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_图文_第1页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_图文_第2页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_图文_第3页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_图文_第4页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卷第5期2009年5月传感技术学报CHIN ES E JOURNAL OF S ENSORS AND ACTUA TORSDevelopment of Wearable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nd Nursing Equipment 3L I N J i n 2z hao1,23,L I Guo 2j un1,3,C H EN Zhi 2yong 1,W U B ao 2mi ng41.Research Center f or W i reless I nf ormation and S ensor N et w orks ,Chongqing Univer

2、sit 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2.I nstit ute of Communication and T T &C ,Chongqing Universit y ,Chongqing 400044,China;3.Chongqing I nstit ute of Milit ary Telecom munication ,Chongqing 400035,China;4.I nstit ute of Fiel d S urgery ,T hi 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

3、sit y ,Chongqing 400042,ChinaK ey w ords :wireless sensing technology ;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 ;p hysiological parameters ;monitoring and nursing equip ment EEACC :7210;7540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3林金朝1,23,李国军1,3,陈志勇1,吴宝明41.重庆邮电大学无线信息与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重庆400065;2.重庆大学通信与测控技术研究所,重庆400044;3.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重庆400035;4.

4、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0205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135781;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资助(2008AB2023收稿日期:2008211203修改日期:2009201210传感检测技术系统解决方案,阐述了无线传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主控制节点与生命体征参数采集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方法,给出了软件系统架构、软件设计流程及监护软件工作界面,对MAC 层帧结构、物理层帧结构及系统时间同步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该系统样机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文中还给出了患者的临床检测数据,并与实用的进口监护设备的检测数据进

5、行了对比,验证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关键词:无线传感技术;高压氧舱;生命体征参数;监护设备中图分类号:R 197.39;TP2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699(20090520632207随着无线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等技术发展,医疗监护技术和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1。高压氧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救治,舱内生理监护系统是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危重病员进行生理指标监护的重要设备。由于高压氧舱内的特殊环境,现有监护设备对舱内病人的心电、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监护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多个传感器通过有线的方式和处理器相连接;独立的传感器间缺乏系统整合;不支持信号的持续采集和数据的

6、实时处理;分别的监护设备间无法共享无线通信资源。研制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设备,可更好地适应高压氧舱特殊环境和临床救治的需要。该监护仪要求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体温检测等电路模块采用超低功耗器件,并结合硬、软件省电设计,使氧舱内监护终端可采用电池供电;信号采集转换后,一方面在舱内监护终端(子机上显示,并通过Zigbee 等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信号送入舱外中央监护PC 终端(主机上,实现舱内外同步监测。1系统体系结构与硬件设计 。图1系统结构主节点主要负责协调高压氧舱内各无线医疗传感器子节点与舱外监护主机PC 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透明的通信接口。无线通信接口主要功能

7、包括网络配置和网络管理两个方面。网络配置阶段主要完成传感器节点的注册和初始化,以确定传感器节点的归属、数量和采样频率等。网络配置完成后,主节点负责无线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包括信道共享、时间同步、数据提取、数据融合与处理等。子节点分别负责心电、血压、呼吸、血氧、体温等生理信号的采集、检测和监护,并通过无线接口向主节点传输,进而由监护主机存储、处理采集数据,主机可按监护要求进行状态实时显示和异常状态告警。1.1主节点硬件设计主控节点结构如图2所示。它通过串口与PC 主机交互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与舱内子节点通信,同时管理和协调舱内各节点的工作时序和同步。其中,微处理器选用TI 公司超低功耗的MSP430

8、F149,无线通信模块选用Chipcon 公司的2.4GHz 频段射频低功耗接口芯片CC24205,电源 。图2 主节点结构图3处理器和CC2420的接口1.2子节点硬件设计传感器子节点的组成框图如图4所示,包含电源模块、心电与呼吸监测模块、血压监测模块、血氧饱和度与脉搏监测模块、体温监测模块、无线传输节点、微处理器模块、输入与L CD 显示模块等8个子模块,主要执行生命体征参数的采集、放大、滤波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前,子节点也进行实时分析、特征提取等信号预处理。心电检测采用三电极胸部检测方法8,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噪声、低漂移精密运算放大器AD620作为第一级放大器,并与呼吸检测电路共用。

