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挂钩优秀范本_第1页
增减挂钩优秀范本_第2页
增减挂钩优秀范本_第3页
增减挂钩优秀范本_第4页
增减挂钩优秀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1年XX市XX区XX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项目名称:2011年XX市XX区XX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申报单位: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项目负责人:XXX编制单位:XX土地整理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负责人:XX电话:XX通讯地址: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邮政编码:XX二一一年十一月 文 件 目 录序号文件名称1市、区政府请示文件2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3项目区现场踏勘报告4项目申报表5项目区实施规划、工作计划6项目区合村并建安置的说明7撤并居民点、安置区选址批准文件8区政府承诺证明9拆旧复垦协议书10拆迁安置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纪要11拆旧区建设用地合法权属证明材料12项目区图件资

2、料13项目区影像资料2011年XX市XX区XX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项目名称:2011年XX市XX区XX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申报单位: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项目负责人:XXX编制单位:XX土地整理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负责人:XX电话:XX通讯地址: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邮政编码:XX二一一年十一月目 录前 言11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及规划期限21.1规划目的21.2 规划任务31.3 规划依据31.4 规划期限52项目区概况52.1自然与资源条件52.2社会概况62.3土地利用和权属概况73项目分析83.1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83.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行性分析

3、83.3安置方案可行性分析103.4建新方案可行性分析104项目区规划方案104.1项目区规划目标和原则104.2项目区总体布局、规模、范围114.3拆旧区规划方案124.4安置区规划方案164.5建新区规划方案184.6项目实施时序194.7挂钩周转指标使用与归还194.8拆旧区复垦整理标准204.9拆旧区各项工程规划214.10拆迁安置补偿方案254.11土地权属调整方案265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75.1编制依据275.2费用计算标准285.3投资估算325.4资金筹措366实施规划保障措施36附表39前 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

4、,特别是近两年来,XX区经济建设正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方面是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另一方面要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合村并建”是XX市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逐步创造和谐人文社会生存环境,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而实施的一项新举措,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居民点的整理,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同时可以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合理调节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用地供需矛盾,将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5、有效地促进XX区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及规划期限1.1规划目的为推进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X政发200917号)精神,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XX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X国土资发2006111号)等要求编写本方案。1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很低,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严重影响了农村景观。

6、通过增减挂钩工作,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力度,盘活部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2缓解用地供需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XX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建设用地不断增多,仅靠城镇内部挖潜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难以满足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可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资源。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通过挂钩工作,促进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

7、规模和土地流转,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1.2 规划任务1贯彻落实XX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护、土地整治的任务。2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真正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3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我区当前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局面。4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和可行性,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产权研究,探索农村建设流转机制和制度。1.3 规划依据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8、(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土地复垦规定2. 政策依据(1)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2)XX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X国土资发2002170号)(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5)转发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X国土资发2008135号)(6)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7)XX市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 行业标准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2

9、)XX省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试行)(X财综2007128号)(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1011-1013-2000)(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4. 资料依据(1)XX区统计年鉴(2005-2010)(2)XX区土壤志(3)XX区水利志(4)XX区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2009-2010)(5)项目区土地权属材料1.4 规划期限计划2011年11月动工,2014年11月底竣工,工期3年。2项目区概况2.1自然与资源条件地形地貌项目区均属黄河冲积平原,总体地势平坦,坡度不大。拟规划整理的项目区旧址,地表基本平坦。水文地质项目区属于冲积平原孔

