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_。但使龙城飞将在,_。1按原文填空。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但使:_  飞将:_  教:_3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对错。(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_)(2)“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_)(3)“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时间久远,关塞坚固。(_)(4)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_)4诗歌的主题是(   )。A.赞美国家将领英勇&#

2、160; B.说明边塞生活艰辛C.赞美边塞的月亮皎洁。 D.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2. 阅读理解。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zng)迹(jì),浮萍一道开。注释:艇:轻便的船。解:懂得。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撑(zhng chng) 艇(tng tìng)采(chi ci) 藏(cáng zàng)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 胆大 B. 愚笨 C. 天真 D. 

3、活泼3. 课外阅读。听春金波春姑娘摇响了雨铃。天空飞过雁阵,湖水睁开了亮眼睛。我听见蚯蚓在耕耘,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蛋壳裂开了,小鸟呼唤着母亲。树枝上绽开新芽,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啄木鸟飞来飞去,在为每一棵大树叩诊。在热闹中,在宁静中,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1第1小节描写的景物有_、_、_。2想象一下第1小节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3第2小节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A.蛋壳摔碎了。  B.小鸟出壳了。 C.小鸟在寻找母亲。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之情。A.对小动物的喜爱  B.对大自然的热爱 C.对春天的热爱4. 诗歌鉴赏。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_1默写古诗。2这首诗

4、的作者是_(朝代)_(谁)。3篱落:_4惟有:_5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前两句写梅子_、杏子_,麦花_、菜花_,色彩鲜明;后两句写昼长人稀,_飞、_舞。5. 阅读理解。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_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_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

5、人怎样的心境?_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C.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D.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6.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1)指极短的时间。(_)(2)江海汇合之处。(_)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涨潮 

6、60;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7. 古诗词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土膏(_):A膏药   B泥土滋润状晌(_):A 晌午   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2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再查_画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和_等。4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_可以看出。5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

7、6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_8. 课内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从诗中的“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_9. 古诗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宋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dòu),知有行商来买茶。注释:日长:即日头升得老高。窦:孔,洞,这里指狗窝。行商:来往各地流动经商的商人。1借助注释,说说前两句诗的大概意思。_2茶商来采购茶叶,连_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进村,进一步说明农村_的特点。10. 阅读古

8、诗,回答问题。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释)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1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苔_的特点。2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苔花的_进行细致观察的。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4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

9、话写一写。_5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_11. 课内阅读。(一)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二)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三)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诗中每一小节所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_2找出诗中的拟人句写在下面。_3“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让你想到了岑参的哪两句诗?_4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_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

10、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选自让太阳长上翅膀)(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例如:唿哨、   、   、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例如:啾啾、   、   、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

11、照青苔上。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同“寨”。(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_)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_)(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_)(4)这首诗描

12、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山西村(节选)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1这首诗写的是_(谁)去_(哪里)游玩时的情形。2诗的第一、二句是_(写景 叙事),第三、四句是_(写景 叙事)。3诗的前两句体现了山西村的村民( )。A. 助人为乐 B. 热情好客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