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_第1页
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_第2页
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_第3页
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_第4页
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在分析当前库存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VM I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种模式存在的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以及在改进模式下,生产商在生产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关键词VM I;改进;策略;JIT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0703-0081-03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mode of VM I,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s it.Under the improved mode,it discusses what ways should be tak

2、en by the manufacturers in production.Keywords:VM I;improvement;strategy;JIT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继资源合理利用和劳动效率提高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成为“第三利润源泉”的核心。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包括在企业生产和物流环节中各点存放的原材料、供给品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企业保有库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1改善客户服务。库存使产品和服务保持一定的可得率,能满足客户较高的要求。(2降低成本。虽然持有库存会产生一些成本,但也可以间接降低其他方面的运行

3、成本,两者相抵可能还有成本的节约。(3防止需求和订货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缺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企业需要保有一定量的库存。虽然库存对企业是重要和必要的,但如果库存保有量过多的话,它就会占用企业很多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还会带来管理费用,造成浪费。如何把库存水平控制在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和许多经济学家在库存管理方面追求的终极目标。2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针对库存存在的缺点,人们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VM I即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VM I(Vendor M 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这种库存管理模式打破了常规的库存管理方式,充分运

4、用供应链集成化的思想,将库存向供应链开放,适应了市场需求。VM 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管理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下游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动向,即供应商依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零售商的库存,代替零售商下订单或持续补货,从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VM I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和成本,而且可以高质量地满足用户服务,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VM I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How to Improve VMI Mode冯林林,倪卫红,陈晶FENG Ling-ling,NI Wei-hong,CHEN Jing(

5、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210009,China图1VMI模式动;-冯林林,等:对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改进的探讨和研究供应链管理81-物流技术2007年第26卷第3期(总第174期3基于VMI模式的改进模型企业的库存按存贮物品的形式可划分为原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是生产商从供应商处购进的用于参与生产过程的相关物品,是生产商赚取利润的媒介。成品库存是生产商可以直接向下游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赚取

6、利润的产品。3.1对目前VMI模式的分析基于以上对库存的划分,在假设市场价格波动很小的情况下,因为原材料只是利润产生的媒介,而成品才是利润的直接源泉。因此,能否把原材料库存尽量减少直至实现原材料的零库存呢?由图1可知,在实行VM I的条件下,下游生产商把监视库存变化、何时进行补货等相关的任务交给了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部门来完成。但是生产商为了防范市场不稳定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原材料库存,只是让出了对自己原材料库存管理的部分权限。这时原材料库存依然存在,但是库存数量更加合理。在图1中,供应商库存,即供应商的成品库存,与下游的生产商的原料库存是同一回事,既然是这样,那么两者的库存能否进行合并呢?3.2对目

7、前VMI模式改进的可行性分析在对现有的VM I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VM I模式存在一些缺点。实施VM I的初衷是减少库存,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它逐步暴露出一些新的缺点,其主要表现是整体库存没有实现最小化,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些缺点导致了新的冗余库存的产生。从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来看,供应商的库存和生产的原材料库存是对同一种物品的二次存贮,造成了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和无意义的消耗。同时这种消耗也提高了生产商的生产成本。由于这个缺点的存在,它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业务流程的复杂化,信息流通的不顺畅。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原有的VM I的基础上,对其作出适当的修改得出了新的

8、模型SVM I(Senior Vendor M anaged Inventory,其模式如图2所示。在SVM I中连接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库存由两个变成了一个,即是图2中的共有库存,但是库存的控制权依然延续着VM I中的规则,即上游的生产商拥有对共有库存的控制权。所不同的就是下游生产商完全放弃对生产原料库存的管理,一切交由供应商来管理。在SVM I中供应商库存面对的补货对象不再是生产商的原材料库存了,而是生产商的生产线。由于补货对象发生变化,所以在SVM I中,供应商监控的对象也由原材料库存变为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和原材料剩余量。通过对这两个量的监控,供应商决定何时给下游生产商的生产线补货以及补货的数

9、量。由于补货对象的改变,补货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产线上不可能存在大量的空间来堆放原材料,所以补货主要采取的是少量多次地进行。对生产线的补货由生产线的最小安全存货量来触发,当生产线的原材料达到最小安全量时就进行补货。最小安全量的确定是由供应商运输原材料到达生产商生产线花费的时间来决定的。改进后的SVM I相对于VM I主要有以下优点:(1改进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每个生产单位都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供应商和生产商。对其上游单位来说是生产商,对其下游的生产单位来说就是供应商。所以从理论上来说,SVM I模型适合于社会上每一个生产单位。SVM I中由于把

10、原材料的供应和管理责任完全交给了供应商实现了部分的零库存,生产商的库存管理部门对原材料库存的监管任务完全交给了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部门。这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商的部分库存管理部门职责弱化乃至消失。在SVM I中对业务流程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部门, VM I中库存管理部门的原材料库存的管理单位可以基本上撤销,把富余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转移到对产成品库存的监督上来。同时由于在SVM I中,供应商进行库存操作需要密切注意下游生产商的生产动态,如何更加快捷有效地收集处理从下游生产商那里得到的信息是进行业务流程改造的重点。如图2所示,在SVM I模型中,在经过对业务流程改造后,成立了一个新的成品管理部门,这个

