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2年)》_第1页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2年)》_第2页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2年)》_第3页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2年)》_第4页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2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开展规划(20222022年)前言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主要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集散中心、贸易中心的根底平台。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的关键时期。我省在探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开展思路。建设郑州现代

2、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现代化之路的根底;是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轴带式向心布局开展的关键举措;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开展高端效劳业,支撑城市群开展的客观要求;是稳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区域开放开展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平安高效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22202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规划(20222025年)?和?河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222022年,阶段性目标年为2022年和2022年。第一章 开展形势(一)开展现状郑州地处中原,居于九州之中,是国

3、家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交汇节点,长期以来承当着全国客货运输集疏中转的重要任务,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具有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根底条件。近年来,郑州市紧紧抓住推进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开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拓展,确立了“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的战略开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国际性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根本确立,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了良好的根底和条件。1

4、.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京广、陇海干线铁路与京广、徐兰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交叉;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公路“双十字交叉;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五市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逐步建成,中心城区到周边城市组团之间一级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网络根本形成;郑州至重庆、合肥、济南、太原等快速铁路前期工作以及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初具形态;干支结合、货运优先、突出中

5、转的民航运输体系和航线网络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到达5165公里,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到达8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到达5859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到达1.8万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已开通航线143条,通航城市到达83个。2.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省、郑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稳固和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强化。郑州拥有亚洲解编作业功能最完善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圃田西站和高铁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依托

6、郑州铁路一类口岸,在中部地区率先开行了直达欧洲的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郑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地位显著提升。2022年郑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3835万人次、货物发送量301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57万标准箱。公路枢纽地位更加稳固。郑州是我省及中原地区的公路网络中心、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截至2022年年底,郑州市共有公路客运站85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11个,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2569万人次,同比增长8%;公路货运快速开展,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2800万吨,同比增长11.1%。航空枢纽地位初步确立。郑州机场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

7、之一。近年来,我省坚持民航优先开展战略,机场设施效劳能力显著提升,航线网络更加完善,客货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郑州航空枢纽迎来了新的开展机遇。2022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69.1%,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3.城市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快速路网格局初步形成。“畅通郑州建设不断加快,“环形+井字快速路系统和次干道、支线路网建设全面展开,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三环快速路主体高架主线建成通车,京广快速路二期工程、陇海快速路工程快速推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快速路网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

8、22年年底,市区道路总长度为1500公里,其中快速路219公里。“公交都市建设初见成效。郑州是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和“城市出租汽车效劳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试点城市。截至2022年年底,地铁1号线已建成通车,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交路线总长度为4148公里,其中城市快速公交已开辟线路15条;共有公交车辆5745台,平均每万人16标台;全年日均客运量28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到达57.7%。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微型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4.现代物流业开展势头迅猛。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实验区建设,郑州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增

9、强,物流集聚高地优势显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开展迅速,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成为全国首批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航空港区、郑州国际陆港、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和核心区,以新郑华南城综合物流园、中牟汽车物流园、中原家居物流园、荥阳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功能区为重点的郑州现代物流业开展格局。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俄罗斯空桥公司、顺丰公司、菜鸟公司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郑州,豫鑫公司、长通公司、金象公司等省内物流企业不断开展壮大,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5.交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郑州市建设道路运输指挥、危险货物运输、公交综合信息管理、出

10、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成立了交通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并成为首批参加河南省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城市之一,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网上异地售票,交通信息化效劳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省级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效劳工程平台建成投入运行,市级工程平台正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积极推广应用,郑州城市智能交通试点、智能高速等信息化工程持续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多式联运的货运信息网络初步建立,根本实现公路、铁路、航空为支撑的四通八达物流网络,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劳能力不断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显著,但与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求相比

11、,还存在一些缺乏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客货枢纽场站总体能力缺乏;场站布局与城市开展和产业布局不协调;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畅,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物流根底设施较为薄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交通信息资源需进一步整合。(二)机遇和挑战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建设郑州枢纽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根底。全国经济稳中向好、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完善一个载体、构建四个体系、夯实五大根底、强化六个保障总方略全面推进,为建设郑州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开展环境。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铁路网为重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