10、隙水文地质区,第四纪河流冲积物厚达300米左右。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细砂及中砂,相对隔水层为亚砂、亚粘土及粘土,粘土层中也有少部分裂隙水。由于沉积物为黄河冲积而成,在水平方向上呈条带状分布,延伸方向与历代黄河流向一致,垂直方向上含水层与隔水层相互迭加,呈透镜状相嵌。据150米的地质剖面分析,大部分地区含水层有35个,含水层累计厚度在520米不等。全市浅层地下水以降水入渗补给、蒸发消耗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非常滞缓。地下水位的升降,明显受降水、蒸发、灌溉等条件的影响。项目区邻近排灌主干沟渠,周围沟渠路网配套,引水容易,排水方便,基本无涝灾威胁,遇旱有灌溉之利。气候项目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11、,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冬季干燥,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12.6,0平均年积温为4450,全年平均气温10的天数为2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60小时,全年太阳辐射为124.5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200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平均降雨量556.2毫米;年平均绝对湿度12.0毫帕,相对湿度64%;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土壤该项目区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区内形成的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然灾害项目区降水一般都集中在78月份,干旱是项目区主要灾害性气候。即使降水集中期也时有伏旱发生,严重影响

12、作物生长。其次为干热风、冰雪、霜冻等。2.2社会概况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对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农民十分珍爱土地。将闲散居民点进行整理归并,把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农业用地,符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要求,更符合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本国策。符合政策,政府重视,农民群众拥护,为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2.3土地利用和权属概况项目区概况项目拆旧区由XX区XX镇XX村、XX村、XX村3个行政村组成,拟拆旧复垦面积为57.4604公顷,现状地类全部为建设用地,复垦后预计新增耕地55.7576公顷。具体分布为:拟复垦地块一:XX村地块,拆旧规模12.7435公顷,预计新

13、增耕地12.4428公顷。拟复垦地块二:XX村地块,拆旧规模5.5002公顷,预计新增耕地5.4126公顷。拟复垦地块三:XX村地块,拆旧规模39.216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37.9022公顷。土地利用特点1、拟规划整理土地全部为建设用地;2、拟规划整理村庄内地势基本平坦;3、拆旧区各片区均有废弃建筑物,表层土土质较硬,杂物较多。权属概况项目拆旧区共涉及3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各村集体所有。其权属情况具体如下:1XX村使用权面积131公顷,土地证号为X土集有(1995)字第075号,地号为06-1-9;2XX村使用权面积266.9公顷,土地证号为X土集有(2007)字第0208号

14、,地号为205-003;3XX村使用权面积1623.3亩,土地证号为X土集有(95)字第129号,地号为12-032。本次拟规划整理的村庄土地界限清楚明确,无权属纠纷。3项目分析3.1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项目规划期内实现整理建设用地57.4604公顷,村中少量的农户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水平较低,人均占地面积较大。项目区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5.7576公顷,新增耕地率97.04%,经过整理后项目区土地达到田成方,林成网,土壤无基石、砾石,无泥灰残渣,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于周边基本农田质量相当,潜力巨大。项目是对搬迁村庄旧址进行土地规划整理,虽然拆迁区情况复杂,但区内地势相对

15、平坦,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足。通过平整土地,因地制宜的改良土壤条件,培肥地力,完善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等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整理措施,完全可以将项目区复垦整理成优质耕地,高产、稳产粮田。3.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行性分析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最佳土地整理施工单位。建新区的耕地开垦费、有偿使用费及级差收入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区的整理工作,资金筹措有保障,区财政负责筹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拆旧区群众迁建愿望强烈,通过对拆旧区的复垦整理可新增耕地55.7576公顷,按XX区粮食平均水平1500元/亩计算,区域农业年增加经济效益125.45万元,加之林业和其他经营

16、收入,收入水平将更多,将会大幅度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水平。通过综合整理原拆旧区增加的高质量耕地,可使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挂钩试点工作的实施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还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新村生态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社会效益明显可见。同时提供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用于工业或商业项目建设,将有力促进XX区经济快速发展。规划方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制定合理,资金有保障,土地权属调整及安排周密,得到群众广泛拥护,方案切实可行。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充分征求各部门和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由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征得了农业、林业、环保、水利、电力、

