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生态工程测试卷_第1页
内环境、生态工程测试卷_第2页
内环境、生态工程测试卷_第3页
内环境、生态工程测试卷_第4页
内环境、生态工程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环境、调节、生态工程练习一单选题:20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能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C下丘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D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正在进行10000m速滑的运动员,其生理状态是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体温高于正常值21.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22.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

2、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23.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开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D变化不定24.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25.下图在一条离体

3、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B、C、D、27.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28. 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很快排出体内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形成

4、Na2CO3排出体外29.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A1层 B2层 C3层 D4层30.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31. 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32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

5、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B.yzz C.zyz D.zxy33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3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3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36在

6、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血浆 组织液 淋巴C血浆 组织液 淋巴 D血浆 组织液 淋巴3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38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哈欠”,其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39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

7、激素增加 摄水量增加 减少尿的排出 ( ) A. B. C. 或 D. 或 40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A高投入 B高污染 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D高产出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 废物资源化 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 B C

8、 D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 A山甸 B草原 C荒漠 D湖泊5.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

9、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 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

10、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13稻鸭萍共作是一

11、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4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A人工制造表土 B特殊隔离 C土壤侵蚀控制 D植被恢复15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

12、生产基地 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6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温度失调CO2含量增高02含量减少生物群落不全 A B C D1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A B C D18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

13、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19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多选题:20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可以通过单纯造林、减水、减沙等工程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

14、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2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作用,实现了水质净化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D.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有利于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功能22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 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右图所示, 对该系统叙述正确的有 A该系统中, 人的因素非常关键, 其中生产者是葡萄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C该系统内蘑菇、甲烷菌等为分解者

15、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23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三、非选择题41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4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

16、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图中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 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的什么细胞器?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其原因是 。2

17、4.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 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途经,主要缺点是_和_。(2) 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和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3)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 (4) 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和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25.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

18、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 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原理。(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4)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5)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 。(6)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

19、治害虫? (7)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 。(8)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水蒸气等。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9)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28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去年是暖冬,今年4月无锡气温在

20、20度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一,已知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

21、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水样编号A组(原始水样)0.20.30.311010776.5B组(添加N)11.522.52019181718C组(添加P)899.510119.57.57.57D组(无添加)0.2O20.3l109776.5 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和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20B 21-25 ABCDC 26-30 ACCCD 31-35 DDDBC 36-40 BACCD15: DCACD 610: BCDBC 1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