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_第1页
精选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_第2页
精选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_第3页
精选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_第4页
精选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及倒虹吸管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二、技术指标 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涵洞类别跨径或管径(m)涵顶填土高度(m)管节长度(m)斜度(°)钢筋混凝土圆管涵0.75、1.0、1.25、1.50、2.000.520.01.49、1.990、15

2、、30、45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1.0、1.25、1.500.91.49、1.990 2.车辆荷载:公路I级。三、主要材料部位主 要 材 料预制涵管C30砼涵管座C20砼涵管基础C20砼帽石、缘石 C20砼翼墙墙身、基础C20砼铺底、锥坡、隔水墙M7.5砂浆砌MU40片块石表列石料为最低强度等级砂、石料的质量要求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四、设计要点1. 计算假定,由于本通用图圆管涵采用有基础形式,基础形式固定支承,中心角127o。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固定支承,中心角120o圆管涵内力计算系数为0.231,且忽略管壁环向压力N及径向剪力Q,仅考虑管壁上的

3、弯距M。(1)管节自重荷载 q1=1t (2)填土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 q2=2h (3)填土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 q3=2Htg2(45 o -/2) (4)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 q4=G/ab (5)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 q5=(G/ab)×tg2(45 o -/2) 式中:1-管节的材料容重(KN/m3),2-土的容重(KN/m3),2=21 KN/m3 H-管节上的填土高度(m) t-管壁厚度(m) -土的内摩擦角(度) 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m) G-车轮或履带荷载轴重(KN) a,b-车轮或履带荷载压力分布长度(m) 圆管涵内力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荷载类型Mma

4、x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0.369q1r2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0.231q2r2填土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0.231q3r2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0.231q4r2车辆荷载产生的水平压力-0.231q5r22.管节内力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法向力和剪力的影响,且按不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3.斜管节未另行作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4. 正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5m及2.0m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的各种涵洞长度。5.斜管节中轴线长度:孔径0.75、1.00、1.25米为1.50米,孔径1.50、2.00米为2.0米。 6. 管节基础:(1)C20砼基础厚度,应根据地基土壤

5、类别、状态、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受荷载后变形大小,涵位是否经常浸水以及洞顶填土高度、垫层材料种类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用。(2)地基分类及相应的基础厚度值:类:紧密的碎、卵石类土(卵石、砾石),完整的岩层,采用无基础形式;类:一般密实的碎、卵石类土,硬塑坚硬粘土,中等密实的中砂、粗砂、破碎岩层等,采用无基础形式;类:中等密实的饱和粉砂、细砂土,软塑硬塑粘土、亚粘土、较密实的人工填土、风化岩层等,基础厚度取50cm;类:松散的饱和粉砂、细砂土,流塑软塑粘土、亚粘土、一般密实的人工填土等,基础厚度取50cm。(3)对于裂隙粘土地区,应根据涵位地基膨胀潜势大小,采用预湿换土、石灰(水泥)稳定等工程处治措

6、施减弱和完全消除膨胀潜势后,基础厚度取100cm。(4)对于软基、中等以上膨胀土地基等变形较大的地段,应作特殊设计。基础厚度可取100cm。五、施工要求1.预制管节建议采用悬辊法旋转成型工艺,工厂集中预制或向水泥制管厂订制。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2.0m的正管节及1.5m的正管节及斜管节(按斜交角15°、30°、45°划分)两种, 正管节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以适应各种涵洞长度,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例如:正d150,斜d150,30°等字样。斜管节也可在现场浇筑。 2.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才能脱模、堆放和运输。脱模应在管壁上注明

7、适用的填土高度。 3.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斜交管涵由两端各一斜管节和若干个正管节组成。为避免放样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接近完成时浇筑。 4.软基上的涵洞沉降较大,施工时应按涵身中部预测最大沉降值按抛物线设置予拱度。 5.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须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对称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6%,范围见“涵洞台背回填示意图”。6.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 当洞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六、其它圆管涵试验按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T 16752-1997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11836-89三点试验法。测量学模拟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A 180° B 0° C 90° D 270° 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A 5 m B 0.1 mm C 5 cm D

9、 50 cm  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

10、于(D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A 投点 B 地面连接 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 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

11、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 )ANM373635A 36.4m B

12、 36.6m C 37.4m D 37.6m100°30130°30100°30DCBA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B )A B C D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A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

13、准管气泡居中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 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C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 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A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B 井下井筒附近C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

14、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磁北方向_和坐标纵线方向。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和不依比例符号。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的标定工作。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_ 和符号注记三种。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托球面 。30 光电测距仪按

15、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1竖盘指标差竖盘分划误差32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33系统误差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34视准轴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四、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舍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

16、本规律。五、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5.2cm。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AB。abdceBA1200140016001800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 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 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测量学 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A; 2 D; 3 C; 4 D; 5 A; 6 C; 7 D; 8 A; 9

17、C; 10 C;11 A;12 D;13 B;14 A; 15 B;16 A;17 C;18 D; 19 A;20 A 二、 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21 变更仪器高法22 磁北方向23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24腰线25偶然误差26数字注记27 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28 对中29 旋转椭球体面30 脉冲式测距仪 三、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x

18、, x即为竖盘指标差。32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33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四、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35(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1分)(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2分)(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

19、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 (3分)(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O = (O1+O2)/2 (5分) 36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3分)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5分) 37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分)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