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本恕主任医师湿热炎毒学说运用举隅_第1页
刁本恕主任医师湿热炎毒学说运用举隅_第2页
刁本恕主任医师湿热炎毒学说运用举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刁本恕主任医师湿热炎毒学说运用举隅【摘要】 刁本恕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古代前贤的经验、小儿生理体质特点及蜀中地域多湿的特点,结合自己经验,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儿科疾病的临床思路和学术见解,即“湿热炎毒”学术观点,指导运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 刁本恕; 中医名家; 湿热; 脾胃不和; 湿热蕴脾; 清热除湿/治疗应用; 抗炎解毒“湿热”一词中医古籍中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须短,小筋弛长,须短为拘,弛长为痪。”所谓炎,说文解字载“炎”字解为:“火曰,炎上。炎热气也,炎

2、,火盛阳也。以重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火郁发之炎火行故民病少气”。王静安老中医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四川地域气候,结合自己经验,将除湿清热和抗炎解毒作为主要的指导方法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刁本恕老师跟随王老多年,将其概括为湿热炎毒,临床中亦广泛运用其理论,收效甚佳。现将刁本恕老师运用湿热炎毒理论验案略举一二,与同道共勉。1 病案举例1.1 风丹 李某,女,7岁。20070605初诊。主诉:周身皮肤红色风团、瘙痒3 d。3 d前患儿过食零食后感脐周疼痛,次日全身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剧烈,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未缓解,口渴,尿黄,神情倦怠,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数。此为脾胃湿热,风毒内侵之证。法当

3、除湿清热,抗炎解毒,调和脾胃。药用陈皮、白蔻、焦栀、黄连各3 g,苏叶、藿香、竹茹、丹皮、赤芍、僵蚕、川楝子各10 g,山楂、建曲、黄芩、延胡索各15 g,二芽、生地各30 g,蝉衣20 g,1剂。外用药:生地、玄参、千里光、野菊花、大青叶、板蓝根、蛇倒退、青蛙草各100 g,苦丁茶30 g,煎汤外洗。次日复诊,风团明显减退,舌质淡红,苔薄腻,原方加排风藤30 g,2剂而愈。按:患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湿不运,湿郁化热。脾胃脆弱之时感受风毒,风、湿、毒充斥肌体,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干及血络而发1。内服药以黄连、焦栀、黄芩清热燥湿解毒,苏叶、藿香、陈皮、竹茹、白蔻、楂曲、二芽

4、等芳化消导之品除湿健脾,两组药物合用能消除脾胃湿热,使其不逗留腠理;僵蚕、蝉衣疏透腠理之间风毒,生地、丹皮、赤芍凉血分之热。如此能使皮毛腠理之间的风、湿、热、毒消除,再配合清热凉血解毒之外治药物,收效甚捷。1.2 鹅口疮 郭某,女,1岁。20090908初诊。主诉:发热伴口腔糜烂5 d。初起受凉,体温逐渐升至39 ,烦躁不安,面赤,拒食,口颊、舌边糜烂,白色物覆盖,尿黄,舌质红,苔黄微腻,纹紫。此为湿热炎毒循经上扰,熏灼口舌之证。法当清热除湿,抗炎解毒。药用石膏30 g,知母10 g,黄连3 g,黄芩、银花各15 g,荆芥10 g,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各20 g,玄参、山楂、建曲各10 g,二

5、芽30 g,白蔻3 g,1剂。药后体温降为38 ,口糜、烦躁等明显缓解,能进流质饮食,上方去荆芥、楂曲,加苏叶、藿香各10 g,陈皮3 g,1剂。药后热退,哭闹止,口舌糜烂基本消失,药用石斛、玄参各15 g,石膏30 g,知母10 g,黄芩15 g,川木通10 g,连翘6 g,僵蚕10 g,山楂、建曲各15 g,二芽30 g,白蔻3 g,2剂,诸症愈。按:小儿体属纯阳,蜀中为潮湿之地,受凉后湿热毒邪迅速内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循经上扰。以辛寒清气之石膏、知母、青蒿,苦寒降火之板蓝根、大青叶,燥湿解毒之黄连、黄芩、银花,运脾化湿之白蔻、楂曲、二芽,领邪外出之荆芥共同配伍,使郁困于脾胃之湿、热、毒

