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_第1页
浅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_第2页
浅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  CT 并发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ransthoraciccore needle biopsy,TNB)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刨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但由于患者术中难免产生恐惧、紧张情绪,从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可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2。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CT引导下TNB的50例资料较全面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160;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476岁。经美国GE公司SYSCT99-OCO型Lightspeed16CT扫描仪检查均为肺周围型肿块状病灶,多发病灶5 例。42 例行增强检查。肿块大小为0.76.7 cm,平均2.7 cm,其中直径3 cm者32例,3 cm者18 例。病灶与胸壁的平均距离为5 cm,最远距胸壁9 cm。肿块部位:右肺上叶10 例,右肺下叶16 例,中叶4 例,左上肺7 例,左下肺13 例。高血压者8 例在血压控制正常下行TNB,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3、1.2  方法  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孔庆杰,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4月,30(2)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径3 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2.5 mm。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

4、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02.0) cm×0.1 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理,所有患者24 h后复查正侧位胸片。   2  结果   本组50 例共穿刺56 次,其中3 例因第一次所获取的

5、组织较少,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了提高病理组织学的诊断准确率在同一结节做了2 次穿刺,5 例多发病例中,3 例分别在2个结节各做了1次穿刺,其余均一次穿刺即得到了足够组织标本。病变刺中率100%。术后并发气胸3 例,均为闭合性气胸。其中2 例给与保守治疗,吸氧,并嘱患者卧床休息,3 d后症状好转;1 例为中等量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和负压抽气处理,57 d内症状好转。肺出血2 例,血痰3 例使用止血药保守治疗好转。病理结果:肺腺癌26 例,鳞癌12 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 例,转移癌4 例,结核3 例,炎症2 例。   3  讨论与护理3.1  CT引导下T

6、NB对周围型肺部肿块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CT引导下TNB作为胸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随着CT设备的发展,病理学技术的提高及穿刺针的改进,其病理诊断定性准确率大幅提高。它对肺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病变位于肺周围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达到的病灶,有其独到的价值3。本组50 例穿刺时通过CT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精确地确定进针点、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等组织结构,提高穿刺的精确度和安全系数。CT引导下TNB综合了以往X线透视的动态优势和CT横断显示,从而达到精确的穿刺定位,

7、大幅度提高了穿刺率和明确诊断率,本组均为100。是目前肺内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3.2  CT引导下TNB术中护理  CT引导下TNB在临床应用以来,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随着TNB技术的开展,本组50例护理上特别加强了穿刺前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与患者谈话并签字后,开始实行健康教育方案4,5:穿刺前要先和患者讲述穿刺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争取患者的良好配合;了解病变部位,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因为穿刺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

8、气时进行,且小病灶如果患者不能良好配合将可能导致穿刺失败,所以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是保证穿刺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要求患者在平静呼吸数次后屏气5 秒,反复训练,对咳嗽较剧的患者服用镇咳药物,待咳嗽好转再行穿刺;穿刺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平静的浅呼吸,不要咳嗽,不用力憋气和打喷嚏,嘱患者在医师安排好体位后,尽量保持不动,并注意经常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穿刺结束后拔针时,嘱患者暂停呼吸数秒,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5 min后再离开穿刺室回病房。3.3  CT引导下TNB常见并发症及救治护理  常见并发症有气胸、肺出血、咯血、血胸、支气管胸膜瘘、血管内空气栓塞、肿瘤种植

9、等,处置不当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本组50 例中,气胸3 例,肺出血2 例,咯血3 例。在穿刺进针时由于患者配合不好,不能及时屏气,或者由于老年人肺组织弹性功能差,术中、术后剧烈咳嗽,以及术后剧烈活动都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病灶远离胸膜或局部胸膜增厚、粘连以及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率较高。对于行CT引导下TNB患者,特别注意在术后24 h内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的变化,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少活动,均匀呼吸;若患者不得不咳嗽时让其做深呼吸,必要时给予止咳药,以减少诱发因素;经常巡视患者,随时了解患者自觉症状,询问有无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注意听诊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发现异常及

10、时通知医师进行检查。本组中气胸3 例,均为闭合性气胸,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与病例的选择、技术的提高和护理上的健康指导都有一定的关系。2 例给与保守治疗,吸氧3 L/min,3 d后症状好转。1 例为中等量气胸,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管进行胸腔穿刺并留置,接一次性调压水封瓶,接电动气胸箱,持续负压抽气,压力保持在-6 cmH2O至-14 cmH2O,同时吸氧,3 L/min,35 d症状好转,停止抽气,夹管观察12 d,经X线胸片检查,确认好转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参考文献】  1 张雪梅,丁仕义,牟玮,等.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1):38-39.2 黄振国,张雪哲,王武,等.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因素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7):582-584.3 李安敏,杨西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