12、提升。随着综合交通开展理念的不断完善,枢纽建设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同时,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郑州城市首位度较低,产业根底薄弱,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缺乏。随着全国路网向多中心、网格化布局调整,郑州面临周边中心城市打造交通枢纽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对交通开展的制约更加突出,枢纽建设受到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加深。总体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是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要举全省之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倾力打造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力支撑。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

13、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开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布局要求,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以科技信息化为依托,以“三港三网为重点,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场站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枢纽内外便捷衔接,大力开展多式联运,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效劳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和大产业开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根本原那么突出集疏,扩大辐射。强化陆空衔接,构建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集聚流转

14、;发挥区位优势,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高效便捷交通圈。统筹布局,协调开展。统筹考虑城市空间、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土地开发、资源承载力等需要,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优化枢纽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便捷衔接、协调开展。适度超前,突出重点。满足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等战略开展需要,重点加强对外大能力运输通道和枢纽集疏换乘设施建设,强化陆空对接,提升效劳保障能力。信息引领,高效效劳。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现代交通的引领作用,提升效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体化运行效率,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便捷化、运营智能化。集约节约,生态环保。坚持绿色、低碳理念,整合交通设施

15、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枢纽,实现可持续开展。(三)开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根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平安高效的全国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建成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形成以公路运输为纽带、高效连接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多式联运体系,确立全国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地位。到2022年,航空货邮吞吐量到达100万吨以上,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到达50万标准箱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客运枢纽效劳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建成铁路、公路、航空及城市快速通道便捷换乘的一体化客运枢纽。到2022

16、年,根本建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90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力争突破6000万人次。建成转口贸易和多边贸易集散分拨中心。强化口岸功能,依托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国际货运航班等物流载体,提升郑州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多边贸易,建立多式联运“一站式通关机制,形成具有货物转口分拨、分装加工、票据效劳、金融信息等高端效劳功能的贸易中心。到2030年,郑州综合枢纽场站和城市交通设施趋于完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健康有序开展的通用航空根底设施体系。形成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相互衔接配套的轨道交通“四网并存格局;

17、建成郑州南站及配套的动车运用所、检修基地,建设郑州西客运枢纽,持续改造提升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功能;建成铁路货运环线和新的铁路编组站,打造“客内货外、客货分线、作业集中、点线协调的环状放射形特大铁路枢纽格局。建成以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主城区1公里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到达80%以上,实现枢纽内外交通便捷转换。建成“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都市区快速通道和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支路网系统,形成路网结构合理、快速通达衔接的交通效劳体系。郑州枢纽对外衔接的航线网络、轨道交通网、公路网兴旺完善。国际航线通达全球主要

18、枢纽城市,国际航空货运量进入全球前20位。依托欧亚大陆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等兴旺的集疏网络,推动郑州成为东北亚、东南亚与欧洲联系的货运中转中心,全球贸易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普遍实行,民航、铁路和公路运输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将郑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内客运中转中心。到2030年,将郑州打造成以国际化、立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都,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开展、效劳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第三章 总体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开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那么,优化枢纽布局、强化枢纽功能

19、、加强枢纽衔接、完善运输通道、提升效劳水平,构建“三港、四枢、多站、大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加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联系贯穿和功能衔接,促进“铁、公、机、海集疏流转和便捷换乘,努力打造陆空海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等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构建“三港、多站、大口岸货运枢纽按照“依托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高效衔接的思路,拓展货运功能,优化网络衔接,畅通货运通道,形成对接海、陆、空通道及城市交通的“三港、多站、大口岸货运枢纽布局。三港:是指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依托既有货运场站和物

