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病害防治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浅析小麦病害防治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浅析小麦病害防治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小麦病害防治问题与对策【摘 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防治其病害发生对提高整体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小麦病害产生的几个原因进行了分析,随后对小麦的病害中的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和密植、灌溉、施肥量的增加及全球性气候频繁变化等原因,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进入了高峰期。虽然随着小麦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术不断改善和提高,但其危害仍很严重,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己成为小麦生产管理中的重要课题。1小麦病害产生主要原因1.1土壤养分的不平衡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

2、土壤养分的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小麦生长的不同,在肥力供给不充足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各种病害。保持小麦体内各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保证作物正常生育,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的关键,当然,也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保障。1.2小麦品种布局不合理小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民及基层干部片面重视小麦产量,一昧追求高产,基本不考虑抗病品的合理搭配,品种布局单一,导致优良品种的品质退化。加之小麦病害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化,所以一旦遇到雨水较大的年份,极易造成小麦病害大发生,损失严重。1.3植物病害种类和危害严重程度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作物和新品种不断被引进和大面积种植,原来发生较轻的病害如小麦颖枯病、

3、小麦全蚀病也在局部麦田和品种上严重发生,对小麦生产产生很大影响。1.4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目前国内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较高,但抗病性普遍较差,因多数小麦品种杭病性不强,尤其抗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全蚀病的品种少见,对多种病害具有抗性的更难看到,给综合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带来不便。1.5片面强调化学防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未能得到很好贯彻农民甚至不少农技人员在生产上防治病害主要依靠农药,片面强调化学防治,误认为化学防治措施简单,药效来得快,防治效果好。打药在不少人眼里成为病害防治的代名词,而对于在植物病害防治工作中本应扮演重要角色的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无病种子、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

4、水、田间卫生等)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1.6生物防治产品较少,推广普及率低生物防治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今后应大力推广和提倡的防治措施。虽然一些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与化学防治相比,目前生物农药产品少,推广力度小,防效不够稳定,农民不容易接受,导致生物防治措施推广普及率较低,在生产上占的份额很小,与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1.7农民对植物病害知识掌握不够,防治效果差我省广大农村科技普及工作尚待加强,许多农民对病害发生规律不了解,在防治上缺少预见性,往往等病害普遍发生后才开始防治,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病害发生后盲目

5、使用农药,对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植株杭性,搞好田间卫生,减少菌源数量等措施采用较少,造成一定的污染和浪费。2小麦病害的防治措施在我国,由于受气候和土壤的影响,小麦病害多而广,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本文从最常见的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进行分析。2.1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

6、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

7、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

8、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2.2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以土传为主,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近的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它随温度的变化有所抑制。(1) 症状小麦在各个生育期都可受害。小麦发芽时感染常引起烂芽,麦苗不能出土;苗期感染,在土表附近产生褐色条斑,甚至造成黄苗、死苗;拔节以后病株基部叶鞘上形成不规则云纹状褐色病斑,茎基部呈现花秆状,病斑可深入茎壁,条件适宜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白色至黄白色菌丝体和黄褐色菌核,病部纵裂,造成花秆烂茎,菌核易脱落。病株植株矮小,易倒伏,不抽穗或结实不良,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2)防治方法 选用较抗、耐病的品种。 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加强田间管理,减轻气候的影响。 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