9、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一路进行336第5期林金朝,李国军等: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 图4子节点框图A/D转换,用于心电波形显示;另一路信号送入一个中心频率为918Hz的低Q值带通滤波器,提取R波并抑制部分干扰,经波形变换后可获取心率信号。呼吸检测选用阻抗法9,为了降低电极接触阻抗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干扰,通常选择双电极阻抗法,用控制器MSP430集成的PWM产生两路相差半个周期的62.5k Hz方波对呼吸信号进行调制,对调制信号进行放大、解调和滤波后可获取呼吸信号。血压检测采用无创袖套间接方式10,可同时检测收缩压(SP、平均压(M P、舒张压(DP3个血压指标,其测量范围为0

10、250mm Hg(0 33.33kPa。血氧饱和度检测采用指端脉搏光电检测法11。根据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2Beers law,单色光透过均匀溶液后的透射光强与溶液参数有关。还原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对某一波长色光的吸光系数将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在入射光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透射光强度的变化反映了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在设计时,我们利用MSP430的时钟控制端口产生逻辑时序控制红光和红外光二极管工作,通过检测透射光强度实现对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体温测量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高精度集成温度传感器DS1624,它具有分辨率高(可达0.03、外围电路简单、输出直接为数字信号等特点。两个微处理器

11、模块选用两个MSP43OF149芯片,一个用于实现对各参数采集模块和L CD显示的控制;另一个用于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并与芯片CC2420组成一个无线通信节点。另外,为了减少设备的体积和功耗,舱内终端机采用单色超低工作电压L CD屏,实时显示心电、脉搏等生理参数波形。终端设计采用锂电池供电,工作电压为+3.3V。2软件系统功能与设计2.1功能要求与功能分布基于Zigbee星型网络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5.412213,可穿戴式医疗监护设备的软件系统主要具备控制程序、通信软件和用户界面等三大功能,具体分布在PC控制主机程序、网络协调器软件和传感子节点软件中,如图5所示 。图5系统软件结构

12、网络协调器软件在TI公司提供的MSP430开发平台IA R上用标准C语言实现,用于传输中央监护平台至指定ID的传感器模块,分配通信时隙,发送时间同步所需的信标消息;接收指定ID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融合,向中央监护平台前转融合后的生命特征参数。无线通信节点软件无线传输模块每5ms (200Hz间隔就中断请求子传感器板卡采集一次数据,每100ms(10Hz间隔就中断请求子传感器板卡按规定格式传输一次数据。应该注意的是,子传感器板是多参数采集传感器协同工作,要求能同时进行多个体征参数测量,无线通信节点软件配置串口为UAR T模式,传输速率为115.2kbit/s,免除了数据的冲突、丢失或错误

13、。子传感板软件在软件设计中,结合人体生理参数变化较缓慢的特点,充分利用硬件定时器及软件定时器,通过定时中断进行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多通道采集数据传输流程设计,保证了高精度、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中央监护界面通过中央监护界面可实现主节点对WSN的参数配置、接收主节点传来的采集数据、利用主机的处理能力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识别、评估和报警等。本监护设备的中央监护界面采用VB开发实现,如图6所示。436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 图6 中央监护软件界面 2.2系统软件流程传感节点软件和传感器协调器软件的程序流程图7子节点工作流程图图8主节点工作流程图为了满足应用要求,网络协调器设定1s 的超帧

14、(super f rame ,T_sfc =1s 周期,每个传感节点有保留的50ms 时隙(time slot ,来传输数据,如图9所示。超帧周期以网络协调器发送的信标消息(bea 2con message 起始,信标消息含有时间同步信息。每个传感器节点在下一个预期的信标到来前,才唤醒它的射频接口为接收模式。显然,在TDMA 时图9节点工作时隙536第5期林金朝,李国军等: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隙帧结构工作模式下,系统的时间同步要求较高,需要设计专门的时间同步协议。3时间同步协议设计与实现在多参数采集传感器节点协同工作的可穿戴式监护系统中,分布式采样、集中式信号处理与数据融合、有效的通

15、信信道共享和传感器节点需要可行的时间同步机制。现有的时间同步协议包括参考广播同步(RBS 15、延迟测量时间同步(DM TS 18、传感器网络同步协议(TPSN 16和洪泛时间同步协议(F TSP 17,19等。综合考虑系统的鲁棒性、稳定性、收敛性和计算复杂性等因素,本设备选用洪泛时间同步协议F TSP 进行设计和实现。F TSP 动态地选择一个根节点,周期性地发送时间同步消息,当一个节点接收到时间同步消息,它重新广播这个消息,使时间同步消息泛洪整个网络。该协议还用线性回归来估计时钟漂移,通过在MAC 层插入时间信息以改进同步精度。在如图 1中,主节点(协调器作为标准时间源,周期性地发送一个包

