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_第1页
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_第2页
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_第3页
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_第4页
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语出处1、问鼎中原:楚庄王到周国的地盘上搞军事演习,周定王实力衰退不敢抗议,只能派人慰问。结果楚庄王就问来人,听说“九鼎”在你们那儿?有多大、多重啊?(九鼎是来自九大洲的青铜铸的九口大鼎,预示着天下最高领导权和最高统治权)楚庄王的这个动作叫“问鼎中原”。2、一鸣惊人:楚庄王执政,三年不上朝,大臣商量咋办,吴大人出主意出谜语让大王猜:“有一只大鸟栖息朝廷之上,整整三年了,既不费飞也不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呵呵,我猜着了,他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中国智慧 易中天中国智慧哲学智慧、政治智慧、人生智慧 郑 孝 整理二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易中天庐山作诗1、云养精神雾暖魂,无垠绿浪涤红尘

2、,千珠古木参天出, 百孔清泉夺地陈。好汉坡前多好汉,仙人洞外有仙人。 名山面目有君识,外帐高梯一步登。2、 风骚独领赖天成,云有茶香雾有声,山雨山烟山涧水, 铁船铁壁铁人心。花开草径通幽静,虎守松门望国门。 影落明湖浑不觉,回眸却见大江横。3、 僧言此地无荣辱,老蒋拿来作夏都。覆雨翻云称净土, 开山辟路是浮屠。石人峰下栖闲寺,佛手岩前得道庐。 进退盈虚谁省得?请君去问鄱阳湖。4、 俗人能有几多闲,遭遇名区便是缘。未尽山门先拜佛, 才临溪畔已成仙。唯将风月酬知己,懒用文章换酒钱。 最爱东林晚课后,一泉清水半坡烟。周公智慧包括:哲学智慧、政治智慧、人生智慧1、政治智慧:以德治国。2、哲学智慧:以礼

3、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3、人生智慧:以人为本,废除人殉、人牲制度。4、时间:殷末周初,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12岁)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形成- 周公的政治智慧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周公姬旦(周公姬旦辅佐周成王)。周朝智慧结束于战国末期,以秦王朝的建立为标志。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早于其他文明200多年。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世界古文化形成有一个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00-200年,在这个时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国都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他们伟大的智慧。如古希腊出现了比拉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代的以色列出现了一大批犹太先知,古印度产生了释迦摩尼,古代中国产生了老子、

4、孔子、先秦诸子,这些人都是同一个时代。 中国是一个早熟的民族 周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至少要比轴心时代早200多年。这个结论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武王伐纣发生: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40年左右。 周朝取代殷商之后,实行了以礼乐为基础的文明统治,思想上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政治上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制度上推行行礼乐教化礼乐教化。说明了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民族。 武王伐纣: 周武王推翻殷纣王只用了五十多天,胜利的太快了,反倒使周人吓了一跳(交通基本考走,通讯基本靠吼)。为什么殷商王朝灭亡的这么快?为什么殷纣王的御敌部队会变成周武王进攻的先头部队?周武王与

5、大臣们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殷纣王缺因为殷纣王缺德、殷商王朝不得人心!德、殷商王朝不得人心! 为什么不得人心呢?殷商王朝不把人当人呢?他缺德!所以上天就收回赐予他的承命。周公智慧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也就是说我们周朝能存在多久?周武王看到这种现象手心浸出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履深渊。 这是非常好的精神忧患意识!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都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这种居安思危的优惠意识。 一次祭祀时周武王看到队伍中有殷朝旧大臣也穿着周朝的服饰来扣拜周朝祖先。心想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周朝子孙、大臣也穿着人自家的朝服去拜见人家的祖先呢?(忧患意识) 武王伐纣后三年就去世了

6、,即位的是周武王的嫡长子周成王(12岁),有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姬旦摄政。 周公政治智慧的产生 1、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殷商王朝怎么不把人当人?制度不合理性制度不合理性(人殉、人牲) 人殉:贵族死了要活人殉葬。(中国的殉葬制度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 人牲:敬神。敬神就要请神吃饭,事情小就杀牛、羊、猪、狗、鸡(五畜),如果要办大事就要杀人.事情不大杀奴隶,办大事就要杀贵族。所以,在殷商王朝每个人都有被杀的可能,人人自危。周公政治智慧的产生

