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复习题_第1页
电路原理复习题_第2页
电路原理复习题_第3页
电路原理复习题_第4页
电路原理复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原理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共10小题,总共30分)1题2图所示电路的I和U分别为I =A; U=V。A.-2; 3B.2; -3C. 1; 3D. 2; 32.图示电路中a b端的等效电阻Rab为oA.100B. 50C.150D. 2003电路如图所示,其中I =AoA. 6B. 1C. 2D. 44电路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如题1图所示,已知U<0, I>0,则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为A. 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 a至bB. 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 b至a题2图C. b点为高电位,电流由 a至b D. b点为高电位

2、,电流由 b至aI a :bU题1图5.如图所示,u、i的参考方向 ,则ui的乘积表示 功率。A.关联,吸收B.关联,发出C.非关联,吸收D.非关联,发出答()i i| A .U题1图编辑版word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A. -2AB. -1AI的数值应该为C. 1A D. 2A)题2图3.如图所示直流电路中电流I等于A.I Us UiR2B.C.us u1u1I S 11 D. IR2R1UsR2UiRi)电路如图所示,A. -6A其中1 =B. -5AC. 6A)8.A.8 A, 2.5B. 4 A, 5AoD. 5A0C. 8 A, 5D. 4 A, 2.5答()+10V9.图P m

3、ax=A. 96电路中,Rl可变,Rl获得最大功率条件为o1W B. 24.5WC. 94.5WRl= ,此时D. 22.5W答()应是03VAR)A. uL(t) LdiL(t)-1C. UL(t)(dtt1( )dB. iL(t)D. iL(t)1 duL(t)LdtduL(t)dt11.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A. 0.5 sB. 1 sC.1.5 sD. 4/3 s12.已知 u(t) 10cos(100t 600) V, 流的有效值及电压超前电流的相位为A. 10 V, 2A, -20C. 10 V, <2 A, -2013.题图11所示一段支路由R、L、 的阻抗Z为 。答()i(

4、t) 2cos(100t 400) A,则电压、电B. 5v12V, 2 A, 20D. 5v2 V, &A, 20答()C三个元件组成,由图可知,支路两端A.-jB. 1C. 1+jD. 1-j答()题10图14、已知i 572cos(628t 600) A ,则其有效值 I=,频率f = ,初相位A. 5A, 100Hz, -600 B. 10A, 50Hz, 600C. 7.07A, 100Hz, 300D. 5A , 100Hz,-60015 .图示电路中,结点个,支路 个,独立结点 个,独立回路 个。A. 5, 9, 4, 5B. 5, 9, 4, 6 C. 6, 10, 4

5、, 6 D. 6, 10, 4, 5题6图题7图16 .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 0.5 sB. 1.5 sC. 1 sD. 4/3 s17 .已知 u(t) 10cos(100t 600) V, i(t) 5sin(200t 400) A,则 u 对于 i 的相 位差为。A.-10°B. 10°C.-20°D.不能确定18 . 一个交流RC串联电路,已知Ur=3V ,Uc=4V ,则总电压等于 V。A. 3.5 B. 1 C. 5 D. 719如图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元件,可求转移阻抗U/Is=_1) R1+R1R3/R2,2) R1R3/R23)

6、R1+R2+R34)R1+R1R2/R320图示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 u(t)=2cost V,则电压uc等于()1) 2cos(t 90 )VS2) 4cos(t 90 )V3) 2 cos(t 90 )V+,+4) 4 cos(t 90 )V“逐丁21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已知电流有效值Ir=3A,Il=1A。求Ic等于()1) 1A ,2) 2 A , 3) 3 A , 4) 5 A。%。尸5月 cos/A22.如图1.1所示电路,Rl增大时,电压A、/、父B、增大C、is$ R2 j RL10V V图1.123、图1.2所示电路中,电流源是 一U 减小D、不确定2a1a 3图1.2A、发出

7、功率12W B、吸收功率12W10WC、发出功率10 D、吸收功率24,图示电品&中电流i等于()编辑版word1)1A 2) -1 A 3) 2A 4) 12 A25,图示电品&中电流I等于()1) 2A2) -2 A3) 6 A4) -6 A 26,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 U等于()1) 0V2) -6V3) 6V4) -12V 27,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1) 11 Q2) -1 Q3)-5。4) 7Q28、图1.3电路中,b点对地的电压Ub应为A. 20 V;B. 10 V;C. -25 V;D. -30 V,u29、图1.4正弦交流电路中A. 2sin t 4