16、含时间信息的信标帧给从节点来维持网络同步通信。在协议软件实现时,需要对F TSP 进行简化,采用ZigBee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20对时间同步所需的计算资源进行最小化处理。Zig 2Bee 消息的时间固定点选择为帧起始限定符(SFD 。参考图3中的CC2420射频收发器与微控制器接口对应管脚的高低电 程。主节点无线收发器发送一个信号给控制器,指示SFD 字节已被接收或发送。一旦SFD 字节被发送,无线收发器驱动SFD 管脚,向微处理器提出中断要求,并启动时间捕获。这样,微处理器在SFD 字节被发送后可立即获得一个时间点,并将该时间插入到当前的时间同步消息中去。同样,当接收器接收到SFD ,也随即

17、产生一个本地时间信息,并把它和时间同步消息一起存储。微控制器通过比较两个时间信息,可以确定本地时间和全网时间的偏移量,并调整本地时钟与主节点(协调器全局时钟保持一致。图10物理帧格式与同步时间获取应该注意,当时间产生并加入到消息中时,该消息已经开始发送了。当一个信标帧被发送时,处理器把整个帧载入发送FIFO ,接着使能发送。然而,信标帧必定包含该帧开始发送后产生的时间。因此,在主节点发送信标帧的过程中,当产生SFD 中断时,就提取出捕获计时器值并转换成全局时间。该全局时间通过RAM (随机的读写方式插入到正在发送的FIFO 发送队列中。这个过程必须足够快地完成,以保证整个信标帧正确发送。如果处

18、理太慢,发送FIFO 会向下溢出,发送消息失败。时间同步协议软件的测试连接图如图11所示。主控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被连接到一个公共的有线信号上,这个信号又连接到MSP430的带计时器捕获图11时间同步测试能力的数字I/O 端口。每次当公共信号状态改变时,所有节点各自报告它们的全局时间信息。通过比较主处理器与从节点的时间信息,可确定从节点时间的绝对误差,从而修正同步精度。表1给出了十六进制数据表示的时间同步测试结果。表中,左边三个两位十六进制数分别表示小636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第5期 林金朝 ,李国军等 : 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的研制 637 时、 分钟和秒 ,接着两个两位十六进制数表示毫秒

19、 ,最右边的两位十六进制数以 10 微秒为单位 。从表中可以 看出 : 当同步校正间隔约为 1 s 时 ,以约 100 mS 的频度中断一次进行同步测试 ,其最大时间同步误差为 50 s 。显然 ,时间同步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时间同步测试过程中还发现 : 提高同步消息发送的频率 ,网络节 点时间与全网时间可维持更好的同步 。 表1 同步测试结果 4 临床测试结果与分析 本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护设备样机已研制完成 。采用本样机对高压氧舱中的 10 例病例 ( 男 5 例 ,女 5 例 , 年龄 2271 岁 ,平均年龄 46. 2 岁 在 2. 0 A TA 舱压下进行临床测试 ( 终端机与主机距

20、离为 10 米 ,并与日 本 COL INB P288 监护仪检测结果进行对照 。表 2 显示的血氧饱和度 、 脉搏 、 心率 、 体温 、 呼吸频率等参数的 对比检测数据的一致很好 。 表2 四个体征参数的临床测试对比 病例 男1 男2 男3 男4 男5 女1 女2 女3 女4 女5 血氧饱和度 样机 95 96 93 98 96 95 91 97 93 92 B P288 95 96 93 98 96 95 91 97 93 92 脉搏 样机 72 76 80 71 75 79 79 76 75 73 B P288 72 76 80 71 75 79 79 76 75 73 结果 心率 样

21、机 72 76 80 71 75 79 79 76 75 73 B P288 72 76 80 71 75 79 79 76 75 73 体温 样机 36. 3 36. 7 37. 0 37. 1 36. 6 36. 5 36. 4 36. 8 36. 5 36. 9 B P288 36. 35 36. 71 36. 98 37. 13 36. 63 36. 52 36. 44 36. 76 36. 52 36. 88 呼吸频率 样机 18 19 20 17 18 19 20 19 18 19 B P288 18 19 20 17 18 19 20 19 18 19 3 给出了本监护设备样机检