7、2、周公的第二个政治智慧“以德治国” 天下是上天的,上天看到你有德他就授权与你,你失德就收回承命,就叫做“天授权利”。夏朝有德,天就授权于禹,商汤有德天就授权于商。现在我们周文王有德,天就有授权于周。天的授权叫天命,收回授权叫革命,割除天命。所以历届(从周朝到清朝)太监宣召圣旨“奉天承命,皇帝诏曰”。周朝 的礼制1、宗法制(父家长制、地长子继承制、一夫一妻多妾制)。2、封建制:三级所有,层层转包(封疆建国、封疆建家)。3、礼乐制:多样统一。 三项制度共同构成家天下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仁(相亲相爱)、德(会帮互助)、礼(长幼有序)、乐(其乐融融)。一、宗法制 周公制定宗法制对中国文化影响太大

8、了,不懂宗法制就不懂中国传统文化。 宗法制包括“父家长制、嫡长子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妻者齐也”,夫妻是平等的。夫和妻都有一横,那一横是一根簪子。为什么要用簪子?中国的古人是留全发的,这也是文化。 中国古代留全发的文化“小孩子为什么要过100天?” 1、百天前后:孩子满100天后母亲要抱上孩子去见父亲,父亲摸着孩子的头给他起名字,然后把胎毛剃掉,以后就再不剃了,一直到张大。 2、二十岁之前:之后就再不剃了,刚开始从两边分,叫两毛,又叫童毛,再张大、张长,男孩往两边盘,扎成犄角(野兽的角),叫总角。女孩盘成树丫状,叫丫头。这样的发型要延续到男孩20岁、女孩15岁。这时就成年了。 3、成年礼:成年

9、礼典型的动作是改变发型,把两边的疙瘩解开,在当中盘城髻,从侧面插入一根簪子,此刻就从人变成了“夫”。所以古汉语中的“丈夫”不是老公,是成年男子。不成年的叫“童子”,成年的叫“丈夫”(一仗高的夫)。女孩也一样,盘起来插一根簪子。这时男女孩都要请一个有学士的先生来,给孩子取个字。如曹操,嘉宾给他取字叫“孟德”。名和字要有关联,比如曹操的“操”是道德情操的操,他的字就取“德”。名是卑称、字是尊称。比如曹操自己说就不能说“孟德”,只能说“操”。这就是“礼”呀,凡是要讲究“礼”。 4、结发夫妻婚冠礼:这一天取字是因为从今天起他已经成人了,成人是要社交的,社交的有个尊称啊。成人了就要婚嫁,所以这一天要给他

10、订婚。婚冠礼和成人礼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把某个女孩指定个男孩做夫妻的话,就叫做“结发夫妻”(把头发盘起来时,在结发的时候变成的夫妻叫结发夫妻)。 5、待字闺中:女孩到了15岁还没有找到婆家,就不举行结发仪式,就说还没有嘉宾给取字,所以叫“待字闺中”。 6、嫡:正式的结发夫妻时是平等的、般配的,叫“嫡”,婚姻双方的家庭叫“亲家”。 7、妾:贵族家庭的男子还可以有妻子之外的配偶叫“妾”她不是“妻”。妾家和夫家不是婚姻关系、双方也不是亲家。妻和妾是不平等的,夫妻双方吃饭,妾在旁边站着给他们夹菜。夫妻吃完了剩菜、剩饭由妾再吃。 8、妾生的孩子不叫“妈”:妾生的孩子不能叫自己为“妈”,只能叫正妻为妈,自己