8、5 AC. 2sin( t 45 )A10sin( t 45 ) V,则电流 iL 为B. 2cos( t 45 )AD.2sin( g1-450) Aa3图1.3图1.430.已知某电路的(复)阻抗Z 10 60有功功率等于,则当外施电压为5030 V时,其A、250W B、25030 WC、250 60D、0 W31、若RLC串联电路的角频率为0时,RLC串联电路呈电阻性,则在角频率> 0时电路呈现A.纯电阻性B.电感性32.图1.9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sA 3 B 4.5 C 6 D 1.540C.电容性不能确定的性质D.O图5、33图1. 5电路中,已知L、C上电压有效值分别为

9、100V和180V,则电压表的读数为A、 20 VVoB、60 VC、80 VD、 180VV-U 100 0编辑版word编辑版word图1.6图1.534、图1.6所示电路中,电容的作用是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RL串联电容C后,则电流表读数 ,电路的总有功功率 。A、变大,不变B、变小,不变 C、变大,变大D、变小,变小1.9图 1.1035.电路图 1.10 中的 IX = Ao A 1 B 2.4 C 1.4 D 5.0得分阅卷人.二、判断对错(注请在每小题前内用",”表示对, 用"X”表示错;每题1分,共10分)1 .如图所示电路中,若U U 0°V,则I

10、 5 0°A。X2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X 3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X4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X5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X6 .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 u=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解:要理解线性电路与线性元件的不同。7 .*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V8 .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9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

11、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 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 电源(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10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X11.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X 12正弦电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则电感越大,而电容则越小。X13 .已知:复阻抗Z= (10+j10)Q它的复导纳Y= (0.1+j0.1)S。 X14 .当R1、R2与R3并联时等效电阻为:.RR3 XW + r2 + r315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

12、将只有流入节点 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X 电流必越小。X16 .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X解:串联是通过同一电流,用 P I2R。176 .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丘U2解:并联是承受同一电压,用 P 。R.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而与所取路径无关。V18.替代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19欧姆定律可表示成u = iR,也可表示成u= iR,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4.理想电压源不能与任何理想电流源等效。,20 .叠加定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13、。X21 .如果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也一定为零。X在一阶电路中,时间常数越大,则过渡过程越长。2.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V22 .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只有一个,即一阶电路中的各电压、电流的时间常数是相同的V .23.欧姆定律可表示成U=RI,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V24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X 25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2 U 2. 解:负载增加就是功率增加,P UI I R 。R26 .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

14、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27 .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X28 .根据P = UI ,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而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X29.如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一RR2VRi + Q - 2解:RiU 2UR UR2RR2U 2URR2ReqR1R2R2R2 230.当 R1 、R 2与R3并联时等效电阻为:R1R2R3R1 + R2 + R3X31.两只额定电压为110V的电灯泡串联起来总可以接到220V的电压源上使用。X阻。

15、V.6. 一个不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线性电.7. 一个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或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VEIbaR5Uab IbaR5 Ua UbX“.4解:Iab2 459 9 1A4 5.8.已知图示电路中A、B两点电位相等,则A B支路中必然电流为零。 解:根据KVL有:IIBAR5X.9.图示电路中,既然AB两点电位相等,即UAB =0,必有1AB =04Q9AIab4Q B 5Q.10.理想电压源不能与任何理想电流源等效利用节点K CL方程求解某一支路电流时,若改变接在同一节点所有其它

16、已知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将使求得的结果有符号的差别。.2.列写K V L方程时,每次一定要包含一条新支路才能保证方程的独立性。.3.若电路有n个节点,按不同节点列写的n 1个K C L方程必然相互独立。.4.如图所示电路中,节点A的方程为:(1/R i +1/R2+1/ R3) U=I s+Us/RXVVX解:关键点:先等效,后列方程。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 B:节点A的方程应为:11()Ua IsR2R3.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Us R3 ,有Ua解:I S1 + U S2 / R2= v1/ R3 + 1/ r2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 B:.6.如图所示电路,节点方程为:(G+G2+G3"

17、- GUs = Is;解: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 B:(G1 G2)U1 Is G1USX1.替代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2.叠加定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路。如小信号法解非线性电路就X是用叠加定理。.3.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s=2V时,I=1 A,则当U s=4V时,I = 2 A。 X .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含有 电阻和 独立源s=2V时,I =1 A,则当U s=4V时,I = 2A。V.5.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也不适用V于线性电路的功率计算。.6.测得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1V,若A、B端接一个1 的电阻,则流过电阻

