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1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2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3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门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壶”。1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2请你再写出三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 、_

2、。3“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_。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行为?_2.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3. 课外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

3、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汉朝人。 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大姓:大户。文不识:姓文,名不识。佣作:被雇佣劳作 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解释加点的字。以书映光而读之(_)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读到的故事_。4. 文言文阅读。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客记其食性所好:(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 于 鱼 肉 中 各 和 豆 腐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_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

5、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_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_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6、:_。6. 课内文段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两小儿辩日:_   日始出:_   日中时:_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人物观点理由第一个孩子日初出远,而日中

7、时近也 第二个孩子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

8、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   (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   (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   (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

9、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8.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注释)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顰(pín): 皱眉。里:乡里。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坚:紧紧地。挈(qiè): 带领。妻

10、子:妻子和儿女。去:离开。走:跑。之所以美:为什么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 _(2)坚闭门而不出 坚:  _(3)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_  走: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_(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_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

11、,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

12、: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0. 阅读与思考。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注释)轩冕:指车子。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喻朋友断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窃见管神色(_)尔非吾友也

13、(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_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11.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使弈秋诲二人弈  _(2)思援弓缴而射之 _(3)为是其智弗若与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的语气。A 反问 B

14、 疑问 C 否定   D 肯定4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1解释下列字义:好(_)饵(r)(_)是(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13.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葡萄树的心愿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

15、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生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然而

16、,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这样的奇迹。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

17、。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此时,我想:_。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取材于丁立梅的紫色葡萄慈父心)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痴望:_至高无上:_2“奇迹”在第自然段中指的是:_3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对父亲照顾葡萄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4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第自然段

18、的主要内容。_5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会想什么呢?请补充在文章的“_”上。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_7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葡萄树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美好的愿望。B.借葡萄树表达父亲希望女儿康复的美好愿望。C.葡萄树融入了父亲的心愿与女儿的感激。14.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