17、交通等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实践证明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切实可行的,是符合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得到了90%以上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增减挂钩工作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旧村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解决当地耕地不足的问题,能极大地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项目的实施表示极大的支持。3.3安置方案可行性分析本次确定的安置方案,充分征求了村庄群众和相关部门意见,安置区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大大提高了群

18、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质量。规划建设的安置区为大型社区,配套设施齐全,符合社区建设的要求,有助于推进本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3.4建新方案可行性分析建新区安排在XX镇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使用,建新区确定经相关部门和专家充分论证,符合XX区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本区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4项目区规划方案4.1项目区规划目标和原则规划目标本项目规划的总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达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规

19、划原则根据规划目标,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本规划设计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符合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本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上,充分与建设、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规划相协调;2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挂钩区域和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加合理。3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政府决策。在充分听取区、乡镇两级政府及国土、水利、农业、财政、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广泛征求项目区农民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

20、愿,切实维护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产权人的合法权益。4规划先行,规模控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结合社区人口规模控制拆旧建新规模。5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账管理、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进行管理,挂钩周转指标只能在项目区内部周转。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居住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经济发展留足空间。最后富余指标安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得的土地级差收益返还农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对拆迁农户的补偿。4.2项目区总体布局、规模、范围项目区实施规划由拆旧区、安

21、置区和建新区共同组成。拆旧区涉及XX区XX村、XX村和XX村旧址。拆旧规模57.4604公顷,预计新增耕地55.7576公顷。项目计划安排三个安置区,安置区总面积33.2872公顷。其中安置区1安排在XX村,安置面积12.6059公顷,其中占用农村宅基地0.2389公顷,占用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6168公顷,占用农用地11.7502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4424公顷、农村道路0.2602公顷、沟渠0.2544公顷、设施农用地0.1740公顷、有林地0.3133公顷、果园0.3059公顷);安置区2安排在XX村,安置面积2.7679公顷,全部为耕地;安置区3安排在XX村、XX村和XX村土地

22、上,安置面积17.9134公顷,全部为农用地,其中耕地17.3180公顷、农村道路0.3185公顷、沟渠0.2769公顷。建新区面积控制在23.3261公顷,安排在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地范围内,符合XX区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本区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4.3拆旧区规划方案拆旧区概况拆旧区总规模57.4604公顷,涉及XX区XX镇XX村、XX村、XX村三个地块。拆迁村庄情况详见表1。XX村、XX村和XX村为XX镇自然村,村中少量的农户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水平很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为尽快将此土地复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经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对三村庄居民点

23、57.4604公顷土地进行复垦整理。表1 各片区拆旧情况表 单位:、户、公顷拆旧区名称待拆旧面积待拆旧户数XX村12.7435197XX村5.500286XX村39.2167680合 计57.4604963复垦区规划方案拆旧区总规模57.4604公顷。复垦区原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分为农村街道和胡同及宅基地,农村街道为土路路面,胡同和宅基地为原地面夯实,地形较平整,拆旧区土地破坏程度不大,设计将拆除的建筑垃圾及原硬化的路面清理后,将原来村庄地面下翻0.3米,该硬质土层和上述建筑垃圾就近填埋于村周边的坑塘,然后对整个复垦区深翻一遍,再用推土机找平,整个过程不需客土。在上述基础上,配套农田水

24、利、田间道路和林网等,将原建设用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道路通达、防护林网完备的优质农田,实现增加耕地55.7576公顷,新增耕地率97.04%。根据项目区实际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各片区规划布局如下:1XX村复垦规划该村庄规划面积12.7435公顷,规划后可形成耕地12.4428公顷,农村道路0.1535公顷,沟渠0.1472公顷。本村庄规划2个田块,规划农村道路1条,总长383.7m;规划沟渠1条,总长131.6 m;道路沟渠两侧植防护林带,共348株。2XX村复垦规划该村庄规划面积5.5002公顷,规划后可形成耕地5.4126公顷,农村道路0.0876公顷。本村庄规划2个田块,规划农