11、的妈随旁人叫“姨妈”。比如贾探春就不能叫赵姨娘为妈,只能叫王夫人为妈。实际上她是赵姨娘生的。 9、嫡子、庶子:妻生的儿子叫“嫡子”(第一个叫嫡长子,第二个叫次子),妾生的孩子叫“庶子”,第一个儿子就叫“长子” 。 10、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礼制规定:一个家族的血统、爵位、领地都只能有嫡长子来继承,叫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的体系叫“嫡系”。 11、贵族男孩12岁要加冠(把头发盘起来加帽子),贵族有四种:天子、诸侯、大夫、士子。贵族前三种不但加冠而且要加冕。冠和冕不同,冠是帽子,冕是帽子上面加一块板,这块板叫“綖”,綖的前面有珠串叫“旒”,“旒”的意思是“视而不见”,即不该看的你不要看。綖的两

12、边各垂一颗珠子(玉)叫“充耳”,叫“充耳不闻”,不该听的你不要听。 旒的数量不同,级别不同,天子12旒,诸侯9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士没有冕,无冕之王。所以天子、诸侯、大夫、士冠冕堂皇。士有冠无冕,“无冕之王”。 12、贵族20岁加冠的同时加“皮弁bian”(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皮弁”军装用白鹿皮做成)后佩剑。平民加冠后头上为一条毛巾,也叫冠巾,“羽扇纶巾”就指的是平民。 “封土建国封土建国”、“封土建家封土建家” 天子、诸侯、士大夫天子、诸侯、士大夫“三级所有、层层转包”。 1、诸侯封疆建国:嫡长子继承了王位(世代为君,叫“君子”),这叫“大宗”。而其他的兄弟(庶出

13、的哥哥长子、嫡出的弟弟)就分一小部分家产出去当诸侯。分出去的哥、弟划给一块地皮,在国境线的四周挖沟,灌上水,再在沟沿上种树,这个动作叫“封”。“封”就是封起来、封闭。嫡出的弟弟或者庶出的哥哥在此当国君,叫“建”(建国)。全称是“封土建国”,简称“封建”,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 二、封建制 封建制度只保存到春秋末期,战国就不叫封建了。秦汉以前是封建制度。秦汉以后不是封建制度。 2、家:诸侯拿到被封的这个“国”后,又把它划分成若干块,又分给它弟弟兄兄,也是挖沟种树的封起来,这个封地叫“家”。这个被封的哥哥或者弟弟叫“家君”,也叫“大夫”。这个动作叫“封土立家封土立家”。 “封土建国封土建

14、国”、“封土建家封土建家”合起来就叫“封建封建”。这样的制度叫“封建制度”。秦朝一统天下后就不叫封建制国家了。 封建制度的含义是:把天下分成三个层次,变成了“三级所有、层层转包”。最高一级叫天下,天下是总公司总公司,总公司的董事长是“天天”,总经理是“天子天子”。第二级的分公司叫“国国”,董事长是“天子天子”,总经理“国君”(诸侯)。第三级的子公司是“家家”,“家家”这个子公司的董事长是国君(诸侯),总经理是“家君”(大夫)。三级分完了,到了大夫这一级也有嫡出的哥哥、庶出的弟弟怎么办呢?没有分的了。他们只能当士。士是最低一级贵族。大夫只好分给他们田,叫“食田”,食田是没有产权(工作的酬金),离

15、开时要收回。“赏田”有产权,不收回。你可以田的“田税” 供你享用。 士是不能再分的贵族,没有产权、没有统治权、没有不动产、没有领域权,是贵族的最低一等。士以下也按照嫡长子体系封分,被称为“小宗”,也叫“小人小人”。 当时的诸侯、大夫都要养士,养士最多的是齐国的孟尝君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平原君、楚国春申君春申君、魏国信陵君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君子。这四个人每人养士3000以上。 3、君子、小人:大宗(天子、诸侯、大夫)他们是嫡长子继承制,世代为君(国君、家君),就成为“君子”。士子以下继续分封,被称为“小宗”。小宗再不断地分下去就是小小宗了,他们被称为“小宗之人”,简称“小人”,即“庶人”。所以

