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欣

2、赏德国的风光图片。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播放德国风光片。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哥延根城市图片) 这是德国的一所城市哥廷根,著名的哥延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这所大学已孕育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季先生一起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风景民俗!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

3、疑问吗?(读题质疑) 二、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并想一想:课文几次来到德国?(2次) 教师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去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后回国,时隔35年,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文,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一二自然段,探究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

4、一段共几句话?句与句之间什么关系? 2、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3、出示句子: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华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自由谈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4、自己种花与德国人对比,体会独特。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家养花为了什么? 教师补充资料并小结:我们养花给自己看。德国人不但把花养在窗外而且还把窗帘做成半截的呢?很显然,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5、季先生

5、对此感到吃惊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6、面对季先生的吃惊,女房东却认为  “正是这样”指的什么?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从中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房东?朗读指导 :读出季先生的吃惊与女房东的和蔼、无私。 四、 探究“美丽的景色”。 1、教师过渡: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花儿真的是给行人看的吗?街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跟随季先生的脚步走出房屋,到街上去看一看吧!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将相应的句子画下来。 自由朗读写景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

6、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相机指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板书) 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语? 想一想,这两个词语都是来形容花,作者用词是不是重复了? 出示花的图片对比。学生比一比,那幅图片可以用“花团锦簇”形容?那幅图片可以用“姹紫嫣红”形容? 教师小结:各种颜色的花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侧重花的颜色) 娇艳的花一朵挨一朵,互相簇拥,靠在一起,挤在一起,这就叫花团锦簇(侧重花的形态)看,作者用词

7、多么准确啊!现在把词带入句子,谁拿来读一读? 3、理解“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睱”怎么解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美丽的景色?(播放文件)沐浴在这花海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上好心情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人读展示齐读。 五、 探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过渡:这美丽的花海是谁创造的呢?(引出句子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耐人寻味”什么意思?“颇”? 2、“这种境界”指 

8、;3、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过渡引导:这种境界只表现在种花上吗?这种境界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咱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发现了吗?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带上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六、 学习第四段。 1、四五十年后,季先生故地重游,主人问及季先生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季先生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变化。) 变化是有的,几十年来德国会有哪些变化?2、“美丽”指什么? 3、教师小结:是啊,不管多长时间,这种美丽都不会改变。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已深深扎根在德国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民族的传统美德! 七、 教师引读,回归文本 1、几十年过去了,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我们发现:生接读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2、此情此景深深的打了季先生,他由衷的赞叹,生接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有谁不被这景色感动呢?让我们共同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