20、流节点,强化与海港功能对接,促进多港联动开展,打造“三港一体与海港功能融合的国际化现代综合货运枢纽。航空港。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主要效劳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效劳业等具有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货物集散需求,逐步开展成为集航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铁路港。以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站为中心,以郑州北站、郑州圃田西站、上街散货车站为辅助,主要效劳整车、零担、集装箱等大宗物资和特种货物的集散运输。依托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和陇海铁路等出海通道,紧密衔接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强化功能对接融合,促进海港功能内移,推动海铁联运,打造辐射欧亚的“国际陆港。

21、公路港。以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主体,依托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有效衔接航空港、铁路港,对接沿海港口,形成具有现代物流、信息交换、金融结算、报关报检等公共效劳功能的内陆港。多站:是指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和交通开展需求,改造提升既有铁路场站,规划建设多个公路货运场站和物流园区,逐步形成以公路货运集散配送为根底,以铁路、航空高效长距离运输为支撑的多站格局。大口岸:以“三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为主体,着力完善口岸功能,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的要求,加快河南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三港与海港互联互通、功能融合,建立健全一体化通关通检体系和多式联运通关机制,提

22、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效劳,推进通关便利化,促进郑州自由贸易港形成与开展。(二)构建“四枢、多站客运枢纽依照“均衡布局、方式衔接、系统优化的思路,提高枢纽整体能力,提升效劳水平,形成对接国际、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四个层次的“四枢、多站客运枢纽布局。四枢:指对接全球、全国及区域主要陆空通道,以郑州机场、郑州东站、郑州站和规划的郑州南站为主体,建设四大综合客运枢纽。郑州航空客运枢纽。包括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航空港区客运站、轨道交通换乘站及大型公交枢纽站,主要效劳国际、国内航空客流的集散和中转换乘,形成集航空与其他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际性现代综合客运枢纽。郑州东客运枢纽。包

23、括郑州东站、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公交枢纽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主要效劳黄河以北地区高速铁路客流和局部城际铁路客流的集散和中转换乘。郑州客运枢纽。包括郑州站、郑州客运中心站、公交枢纽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主要效劳普速铁路和局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流的集散和中转换乘。郑州南客运枢纽。包括郑州南站及配套的公路客运站、公交枢纽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定位为高铁辅助站、城际铁路枢纽站,主要效劳黄河以南地区快速铁路客流的集散和中转换乘。远期规划郑州西客运枢纽,包括郑州西站、荥阳公路客运南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主要效劳郑州西部片区快速铁路客流的集散和中转换乘。多站:指主要联系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具有集散、中

24、转换乘功能的客运枢纽场站,包括公路客运枢纽站、地铁和城际铁路换乘站及多个重要的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站。公路客运枢纽站。衔接公路与城市轨道、公交、出租等多种运输方式,效劳联系省域及对接中原城市群客流集散换乘,规划布局郑州客运东站、郑州客运南站、郑州客运西站、郑州客运北站、郑州客运西北站、郑州客运西南站等。城际铁路换乘站。考虑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公路、公交、出租等之间的便捷中转与换乘布设城际铁路换乘站,效劳城市内外客流的便捷换乘与高效集散,规划布局海棠寺、圃田西、南阳寨、经开区、机场北等城际铁路换乘站。公交换乘枢纽站。依托地铁、增开公交,强化方式衔接,围绕地铁站、城际铁路站和公路客运站布设公交换乘枢纽

25、站,效劳城市交通换乘和客流集散,规划布局二七广场站、紫荆山站、会展中心站、大学路南三环站、建设路秦岭路站等多个公交换乘枢纽站。(三)构建内捷外畅立体交通网络按照“连接四面、直通八方的要求,以航空网、快速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为重点,打造航空、铁路、公路与海运紧密联系的立体交通网络。1.对外交通网络。强化交通衔接,构建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客货运集疏系统,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半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覆盖全省的1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2小时航空交通圈,通达国际的15小时航空交通圈、15天新欧亚

