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_第1页
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_第2页
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_第3页
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_第4页
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工程大实验30L发酵罐上黄原胶发酵实验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生命学院专 业: 生物工程年 级: 同组成员: 1. 材料和方法1.1菌株:HYJ1.2培养基1.2.1斜面培养基(100ml)葡萄糖 3.0;蛋白胨 0.5;酵母粉 0.3;氯化钠 0.5;琼脂 2.0;pH 7.0-7.3灭菌条件:115,20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24-48 h1.2.2种子培养基(100ml)葡萄糖 2.0;蛋白胨 0.5;酵母粉 0.1;牛肉膏 0.3 g;pH 7.0-7.3灭菌条件:115,20 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0-15 h1.2.3发酵培养基(100ml)葡萄

2、糖 3.0;蛋白胨 0.2;酵母粉 0.1;Na2HPO412H2O 0.252;KH2PO4 0.3;K2SO4 0.1;MgSO47H2O 0.1;pH 7.0-7.3灭菌条件:115,20 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62 h1.3. 培养条件1.3.1斜面培养1)配置400 ml的斜面培养基,分装试管,于115下灭菌20 min,之后摆斜面,冷却至室温后,将凝固后的斜面放于30培养箱过夜。2)转接斜面菌种,将转接好的斜面菌放于30培养箱培养24-48 h。1.3.2一级种子培养1)配置种子培养基:按照种子培养基配方配制3000 ml,分别分装到5000 ml和500 ml的

3、三角瓶中,装液量分别为100 ml/500 ml三角瓶(用于一级种子培养);1000 ml/5000 ml三角瓶(用于二级种子培养),于115下灭菌20 min。2)接种: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100 ml/50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每瓶2-3接种环,放在30摇床培养10-15 h,转速为200 rpm。1.3.3二级种子培养将培养好的一级种子接种到二级种子培养基中(1000 ml/500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v/v),放在30摇床培养6-8 h,转速为200 rpm。1.3.4发酵罐培养1)配置发酵培养基20 L,考虑到接入的种子液的体积(10%, 200

4、0 ml),所以培养基配置定容时为18 L。2)将培养好的二级种子接种到发酵罐中,接种量为10%(v/v),温度30,发酵罐初始搅拌转速约为100 rpm,通风量1.5-2.0 vvm,初始pH为7.0-7.3,中间过程不控制pH。1.4 检测方法1.4.1发酵液OD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进行适当稀释,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62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1.4.2葡萄糖含量取一定发酵液进行适当稀释,8000 rpm/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采用SBA检测。1.4.3发酵液粘度发酵过程中取大约100 ml发酵液,用Blankspoon粘度计(DV-E,VISCOMETER)测定其粘度。1.4.

5、4黄原胶产量测定发酵结束后取10 ml发酵液,用3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黄原胶, 8000 rpm/min 离心15 min,去上清,沉淀的黄原胶50通风箱内干燥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称重。1.4.5 pH值测定 用pH计测定发酵液的pH值。1.4.6菌体干重的测定取发酵液10 ml加入20 ml去离子水稀释,放置在80水浴锅中用1 mol/l NaOH调节pH10后,水浴15 min,然后再用1 mol/l HCl调节pH7.0,迅速12000 rpm离心20 min,去上清,留沉淀,于50通风箱内干燥至恒重(8-10 h)。1.4.7计划取样时间及待测参数:前24 h发酵过程中,每隔4 h取一次样

6、测定pH、发酵液OD、黄源胶产量、菌体干重,葡萄糖含量、发酵液粘度。2. 结果与讨论2.1实验图片其中A为斜面上菌的镜检图B为二级种子镜检图C为28.5h镜检图D为70h镜检图2.2 30L发酵罐上的发酵曲线a) 发酵曲线汇总b) 菌干重上图为菌干重数据以及拟合曲线(OD实际也是反映菌体浓度,因此在此不做讨论),可以看出实际的数据与拟合曲线拟合的并不是很好。而且我们由于接种量比较大,为15%的接种量,且经过二级种子的培养也没有延迟期,故最大生长速率应该在20h左右,但由于发酵液后期产胶过大,粘度过大,而我们分离菌的方法比较简单原始,故后期很难将菌从发酵液中分离下来,故后期所测的菌的干重实际是菌

