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实验20130426(1)_216实验室版本_第1页
电路原理实验20130426(1)_216实验室版本_第2页
电路原理实验20130426(1)_216实验室版本_第3页
电路原理实验20130426(1)_216实验室版本_第4页
电路原理实验20130426(1)_216实验室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规则和要求一、实验前的准备1.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做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内容及要求:(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内容。(4)实验仪器和设备。(5)实验电路图。(6)拟好记录测试数据的表格。(7)按实验要求做出有关理论估算。(8)预习报告一律用实验报告纸写,字迹工整。2.熟悉实验中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实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遵守纪律。2.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要独立完成实验。没完成预习报告者不得进行实验。3.按号入座,实验桌上的固定仪器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或拆卸元器件。实验完毕要整理好实验桌上的仪器设备,并把元器件和其它用品整理好,

2、交还指导人员方可离开实验室。4.实验电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应请指导教师审阅数据,符合要求,方可拆除线路。5.应以认真严格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随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发生问题时应独立思考,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时请指导教师解决。6.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经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实验。7.要爱护仪器、设备。使用时应按照规程操作,在不了解仪器、设备用法时,不得随意使用。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进行赔偿。三、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1.在报告中要填上指导教师姓名,仪器的型号和设备的号

3、码。2.整理实测的实验数据,画出曲线图和波形图。3.将计算结果与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4.实验时若有故障,要把故障的现象、原因的分析和排除经过写清楚。5.心得体会。四、实验考核1.实验课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操作技能、预习、报告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2.缺做实验者一律不补,如有特殊原因者持学院证明,在一星期内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并经实验室同意方可补做。实验一 常用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初步认识面包板。2数字万用表使用。3电阻电容认识初步。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 面包板、数字万用表、电阻电容元件三、实验内容1.学会电阻的色环表示法,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1k、10k、47

4、k电阻。2. 学会电位器调节方法,,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输出的电阻。3. 使用蜂鸣器。4. 学会电容的色环表示法。5. 使用面包板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连接。电阻器几种常用电阻器: 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片式电阻、电阻排。电阻的色环表示法:如:“四色环”读数规则:第一,二环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第三环表示数字后面添加“0”的个数。如: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瓷片电容)、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电解电容器是一种容量和体积都较大的常用电容器,由于体积较大,所以其容量和耐压可直接标注在外壳上。铝电解电容内含有电解质,所以电解电容器的两根引脚有+(长)/ 极性之分。 使用时 “+” 极接电路中直流电位的高端

5、,“”接直流电位的低端 。色环表示法:与色环电阻相似.实验二 电阻串联、并联、分压测试一.实验目的学习串联、并联电路的定律、特性,验证其规律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内容1. 如图连接电路 2.选择v1=5v,电阻分别为 1k、10k、47k,分析计算各电阻的电压分配情况,验证串联分压公式。V1/VU1/VU2/VU3/V5V3. 选择v1=12v,电阻分别为 10k、470k、47k,分析计算各电阻的电压分配情况,验证串联分压公式。V1/VU1/VU2/VU3/V12V实验三 电阻串联、并联、欧姆定律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串联、并联电路的定律、特性。2. 掌握欧姆定律。

6、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内容1. 如图连接电路 2.选择v1=12v,电阻分别为 1k、10k、47k,分析计算各电阻的电压电流情况,利用电阻R1验证欧姆定律。V1/VU1/VU23/VI/A12V3. 选择v1=12v,电阻分别为 10k、470k、47k,分析计算各电阻的电压电流情况,利用电阻R1验证欧姆定律。V1/VU1/VU23/VI/A12V实验四 MULTISIM 10仿真软件认识初步一.实验目的1.学习MULTISIM 10仿真软件。2掌握实际电路和仿真电路的分析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 使用实验箱建立如图电

7、路,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2.使用MULTISIM 10仿真软件建立如图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画出仿真电路图。3.学习MULTISIM 10中元件的选择和连线方法,见学习资料实验五 MULTISIM 10仿真软件认识2一.实验目的1.学习MULTISIM 10仿真软件。2.掌握实际电路和仿真电路的分析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欧姆定律电路验证。(1)改变电源V1的电压数值,读取U和I的数值,填入下表,根据记录数值验证欧姆定律,画出U(I)特性曲线。(2)电源V1固定为12V,改变电阻的数值,读取U和I的数值,填入下表。画出I(R)特性曲

8、线。2.功率测量。令V1=12V,R1=10,计算电阻消耗的功率。分析平衡功率,记录数据,填入下表。P=U2/R=122/10=14.4WU1I1P1实测估算3. 串联电路分析。(1)连接电路,记录数据,填入下表。 IU1U2U3实测估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画出仿真电路,验证串联分压关系。(2)分析功率平衡,记录数据,填入下表。电源p1p2p3实测估算4. 并联电路分析。实验六 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2. 学会测量各支路电流和电位的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电路如图(1) 连接电路,记录

9、数据,填入下表。I1I2I3U1U2UFAUABUADUCDUDE实测(2)选定结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3)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闭合回路,分别验证KVL的正确性。2.验证书后习题1.6.4(p25),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七 电位的计算一.实验目的学习电位计算的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 连接电路,记录数据,填入下表。(1)A为参考电位点。要求:写出估算过程。 VaVbVcVdUbaUcaUda实测估算(2)B为参考电位点。要求:写出估算过程。 VaVbVcVdUabUcbUdb实测估算(3)分析数据,说明电位计算的特点。2.验证书后习

10、题1.7.4(p33),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八 支路电流的计算一.实验目的学习支路电流计算的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电路如图,已知计算各支路的电流值、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要求:记录数据,填入下表。写出计算过程。I1I2I3UabUR1UR2实测计算解:解之得: 2.验证书后习题2.1.1、2.1.2(p70),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九 结点电压分析法一.实验目的学习结点电压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两结点实验电路如图记录结点电压测量值Ua电路中的结点电压Ua,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2.