25、村道路1条,总长218.9m;道路两侧植防护林带,共148株。3XX村复垦规划该村庄规划面积39.2167公顷,规划后可形成耕地37.9022公顷,农村道路0.6137公顷,沟渠0.7008公顷。本村庄规划4个田块,规划农村道路2条,总长1565.6m;规划沟渠1条,总长403.8 m;道路沟渠两侧植防护林带,共1312株。上述待规划片区拐点坐标详见表2-表4。 表2 待规划区主要拐点坐标(XX村)界址点号拐点坐标界址点号拐点坐标Y(东)X(北)Y(东)X(北)J1J2J3J4J5J6J7J8J9J10J11J12表3 待规划区主要拐点坐标(XX村)界址点号拐点坐标界址点号拐点坐标Y(东)X(

26、北)Y(东)X(北)J1J2J3J4J5J6J7J8J9表4待规划区主要拐点坐标(XX村)界址点号拐点坐标界址点号拐点坐标Y(东)X(北)Y(东)X(北)J1J2J3J4J5J6J7J8J9J10J11J12J13J14J15J16J17J18J19J20J21J22拆旧复垦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根据本次复垦整理方案,复垦整理后各片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详见表5。表5 各片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情况对比表 面积单位:公顷所属乡镇所属村庄图幅号图斑号规划前规划后地类面积地类面积XX镇XX村J50 G 06403815农村居民点12.7435 耕地12.4428农村道路0.1535沟渠0.1472XX

27、镇XX村J50 G 0640387、12农村居民点5.5002耕地5.4126农村道路0.0876XX镇XX村J50 G 06403814农村居民点39.2167 耕地37.9022农村道路0.6137沟渠0.7008合计57.460457.46044.4安置区规划方案安置区的规划方案严格按照省、市居民楼的标准规划设计。居民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硬化、统一美化、统一亮化。线路统一由地下管道安装,自来水遍布全区居民家中,根据建设进度进行安置,结合安置情况完成复垦工作,实现挂钩目的。本项目涉及搬迁安置户数963户,安置人口3801人。其中XX村搬迁安置户数197户,安置人口911人;XX村搬迁

28、安置户数86户,安置人口390人;XX村搬迁安置户数680户,安置人口2500人。本着安置区交通方便,便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本项目计划安排三个安置区,安置区总面积33.2872公顷。其中安置区1安排在XX村土地上,安置面积12.6059公顷,其中占用农村宅基地0.2389公顷,占用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6168公顷,占用农用地11.7502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4424公顷、农村道路0.2602公顷、沟渠0.2544公顷、设施农用地0.1740公顷、有林地0.3133公顷、果园0.3059公顷)

29、;安置区2安排在XX村土地上,安置面积2.7679公顷,全部为耕地;安置区3安排在XX村、XX村和XX村土地上,安置面积17.9134公顷,全部为农用地,其中耕地17.3180公顷、农村道路0.3185公顷、沟渠0.2769公顷。安置区位置环境优越,交通方便,便于进行基础设施完善,便于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区符合乡镇体系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涉及基本农田。本次需要安置群众人口、户数及安置区面积详见表6,安置区占用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详见表7。表6 拆旧及安置人口、户数及面积统计表 面积单位:公顷拆旧区安置区乡镇村庄人口数户数面积名称人口数户数面积XX镇XX村91119712.

30、7435XX社区130128312.6059XX村390865.5002XX村250068039.2167XX社区250068020.6813总计380196357.4604总计380196333.2872表7 安置区占用前后土地利用情况对比表面积单位:公顷所属乡镇所属村庄图幅号图斑号占用前占用后地类面积地类面积XX镇XX村J50G0640384-012、6-021、11-031、13-205、15-122、14-203、17-012农村宅基地0.2389农村宅基地12.6059农村道路0.2602耕地10.4424沟渠0.2544设施农用地0.174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6168有林地0.