22、测与人工实测血压数据的比较 。通过线性回归一致性分析 ,本样机和人 表 工测算的收缩压相关系数= 0. 9749 ,舒张压相关系数= 0. 8166 ,一致性较好 。 表3 血压检测与人工实测数据对比 男1 收缩压 舒张压 本样机 人工 本样机 人工 120 118 80 82 男2 111 112 73 76 男3 116 117 76 71 男4 131 128 86 85 男5 118 120 79 76 女1 109 108 70 69 女2 121 123 73 79 女3 130 128 87 82 女4 119 117 76 72 女5 106 108 66 71 638 传 感

23、 技 术 学 报 2009 年 5 结论 基于无线传感检测与通信技术研制的高压氧舱 专用设备 ,可实现心电 、 血氧饱和度 、 、 、体 脉搏 心率 、 温、 呼吸频率 、 血压等多生命体征参数的多通路协同 监测 ,并实现舱内外同步实时的传输 、 控制与显示 。 监护设备具有结构紧凑 、 体积小 、 功耗低 、 可穿戴等 特点 ,可保证在高压氧舱内安全使用 。临床测试结 果表明 ,该监护设备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测试参数精 确可靠 ,已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性能 。本监护设备 针对高压氧舱专用而研制 , 也可用于其他特种环境 下患者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护 , 对无线传感技术在医 疗器械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

24、有益的探索 。 参考文献 : 1 Dishman E. Inventing Wellness Systems for Aging in Place EB/ OL . http :/ / www. ieeexplore. ieee. org/ iel5/ 2/ 28841/ 01297237. pdf . 2006. 2 ZigBee Ailiance EB/ OL . Available at : http :/ / www. zigbee. 3 IEEE St d 802. 15. 422003 ,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

25、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5 Chipcon RF Tranceivers EB/ OL . Available at : http :/ / 6 MSP430 MCUs EB/ OL . Available at : http :/ / www. ti. com/ msp430/ , 2006. www. chipcon. com/ , 200622007. 7 陈玉兰 , 聂军 .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CC2420 接口设计 J . Bet 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 ropolitan Area Net wo

26、rks2Part org/ en/ p ress. 200622007. 9 郭兴明 , 吴宝明 . 多生命参数监护仪用呼吸检测电路 J . 电 10 杜晓兰 ,吴宝明 ,何庆华等 . 无创式微型动态血压监护仪的设 11 冯奇 . 基于 MSP430 超低功耗处理器的监护仪脉搏血氧模块 12 Akkaya K , Mo hamed Y. A Survey on Routing Protocol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 worksJ . Ad hoc Net wor k , 2005 , 3 (3 : 3252349. 2533. J . 中国仪器仪表 , 2006 ,

27、 25 (3 : 78281. TR2032013 , 2003. York , U SA , 2002. 156721576. 13 任丰原 , 黄海宁 , 林闯 . 无线传感器网络 J . 软件学报 , 14 Wei Y , Heidemann J , Est rin D. An Energy2Efficient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 works C / / Proceedings of IN FOCOM 2002 : Twent y2First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 he IEEE Co mputer

28、 and Co mmunications Societies. New gime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 / / Proceedings of t he 1st 16 Ganeriwal S , Kum R , Srivastava M. Timing2Sync Protocol ference on Embedded Net worked Sensor Systems ( SenSvs . Los Angeles , U SA. 2003. 1382149. 20 Gang D , Zafer S , Philip O , et al . Tree2Based

29、Data Broadcast tions on Mobile Co mp uting , 2006 , 5 (11 : 156121574. Baltinore , Mariland , U SA. 2004. 39249. ference on Embedded Net worked Sensor Systems ( SenSys , 19 Aleksandar M , Chris O , Emil J . Wireless Sensor Net works ton , New J ersey , U SA , 2002 : pp28233. 2003 , 14 (7 : 128221291. 15. 4 S :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 rol ( MAC and Physical Layer ( P H Y Specifications for Low2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 works (L R2WPANs ” 2003. . 4 孙利民 , 李建中 , 陈渝 . 无线传感器网络 M . 清华大学出版 社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