11、部门主要有三个任务:管理好产成品库存;监督下游生产线上原材料的数量,及时补货;获取生产商的生产信息并将其传递给生产计划部门,以便适时适量地生产。经过业务流程改造后的新部门由于得到更好的支持,效率会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由于SVM I模型的广泛适用性,因此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2优化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实现了对生产商原材料库存的零化。众所周知,库存产生的成本占据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何减少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是库存管理的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在库存管理上SVM I模型为实现零库存迈出了关键一步。SVM I对库存的优化主要是在减少原材料库存的基础上实现的。从实物流动的角度来看

12、,鉴于在VM I中供应商的库存和生产商的原材料库存的同质性,所以在SVM I模型中将两者进图2SVMI模式供应链管理82-行了合并使它们合二为一,成为一个起到两种作用的库存,即既是供应商的成品库存又是生产商的原料库存。SVM I这种库存模式是在VM I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在VM I中供应商主要是监督下游生产商的库存,并在合适的时候向生产商的库存进行补货。在SVM I模式中,只拥有一个共有库存。供应商的产成品直接进入这个库存等待提供给下游生产商,下游生产商也直接从这个库存中提取生产原料输送到生产线上保证生产。即一个库存同时面对两条不同的生产线(供应商的生产线和生产商的生产线,并且由于库存的控制权

13、完全掌握在供应商手中,所以对下游的生产商来说SVM I模式实现了生产原料的零库存,减少了生产成本。优化了产成品库存。在供应链中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呈树形结构,所以在VM I模型中一个供应商需要为许多下游供应商的仓库进行补货,由于在VM I中供应商并不充分了解生产商的需求,所以在VM I模式下供应商必须在自己的产成品库存中保存着大量的成品,以预备随时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集中到来的补货要求。这种大量保有的库存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内都很难发挥它存在的本来目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SVM I模型中由于新的库存模式即共有库存的控制权完全归供应商管理,而且供应商也能实时地掌握生产商的生产状态,这两个条件使供应商

14、可以对自己掌握的共有库存进行优化。彻底降低成品的库存对生产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信息的收集使用更加广泛,传递更加快捷。SVM I与VM I在信息利用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在生产商和供应商间传递的信息有很大不同。在VM I中供应商主要收集的信息是生产商的库存中还有多少货物是否达到安全库存线,并以此来进行补货操作。供应商要获取的主要就是生产商原材料的库存量信息对其他的并不关心。而在SVM I中供应商要关注的是生产线的整体运行信息和生产商的生产计划,以此来制定补货计划。在SVM I中由于供应商获取到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信息,因此它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对自己的产量作出预先的估计并安排好生产,真正做到

15、以订单来安排生产,既不多生产也不会产生供货不足的现象。(4强化了售后服务,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力。在VM I模式中供应商代替生产商监控库存,并进行补货,它的这种行为也可以看成是供货商为生产商提供的某种售后服务。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厂家的产品品质的差别基本上不是很大,所以这些厂家间产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的竞争。SVM I在VM I的基础上把这种售后服务的层次拉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上。SVIM模式比起VM I模式更加能够替生产商优化库存,减少很大的一部分开支,这对生产商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服务。所以如果采用SVM I模式的话可以争取成为更多生产商的原材料供应商,扩大市场份

16、额。4实施SVMI的必要条件实施SVM I的目标是追求一种合理化的库存,在SVM I中供应商掌握的共有库存是最小化的,而且供应商直接向生产线补货。由于生产线上存储材料的量是比较小的,所以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供应商的补货频率必然会较高。共有库存是为了防止突发的意外情况的,所以这部分的库存必须得到保证。同时由于供应商拥有生产商的生产信息,所以供应商只需要根据实时得到的生产线信息安排生产原材料即可。正是由于采用了JIT的生产方式,供应商才能保证依据需求的量进行合理的生产,并进行补货。所以要实施SVM I就必须保证生产企业能够做到JIT,只有在生产企业具备JIT的前提下才能保证SVM I的正常运转。5

17、实施SVMI可能遇到的困难虽然SVM I存在上述优点,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以下的困难。5.1对企业的信息化要求较高在SVM I中一切都是以效率为原则,能否顺利地实行SVM I要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效率是否足够的高效。要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上达到高效,必然会要求一定的投入,而且这方面的投资还不会小,这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考验。5.2要求企业的运输配送及时因为生产商只在生产线上有原材料存量,生产能否正常地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是否能够及时补充原材料。这一关键又集中在供应商的运输系统是否准时有效。实现运输系统严格的时间管理并解决突发事件是一大难题。5.3对企业间的关系要求比较紧密SVM I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它把发生业务关系的企业连接成了一个实体,形成了一个虚拟企业。这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商就是这个虚拟企业的不同部门,他们是一个完整的集体。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他们的共同目标。然而一个集体能否成功,要看这个集体是否有凝聚力即是否能有密切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