31、3133果园0.3059小计12.605912.6059XX村J50G06403829-012耕地2.7679农村宅基地2.7679小计2.76792.7679XX村J500640385-012耕地3.4736农村宅基地3.6929农村道路0.0923沟渠0.127XX村10-012耕地6.3508农村宅基地6.6346农村道路0.1339沟渠0.1499XX村29-012耕地7.4936农村宅基地7.5859农村道路0.0923小计17.913417.9134合计33.287233.28724.5建新区规划方案建新区面积23.3261公顷,安排在XX镇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使用,建新区确定经相关

32、部门和专家充分论证,符合XX区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利于本区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4.6项目实施时序安置工程实施时序2011年11月开始建设安置用房,2012年底前完成安置住房、公益事业用房及其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具备居住条件。2013年6月底前完成XX村、XX村、XX村的安置工作。拆旧、复垦整理工程实施时序2013年11月底前完成XX村、XX村、XX村的拆旧工作;2014年11月底前完成XX村、XX村、XX村复垦整理工作;按照“边搬迁、边拆旧、边复垦”的原则,至2014年11月底前完成全部拆旧及复垦整理工程。建新工程实施时序建新区建设项目计划在项目验收后实施。4.7挂钩周转指标使用与归还

33、建新方案使用的周转指标,必须在“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总原则指导下,坚持当年使用多少,当年归还多少,待拆旧方案实施完成,经自检、市级验收、省级验收后,把验收合格的耕地和农用地纳入储备库,并依法变更后再使用建新指标。本项目拆旧总规模57.4604公顷,净增耕地55.7576公顷。安置区规划占地33.2872公顷,其中占用农村宅基地0.2389公顷,占用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6168公顷,占用农用地32.431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0.5283公顷、农村道路0.5787公顷、沟渠0.5313公顷、设施农用地0.1740公顷、有林地0.3133公顷、果园0.3059公顷)。建新区

34、面积控制在23.3261公顷,挂钩指标计划于2014年11月底前全部归还完成。4.8拆旧区复垦整理标准项目区整理复垦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行业标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来执行。拆旧区设计标准是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田标准,使项目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耕地标准(1)自然沉实后地面坡度不超过3度,满足农田灌溉要求;(2)根据机械耕作和农田防护的要求,结合相邻农用地,将田块划分标准为长200600m,宽100400m

35、;(3)土壤PH值为7.58.5,含盐量不大于0.3%;(4)土壤中无基石、砾石,无泥灰残渣,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5)田间设置排水沟,满足农田排水要求。2灌溉标准(1)灌溉保证率75%,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以上;(2)采用GB5084-1992标准,其主要控制参数为PH值在5.58.5之间,含盐量2000mg/L,氟化物3mg/L。3排涝标准田间除涝设计为五年一遇2日暴雨2日排出。4道路标准路面宽4m,高出地面30,素土结构。4.9拆旧区各项工程规划土地平整工程1土地平整方案村庄规划土地平整主要有以下工作:建筑物拆除、填埋:拆除的建筑垃圾就近深埋,因村庄周围有坑塘(包括取土坑和自然坑

36、塘),故设计用汽车将拆除的建筑垃圾填埋于坑塘内,由此不仅村庄得以规划,而且坑塘也可以复垦为农用地,上层覆土,一举两得。地面表层杂质清除:建筑物拆除后,由于村庄地面较硬,且表层土中有大量硬质杂物,不适宜耕种,因此设计首先对项目区表层土进行机械疏松,然后采用汽车外运,清除厚度平均为0.3m,清除的垃圾用于填埋村庄周围坑塘。地表推平:村庄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对地面进行统一推平,设计采用推土机推平。土地翻耕:地面推平后,进行一次机械深耕。表土剥离、回填:对拟填埋的取土坑,首先进行0.5m表土剥离,待垃圾填埋完毕后再回填覆盖。2工程量计算(1)拆旧村庄复垦整理工程量测算项目拆旧村庄为XX村、XX村、XX村

