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莱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观察_第1页
唑莱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观察_第2页
唑莱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唑莱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杜联江 李量 蔡英全 刘慧娟 【摘要】  目的:评价唑莱膦酸配合放疗在骨转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搜集骨转移病例85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单纯放疗,以6MV-Xay源皮距照射,靶区内剂量30 GY45 GY。另一组45例放疗,并于放疗前或后应用唑莱膦酸(天晴依泰)4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2 W 重复1次。结果:唑莱膦酸+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91%,

2、较单纯放疗组有显着性差异(=4.07,P0.05),疼痛缓解中位时间较前组明显延长。血清游离钙水平唑莱膦酸+放疗组较单放组明显降低(t=4.18,P0.01)。结论:放疗配合唑莱膦酸能有效缓解骨转移患者症状,在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 【关键词】  放疗唑莱膦酸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发生率很高,Abrans(1950)报道100例病人尸检骨转移发生率27.2%。骨转移患者多为溶骨性,首先导致的是骨痛,其次高钙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危及生命,以骨转移治疗是一个关注的课题,目前治疗手段为放疗、化疗、内分泌及二磷酸盐类药物等。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85例骨转移癌病灶进行了单

3、纯放疗或联合唑莱膦酸的分组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男53例,女32例,年龄30岁81岁,中位年龄49岁。全部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例,原发肺癌48例,乳腺癌19例,甲状腺癌5例,肾癌1例,原发灶不明1例,肝癌6例,直肠癌3例,均经X线、CT、ECT、MRI确诊,均为溶骨性病变,全部患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疼痛。所有病例共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0例,男性25例,女15例,年龄32岁79岁,中位年龄48岁,重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20例,轻度疼痛8例。放疗联合唑莱膦酸组45例,男性27

4、例,女性18例,年龄30岁81岁,中位年龄51岁,重度疼痛14例,中度22例,轻度9例。照射方法:根据ECT或CT在模定位机定位,设野制定方案,采用瑞典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ay,以转移灶设野范围外放2 cm4 cm照射(PTV),单野照射给予肿瘤空气量30 GY45 GY,疼痛剧烈者治疗第1 W  5 GY/次,3次/W,待疼痛缓解后给予常现2 GY/次,5次/W,至肿瘤量,轻度疼痛给予2 GY/d,5次/W,唑莱膦酸+放疗组除放疗外于放疗前后给予唑莱磷酸(天晴依泰)4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2 W重复1次。   1.2  疼痛部

5、位   胸腰椎32例,髂骨9例,肋骨10例,股骨13例,骶尾骨11例。   1.  疗效评价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程度分组法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可耐受影响睡眠,可正常生活;2级(中度):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用一般止痛药,镇静安眠药;3级(重度):疼痛剧烈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麻醉性药物。止痛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

6、疗前相比无减轻。显效CR,有效为PR+MR,总有效为CR+PR+MR。    2  结果   2.1  疗效   单纯放疗组显效加有效33例,总有效率82.5%,放疗联合唑莱膦酸组显效加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中=1.82,P0.05,单纯放疗组和放疗联合化疗组中度(2级),以上疼痛分别为32例、33例;完全缓解分别为7例、14例,两组比较=4.07,P0.05,见表1。表1  单纯放射组与联合唑莱膦酸组疼痛治疗情况     

7、60;      2.2  两组血清钙检测结果的比较   单纯放疗组40例患者血清钙放疗前1.863 mmol/L3.235 mmol/L,平均(2.48±1.52) mmol/L,放疗后1.725 mmol/L3.125 mmol/L,平均(2.10±0.82) mmol/L,(t=3.25,P0.05)。放疗+唑莱膦酸组45例患者血清放疗前1.936 mmol/L3.262 mmol/L,平均(2.72±1.01) mmol/L,放疗后血清钙0.862 mmol/L2.56 mmol/L,平

8、均为(1.68±0.58) mmol/L,(t=4.18,P0.01)。两组间平均水平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见表2。表2  唑莱膦酸对骨转移患者血清钙水平的影响   2.3  起效时间   从放疗开始到出现疼痛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单纯放疗组3 d15 d,中位时间约9 d,联合唑莱膦酸组为1 d12 d,中位时间约5 d。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为放疗结束后再发疼痛或较前加重或死亡时间,共随访80例,其中3例放疗中途死亡,2例放疗结束后失去联系。随访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 d20 d,中位时间为5 d,联合唑莱膦酸组30例,疼痛缓解时

9、间40天40月,中位时间为24月。    3  讨论   骨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特别是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其发生率均为30%50%,转移部位以椎体、骨盆和肋骨多见,其次股骨和肱骨。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一个选择性转移形式,比较占优势的途径是血流播散,骨髓血管显管及解剖结构和“种子和土壤”理论相符,但最终癌细胞停留取决于骨组癌细胞性,骨组织的溶骨因子和型胶原多肽对癌细胞有趋化作用,骨髓细胞表面的高黏附性可促进转移中的癌细胞停留在骨髓血管内皮上。癌细胞可促进趋化物质的释放,通过可扩散物质刺激骨溶解,引起骨痛及高钙血症。骨转移瘤多

10、为晚期,可以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及中医药治疗,主要目的为姑息减症,提高生存质量。骨转移癌主要引起癌性疼痛,放疗止痛作用既快又好,80%90%的患者可获得较高持续止痛效果,目前认为可作为骨转移的首选止痛方式,Johnson等人总结了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病12年的经验,指出缓解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是放疗73%,化疗37%,因许多肿瘤患者骨转移已属晚期或由于年龄、个体体质的差异,根本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不能接受化疗,所以治疗原则已姑息减征为主,可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应用骨破坏抑制剂二磷酸盐类药物。二膦酸类药物是破骨细胞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的生长,阻止肿瘤对骨的浸润,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及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唑莱膦酸为二膦酸类药物其中的一种,笔者研究发现单纯放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双膦酸类药物唑莱膦酸总有效率相似,但中、重度治疗显效放疗配合唑莱膦酸单纯放疗组(P0.05)联合应用磷酸盐类止痛起效时间早于单放组,而缓解时间长于单纯放射治疗,血清游离钙测定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但联合二膦酸类药物组差异性更大。进一步证实唑莱膦酸配合放疗对骨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