26、大陆桥运输通道。(1)国际交通衔接网。航空。按照“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的开展思路,开美、稳欧、拓非、连亚,以连通国际枢纽机场为重点,拓展国际航线,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开展全货机航班,构建联系全球的空中通道。铁路。依托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打通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的物资自沿海港口经郑州中转至中亚、东欧直达欧洲腹地的陆路通道,构建连通世界的物流通道枢纽,发挥郑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作用。依托郑州铁路一类口岸,扩大开放范围,申建郑州国际铁路客运口岸,打通郑州至香港、缅甸等国际客运高铁线路。(2)国内交通衔接网。航空。以连通国内枢纽机场为重点,提高

27、与干线机场的通畅性、支线机场的通达性,优化国内航线网络,构建辐射全国的高效集疏通道。铁路。按照“四面八方的布局要求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四面就是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八方就是西南方向经重庆至成都和昆明,东南方向经合肥至南昌和福州,东北方向经济南至青岛和烟台,西北方向经太原至银川。即在国家京广深港和徐兰快速客运通道的根底上,建设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快速铁路,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地区,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境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公路。在京港澳、连

28、霍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107线、310线“双十字国家公路网布局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优化网络衔接,增强效劳国家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与周边省会城市互联互通的公路运输通道,完善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根本骨架。(3)省域交通衔接网。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干线公路为支撑,以民航网络为补充,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紧密衔接南阳、商丘等省内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全省放射状、轴带式向心布局开展战略格局。航空。构建以郑州机场为核心,洛阳、南阳、商丘等支线机场为辅助,郑州上街、中牟、安阳等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铁路。以国家干线铁路为主骨架,城际铁路、城市轨道

29、为支撑,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紧密衔接省内各城市的铁路交通网。公路。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为支撑,形成紧密对接周边区域的“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和“七横十四纵五放射干线公路网络。(4)郑州都市圈交通网络。以“两干三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交通网络为依托,有序开展郑州都市区通用航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的“半小时交通圈。专栏1:对外交通网络1.“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包括京广客专、徐兰客专、郑州至万州铁路、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合肥铁路、郑州至太原铁路。其中徐兰客专与兰州至乌鲁木齐、徐州至上海铁路衔接,郑州至万州铁路

30、与万州经重庆至昆明、至成都等铁路衔接,郑州至济南铁路与济南至青岛等铁路衔接,郑州至太原铁路与太原至银川等铁路衔接,郑州至合肥与合肥至杭州、经南昌至福州等铁路衔接。2.“十字形货运干线铁路网。包括京广铁路、陇海铁路。适时研究铁路路网布局优化和编组功能调整。3.城际铁路网。包括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郑州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郑州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适时调整完善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4.通用航空机场布局。完善上街机场功能设施,规划建设中牟、巩义、登封、新郑、新密以及郑州市辖区范围内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机场。5.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京港澳

31、高速、连霍高速和郑州绕城高速。6.普通国道网。“两横:G310、G343,“四纵:G107、G234、G207、G230。7.“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两环: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绕城高速,上新高速商登高速机西高速原焦高速;“多放射:郑卢高速、郑云高速、郑西高速、郑民高速、机西高速、机场高速。8.“七横十四纵五放射干线公路网。“七横:G310、G343、S312、S314、S315、S317、S319,“十四纵:G107、G234、G207、G230、S224、S225、S227、S228、S232、S233、S234、S236、S238、S235,“五放射:S101、S102、S103、S104

32、、S541。 2.市域交通网。(1)立足郑州都市区建设及城市功能疏解,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网,围绕都市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规划中心城区至外围城市组团的放射状市郊铁路网、有轨电车线网,增强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相邻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2)布设十条快速通道,增强市区对外快速交通联系。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三横两纵一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两环三纵三横多放射快速道路网。(3)按照“客内货外的思路,规划城区外围铁路货运环线,提升郑州铁路网疏解能力。专栏2:市域交通网1.“三横两纵一环城市轨道交通网。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远期规划7号线、8号线、9号线、1