37、,拆旧面积57.4604hm2,拆旧村庄工程规划任务量见表8。工程包括建筑物拆除及外运、地面杂质清理及外运、土地深翻、垃圾填埋区表土剥离与回填四个程序,工程量测算如下:建筑物拆除及外运工程量测算:项目区总拆旧户数为963户,总拆旧建筑面积207931 m2,根据项目区村庄建筑物情况,每平方建筑面积拆除量按0.5m3计,则估算建筑物拆除及外运工程量为207931×0.5=103965.5(m3)地面杂质清理及外运工程量测算:地面杂质清除量按村庄总面积平均清理0.3m深估算,则地表垃圾清除及外运工程量为57.4604×10000×0.3=172381.2(m3)地表平

38、整工程量测算:对清除垃圾后的村庄地面进行机械推平,推平土方量按每公顷3000m3估算,则总工程量为57.4604×3000=172381.2(m3)土地深翻工程量测算:土地深翻总面积57.4604hm2。垃圾填埋区表土剥离与回填工程量测算:村庄共清除垃圾总量为103965.5m3+172381.2m3=276346.7m3,填埋于村庄周围的取土坑,取土坑按平均深度2.5m计,则需进行表土剥离的面积为276346.7m3÷2.5m=110538.68m2,剥离深度0.5m,剥离土方量为110538.68m2×0.5m=55269.34m3。垃圾填埋区表土回填与剥离工

39、程量相同。按以上方式计算,各片区规划土地平整工程量详见表8。表8 拆旧区工程规划任务量表村庄名称工程内容XX村XX村XX村合计平整面积(hm2)12.74355.500239.216757.4604田块数量(块)2248新增耕地(hm2)12.44285.412637.902255.7576表9 各片区土地平整工程量汇总表项目区工程量拆旧地块名称XX村XX村XX村合计建筑物拆除、外运砌体拆除(m3)246751021569075.5103965.5拆除砌体外运(m3)246751021569075.5103965.5地表杂质土疏松及铲运表层土疏松(公顷)12.74355.500239.2167

40、57.4604表层土清运(m3)38230.516500.6117650.1172381.2地表推平推土机推土(m3)38230.516500.6117650.1172381.2土地耕翻机械耕翻(公顷)12.74355.500239.216757.4604表土剥离回填推土机推土(m3)12581.15343.1237345.1255269.34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内水利工程配套齐全,给水及时,排水畅通,做到旱涝保收,适宜农作物生长,保障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本次规划工程涉及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灌排合用沟渠,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设计排灌沟渠XX村为上口宽6.0m,底宽1.5m,深1.5m;XX村为上口

41、宽17.0 m,底宽5.0m,深3.0m。表10 农田水利工程量计算表村庄名称沟渠断面尺寸长度(m)工程量(m3)口宽(m)底宽(m)深(m)XX村61.51.5131.6740.25XX村1753403.813325.4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内按照方便田间作业、节约耕地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内及区外已有的道路,布设田间道路。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设计路面宽4米,素土结构,高出地面30cm压实。表11 田间道路工程量计算表项目片区名称道路长度(m)工程量(m2)XX村383.71534.8XX村219875.6XX村1565.66262.4合计2168.38672.8林网工程结合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和排灌

42、沟渠布置农田防护林网,规划株距为3m,树种为杨树。XX村复垦区面积较小且周边灌排设施齐备,不需规划排灌沟渠,借用项目区外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两侧规划植树共148株;XX村和XX村复垦区面积较大,规划了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道路和沟渠两侧规划植树1660株。详见表12。表12 拆旧区工程规划任务量表项目片区名称林木数量(株)XX村348XX村148XX村1312合计18084.10拆迁安置补偿方案1补偿原则(1)保证拆迁涉及村民合法权益的原则(2)拆迁安置补偿坚持依法补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3)地面附着物的调查登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2补偿标准涉及拆迁补偿参照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