6、逐渐消除;二诊时加强芳化之力,同苦寒药配伍不至于耗损脾胃;三诊时热势得挫,苦寒之品逐渐撤退,增加养阴之味,全局处方以固护脾胃为治。1.3 泄泻 王某,男,1岁。20090812初诊。主诉:便次增多4 d。大便每日23次,粪色黄褐,中有黏液,大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05个/HP,输液治疗症状无缓解,肛周红赤,哭闹不安,舌质红,苔黄微腻,纹紫。此为湿热蕴毒,阻滞胃肠之证。法当清热燥湿,解毒导滞。药用白头翁20 g,黄连3 g,黄芩15 g,生大黄、熟大黄各6 g,广木香、厚朴、陈皮各3 g,马蹄草、马齿苋、马鞭草各30 g,川木通10 g,车前草30 g,白蔻、山楂、建曲各10 g,二芽30 g,

7、1剂。药后大便次数减少,黏液消失,原方加香薷、苏叶、藿香各10 g,2剂后复查大便正常,诸症愈。1 按:泄泻多起于饮食不洁,湿热邪毒内蕴,合污下趋肠间所致1。当以清热燥湿、解毒导滞为主,通因通用,以白头翁、黄连、黄芩、三马、大黄清热燥湿解毒,同车前草、木通配伍能使毒邪循常道而出;以楂曲、二芽、白蔻、厚朴、陈皮、木香恢复脾胃纳运功能,促进水湿正常敷布,使湿热毒邪难以有藏身之所。2 讨论叶桂在幼科要略中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脏腑嫩小,内脏精气不足,感邪之后邪气易于枭张,从阳化热,由温化火,发病之后常变化迅速,邪化为毒1。“炎”为火盛之状,为热之重者;“毒”为邪化之毒或邪蕴之毒

8、,为炎之重者。二者相互联系,一般来说,火重即成炎,炎蕴即化毒,刁老将其概为“炎毒”。四川盆地是全国一个特殊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明显,盆地内河网密布,地势低而多雨,潮湿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体质,使其具有湿热型体质的特点。对于小儿来说,其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水湿最易内困,一旦调护适宜,邪气引动内湿,湿郁生热,形成“湿热”2。湿热与炎毒常合而致病,从而产生多种湿热炎毒疾患,如高热、湿疹、哮喘、湿热咳嗽、泄泻、鹅口疮、湿热咽炎等。湿热炎毒学说的提出,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地域气候的综合概括,是王老和刁老几十年临证经验的真实提炼,并且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临床中立足于湿热炎毒,将除湿清热和抗炎解毒作为

9、主要的指导方法,创造了高热的清宣导滞汤,治疗湿热咳嗽的宣肺化湿汤,治疗湿热泄泻的三马白头翁汤,治疗黄疸的退黄汤,治疗哮喘的清热涤痰定喘汤等。抗炎解毒常用黄连、黄芩、黄柏、银花、连翘,除湿清热常用川木通、车前草,两组药物难免有苦寒败胃之弊端,常同苏叶、藿香、陈皮、白蔻、砂仁、山楂、建曲、二芽等配伍固护脾胃,另一方面,选择运脾和胃、芳香化湿的方法,可以促使小儿脾胃正常运化,水湿不能贮留,湿不与热合,则湿热不能化炎蕴毒。小儿发病容易,传遍迅速,湿热、温热类疾病更是如此,如案2之小儿鹅口疮,来时高热持续不退,不思乳食,烦躁哭闹不安,家长心急如焚,这就要求医者胆识具备,临证不乱,刁老以湿热炎毒为指导,以石膏、知母、银花、黄连、黄芩、青蒿、板蓝根、大青叶等数种清热除湿、抗炎解毒药联用重用,配伍固护脾胃之白蔻、二芽、苏叶、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