18、的电流为1 Ao.7.若二端网络N与某电流源相联时端电压为6 V,可以用6 V电压源代替。X.8.若两个有源二端网络与某外电路相联时,其输出电压均为U,输出电流均为I,则两个有源二端网络具有相同的戴维南等效电路。X .9.戴维南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但是负载支路可以是非线性的。,.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可变,则当R=2时,1 电阻可获得最大功率。X11工作在匹配状态下的负载可获得最大功率,显然这时电路的效率最高。X.12.若电源不是理想的,则负载电阻越小时,电流越大,输出功率必越大。XX1 .如果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也一定为零。_1 _ 2解:WCCU 222 .如果一个电容元

19、件两端的电压为零,则电容无储能。,5. 一个电感与一个直流电流源接通,电流是跃变的。,解:直流电流源的定义是:不管外电路如何变化,该元件输出的电流为恒定值。8 .若电容电压uc(0-) = 0,则接通时电容相当于短路。在t=8时,若电路中电容电流ic = 0,则电容相当于开路。,9 .换路定则仅用来确定电容的起始电压uc(0+)及电感的起始电流iL(0+),其他电量的起始值应根据uc(0+)或iL (0+)按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确定。,10 .在一阶电路中,时间常数越大,则过渡过程越长。,11 .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只有一个,即一阶电路中的各电压、电流的时间常数是相同1.如图所示电路中,若U

20、X2.正弦电压(或电流)与其相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I M 表示取虚部)_ ?u 、,2Usin( t 60o) IM 、,2Uej60°ej t IM .2U ej tV5.正弦电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则电感越大,而电容则越小。X解:。电感和电容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感抗和容抗才与频率有关。7 .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电感电流比电压超前兀/2rad,电容电流比电压滞后N2rad。V解:画向量图可得。8 .若电路的电压为u Um sin( t 30o)V,电流为ii I m sin( t 45o)A则i滞后u的相位角为75°。V解:W=Wu-里=300- (-450) =750。

21、9 .若电路的电流 i Im sin( t 30o) A ,电压 u U m sin( t 60o), 则该电路是电感性。,解:W= Wu-Wi=60°-300=300,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的相位。10 .如图所示电路中,若电压表的读数U 2>U1则Zx 必为容性。,解:元件上的分电压大于元件组合的总电压。11 .已知:复阻抗Z= (10+j10) Q,它的复导纳Y= (0.1+j0.1)S。 X 解:Y=1/Z=1/(10+j10)= (0.05-j0.05) S12 .当 Z =(4+j4) 上加电压 u= 20 sin( d+135 ° )V 时,电流i解:Ii1

22、3.在频率20SjjA 2-2sin( t 45o)A20/ 2 13504i2 4502.5、2sin( t2.5 900 A,900)A。f1时,对R、L串联电路求出的阻抗与在频率Xf2时求出的阻抗相同。X解:Z R j 2 fL ,阻抗与频率有关。16.R、L串联电路中,元件两端的电压分别为3V和4V,则电路总电压为5V。V解:画向量图,URL "R u: =5V。17.R、L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均为4 A,则电路总电流I = I R +IL = 8A。X解:画向量图,7IR I' 4&。19.在正弦电流电路中,两元件串联后的总电压必大于分电压I SR23 ,

23、R32 ,1A,受控压源18.两个无源元件串联在正弦电流电路中,若总电压小于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值,则其中必有一个为电感性元件,另一个为电容性元件。,.两元件并联后的总电流必用网孔分析法列写网孔电流方程1、如图所示,求电压Uab (10分)编辑i. n u5住CD2、求图中的输入电阻。(12分)得分阅卷人R R1四、(15分)图示正弦电路,R150 ,R2 300L=0.1H,C=2.5 %Fus=500,2sin(1O) V,求:1 .电流瞬时值i(t)及其有效值I ;2 .电容电压瞬时值uc。3 .RLC组成的两端网络的P、Q、S八、得分评卷人所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电流Ic(8分)10 口jl

24、Od加二jlO tl如题10图所示线性无源二端网络 N,已知U 10 60 V, I 5 15 A,(1)求两端网络的阻抗 Z和导纳Y。(2)求该二端网络吸收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 Q、视在功率S、复功率S、功率因5. (10 分)图示电路中,is=10,2 cos(1000t) A,R 5 , j L11,j j5 。求:(1)分别求两个支路并联后的总阻抗和总导纳;C2R、R2两电阻支路的电流11和12(方向均向下)j5 , R25(2)分别求10?一一如图,I 2 10A, U S 尸V ,求电流I和电压Us,并回出电路的相量图。2(12 分)得分阅卷人五、(10分)图示动态电路,R1 1000,R2 R3 R42000 , C 5 F, Us 20V。开关 s闭合前电路已达稳态,t 。时,S闭合。求S闭合后电容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