33、0号线。2.市郊铁路网。包括南四环至郑州南站、中心城区至中牟、中心城区经荥阳至上街、中心城区至新密、荥阳至新密等市郊铁路。3.有轨电车线网。包括中原路有轨电车、郑新快速通道有轨电车、航海东路有轨电车等。4.“两环三纵三横多放射快速路网。“两环:三环路、四环路,“三纵:京广快速路、花园路紫荆山路、中州大道,三横:农业路、金水路、陇海路,“多放射:包括嵩山南路、科学大道西延、中原西路、航海东路等。5.十条快速通道。四港联动快速通道、郑新快速通道(S102)、郑汴物流通道(S314)、南三环东延快速通道、国道107新郑境快速通道(G107)、中原路西延快速通道(S314)、陇海路西延快速通道(S31

34、5)、郑登快速通道(S228、S317)、沿黄快速通道(S312)、科学大道西延快速通道(S104)。 3.实验区交通网。完善优化实验区外围路网,形成快速铁路、货运铁路、城市轨道、“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快速路网之间衔接高效、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专栏3:实验区交通网1.快速铁路网。包括郑州至万州、郑州至合肥快速铁路。2.城市轨道网。郑州市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实验区市郊铁路。远期规划地铁12号线。3.城际铁路网。包括郑州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郑州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远期规划研究郑州航空港区至商丘城际铁路。4.“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

35、、机西高速,“两横:郑民高速、商登高速。5.“四纵六横快速路网。“四纵:四港联动大道、雁鸣路、G107、S225,“六横:双湖大道、郑少高速联络线、迎宾大道、S102、商登高速辅道、炎黄大道。6.货运铁路联络线。研究高速铁路、京广铁路与机场的铁路联络专用线。 4.枢纽间交通衔接网络。围绕“三港、四枢、多站、大口岸的综合枢纽布局,构建各枢纽之间以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高效便捷的交通衔接网络。依据货运枢纽“连通干线、客货分流、客运枢纽“便捷换乘、衔接顺畅的思路,合理规划运输通道网络,有效覆盖各枢纽和产业园区;注重枢纽站场与城市交通系统和其他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实现

36、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促进交通枢纽一体化开展。主要衔接通道包括:机场城际、地铁线、郑州市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铁路货运环线、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绕城高速、机场高速、郑民高速、G107、G310以及城市快速路等。第四章 建设任务与目标(一)打造货运枢纽围绕构建郑州国际物流集散中心,着力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以及货运场站、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海港功能对接,促进“三港功能前移,构建海港与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多港联动开展,全面提升郑州枢纽货运吞吐能力和效劳水平。1.航空港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那么,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

37、。一是加强航空货运根底设施建设,建成投用郑州机场二期等工程,配套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大幅提升郑州空港货运作业能力。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那么,加快推进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建设郑州机场北货运区等与航空物流紧密相关的分装、集散、加工业务区域。二是引聚物流龙头企业,加强与丹马士环球物流公司、美国联合包裹公司、联邦快递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顺丰公司、邮政速递公司等大型物流集成商、货代企业和国航公司、南航公司、东航公司等航空运输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在郑州机场设立货运转运中心、分拨中心。借鉴“卢森堡模式,扩大与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的合作,不断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三是提升机场口岸通关效

38、劳水平,建设跨境贸易快件分拣平台和保税物流中心,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与机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实现报关、报检、安检等“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促进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区与机场货区之间协同作业,着力提高航空港通关效率。力争到2022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到达50万吨;到2022年,货邮吞吐量到达70万吨;到2022年,货邮吞吐量到达100万吨以上。专栏4:航空港重点工程建成郑州机场二期货站、国际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郑州投送基地,邮政速递公司、顺丰公司等专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和其他快递企业共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配套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平台、联检单位业务效劳设施,适时启

39、动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区。 2.铁路港建设。强化以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站为主的铁路货运枢纽建设,建成郑州至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的快速集散通道。充分发挥郑州铁路一类口岸优势,加强与铁路国际运输相适应的通关通检、仓储配送、信息效劳等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功能对接,开通、加密至青岛、连云港、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扩大集装箱公铁、海铁联运业务规模。推动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不断加密班次,增加回程班列,丰富货运品种,提升国内高附加值货源的组织能力,实现货源组织范围向东南沿海经济兴旺地区延伸,开行班列向郑州至欧洲和中亚城市群的点对

