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穷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穷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穷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穷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穷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组一、教材简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

2、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 ,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二)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三)情感态度目标: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四、教学重、难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五、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六、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3.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预设】一、质疑导入,引出“穷人”(一) 揭示课题,看题质疑。(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二)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的脉络。三、品读感悟,对话穷母亲(一)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 “穷”?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二) 根据学生汇报,品读 写“穷”的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劳。2.引导学生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爱

5、。第二课时【目标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续写穷人。一、复习酝情(3-5)教师导入:(PPT1)上节课,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桑娜看到了什么?(以读代讲,引导分析西蒙的死。通过场景描写来感受西蒙死得惨,孩子睡得甜。)学生读,教师引导分析。(PPT2)生读文章第7段,复述桑娜看到了什么。生:西蒙死得很惨;两

6、个孩子睡得很甜;西蒙对孩子的不舍。师: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被吓得跑掉。师:这是人之常情。那么,桑娜的选择又是怎样呢?我们继续阅读下面的文章。【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用充满哀怨的音乐渲染气氛,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陈述,营造出西蒙死的凄凉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因为语文课堂只有激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情感能得以启动并保持,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地走进课文,也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7、,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二、品读感悟。(一) 赏, 桑娜的善良(5-15)1. 默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看到西蒙病死后,桑娜本能地抱回了两个孩子。可是当她把两个孩子放到床上,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时,她的内心世界又泛起了怎样的波澜?把课文中展现桑娜内心活动的句子画出来,写上自己的体会。2.学生汇报,顺学而导,重点指导品读以下的句子:(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PPT3)学生汇报感受。“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8、”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师:假如你就是桑娜,刚才只想到把孩子抱回家,而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用一个词语形容桑娜抱孩子回家的决定,深入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体会理解。(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受。嗯,揍我一顿也好!”(PPT4)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定)。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紧张、担忧<

9、丈夫生死未卜>、自责<心疼丈夫>、害怕<丈夫生气>),并指导个性化朗读。师:“忐忑不安”之后,桑娜做了个什么决定?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坚决地把两个孩子留下来。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师:文段中有五个省略号,它们的作用事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请大家任选一个运用了省略号的句子,在省略号处补充桑娜的心理活动,然后读出来。体会桑娜的品格(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

10、素养。所以通过指导学生在默读理解,联系上下文体会,质疑与进入角色解疑深度挖掘,朗读中想象感受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品中的对话。所以学生不仅能真切地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体会桑娜的善良,还能感受作者的创作技巧,领悟作者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这样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赏,渔夫的善良(5-10)1.师:桑娜虽然心中充满了矛盾,但是她仍然下定决心收养两个孩子。可是她的丈夫会同意吗?渔夫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27自然段中渔夫和桑娜两

11、个人的对话,注意只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划出展现桑娜夫妇内心世界的句子,在空白出写上自己的感受。2.两生分角色朗读对话。3.学生汇报。 (1)相机指导体会两次沉默。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PPT5)学生汇报感受。学生质疑,理解:A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不知道该怎样同丈夫说收养西蒙遗孤的事,正在思考怎样说。这种沉默掩盖了她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B桑娜沉默了。(桑娜告诉了丈夫西蒙的死讯,她在等丈夫的决定,心里祈盼丈夫能支持自己的做法。)学生感情朗读。(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

12、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PPT6)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学生汇报体会。引导学生从渔夫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渔夫的思想,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PPT7)生读后谈体会。(渔夫催促桑娜去将两个孩子抱来。)(桑娜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内心充满了激动、兴奋和欣慰。)学生感情朗诵。【设计意图:开始的读、思、议

13、中,是一种学法的迁移,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性能力的提高。进而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走近人物,以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感情朗读、情景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体会。通过多种方式语文活动,让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从中领悟作者以神态、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且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进入角色。】三、续写,(PPT8)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煎熬。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中也都充满了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的一个片段描写,注意用上本课所学的方法,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等。(5-10)续写穷人。学生汇报反馈。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3-5)(一) 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PPT9)2. 学生谈感受。家中整洁、温馨;(PPT10)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PPT11)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PPT12)桑娜和渔夫有勤劳、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