是诗意语文课堂的绝妙之处。否则,我们的学生迟早会对语文,对语文课产生或多或少的“免疫力 ”。五、诗意的智慧之光诗意栖居下的语文,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需要智慧之光的照耀。知识,那是看见沙子就是沙子,欣赏石头就是石头;智慧,它看见的不仅仅是这粒沙子,更是这粒沙子背后的缠绵的故事,它欣赏的不仅仅是这块石头,更是蕴含在这块石头中的赤诚的灵魂。海伦。凯勒的第一课时已临近尾声,一切似乎完美。一个学生,漫不经心的说道:“我觉得海伦不残疾,
15、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全班哗然。好象”也许会哦”大家议论纷纷。怎么办?一会儿,语文老师语气和缓的说: “刚才的那位同学说得也许有点道理。没有残疾的海伦,可能会平静的度过一生。但她一定平凡吗?”从学生的神情举止中,老师明白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个说:压力和动力的正比关系!一个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说:海伦就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 一个说: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不只是身体上的残疾老师敏锐而巧妙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切的体验到的是精神的力量。诗意语文,太需要这样的智慧,而不是太多的“目标完成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达到实践语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护理带教方法规范化培训体系
- 果酸换肤后续护理
-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第二册期末检测试卷
- 管理学组织结构
- 脑血栓形成护理
- 遗传性肾炎的临床护理
- 幼儿园中班家访工作总结模版
- 高中化学人教版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 退化草地修复亲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暗挖格栅加工技术交底
- DB5106∕T 01-2019 农村彩钢棚管理指南
- 2023年安徽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211题及答案
- LBS支撑平台LBS-p中移动终端地图数据格式及数据策略研究的中期报告
- 2023年南昌市外国与学校小升初能力试题
- 护理基础纵横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健康医学院
- 2023年安全生产月电力安全生产培训PPT铸安全文化之魂守安全发展之基PPT课件(带内容)
- SQL必知必会(第5版)
- 湘版(2017秋)4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