40、面拓展,推进利用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输国际水陆路邮件。规划建设高铁快件大型集散分拨中心,积极稳妥开展高铁快件运输。大力开展综合性货代企业,推行多种运输方式“一票制效劳。加快建设郑州国际陆港,完善国际联运口岸功能,积极向国家申请过境中转试点,建设过境中转物流园、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做好郑州国际陆港高起点建设和招商工作。积极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河南省口岸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紧申报郑州药品进口口岸。预留郑州国际陆港远期开展条件,研究将上街散货车站作为国际陆港第二场站。适时推进郑州铁路货运环线建设,研究郑州北编组站搬迁。力争到2022年年底,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到达20万标准箱;到2022年

41、,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到达30万标准箱;到2022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到达50万标准箱以上。专栏5:铁路港重点工程建成过境中转物流园、郑州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郑州进口肉类口岸、郑州进口粮食口岸等,配套完善海关检验监管设施,建成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站货运生产营业楼,开工建设铁路局集装箱站二期工程,适时规划建设第二集装箱货运站。规划研究郑州北站、圃田西站搬迁工作,加快推进上街散货车站改造建设。研究确定郑州铁路货运环线及相关车站布局并加快建设。结合郑州铁路货运环线建设统筹考虑铁路货运站的改扩建。 3.公路港建设。以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主体,加强与航空港、铁路港物流功能对接,实现互动开展。强化与东部沿海港口的衔

42、接,构筑衔接连云港、青岛港、天津港、上海港等沿海主要港口的快速便捷的大运能出海通道。整合新加坡物流产业园、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等功能,形成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建成河南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加快入驻企业的陆运快件分拣、集散、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顺丰公司、申通公司等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入驻。加大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企业总部基地。专栏6:公路港重点工程建设邮政速递公司、顺丰公司、宅急送公司、“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公司)等快递企业的全国性快递区域集散交换中心,河南宅急送快运华北分拨配送基地、河南泰浦物流

43、河南泰浦物流产业园、河南省大信整体厨房科贸整体厨房科技物流园综合体、郑州市盐业公司物流港、郑州市恒远钢铁金属物流加工中心、郑州润之新实业润之新名酒中部物流区域分拨中心等工程。 4.多点货运站(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公路货运站(物流园区)和依托铁路、民航枢纽站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建设、改造和升级,引导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转型。推动公路货运站(物流园区)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商贸市场等有效对接。强化郑州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地位,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积极支持新郑华南城综合物流园、中原家居物流园、中牟汽车物流园、郑州路港国际综合物流园等,以及郑州公路

44、港、郑州货运西北站、郑州货运西站、郑州货运南站等建设。推动三环以内货运站逐步外迁。扩建京广铁路薛店站、陇海铁路铁炉站,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建零担、整车货运仓储设施并预留未来开展条件,根据郑州城区内货运开展需要,逐步优化铁路货运场站布局,提高铁路运输集疏效率。与公路、铁路货运站布局和既有商贸物流设施结合,推进中心城区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城市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通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专栏7:多点货运站(物流园区)重点工程建成郑州日昇宏达置业郑州汽车效劳业博览园宏达车业广场、郑州泰祥汽车产业物流园郑州汽车产业物流园、河南华晋达置业华益汽配城、郑州华美汽车博览园镕盛升汽

45、车配件园区、郑州万通实业郑州汽车城汽车效劳业博览园、万儒物流园开发万儒汽车物流园、郑州路港国际综合物流园、郑州货运西北站、郑州货运西站、郑州货运南站等工程。推动三环以内货运站逐步外迁。扩建京广铁路薛店站、陇海铁路铁炉站。适时研究推进中心城区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城市配送中心建设。 (二)打造客运枢纽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机场三大客运枢纽站功能,规划建设郑州南站,加快建设配套设施,抓好运营管理,提升效劳水平,实现公路、铁路、民航运输协同开展。1.郑州航空枢纽建设。以构建国内航空中转换乘中心为目标,推动郑州机场与郑州东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大力开展空铁联运,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立体交汇、便捷换乘的

