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兔髓核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磊,吴小涛,董寅生,王运涛,邱匀峰,张福勇,鲍军平 【摘要】  目的:探讨兔髓核细胞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其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获取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分为平面培养组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两组,利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髓核细胞型胶原的表达,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培养液中

2、髓核细胞合成的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经过两周的培养,两组髓核细胞均能够增殖;与平面培养组相比,三维培养组细胞增殖率、型胶原表达量、GAG合成量均增高(均P0.01)。结论:髓核细胞能够与PLGA支架很好地黏附并增殖;PLGA支架三维培养较平面培养能促进髓核细胞增殖,提高型胶原和GAG的合成量,可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获取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组织工程; PLGA支架; 三维培养;兔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IDDD)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

3、残率的骨科疾病。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细胞的退变,远期效果不佳。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为IDDD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学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逆转椎间盘细胞水平的病理改变,进而修复和重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的退变在椎间盘退变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如何获得足量的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髓核细胞是椎间盘组织工程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国外学者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对髓核细胞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利用组织工程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复合生物材料PLGA支架三维培养髓核细胞,国内外报道尚少。本实验通过探讨兔髓核细胞平面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对其增殖及基质合

4、成的影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获取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0只,体重(500±30)g,雌雄不拘。   1.2  主要仪器、材料和试剂   CO2孵箱(德国Heraeus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德国Zeiss公司),扫描电镜(日立H- 7650型),PLGA 支架(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胰蛋白酶、型胶原酶(美国Gibco公司),D- Hank液(德

5、国Biochrom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DMEM/F12培养基、抗坏血酸、二甲亚砜(DMSO)、MTT、阿利新兰试剂、多聚赖氨酸(PLL)(美国Sigma公司),型胶原免疫组化一抗(武汉博士德公司),多孔培养板(美国Corning公司)。   1.3  实验方法   将接近90%融合的原代髓核细胞弃去培养液,加入少量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见细胞回缩、间隙增大时吸去消化液,加入适量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反应,用吸管轻轻吹打瓶壁细胞,使之脱落形成细胞悬液。1 000 r·min-1离心5 min,弃上清,

6、培养液漂洗2次后,用生长培养液DMEM/F12混悬细胞,计数制成1×106 ml-1细胞悬液。   将制成的髓核细胞悬液分为平面培养组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两组培养。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x-±s表示,输入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原代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48 h 后

7、开始贴壁,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呈岛状生长,胞浆内含有少量空泡,贴壁后伸出伪足。原代培养的细胞爬片行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主要着色部位是胞浆,细胞基质和细胞核不着色。原代髓核细胞大约15 d左右达到90融合。传至第1代后分为平面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平面培养的髓核细胞保持原代多角形或梭形的细胞形态(图1A),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倒置显微镜下显示髓核细胞转为圆形或类圆形,48 h后开始黏附在支架边缘,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和支架表面结合更加紧密,由原位向周围增殖、爬行,并逐渐向支架网孔中长入,细胞间接触增多,支架孔隙结构存在,支架暴露面逐渐减小。培养1周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PLGA支架呈

8、网状结构,在支架的网状孔眼中可见圆形或类圆形髓核细胞黏附,呈单个或者多个细胞簇样生长(图1B)。   2.2  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结果   如表1所示,各组OD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间接反映了各组细胞数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培养各时段,除分组培养后的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在第5、9、14天均高于平面培养组,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1  两组髓核细胞增殖结果(OD值)比较 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   6   0.293 6±0.002

9、 6   0.424 6±0.003 21)   0.585 8±0.004 41)   0.763 2±0.006 51)   1)与平面培养组比较,P0.01            2.3  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两组细胞型胶原表达结果   两组细胞支架复合物切片HE染色,可见两组髓核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基质均有大量胶原组织,但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

10、细胞基质胶原组织较平面培养组细胞基质胶原组织要致密很多,着色更加明显(图2A、B,见封三)。免疫组化显示两组细胞基质型胶原均呈棕褐色的阳性反应,胞浆几乎不着色(图3A、B,见封三)。经图像分析软件测得每张切片视野内棕黄色的平均灰度值,再取每块支架的3张切片的灰度平均值,作为每块支架髓核细胞型胶原表达的间接数值,结果,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型胶原表达高于平面培养组,统计学差异非常显着(P0.01)。见表2。表2  两组髓核细胞型胶原合成定量分析和培养液中GAG含量   2.4  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培养液中髓核细胞合成的GAG含量结果  

11、 见表2。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培养液中髓核细胞合成的GAG含量明显高于平面培养组(P0.01)。   3  讨   论   以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IDDD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常出现复发;而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伴有许多并发症。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针对退变的原因,通过人工干预,早期阻止或逆转椎间盘细胞水平的退变,恢复其生物学功能,即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近几年来,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成为骨科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为IDDD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12、种子细胞的选择、接种培养种子细胞的生物载体支架材料以及相关生长因子三方面。   种子细胞的选择是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核心所在,由于髓核细胞的退变在椎间盘退变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选择髓核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着手研究是比较适宜的。如何获得足量的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髓核细胞,国外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4,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结论提示了髓核细胞体外平面培养增殖缓慢,三维培养可以促进其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其形态学亦发生变化。   对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的选择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理想的支架材料应该为种子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和代谢微环境,利于细胞黏