16、现在再分析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则不孙,远之则怨”。(“小人”就是小宗之人,他们是一家人,固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即近了没大没小,疏远了又有意见。) 士正是因为没有恒产(田地、房产、疆土),所以他只能好好本事。学习包括文化、伦理、技艺、武功等,这叫“修身”。修身到位了帮士大夫治家叫“齐家”,帮诸侯王治国叫“治国”,帮天子治天下叫“平天下”。这就是“修齐治平”。修身以前干什么?学习,分门别类地苦读书叫“格物致知”,接受主子、老师的教诲叫“诚意正心”,这就是“格致诚心”。士正是因为不能再封分、没有不动产、没有统治权、必须

17、要工作。士是毛,必须依附在皮上,也就是说士必须为大夫或者诸侯服务。但是当时的皮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他很自由(心里自由、身份自由、前途自由),看不上说走就走,所以他就很牛。 例如:战国时期有一位士叫田子方,他是魏文候的老师,有一天魏文侯的儿子“子击”,(后来的侯王的即位者)。在路上碰到他,早早地让手下人把马车避开,并且下车站在路边主动搭话“先生好”? “我就不搭理他”!“哼,太不像话了,你不就是个士吗,我好歹也是国君之子,你才是四等贵族,我是二等呀!”他气不过撵上去截住问道:“田先生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有资格牛啊?谁有资格看不起别人?是荣华富贵的人啊还是一无所有的人啊?”田:“当然是一无所有的!你

18、们诸侯如果骄傲会丢国,大夫骄傲会丢家,而我们没有东西丢,我们有的是学问、主张、本事、计策,你们如果不采纳我的主张,我可以换个国家。我们抛弃你们这些高贵的诸侯大夫、荣华富贵就像抛弃一只破草鞋,你怎么能拿你和我比?“这些士为什么这么牛? 社会聚变时期无论是天子、诸侯、大夫都要靠士来出主意、点子来治理社会。社会聚变时期士的三个特点:士不着急、是最有用、士最受益。 社会聚变,士人最牛!这些人还很牛,比如孟尝君手下有一位叫冯驩(haun),穿着一双走远路的草鞋找到孟尝君,孟接待说: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可教导我的吗?三、礼乐制1、周礼指什么?“礼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周朝礼乐制度是

19、用来维持秩序的。宗法制和封建制体现出来的礼乐精神就是分等级。礼的等级制度执行的结果是大多数人心里不平衡。周公的办法是用“乐”来调和矛盾,保持平衡。天子诸侯大夫士子庶民礼乐精神就是分等级“乐”怎么维持平衡呢?乐就是音乐,也是快乐。音乐有什么特点呢?音乐在本质上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什么是乐音呢?12345671七个音符。 音乐有四个不同:音高不同、音长不同、音强不同、音色不同。 第一音高低不同,第二是音长短不同,第三是音的强弱不同,第四是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同一个乐音的色彩不一样,叫音色不同。正是它们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但是放在一起很好听、很和谐,这叫多样统一。 周公问:你想社会和谐吗?那就要多样

20、统一,和谐的本意就是多样统一。该当老大的就当老大,你该当老二就当老二,要问为什么,你去问你妈,为什么你是庶出的?为什么你生在你哥哥的后面?他的这套很管用,管了几百年,建立了礼乐社会,国际关系彬彬有礼。 朝廷音乐的规定: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忍

21、心去做呢!” 孔子-礼尚往来践行者 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孔子豚【tn】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会见孔子,孔子不去见他。于是,阳货想了一个办法,给孔子送去蒸熟的小猪。根据当时礼尚往来的原则,孔子在收到礼物以后,应该登门拜谢。孔子不想见这个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他,在路上遇上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有才能却怀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爱

22、吗?不可以。1 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不可以。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春秋礼乐制度的应用 1、待客彬彬有礼:互相赋诗吟唱答谢。 比如:客人来访,主人接待,端起酒杯你要赋诗吟唱。比如今天我来了,他要唱歌接待我,问我“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同样我也要赋诗吟唱致谢“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显得彬彬有礼,十分客气。这就是礼制。 2、打仗也彬彬有礼: 周朝当兵是极其光荣的事,只有贵族的士子才有资格当兵,庶人是没有资格当兵的,只能做服务工作。士站在战车上手里拿着戈能和对方打仗,所以叫做“战士”。周朝时期的战争特点 1、打