46、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以及T1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等配套工程,提升机场航站设施总体效劳水平。支持南航河南航空公司做大做强,加强与东航、厦航、海航等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引进、培育低本钱基地航空公司。积极探索以购置股权、合资等方式引入航空公司,为机场运力提供保障。加强郑州都市区通用航空布局规划研究,推进中牟、登封、新郑、新密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加快完善上街通用机场周边交通网络。争取到2022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万人次;到2022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200万人次;到2022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900万人次。专栏8:郑州航空枢纽重点工程建成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以及T

47、1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T2航站楼指廊扩建、东西贯穿道路、机场迎宾路高架及西延互通立交、公务机基地等配套工程;建成机场城际铁路站、地铁预留站工程。 2.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充分发挥郑州东站、郑州站功能,加强枢纽场站间衔接,积极开展旅客联运,强化郑州在全国铁路客运网的中心地位。依托郑州铁路口岸和郑州东站,扩大口岸开放范围,申建郑州铁路客运口岸,适时开通郑州至香港、缅甸等国际高铁班列。加强郑州东站及周边交通管理,完善高铁与公路、城际铁路、城市交通及航空便捷换乘的集疏系统。增加铁路运力供应,引导多式联运,加密郑州东站至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始发列车,吸引旅客在郑州中转换乘。以郑州站为中心增开普速列车,

48、重点增开郑州与周边不通高铁城市的列车,争取在郑州率先形成普速列车与高铁换乘中心。完善售票、中转换乘等环节,推动郑州空铁联程联运。编制完善郑州铁路枢纽规划,建设郑州南站并充分考虑未来开展需求,新建郑州南动车运用所,同步建设检修基地等配套设施。研究利用郑州市内既有铁路站点停靠城际列车,提高城际铁路效劳能力和质量。争取到2022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100万人次;到2022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5000万人次;到2022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6000万人次。3.多点客运站建设。按照城市交通开展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多点客运场站体系。建成郑州客运北站,规划建设郑州客运西南站、西站、东站、航空港区长途客运

49、站等场站工程,配套建设公交车、出租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站等换乘设施,提升换乘效率。与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同步建成海棠寺、圃田西、南阳寨、经开中心和机场北等城际枢纽站。结合“公交都市建设,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站、快速公交站等城市公交场站设施,完善社区巴士网络,根本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社区巴士和出租车为补充、以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交通体系。专栏9:多点客运站重点工程建设郑州南动车运用所。建成郑州客运西南站、西站、东站、航空港区长途客运站等场站工程,建成海棠寺、圃田西、南阳寨、经开中心和机场北等城际枢纽站。建成

50、东风南路站、博学路站、经开第八大街站、西冷路站、淮河路秦岭路站、桐柏路陇海路站、杲村枢纽站、紫荆山南路站、西流湖站、二七广场站、市体育中心站等公交枢纽站。 (三)加强枢纽内外交通衔接统筹郑州枢纽城市外部运输通道和内部交通组织,强化枢纽间快速衔接,完善既有集疏运通道,重点加快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公路货运枢纽的对外联系通道建设,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1.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对外通道网。着力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航线网络为先导的对外通道建设,形成郑州与国内外枢纽节点城市便捷联系的多层次运输通道网络。拓展优化航线网络。按照“开美、稳欧、拓非、连

51、亚的思路,力争新开通至迪拜、东京、悉尼、卢森堡等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扩增郑州机场快件运输包机班次,拓展跨境快件的直运、直封、直发业务,推动美国联合包裹公司、顺丰公司在郑州机场投放更多运力,吸引联邦快递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圆通公司、邮航公司等开通、加密郑州的全货机航线,加强与世界主要枢纽机场的联系,实现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国际城市快递一周内寄达。积极推动航空公交化运营,开通郑州至上海、广州、深圳、昆明、乌鲁木齐、厦门等的“空中快线,提高郑州至成都、杭州等省会、重点旅游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航线密度,构建轮辐式航线网络和高效“航班波,打造“郑州中转效劳品牌。稳步有序推进省内支线机场开展。积极推

