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作者:张子良肖桂芳张文婷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黄芪、石菖蒲、川芎三药研磨成粉,敷贴于大椎、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四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周、治疗后周,根据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评分在治疗后周明显增高()。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有差异()。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恶化进程有良性作用。【关键词】 穴位敷贴法 血管性痴呆 ( , , , ,) 【】 () (,) , , , , , 【 】 ,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是我国及亚洲

2、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中医学对痴呆认识较早,称其为“呆病”、“文痴”、“痴呆”、“善忘”等。相当一部分医家认为中风痴呆的病机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为诸脏亏损,特别是与肝、肾、心、脾关系密切,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阻。因而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是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针灸的穴位刺激为一体的一种给药途径。为便于对老年患者治疗给药,此方法相对而言还是简单易行。 材料与方法 材料 随机选取年月至年月我院的住院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第四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痴呆诊断标准。有脑卒中病史,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证实大脑半

3、球或皮层下缺血改变。病程波动,呈梯样进展。缺血量表记分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简易智能量表()得分在之间。 按以上标准,入选者共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岁,平均年龄()岁,量表评分在()分。对照组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岁,平均年龄()岁,量表评分在()分。治疗组多发性脑梗死例,单发性脑梗死例,脑出血例,其它(混合性脑卒中)例。对照组多发性脑梗死例,单发性脑梗死例,脑出血例,其它(数次例,混合性脑卒中例)例。痴呆病程治疗组个月年,平均病程年,对照组个月年,平均病程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研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因转院及死亡等原因退出分别为例

4、和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相同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八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一周一次,每三周后休息一周,疗程共八周,具体措施及方法如下。 中药敷贴备药 选取中草药黄芪、石菖蒲、川芎,委托加工,混合研磨成细末。使用时三种药按加黄酒,做成药丸状。 敷贴穴位及方法:选穴大椎、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到患者病房进行治疗,用医用胶布将药丸固定在穴位上,并做好敷贴记录(床位、姓名、时间、有无不良反应)。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由经过培训的专科医师进行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四周后、治疗八周后进行量表、量表、量表测定

5、,侧重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情况,观察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吃饭自理能力等。 疗效评判标准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为认知功能的判定。得分增加为显效,增加为有效,增加为无效,增加为恶化。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资料采用自身配对检验和检验。 结果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分比较 由表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量表测量值在治疗前、治疗后周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周有差异()。 两组治疗前后分值提高程度平均分比较 由表可见,治疗后周与治疗前分值增高程度有差异(),治疗周后与治疗周后分值增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是治疗周后与治疗前分值增高程度有非常

6、显著性意义()。 临床疗效 如表所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过八周穴位敷贴治疗,疗效结果有差异()。通过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组有的患者在量表计分上得到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有的患者在量表计分上呈进行性恶化,故而穴位敷贴治疗对于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力等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恶化进程起到了阻碍作用。 讨论 血管性痴呆( ,)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它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多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基础之上。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7、”。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补灵枢中说“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有关穴位敷贴药物以保健治病的载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如今穴位敷贴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肺结核病、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了公认的疗效。同时,笔者曾粗略地统计过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选穴规律,基础穴为:百会、风池、大钟、神门,多加用头穴,包括四神聪、头维、头临泣等,还有的围刺定位的病灶,再辨证辅以足三里等穴,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配穴复杂多样,穴位数量庞大,且辨证的个体差异大,在科学统计方面存在许多不科学性之处。故而寻求既发挥穴位作用,又简

8、便易行的方法。 取黄芪、石菖蒲、川芎三味药,行补中益气、升阳、化痰湿、开窍醒神、活血祛瘀之功,研磨成粉(在药物敷贴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发挥药效综合治疗,提高效果)。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穴位置以便于敷贴、不影响生活等为目的,再取大椎(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以升阳益气,取神门(手少阴之本)以安神宁心,取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化湿利气、扶正培元,取三阴交(足三阴之会)以助运化、疏下焦、调血室、祛风湿,此四穴合用,外敷上述三药,以期事半功倍之效。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舌苔表现多以阴虚、气虚、痰湿症为主,少部分患者舌质暗红,正合以上治疗方法,虽未辨证而治疗,但因用药取穴已兼顾各方,故仍有较为理想的结果。 本研究表明,穴位敷贴确实对血管性痴呆的预后有积极作用,我们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长处,通过操作简便的非创伤性治疗方式,以小支出换取大收益。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行为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的测定,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以上两个量表的测定所得分数中没有改变,故而未进行数据统计,说明穴位敷贴治疗对患者实际生活能力的影响不存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有例患者有局部瘙痒感,停止敷贴后症状即改善。尽管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之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它亦有局限性,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治疗仍不可废弃,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一定要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