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80%1, 且多发病于3个月内,也可发生在后期。肩痛的出现或存在阻碍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往人们多采用体位摆放、按摩、针灸等方法,症状虽有一定的好转,但效果不稳定且易复发。为更有效缓解偏瘫患者的肩痛,本次研究对84例脑卒中病后肩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2、#160;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84名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脑卒中为初次发作。存在不同程度肩痛。排除标准:因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病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肩痛患者,或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严重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    84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3479岁,平均(60.53±9.64)岁;病程在1月内的21例、13月的55例、3月以上的12

3、例;包括:脑出血43例、脑梗死41例;合并肩关节半脱位19例,肩手综合征15例;左侧肩痛40例,右侧肩痛44例。按病例号的奇偶数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09±12.22)岁,平均病程(33.52±5.43)d。包括:脑梗死26例、脑出血28例;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55±12.72)岁,平均病程(35.01±6.21)d,包括: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4、60;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及其他对症处理。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转移;观察组除了良肢位的摆放还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   1.3 评定方法    两组每位患者于第1次治疗前做1次各种评定。治疗4周后再做1次评定。各种评定均由同一医师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FM、FIM评分均采用配对t检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

5、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肩痛程度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见表1。    由表1可以可见,对照组治疗前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FM评分、FIM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2、1.68、0.89,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FM评分、FIM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5、10.

6、02、42.11,P均0.05)。    3讨论    目前,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肩痛的机理至今仍缺乏一致性的学说和解释。一般认为,脑卒中后肩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患侧肩部的处置不当;肌张力异常;肩关节半脱位;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丘脑综合征;臂丛损伤。脑卒中肩痛的许多原因相互叠加造成肩痛。   现在研究认为,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基础是良肢位摆放,正确转移和适当的悬吊。这不仅可以保持关节的正常位置,而且对关节有一个本体刺激,防止肩痛有重要的意义。坐位及立位时使用三角巾及吊带托起患肢,可防止肱骨头因上

7、肢重力下坠而脱离关节孟,从而减轻肩关节的负荷。减少肩痛发生。    本次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在良肢位摆放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主被动运动疗法可以抑制肩关节周围异常或不平衡的肌张力,降低了肩带肌的痉挛,起到稳定肩关节肌群,改善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有力的肌群又可以起到保护关节,预防损伤的作用。利用电脑中频治疗尤为突出的止痛效果及其促进静脉回流等特点,使患者肩部的环境得以改善,提高了患肩的疼痛阈,从而使患者能较好地接受肩部的功能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并逐渐获得对肩及上肢的一定控制能力。以超短波微热量治疗,使神经兴奋性抑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止痛、降

8、低肌张力的作用。当肩痛出现后,多数患者情绪更差,惧怕做患肢的主、被动运动。心理疗法对化解患者的恐惧,增强其信心,提高痛阈具有积极的意义。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治疗通过气囊由远端向近端序贯充气及排气,起到类似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加速组织水肿消退,使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清除,从而达到减轻患肢疼痛和肿胀的目的。本次研究病例表明在这些综合治疗协同作用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由于疼痛得以明显缓解,使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增加,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大大增强,日常生活能力独立性也随之增强。总之,脑卒中后肩痛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中应具体分析病情病情,做到既综合又协调地运用,最

9、大限度地缓解脑卒中后肩痛。【参考文献】  任芸, 顾旭东, 姚云海.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7):601-602.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一各类脑血管病诊断 要点S.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3 李丹枫, 王龙, 曹经山. DSA介导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28(10):699-702.4 高圣海, 倪朝民, 韩瑞.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3):215-217.5 范晓华. 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