23、仗的地点、时间。地点是两国之间的空隙叫“疆”,打仗一定要在“疆”的地方,所以叫“疆场”。城外叫郊,两城之间是疆界(封疆挖沟、种树),边疆是天子封分出来的叫封疆,国是天子封的,所以叫“封疆建国。”疆所在的地方又叫“野”。执政的叫在朝,不执政的叫在野,执政官变成平民叫“下野”。这样的的人叫“野人”,在“野”这里打仗又叫“野战”。城的中心叫朝,边缘地带叫野,当官叫在朝,不当官叫在野。免职贬官叫下野。这里的人叫“野人”,又叫“鄙”,所以也叫“鄙人”。国的中间是国君的宫,方方正正(“国”字就是方框里面一个王字)。国的外面是“郊”打仗一定在荒郊野外。春秋的国大的就是现在的一个县,小的就是一个村。用城墙围起

24、来。打仗的时间:最多是一天。 2、打仗的方式: 打仗之前双方商量好了一对一的站好再开打。双方战士站在马车上,一对一地开始战斗,当两车交汇的一刻,双方的士用戈打一下,马继续前跑,士再把马拉回来双方再交战,叫一个回合。一般打五个回合就结束,为什么时间短呢?一是文化上的因素“礼”。二是技术上的因素“车”,车不牢固。所以一般不超过五个回合。 3、互派信使的礼节:开展之前要正式互派使者告知叫宣战。 齐国打楚国,楚国使者问:“君处北海君处北海,寡人处南寡人处南海海(使者以君王的口气说话,但君王是不能相互见面的),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不虞:指

25、出乎意料的事)。风马牛不相及也: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的意思为雌雄相引诱,整个词就可以理解为:牛和马是不同种的牲口,即使是雌雄相引诱,牛和马也不会走到一起去 )。 4、两国相交互不斩来使。齐国与楚国战争,齐国使者说:鄙国的勇士想与贵国的勇士角逐竞赛,请国王你来观看。好,告诉你们的勇士,擦好武器明天准备迎战(这是贵族精神)。 5、不鼓不成列:对方的战士队列还没有站好时不得击鼓进军。(击鼓进军、鸣锣收兵) 6、不重伤:不能让一个人受两次伤。 7、不擒二毛:黑白两种头发。 8、不阻北:不追逃兵,追也可以,但只能追50步,超过51步就不能追了。(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王如晨07月20日 10:27

26、分享到: 7分类 : 文化 小结周公创立 了三项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是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国家制度。 礼乐制度是文化制度。 三个制度构成一个整体,三级所有,层层转包,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政治智慧。但这个制度有其致命的缺陷以德治国靠不住,为什么? 以德治国只能适用于熟人社会、血缘社会、亲情社会。在西周、东周、春秋前期的国家都很小,同时又是一个家族、一个血缘支脉,这个小团体是能够讲道德的,因为有亲情来维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五百年之后周天子跟分出去的诸侯没有多少血缘关系了,他的“德治国策”摆不平天下了,控制天下靠超级大国,如春秋五霸(齐国 齐

27、桓公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秦国 秦穆公 嬴任、楚国 楚庄王 芈m侣l 、吴国 吴王 阖闾 )。 这样天下就出现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天下“共主”,就是至尊,一个是五霸形成的霸主,至强。至尊不致强,至强不至尊。 由于天子管理失控,士大夫的实力超过诸侯国君、诸侯的实力超过天子,就出现了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的局面。这就是礼坏乐崩的局面(一级不服从一级),结果周王朝灭亡了。 五霸争夺的结果是出现了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最后被秦王国吞并,秦王国就变成了秦王朝,形成了一国独大的秦国,秦国王就变成了秦皇帝。由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始皇帝”,就叫秦始皇。春秋五霸周王朝的覆灭: 周王朝三年及所有层层转包的管理体制的垮塌,秦王朝建立起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从此管理体制改为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