11、 验证书后习题2.3.4,2.5.1(p72),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十 直流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学习叠加定理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 1.叠加定理验证电路如图(1)先测R3两端的电压36.666V,这个电压为V1和I1共同作用的结果。(2)将I1断开,V1单独供电的验证电路,R3两端为3.333V。(3)将V1短路,I1单独供电的验证电路,R3两端为33.333V。结果分析: V1和I1共同作用时R3两端的电压为36.666V,V1和I1单独工作时R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3.333V和33.333V,这两个数值之和等于前者,符合叠加定理的描

12、述。2. 验证书后习题2.6.1(p72),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十一 戴维南定理仿真 一.实验目的学习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 1. 戴维南定理验证电路如图(1) 分别测量流过R4的电流和R4两端的电压,万用表显示。IR4=16.667 mA UR4=3.333 V(2) 断开负载R4,测量原来R4的电压为6V。(3) 将直流电压源用导线替换掉,测原R4两端的电阻,测量结果为160。(3) 将直流电压源用导线替换掉,测原R4两端的电阻,测量结果为160。(4) R4左边的电路等效为原R4两端电压和电阻串联形式,再与R4相连接。

13、这时测量R4流过的电流和R4两端的电压分别为IR4=16.667 mA UR4=3.333 V。结果分析:前后步骤测量的两组数字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2. 验证书后习题2.7.3(p77),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3. 验证书后习题2.7.4(p77),要求写出详细分析过程.实验十二 受控源电路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受控源电路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 VCVS实验电路如图2.改变电压为12V,计算并验证。实验十三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RC一阶电路充放电电流、电压变化规律。2.掌握电容充、放电时间常数的计算和测

14、量方法。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 T=91.8071s.1RC电路,估算电容电压达到3v所用的时间。仿真->分析->瞬态分析(设定初值为0)。 分别设定终止时间为0.001,0.005。画出示意图,分析原因。2RC一阶验证电路如图,画出输出波形,说明原因,列出充放电中U的变化规律,计算时间常数.按Space键,来回切换,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3. 改变电路参数:将C1分别设置为5uF、20uF,分析同2的区别, 列出充放电中U的变化规律.4. RC一阶验证电路如图R1=1k,R2=1k, C1=10uF(1)观察充、放电电流波形和充、放电电容电

15、压波形(2)利用示波器的A通道测量电阻R4两端的电压,B通道测量电容两端电压波形。(3)改变电路参数:(a)将C1分别设置为5uF、20uF,重复上述步骤,将观察到的波形绘制在实验报告中。(b)将R4分别设置为2k、4k,重复上述步骤,将观察到的波形绘制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十四 R、L、C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测量计算串联RLC电路的阻抗、掌握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验证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 串联RLC验证电路如图:交流电压源:12V、1000Hz;电阻:1k、电感:100mH;电容:1F (1)计算电感的感抗XL、容抗X

16、C。(2)比较电感电压、电容电压相位差。(3)用交流电压有效值UZ和电流有效值IZ计算RLC串联电路的阻抗大小。(4)用电阻值R和容抗XC、感抗XL,计算RLC串联电路阻抗Z的大小。2.改变信号源频率,记录数据。频率f/kHz0.50.81.3 235RUR/VR=UR/IRLUL/VXL=UL/ILCUC/VXC=UC/IC3. 交流电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交流电压源:120V、60Hz;电阻:100、电感:100mH;电容:10F(1)记录电路电流有效值I、电感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L、电容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C、电阻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R。(2)验证实验十五 三相电路一.实验目的加深理解三相电路理论

17、。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 1.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1) 创建电路:从元器件库中选择电压源V1、V2、V3,设定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相位分别为0°、-120°、120°,频率均为50Hz;选择四通道示波器XSC1,将A、B、C三个输入通道分别接入V1、V2、V3的正极;选择万用表XMM1,将“+”、“-”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入电源的中性点和负载的中性点。(2)对称电路的中线电流测量(3)对称三相电源电压测量选做实验 谐振电路一.实验目的测量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

18、验内容 1. 验证电路如图信号源,有效值为2V,频率为500HZ的正弦信号。(1)估算谐振频率f0。(可用交流分析干路电流特性)。连续改变信号源电压的频率,当I最大时,信号源输出电压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f0。(2)确定谐振频率f0后,使频率相对f0分别增大和减小,取不同的频率点,用万用表分别测得对应的UR、UL、UC,并计算谐振点的Q值,填入表中。为使电流频率特性曲线中间突出部分的测绘更准确,可在f0附近多取几个点。(3)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频率下输入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选做实验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RC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电流、电压变化规律二. 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箱一台、Multisim10三、实验内容1. 微分电路如图(1)设置电路参数R1=10k, C=1uF信号源选择频率为10Hz,幅值为10V的方波信号。(2) 利用A通道观察方波信号,B通道观察电阻R1上的电压信号。观察微分波形。(3) 令电容的值为0.5uF和2uF,重复上述步骤。2. 积分电路如图(1) 设置电路参数R1=10k, C=1uF信号源选择频率为10Hz,幅值为10V的方波信号。(2) 利用A通道观察方波信号,B通道观察电容C1上的电压信号。观察积分波形。(3) 令电容的值为0.5uF和2uF,重复上述步骤。选做实验 感抗、容抗 一.实验目的测出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并分析感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