52、进铁路网建设。重点抓好“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徐客专、郑州至万州铁路、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铁路,加快推进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郑州经焦作至太原铁路建设。优化郑州货运集疏网络,衔接晋豫鲁、新菏兖日、宁西、漯阜等周边货运干线铁路,形成郑州至沿海地区的多条出海通道。完善郑州对外放射公路网。加快区域高速公路、高等级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打通省际“断头路;实施焦桐高速登封至汝州、机西高速二期等工程,升级改造国道310、107和省道102等干线公路瓶颈拥堵、穿城路段,有序推进跨黄河桥梁建设,全面提升公路网通行能力和效劳水平,形成内联外通、覆盖广泛、平安可靠的对外放射公路网。专栏10:以郑州为中心的通道网建设重点

53、工程铁路。建成郑徐客专、郑州至万州铁路、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铁路,开工建设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郑州经焦作至太原铁路。规划建设铁路货运环线。公路。完成机场高速改扩建、商丘至登封高速、焦桐高速登封至汝州段、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等高速公路工程。完成S314、S312、S102、G310、G107、G343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郑州境改建工程。 2.构建郑州都市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郑州枢纽辐射带动城市群能力,结合“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工程建设,完善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成郑州至开封、至焦作、至机场三条城际铁路,适时推进郑州机场经登封至洛阳、新乡至焦作、郑焦云台山支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利用城际

54、铁路形成捷运系统,打造郑州大都市圈半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积极推进都市圈快速客、货运通道建设,建设都市圈快速集疏运通道。郑州与周边五市之间至少有一条快速铁路、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快速通道,形成大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格局。专栏11:郑州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工程城际铁路。建成郑州至开封、至焦作、至机场三条城际铁路,根据需求分段建设,适时推进郑州机场经登封至洛阳、新乡至焦作、郑焦云台山支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公路。建设郑州至云台山高速公路、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建成许昌至郑州机场快速通道,推进G107、G310、G234、S227、S314等干线公路相关路段升级改造。 3.加强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建设。优先

55、开展公共交通,构建多中心、多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强化枢纽场站间联系,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打造“畅通郑州。依托郑州航空枢纽,围绕实验区各类功能和空间布局,结合公路、铁路,统筹地上、地下交通协调开展,重点推进区区、区港间集疏系统和对外通道建设,构建“环状+放射的集疏路网。加快郑州轨道交通建设,建成郑州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适时建设中心城区至外围组团市郊铁路。结合生态廊道道路系统,有序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串联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组团,带动和促进都市区各组团开展。规划研究实验区货运专线。结合城市组团和枢纽场站布局,推进郑州中心城区快速路网改造提升工程。强化内外部交通衔接,合理增设中心城

56、区和航空港区外围高速公路出入口。专栏12:都市区交通衔接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建成地铁1号线二期、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适时建设中心城区至新密、中心城区至中牟、中心城区经荥阳至上街、荥阳至新密、实验区等市郊铁路。建成中原路有轨电车、郑新快速通道有轨电车、航海东路有轨电车工程。快速通道。推进郑州中心区“两环三十一放射快速路网(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三环快速化、京广快速路、陇海路高架、农业路快速化、中州大道南北延伸高架、四环快速化、新龙路快速路、渠南路快速路、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辅道快速路、金水路准快速化及花园路准快速化等工程。注:“准快速化就是通过隧道、立交等工程措施,大量减少交叉路口直行交通的相互影响,使垂直方向交通快速流动起来。 (四)打造现代物流效劳平台充分发挥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围绕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建设,以完善口岸功能为重点,着力提升货物换装、通关、检验等环节的效劳效率,提高信息化效劳水平,尽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