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1)_第1页
心理学试题-(1)_第2页
心理学试题-(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C实践的根底上形成和开展起来的。A 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 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

2、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 1789 B、 1879C、 1798D、 189710、 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 D罗杰斯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D人本主义16、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17、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D。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18、 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C。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3、19、 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B。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20、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C丨。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拟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24、 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4、A、艾森克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7、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28、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开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29、 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B。A I个月B 2个月C 3个月D 4个月30、 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D和检验假设。A.推理想象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 D.提

5、出假设35、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36、 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 D奥斯本37、 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3。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38、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9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40、 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41、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 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2、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 、强化和惩罚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丨。A、注意力B、动机 C 情感 D、意志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7、 C丨。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 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到达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 的作用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 程是A丨。A、归因B印象C、自我认知D态度48、 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拟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 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

8、内在原因是 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B。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4、 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正确动机水平是C。A、越强越好 B中等强度 C弱动机D较强动机55、 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B。A、活泼好动 B正直勤奋 C精力充分D、沉默寡言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B丨。A、脑的机能 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开展的D来

9、自客观现实58、 A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59、 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C。 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 C注意分配好 D注意稳定性好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 D。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 C增加保持时间 D扩大记忆容量9、 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拟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1、“入芝兰之室,

10、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B 现象。A、比照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1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根本环节D。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39、研究者有方案、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 方法。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B 。9、在测验时,如果一个 11岁的儿童通过11岁组的全部工程,还通过 12岁组 的两个工程和13岁组的一个工程,他的智龄是 A丨。A 11岁6个月B、11岁8个月C 1岁10个月D、12岁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响。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11、能力、气质和知觉。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单独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答:错。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答:错。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

12、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9. 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答:错。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那么就会很 快消失。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答:错。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12、记忆材料的中间局部容易遗忘, 是因为它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答:正确。4、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15、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

13、的。答: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 是超现实的。16、 无意注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答:对。1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答:错。虽然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但它能使人及时获得外界的信息,保持人对外部环境的警觉。它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并不是没有意义的。18、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答:错。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方案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

14、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 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19、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 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 而后者那么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2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答:对。22、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答:对。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

15、缺乏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24、焦虑水平低,学习效果好;焦虑水平高,学习效果差。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拟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景而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导致最高的学习效率。27、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 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2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稳定性是不可以改变的。答:错。“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 性。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影响。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 诞生。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1心理的实质 P2 :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响。2知觉的一般特征 P5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3动机冲突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