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_第1页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_第2页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_第3页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_第4页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一、填空题1、证明DNA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 、 三个经典实验。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 ;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 又称。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 ,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 不规则小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 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 DNA®复序列,并称之为 。5、质粒通常以 的超螺旋双链DN6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 型、型和 型。6、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 、和。7、在 转导中,噬菌

2、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 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 和 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 遗传。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 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 进行的,而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抱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二、选择题1、最小的遗传单位是( )o(1)染色体(2)基因(3)密码子(4)核甘酸2、细菌直接摄取外界游离的DNAt段发生变异称为()(1)转导(2)转化(3)接合(4)转换3、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

3、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 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1) RNAff列(2) DNAff列(3)调控序列(4)操纵子序列4、琼脂糖胶电泳是根据()和电泳呈现的带型将染色体 DNAW质粒分开。(1)数量(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3)凝胶用量 (4)线型结构5、由于个别碱基的置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突变称为()(1)染色体突变 (2)基因突变(3)自发突变 (4)人工诱导突变6、插入顺序和转座子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携带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该酶是转移位置,即转座所必需的;另一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两端都有()。(1)反向

4、末端重复序列(2)不同源序列(3)同源序列(4)不重复序列7、Mu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其基因组上除含有为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还有为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 )。(1)噬菌体(2)插入顺序(3)转座子(4)转座因子8、F '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 F因子,F ' XF的杂交与F ' X不同的是 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并且不需要整合就可以表达, 实际上是形成一种部分二倍分二倍体,此时的受体细胞也就变成了()。(1) F+(2) F'(3) F(4) F9、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

5、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 偶尔识别宿主DNA勺(),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1)裂解机制(2)包装机制(3)识别机制(4)侵入机制10、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1)重组频率(2)融合频率(3)突变频率(4)调控频率三、是非题1、Avery和他的合作者 C.M.Macleod和M.J.McCarty为了弄清楚Griffith 实验 中的转化因子的实质,他们分别用降解 DNA RNA或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度的 S型细胞抽提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成分,然后分别与无毒的R型细胞混合,观察转化现象的发

6、生。结果发现,只有DN徽酶解而遭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 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2、大肠杆菌及其他原核生物编码rRNA的基因rrn多拷贝及结构基因的单拷贝, 也反映了它们基因组经济而有效的结构。3、大多数酵母菌株含有一种称之为 1m的质粒,它们是封闭环状的双链 DNA 分子,周长约6kb,以高拷贝数存在于酵母细胞中,每个单倍体基因组含60100 个拷贝,约占酵细胞总DNA勺30%4、酵母的DNAt是与4种主要的组蛋白(H2A H2B H3和H4)结合构成染色的 14bp核小体核心DNA染色体DNAk有着丝粒和端粒,也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 没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5、质粒作为细胞中的

7、主要遗传因子,携带有在所有生长条件下所必需的基因。6、 Tn 比 IS 分子大,与IS 的主要差别是T n 携带有授予宿主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主要是抗生素和某些毒物抗性基因。7、线粒体基因组可编码一些为线粒体呼吸链所需要的蛋白质,大多数的线粒体蛋白质是由线粒体基因编码的。8、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 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需采用划线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9、基因型和表型是遗传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基因型是指可观察或可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表型是指贮存在遗传物质中的信息,也就是它的DNA«基顺序o 10、自然感受态

8、除了对线型染色体 DN砌子的摄取质粒DNAF口噬菌体DNA后者 又称为转化。四、名词解释基因组 遗传丰余转座因子 同义突变结构类似物 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遗传转化 诱变育种 原生质融合五、简答题1、请概述质粒、转座因子异同点。2、什么是准性生殖?简述其过程3、根据突变的光复活修复作用、原理,你认为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什么?4、Hfr XF和F + xL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它们是否都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呢?5、简述DNA Shuffling 技术六、论述题1、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 Prion )的理解和看法。2、DNA®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表型的改

9、变?尽你所能说出理由。3、细菌接合作用机制?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区别?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转化噬菌体繁殖病毒重建2、单倍体二倍体3、DNA分子拟核4、高度重复遗传丰余 5 、共价闭合状CCC OC L 6 、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7 、 普遍性 局限性 8 、 转移 重组 9 、 细胞质遗传 10 、准性生殖准性生殖二、选择题1、 (2) 2 、 (2) 3、 (2) 4 、 (2) 5、 (2) 6、 ( 1) 7、 (4) 8、 (2) 9、 (2) 10、( 3)三、是非题1、 + 2、 + 3、 - 4 、 - 5、 - 6 、 +

10、7、 - 8、 - 9、 - 10、 -四、名词解释1、 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2、基因组中许多较高同源性的 DNA1复序列3、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 DNAJ列。4、 指某个碱基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变化的突变5、 一些和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维生素等代谢物产物结构类似的物质6、 噬菌体可以携带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转导7、 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8、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吩子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9、 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突变频率,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或特定的筛子)获得所需要的高产

11、优质菌株。10、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包括种间、中内及属间)融合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五、简答题1、质粒和转座因子都是一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另外两类遗传因子。前者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 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 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后者是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亦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2、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准性生殖的过程包括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以及体细胞交换和单元化。3、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避光,以防光复活修复作用。一般在红光下操作,在黑暗中培养。在紫外线照射时,盛菌液的培养皿应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边照射边搅拌使

12、细胞能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4、Hfr X”中,由于Hfr菌株的染色体在向 F的转移过程中,整合在染色体上的 F 因子除先导区外, 绝大部分处于转移染色体的末端, 由于转移过程中常被中断,因此F因子不易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所以 Hfr XL得到的接合子仍然是F , 无性菌毛的产生;F+XF一得到的接合子有性菌毛产生,能被 M13噬菌体感染,因 为M13的侵染途径是性菌毛。5、将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的一组同源基因,用DNAR酸酶I进行消化产生随机小片段,由这些随机小片段组成一个文库,使之互为引物和模板,进行PCFT增, 当一个基因拷贝片段作为另一个基因拷贝的引物时, 引起模板转换, 重组因而发 生,导入

13、体内后,选择正突变做新一轮的体外重组,一般通过2-3 次循环,可获得产物大幅度提高的重组突变体。六、问答题1、阮病毒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传染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然是有基因编码的一种正常蛋白质(PrP)的良种异构体PrPC(存在正常组织中)和PrPsC (存在病变组织中),其氨基酸和线性排列顺序相同但是 三维构象不同,因此,由PrPsC 引起的疾病又称之为构象病。2、不一定,如下列情况: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发生了基因内另一位点或是另一基因的抑制突变(一般指tRNA基因的突变)使突变得到校正;即使是错义突变, 但是是否改变表型还看置换的氨基酸是否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各种修复机制可清除DNA勺各种损伤,使其表型不发生改变。3、指供体菌(“雄性” )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 “雌性” )直接接触,通过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F+ (雄性)菌株是指细胞内存在游离的F质粒,细胞表面有性菌毛的菌株。L雌性菌株是指细胞中没有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毛的菌株,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