13、附生长、营养成分渗入、进行气体交换和排除代谢产物,并使细胞按预制形态的三维支架生长5。这就要求支架材料在具有三维立体结构、高孔隙率、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等特性的同时,更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这样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并为细胞在其表面生长增殖、分泌基质提供良好的微环境6。   本实验选用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的PLA/PGA复合生物材料PLGA支架作为髓核细胞三维培养的支架。PLGA从20世纪早期就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无免疫反应,安全性好,在体内的最终降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并随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聚集,现

14、已被成熟应用于骨科的可吸收螺钉等体内可降解埋植材料。此外,PLGA还具有下列优点:(1)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机体内保持自身形状并能抵抗适度的外力作用;(2)易于塑形;(3)可与其它生物活性分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TGF- )复合、控释,从而对种子细胞的生长进行调控。PLGA支架的孔径还可以依据不同细胞的生长要求进行调节,Bucholz7认为支架的孔径必须大于100 m,否则组织仅能侵入植入物的表面且组织内不易得到充分的养料,另一方面,过大(600 m)的孔径也会影响材料强度和细胞的黏附。根据国外文献要求,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的PLGA支架具有良好孔隙结构,呈可

15、切割的圆柱状,支架孔隙尺寸为400600 m,孔隙率大于90%,分布均匀,相互连通,采用冰粒子作为致孔剂,以冷冻干燥过程代替传统粒子滤出法的致孔剂滤出过程,既保留传统的粒子滤出法能够调节孔隙大小的特点,又保留了冷冻干燥技术无致孔剂残留的优点8,保证了髓核细胞生长的安全性。   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也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领域,其中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是基础。细胞必须与材料发生适当的黏附,才能进行迁移、增殖和分化。有机高分子材料缺乏细胞识别的信号,细胞亲和性差。本实验用PLL作为细胞信号识别分子包被PLGA,促进髓核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实验结果表明:髓核细胞48 h后就开始

16、黏附在支架边缘,并逐渐向支架网孔中长入,1周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支架网状孔眼中有髓核细胞黏附,转变并保持其立体生长圆形或类圆形的形态,并呈单个或者多个细胞簇样生长,证实PLL包被实现了PLGA支架表面生物化,使支架表面形成一个能与髓核细胞相适应的过渡层。   IDDD都是以髓核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型胶原量进行性下降为共同表现,因而,获得足量的具备正常基质合成功能的髓核细胞是该病生物学治疗的主要目标。我们在观察到髓核细胞在PLGA支架上较平面培养能更快增殖的同时,也观测了支架对髓核细胞基质型胶原和GAG合成的影响。Gruber等9研究发现平面培养时

17、髓核细胞基质几乎无型胶原表达,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只有三维培养中才能检测出基质中有型胶原,而蛋白多糖合成不受培养方式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与Gruber等的结果是一致的。在髓核细胞原代培养时,行细胞爬片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着色部位是胞浆,细胞基质和细胞核不着色。我们将平面培养组髓核细胞于第10天时接种于PLGA支架,继续培养至第14天,以利于型胶原从胞浆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便于与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标本统一切片分析,结果显示转为三维培养后,细胞外基质有型胶原分泌,但量比三维培养组少许多。蛋白多糖是由核心蛋白和GAG通过共价键联结而成的,因此,检测培养液中GAG的含量,可以代表髓核细胞蛋白

18、多糖的合成量。我们用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培养液中髓核细胞合成的GAG含量,结果显示三维培养组远高于平面培养组。   我们的研究表明,与平面培养相比,PLGA支架三维培养能够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并能提高型胶原和GAG的合成量,这一结果可能与三维支架立体环境能容纳高密度的细胞黏附,使得髓核细胞间能够有机会更密切地接触,更容易增加细胞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细胞间信号传递,从而通过某种机制相互作用有关。三维培养体系为维系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各种生长因子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良好地固守在细胞附近,而不像单层培养时,细胞外基质易于流失到培养液中,因此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增殖分化及代

19、谢的调节作用,可以在三维支架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国外利用新型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三维培养的报道也很多10,可以保持培养液的动态循环,促进支架孔隙间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产物排出,保证细胞在长时间培养时的可持续性增殖,这也是我们将来研究需要改进之处。总之,我们的研究证明了PLGA支架三维培养髓核细胞可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获取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组织工程学将种子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或者将种子细胞直接注入病变椎间盘11,是我们后续的研究方向。当然,要实现将椎间盘组织工程学应用到实际临床治疗,打破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恶性循环,完成椎间盘的生物学修复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  1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