43、、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日照等八市征地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批复(X价费发2006269号)标准,适当提高并根据所拆迁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3补偿方案涉及拆迁补偿参照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日照等八市征地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批复(X价费发2006269号)标准,适当提高并根据所拆迁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为确保拆迁补偿工作顺利实施,制定以下方案:(1)拆迁工作由被拆迁单位所在区、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协调实施。所涉及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依照本方案规定履行各自职责。(2)依法签订协议书,保障各方利益。(3)拆除房屋产权所有人合法的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给予拆迁补偿。补

44、偿方式可实行货币补偿,也可实行房屋产权调换。(4)拆迁范围内违章、违法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和未经批准的各种管线,一律不予补偿。拆迁范围内属涉及各种集体所有的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含土地使用权)拆除时不再补偿。(5)被拆迁人房屋的面积、结构、用途和土地使用权面积等以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件(土地使用权证)上记载的信息为准,由区人民政府根据村民房屋的质量情况按5-8万元/户给予补偿。(6)该工程资金主要为XX区财政筹资。4.11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本着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方

45、便生产生活的原则,重新调整项目区土地权属界线。1成立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由XX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在乡镇政府、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农业局和农经局的配合下,做好拆旧区、安置建新区土地权属关系和新增耕地的调整工作。2拆旧区内原有土地所有权证书、使用权证书经村民同意后统一收回,按程序公告予以作废。3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开展之前,由项目乡镇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核实集体所有土地及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状况。在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土地权利人权益及意愿签订权属调整方案,避免纠纷。4待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

46、土地权属调整结果,进行土地登记、重新核发土地证书。5拆旧区原有农村居民点经拆除复垦后新增加的耕地,产权归原有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经调整成片后,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种植专业户种植,所得收入用于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并用于补助当地农民生产、生活。6安置区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涉及占用他村土地的,由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根据拆迁户数比例分摊安置用地面积的原则,在其他农地上以等量的原则统一进行调整、互换,并要得到相关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同意和确认。5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编制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3新增建设用

47、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6XX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X财综200590号)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指南(暂行)的通知(财建2007861号)8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08)9XX市工程造价信息(2009第4期)及XX区现行物价情况1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1011-1013-2000)5.2费用计算标准项目估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组成。1工程施工费工程施工费指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

48、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组成。(1)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人工费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人工费中人工单价按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08)中规定计取,甲类工取27.30元/工日,乙类工取16.60元/工日。材料费材料费指用于工程项目上的消耗性材料费、装置性材料费和周转性材料费。在材料费定额的计算中,材料用量参照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08),材料价格依据当地物价局核准的材料价格。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指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机械磨损、维修和动力燃料费用等。在施工机械使

49、用费定额的计算中,台班和台班费分别依据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08)编制。(2)措施费措施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费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主要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率(本项目不涉及)和施工辅助费,其费率依据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008),临时设施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为基数,费率如表13。表13 临时设施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临时设施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费12石方工程直接工程费13砌体工程直接工程费14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费25农用井工程直接工程费26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费1

50、7安装工程人工费20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费率取1.0。施工辅助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其中安装工程费率取1.0,其它费率取0.7。(3)间接费间接费指施工单位为工程施工而进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工程类别不同,其取费基数和费率见表14。表14 不同工程类别间接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临时设施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费52石方工程直接费93砌体工程直接费74混凝土工程直接费65农用井工程直接费106安装工程人工费657其他工程直接费5(4)利润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赢利,费率取3.0,计算基数为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5)税金税金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和教育附加等。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52设备费设备费指购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中设计的设备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3其它费用其它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组成。(1)前期工作费前期工作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及项目勘测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