7、和部分胶的重量,后期数据不准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c) 胶干重曲线其中A为原始数据作图,B为删掉0小时数据作图在0h我们取样时可能未等发酵液混匀后便取,因而测得的胶干重数据异常,可以看出A图数据拟合的并不是很好,在B图中我将0h胶干重设为0,可以看出拟合度大大提高。从数据来看,胶干重测量还是不错的,当然由于提取胶的方法比较简单,会有部分菌带到胶中,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可以看出在15小时左右时胶的产生速率最大,而到30小时左右时胶的产生速率有所下降并在逐渐降低,这与底物的消耗、溶氧的降低等因素有关。d) 残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测的数据与拟合直线拟合的较好,这证明实际的操作比较规范。从一开

8、始糖的消耗来看,消耗量较小,原因可能是菌种有延迟期;但从8h开始,糖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到30h左右残糖量已经到了一个较低的值,这证明在这段时间内菌体大量繁殖消耗了糖分。到发酵后期,发酵液中溶氧量和菌对糖的消耗量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此时菌体进入衰退期。e) 溶氧曲线在最初的4个小时内通风量变化不大,转速也较低的情况下氧变化比较小,因为此时菌体处于适应期,没有大量繁殖,消耗的氧气不多。在对数生长的初期,比耗氧速率达到最大值,但此时细胞浓度还很低,摄氧率并不高。随着细胞浓度的迅速增高,培养液的摄氧率也迅速增高,并在对数生长的后期达到峰值。于是表现为发酵液中溶氧迅速降低,最后低至负值。由于接种量为15

9、%,比一般接种量偏大,所以菌体生长及产生速度也偏快,因此在最初的10h内溶解氧就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之后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培养装置氧传递能力的限制,到对数生长阶段结束,溶氧已经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虽然细胞浓度可能还会有所增加,但溶解氧量也不会再升高。此后,由于本实验菌种产生的黄原胶分子量较大,粘度较大,因此即使再加大通风量提高转速,发酵液的溶氧量也不会再增加。f) 粘度曲线本次实验统一使用S4转子进行粘度的测量,可以看出前8个小时并未测出发酵液的粘度,但从测得的胶干重来看,此时应该会有一定的粘度,可能由于转子测量范围有限,因此并未测出一定的数值。可以看出在30h左右粘度开始迅

10、速增加,此时菌体数量已达到一个比较稳定数值,开始大量产生黄原胶,所以随着产胶量的不断增加,发酵液的粘度在不断变大。在后期随着营养物质消耗殆尽以及代谢产物不断增多,菌体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因此产胶能力也下降,所以虽然粘度仍不断增加,但其增长速率已经大大下降,最后会达到一个峰值。g) pH曲线从最上方汇总的发酵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液的pH有下降的趋势。在生产阶段,一般发酵液的pH趋于稳定,稳定在最适合产物生成的pH范围。2.2 菌体比生长速率2.3 产物比生成速率2.4 底物比消耗速率3、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系统学习了微生物发酵的全过程,包括发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如菌

11、种培养及种子的扩大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发酵动力学等。了解了发酵设备的种类及结构。学习实验室阶段发酵方法及如何进行工艺放大。由于我们组做这个实验总共做了两遍,因此对发酵罐已经比较了解。整体来说两次实验都比较顺利。但最后测量菌体干重时可能由于操作不规范(我认为是我们在调节pH时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应该加多少酸碱量,所以每个管加的量都不大一样)以及本次实验固有的误差的影响,菌干重的测量数据不够好。 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感觉我确确实实学到了很多,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中,我现在已经比较熟练的用Origin作图,这是我最大的收获。4、致谢附件:发酵实验原始数据黄原胶发酵实验数据记录表发酵时间(h)粘度

12、(cP)胶干重(g/l)葡萄糖(g/l)发酵OD620菌体干重g/l)温度溶氧(%)转速(rpm)通风量vvmpH003.66261.120.6635.240.81501.66.7403.0025.53.90.3634.720.02501.756.7804.1723.58.072.7834.637.23501.76.7128.75.831711.345.0635.111.53502.156.7161697.911411.886.9534.7-14.44002.26.5204868.6612118.2335.0-17.74002.36.5243608.961017.7810.8535.1-17.44002.06.529.59309.4782113.2435.4-17.64002.46.338.5270010.03716.6543.6735.6-17.34002.46.342.53570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